王力群_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50)~我對於操盤與教學的一點想法
今天是9月19號,禮拜二,收吞噬線,成交量有1400百多億。這個盤從9月15號爆出1600百多億的巨大成交量之後,目前為止,進展不大(缺乏續航力,多頭斷電),所以我「預測」他短線將繼續陷入「多頭的困境」。(回顧9/13我寫的文字:「今天是9月13號,禮拜四。目前盤勢在平盤之下掙扎。其實這兩天的日K線應該會蠻重要的,因為目前發球權落在空方手上,多頭想要突圍,就要花點腦筋出招了。否則,前幾天的大量爆出來卻收不了漂亮的線,對於多頭走勢是不好的。」)
但是,因為幾條重要的均線仍然呈現上揚狀態,所以,短線將不斷底受到中線的干擾,料到會有許多的反彈掙扎,也就是震盪格局。一直要到均線家族開始逐漸收攏的時候,才會出現比較明顯的『決戰時刻』。
最近我忙著籌備10月14號的聚財網課程,反而是這個專欄的文章寫得比較少了,很抱歉。關於10月14號的課程我的構想是:把我最近20年來的操作感想與領悟得來的知識整理成一本書,再把這本書濃縮成15頁的講義。同時趁這個機會,好好的思考一下過去這20多年來,我到底在股市做了些什麼,得到了什麼?有哪裡是我可以繼續發展的?跟我以往在別的領域所學的相互印證了多少?……但是這個題目實在是太大,要花許多的時間,如果我繼續籌備這個課程,那我就不太有時間寫別的文章了,所以,乾脆先把已經寫好的部分整理出來,讓讀者先看看,以下就是已經寫好的精華摘錄,分為7段──
1、【知識系統】
股票知識應該有一套完整的系統。以前大家在國民學校受教育,應該就是「如何去建立一套真正地正確的屬於自己的知識系統」──但是回顧以往,教育部並沒有做到這點,甚至是完全漠視!同學也沒有如此地去敦勵自己。
既然沒有,學校裡既然找不到,首先想到的當然就是到圖書館去找,還有書局裡的出版品──如果能夠找到,那就是比較簡單的電腦程式操作系統。這是另外一個問題,我們以後再講。
接下來,把希望寄托坊間的有聲媒體,當然還有許多課程,許多股票市場的老師──但是談到一個完整的系統,沒有。沒有就是沒有。不論是巴菲特還是索羅斯,都沒有公布他們自己完整的系統。
建立一個操作系統知識系統,從零到最後,這有多難呢?其實這就是人類建立文明的過程,也就是文明的歷史。
現在,試著想像一下:你現在扛起建立人類文明這個責任,請問有多困難?
我們抬頭仰望天空夜空,滿天都是亮晶晶的小星星,從太陽系到銀河系,浩瀚的宇宙,一定是有規律的運動定律所支配──這是牛頓的觀念。但是,截至目前為止,我們對於宇宙的法則知道的仍然太少。我們肉眼可以看到的一大部分,我們都還沒有完全了解。這就像把一個收音機送到原始人面前,希望這個人能夠從這一台收音機身上,倒回去重建當時發明收音機的過程;如果順利,他就可以從這一台收音機身上重新建立物理學、電子學、材料製造科學… …你說這個有多困難呢?
如果要跟各位同學敘述我使用的操作方法,如果是單純的技術,這個課程會變得非常簡單。18年前我就是這樣子開始的,我不是把股市看得很簡單,而是把教學看得很簡單。這是我當年犯下的大錯,大概在2003年以後,我每年都有新的覺悟,每年都在為當年的大錯付出代價。
2、【天賦】
幾乎所有的贏家,一半以上都是憑自己的天賦去操作,這就好像優秀的運動員一樣,只顧拼命向前奔跑,沒有去想著自己身上血液流動的方向以及肌肉燃燒脂肪的醫學原理。這些贏家照顧好自己可以,但是如果要照顧別人、把相同的方法轉移到別人身上,這就是另外一件事情了。──但是絕大多數的贏家卻不知道這件事到底有多嚴重,因為教育跟股市操作比起來,規模一樣龐大、內涵一樣深奧!精通股市操作已經很困難,更遑論是身兼兩種專長,同時精通股市與教育。
3、【關於歷史】
一開始,我進入股市的時候,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沒有學,完全白痴、完全糊塗,白紙一張。等到民國84年底我試重新進入市場,我已經了解最重要的一個操作觀念:大跌後買進。也有人把它叫做逢低買進。
如果你了解哲學史,就會明白:逢低其實是一種性質的描述,而不是一種量化的分析。換言之:這裡的「低點」其實是一種相對的觀念而不是絕對的觀念。 所以,當別人問起這個低點是多低呢?是三千點還是兩千九百九十九點呢?我想了很久,卻無法回答,因為這個低點是相對低點,而不是絕對低點。
如果你了解哲學史,你應該明白,這裡已經牽扯到相對跟絕對的觀念了,從這個地方可以發展出一大片的專門的學術領域,但是我們這裡篇幅有限。意思就是說:各位必須憑著自己的天賦去了解,或者抓著老師不要讓他走,把它拷問至死。
民國78年,我在什麼都不知道的白痴狀態之下,糊裡糊塗進入股市。絕大多數人都跟我一樣,都是這樣笨笨的進入股票市場,然後傻傻的地賠出來。但是人與人之間如果要說有差別的話,而且容許這個差別可以達到很大,那麼,這個差別最好的答案之一,就是『自知之明』。
1990年的大跌一開始,我茫然不知所措, 9月1號跌到3000多點附近,我就去當兵了。那段時間候,我全部的心力都放在當兵上面。──不要再問我為什麼會那樣了,為什麼我會把當兵這件事情看得比股市賠錢還要重要?我也不知道,。各位想想:如果你的理智可以分辨現在哪些事是重要的,而哪些是不重要的,那麼,你可以馬上停止做那些不重要的事,而把全部火力集中在最應該做的事情上面嗎?如果是這樣,那麼大多數人就不會走捷徑了。用來抄捷徑所使用的方法,往往是找不到正確方法而不得已使用的方法;換言之:就是次要方法,就是不重要的方法(但是可以應急)。
退伍回來之後,我進入工程公司工作,主要是承包公共建設,例如高速公路與台北捷運。在這幾年中,我對幾乎沒有什麼時間去關心股市,每天只是在晚間電視新聞播報完畢之後,螢幕下角會出現跑馬燈,顯示今天台北股市收在多少點──不要懷疑,我認為那樣就是最輕鬆的看盤方式;重點是:這樣觀察的方式,優點遠遠比缺點多。在學習的正確過程中,我覺得先要學會長期觀察比較重要。這部分的工作,有的人是從小就開始了。長期觀察的基本功是漸漸薫陶而成的,是一種修身養性,等待這種基本功成熟以後,再進入短線,如此才能夠學好短線的靈活操作與隨機應變。這就是用大格局去包含小格局,比較不會漏掉東西。現在一般人剛好都倒過來,用小格局的眼光去看大世界,就好像用一個小小的茶杯去裝新店溪裡面的水一樣。
那一段時期(1992~1995),我主要是看報紙上面的新聞。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報紙的證券版提到「年尾的紅包行情」,或是「春節的紅包行情」的次數並不少。我稍微想了一下,覺得很有道理呀,每年過年大家不都是要用現金?不是都要換新鈔嗎?這樣貨幣就要流通嘛!銀根當然就要寬鬆囉,於是就有所謂的熱錢。這麼簡單的道理,多年以後,我才發現有一些自詡為基本面的專家「完全不知道」、或者「完全反對」這一項台灣股市投資最重要的現象。(有讀者應該可以看出來這件事的嚴重性有多高。)
於是,我就這樣學會了最重要的市場操作知識:逢低買、特別是在X天,也特別是X天有XXX把指數XXX的時候。此時,差不多就是XX節,然後就要等XXXXX了。
民國87年,因為我辭職了,所以有時間去證券公司的營業大廳去實際操作,我終於站在電視牆前面了,紅紅綠綠的股市行情,就好像一副超級大的地圖,可以讓我的思想在上面盡情奔放、我可以自由自在地發揮我的知識以及想像力──這是我夢寐以求的──但是我當時並不完全知道,我只是感到很自然,因為沒有人再管我了,這裡沒有我的上司,甚至沒有業務的壓力。──這一點跟現在的年輕人不一樣。現在的人進入股市之前往往已經有太多的成見,把自己的目標就定的很高很高,然後強迫自己要跟報章雜誌報導的那些股神一樣,要能夠年年賺錢、月月賺錢,甚至天天賺錢!──這就是還沒有學會走路,就想要拿奧運短跑金牌了。
以往的記憶,都深藏在我的大腦與全身上下的潛意識之中。如果我要回憶某段往事,我不是對我眼前的環境伸手,而是向我的大腦討記憶。請注意:過去的歷史並不是浮光掠影,而是真實的3D立體世界,有建築、有任務、有聲音、有刮風下雨,也有喜怒哀樂,然而這一切的元素,現在都消失了,全部都被收藏進入記憶的箱子裡,變化為光影的形態在腦海中浮現。換言之:我們如果要重新溫習歷史事件、如果我們想要從歷史中檢討錯誤、向歷史學習,那麼,我們就要回憶過去,但是,呼喚出來的過去記憶就像浮光掠影,像電影一樣,此時,我們如何還原當初立體呈現的活生生的環境元素呢?這就要看我們的想像力了,也需要靠我們的智慧,如果我們有足夠的聯想力,能夠把腦海裡面蘊藏的「相關情景」一併連結起來,把過去各自獨立的歷史時間串連起來,那麼,回憶的力量就發揮出來了。
但是現在一般人沒有那個能力,因為他們的眼睛總是長在腦袋前面,脖子僵硬掉了,沒有辦法轉過頭來回顧來時路。所以:我們把「喪失記憶」叫做失智,卻不太會去把「不能思考,或是很少思考」當作失智症。如果真的那樣定義,那麼現在許多台灣人,即使是年輕人,平常根本就不思考,他們就全部成為失憶症的患者了。
4、【關於技術的歷史】
我首先發展成功的,是平均線系統。首先被我發現的是年線的價值,但是年線週期大家都嫌長,於是我們(在證券公司的那群朋友)認為另外那條線應該是月線。但是在實戰中,大概過了一年的實際驗證,我就感覺到不是月線這條線;既然不是月線,那會是哪一條線?其實不是往前往推就是往後推,但我現在講的是中線,所以是往後推──這個推理是我早期最重要的成功關鍵之一。但問題來了:能夠這樣推理,是一種思想邏輯呢?還是純技術?
從1990到2016年,這二十七年之間,幾乎所有的大型買進機會,都是同一種類型,那就是:相對低檔。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這十幾年當中每一個優秀的大型買進機會,都是一個單獨的類型、都是一個獨立的經典案例,是絕對跟其他的機會不一樣的!──幾乎所有的投資者,都曾經在不知不覺中被這種矛盾困擾過。
簡單來講,所有的台北人都是一樣的,都是人類;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沒有兩個台北人是一模一樣的,即使其實他們是雙胞胎,外表也會有差異,更遑論是在行為上面了。──這個道理,難不難懂是另外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如果把雙胞胎的例子落實在股市,幾乎所有人都沒有辦法接受這種邏輯的轉移。換言之:問題是在「相同的邏輯轉移到其他的領域」之後,您是否能接受呢?這就屬於認知的問題了。
公元兩千年年底,以及2001年年初,我嘗試用電腦程式的機械固定流程去設計一套簡單的中線獲利程式──我雖然成功了,把法則具體化了,但是卻碰到自我調適的問題,也就是說:我發現我沒有辦法百分之百地按照自己設定的公式去操作,在很多時候,我傾向於讓我的自由意志發揮出來,然後隨著我的新發現去思考、去發展我的新的操作法。
2001年,我開始發現教學不只是技術的問題,主要是心理的問題。我發現許多人根本拒絕去學習,因為他們拒絕改變。這個觀念,主要是我的學生「刀疤老二」提醒我的。他那個時候三不五時會寫信跟我討論股市的問題,由於他的專長是哲學,所以他一開始就會非常注意這個問題。哲學雖然也是我的專長(我年輕時曾經報考過哲學研究所跟藝術史研究所),但是因為我花了很多時間去發明技術以及發現原理,所以我開始教學的時候反而忽略了群眾心理。(「刀疤老二」後來在大陸享有高度名聲,那是他自己的實力與功勞,我只是幫助他啟蒙而已,不足掛齒。)
2003年,我設立了佛學課,主要是想幫助同學解決一些心理的問題。因為我們發現:許多心理的問題來自於他們對於人生的疑惑與煩惱。一個沒有正確人生觀的人,如舟無舵,如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危機不在眼前,就在未來不遠處。
2004年,第一批同學經歷三年的訓練,大致上告一段落。他們最重要的訓練方式就是:每天寫工作日誌。這段時期我教育出來的學生,有一個叫做XXXX的,他後來在聚財網出過兩本書,第一本書的內容大致上是來自於我的講義。從這件事情上面,我發現:技術是一件事、人格又是一件事,盤勢或許可料,但人心難料。──一般讀者都把焦點集中在技術上面,忽略了操作者本人的人格品質,於是往往掉入了巨大的陷阱而不自知。因為,如果人格撐不住,則技術遲早頹圮。
2004年下半年跟2005年上半年,我在操作短線期貨遇到了挫折,這一次的挫折讓我明白:股市操作必須多頭並進、多元化、多方面思考,甚至是一心二用、三用,因為不同的路線(長中短線),有不同的邏輯。以金融市場而言,就有股票跟期貨兩大部門,兩大部門的知識,在很多地方都不太一樣。中國東南方有位「擅長武器操作」的「期貨大師」卻完全不知道這一點,把期貨當成的票在作,結果把客戶的錢輸掉了100%,後來他執迷不悟,於是自己後來也賠掉了至少80%
,然而,他現在卻是檯面上大家耳熟能響的所謂大師級人物之一。悲劇搞成這個樣子,還能說什麼呢。
2009年我成立了正式的投資公司,叫做大海龜投資公司,成立這個公司主要就是想公布正式的對帳單(政府登記有案)。其實我們公布的不只是對帳單,還有年終的會計師審核報表,盈虧清清楚楚。2010年,大海龜投資公司獲利超過30%以上,一時之間,我感覺我的人生似乎穩定下來了。後來這個公司一直維持運作到2014年我父親去世。
2014年因為我父親出現很多狀況,所以我必須花很多時間在家務事上面。這一年在我的操作生涯中是巨大變化的一年。主要有兩方面:第一:我發現班上某些同學的操作理念跟我不合,我認為:高深的技術來自於(正確)高深的心理;而某一部分同學認為:高深的技術,才能夠發展出「更高深」的技術,跟心理完全沒有關係!──—後來,我就跟這票同學分道揚鑣了。
2014年另外一件事情是:由於2013年我在健行科技大學做了一場演講,講完之後,我發現講稿中有許多資料跟我以前所思考的哲學題目是相通的,那些題目是我當年沒有完成的。於是我就回過頭去研究那些問題,發現那些問題跟股市操作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我如獲至寶,繼續把那些問題研究下去,一直到現在。
5、【命運、道德】
如果我們跟著一些股票大師操作,那麼,我們學他的方法、使用他的方法,為什麼我們不能夠像他一樣獲利呢? … …自古以來,當操作生涯步入某一個階段之後,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這個答案,其實非常的廣泛、牽扯到的知識領域非常的多,是一個意義非常豐富而且深遠的問題,也是我們這次上課的重點之一。在這裡,我先簡略地直接給答案,各位可以先從一個例子去想:為什麼張三娶了李阿花之後,婚姻生活幸福美滿:而你當年跟李阿花在一起的時候,為什麼天天吵架,到最後翻臉成仇就離了婚呢?
從前有一個星球的外星人,他們是用腳開車的。有一天,他們聽說地球的汽車賣的很便宜,於是就花錢跟地球人買汽車。買來後,打開車門一看,外星人傻眼了,因為方向盤是在上面,而不是在下面。他們以為地球人是跟他們一樣,都是用兩隻腳開車、用雙手來思考,右手思考藝術跟感情,左手負責計算數字。所以,對外星人來講,他們要學習的第一件事情是:先要培養他們的族人「用手做事」的觀念,而不是一下子就能夠把手放在方向盤上面。
在股票市場中,絕大多數的人,他第一個應該學習的,是那個方法的背景,也就是傳授那個方法的人的天賦(教師的天賦)。但問題是:幾乎所有的贏家,都想不出一套有效的教育方法把自己的天生本能化為幾千個、甚至幾萬個流程細節,然後一步一腳印地教給沒有這種天賦的學生,使他們也能學會。
7、【給予、自覺】
這篇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認真地回答我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你認為你在高中以及大學的時候,我們學校裡的老師是在真正地「教育」我們呢?還是在「灌輸」知識?意思就是說:他們是「給」你知識還是在「教」你知識?
第二個問題,從學校畢業之後的你,一直到現在,到底是在活用知識?還是跟在以前的學校裡一樣默寫死背來的知識?……你現在在思考的時候是左右逢源?還是屢逢挫折,於是時常陷入迷惘,再想下去也沒有辦法解決問題,最後總是不了了之,你是否經常這樣呢?……
學校畢業這麼多年了,你的思考方式是繼承了以前學校裡那些老師的思考風格呢?和還是已經猛然悔悟,改成使用真正「正統」的思考方式去理解我們的社會、去了解我們自己的人生呢?
第三個問題,是我小時候在倪匡的科幻小說《猴神》上面看來的一個故事,我把它改編一下,寫在這裡。
從前有個人,他找到了萬能的天神,神說:「你可以許一個願望,我幫你實現。」這個人想了半天,說:「請你賜給我賺錢發財的能力吧! 」──萬能的天神愣了一下,然後哈哈大笑,說:「我能夠在1秒鐘之內從大西洋的海水中提煉出一億噸的黃金;你要錢我可以直接給你,但我卻沒有辦法在一日之間教會你賺錢的智慧,這個你必須自己去磨練、自己去學習。」於是這個人又說了:「既然沒辦法給我智慧,那麼請給我幸福吧!」萬能的天神又笑了一下,說:「幸福跟智慧不是同一件東西嗎?有了智慧,不就等於擁有幸福了嗎?」
故事講完了。
(這系列文章非常重要,所以我會寫的長一點;每一層境界的細節都可以寫成一本厚厚的報告……未完,待續)
~王力群 2017.9.20 於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