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8日 星期四

能不能買鴻海?

王小明的外婆問小明能不能買鴻海的股票?
小明問:為什麼要買?
阿婆說:因為郭董出來選總統
小明說:選舉是不可以買票的,會被抓…
**
~王力群 2019.4.18

2019年4月16日 星期二

進入股市須打造全新的知識系統


進入股市須打造全新的知識系統

  我們進入社會工作以後,如果進入的是公家單位,那麼,政府機關的運作制度,可能已經有超過一百年以上的經驗了。我們只要照著那個流程以及軌道去進行,就可以了。更何況:不是每個職員都是部長、首長、局長⋯⋯所以,扮演的並不是領導者的角色,於是乎,整個工作的運行方式,並不需要你花太多的腦筋去設計。
  如果我們進入的是私人企業,那麼,就算我們自己是老闆,赤手空拳闖天下,也至少有一種「以前人走過的商業模式」我們可以去遵循。例如:我們可以到第三世界、鳥不生蛋的地方去拉訂單。然後建立起固定的更好經常性的銷售管道,派遣業務代表⋯⋯其實這種商業模式,也不是老闆自己發明的。
  當然,有的商業模式,是老闆自己發明的比較多,例如亞馬遜。但是,絕大多數的人,不是貝佐斯,也不是馬雲,就算他事,他也要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股市操作這件事情,到底是一種商業呢?還是一門藝術?還是一種各類知識的混合體?」——我認為他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

  我要說的是:進入股市以後,人類必須要建立一套「幾乎全新」的知識系統去運作,以支撐起自己的操作生涯。

  很多人都認為:這一套用來操盤的知識系統,在過去世界各地的股市前輩所出版的書籍當中,已經有很多描述了——這種想法,半錯半對。如果要講的明白一點,那就是「非常危險」。
  因為每個人不但工作所在地不同、市場不同,而且每個人的風格不同、個性不同、經驗不同、職位不同;最關鍵的是:每個人操作的週期不一樣。也就是長線、中線、短線的差別。
  我常常看到短線的作者,寫了老半天,根本就忘記他自己是在做短線的。於是看書的人,就以為整本書的觀念可以用在其他任何的時間尺度,包括長線、包括中線波段。
  這就好像有本書,在講美術勞作的紙雕。但是寫書的人他不會一直強調,於是,很多人看完書以後,就拿著美工刀,剪刀跟漿糊,就跑到山裡面去打老虎了。
  絕大部分的股票書籍,都有這個毛病。

  重點在於:市面上到底有沒有一本書,能夠從頭到尾,把一套「真理」講清楚,然後把一套「完整的知識系統」給建立起來。——我說的不只是股票市場,包括我們的感情、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人生。

  我舉個例子——例如台灣政府的運作,基本上也算是議會制度,那麼,民主投票表決式的議會制度到底對於一個國家來講,是好是壞?如果就照這樣的方式運作下去,台灣的政治會變成怎麼樣?會不會越來越強大呢?⋯⋯
  好的,目前我們還不知道我們的未來還是更光明?還是光明的速度很慢?或是會被另一個強國所併吞?⋯⋯這些都很難說。但是我們堅決相信一件事情:台灣只現在還能夠安居樂業,有所進步,乃是全民共同的努力!這就叫做「共業功德」——這個功德力量是很強大了,所以,台灣氣數未盡。
  在這裡,讓我們轉彎一下,回到股票市場,嚴格講起來,是回到我們自己所建立起來的「股票操作模式」——在你操作股票的模式當中,是一個人呢?還是有合作的對象?例如:會計、心理輔導師、廚師、清理辦公室的、幫你跑雜物的、幫你下單的、幫你收集個股最新消息的⋯⋯你到底是一個人呢?還是一群人?

  如果是你一個人,你找誰去承擔「共業」?你要去依賴誰的「福報」好讓自己的氣數未盡

  更重要的是:你到底建立了什麼樣的知識系統去應付這個股市呢?
  投資人萬萬想不到的是:在其他的工作領域當中,都有別人罩著你,但是在股票市場中,對不起,沒有人可以罩你。
  公家機關,天塌下來,有主管頂著,大不了就記我一個大過。
  私人企業,大家辦事情也是依照前輩所鋪好的路,或是老闆的指示。更嚴重的是:很多機關規定你必須要按照公司的「既定規章」方式去做事——自己根本就不需要發明什麼新的辦公方式!⋯⋯萬歲!
  但是,自己操作股票,完全是自己的事!
  各位想想:你從小到大,從進學校到當兵、工作,是一路有人照顧你嗎,還是完全自己一個人在沙漠中求生存?
  我要說的是:股票操作,跟沙漠中求生存差不多!我必須要打造完全屬於自己的一套模式去跟股市做搏鬥。
  每個人的優點、缺點、經驗、心態,都不一樣,所以每個人打造出來的系統,在很多領域部分,是有差別的。
  並不是適合你穿的褲子,每一個人都可以穿。
  但是問題來了:打造一套完全屬於自己的知識系統,而且還要正確、還要符合真理! ——聽到這樣的條件,你作何感想呢?
  但是轉念一想:如果打造知識系統不是這麼難的一件事,那麼,股票市場上的贏家,為什麼會這麼少呢?
  喔,大家好像有點明白了——絕大多數的人,都把股票市場想得很簡單,認為只要在股票市場中發財的人,就是股票「操作價差」的贏家。他們把所有吃股票飯的人,都當成是「操作價差、童叟無欺」的實力派,這樣的統計,本身就很荒謬。因為我們明明就知道:絕大多數吃股票飯的人,都是做業務的,而不是做價差的。
  投資人誤以為股票市場中到處都是臥虎藏龍、到處都有潛在的、低調的、沒有公布的贏家,所以,就把股市看得很簡單⋯⋯他們認為根本就不需要什麼「接近真理、逼近真理、符合真理的知識系統」,他們只要一種「簡單、通俗,又有力」的操作模式,就可以了。
  簡單一句話:誤以為「形成今天二十一世紀文明世界的過程歷史是很簡單的,甚至我們不需要知道詳細過程」的人,就很容易把股票市場也想得很簡單。
  把知識看得很簡單的人,也必然會輕視股市

~王力群 2019.4.16

2019年4月2日 星期二

【內線,基本面,技術面】


【內線,基本面,技術面】

  有多少人去參與了這支股票的交易呢?⋯⋯這要先去看成交量。
  然後再去看「每一筆成交量是由誰跟誰達成交易」的。

◎無記名,很奇怪嗎?


  然後去證交所調閱資料,證交所說:「不給,因為我們是無記名買賣。」
  問題是:既然是無記名買賣,那麼,他們又怎麼把賣掉股票的金額匯進我的戶頭呢?
  這是我遇到過的第一個「資訊不公開」。
  接下來,每一個步驟,同學可以一個一個去列出來,然後檢查。這就叫做科學的精神。
  理工科的同學,都是科學的信徒,應該非常擅長這種科學式的分析。

  這個倒沒有太大的關係。我們可以起個頭,順便了解一下怎麼樣去「分析」一支股票。當然嘍,目前的分析只能限於某一類的方法,不能夠每一種方法都照顧到,因為篇幅有限。

◎內線


  當我們發現每一筆交易的買賣方姓名,沒有辦法查到。那麼,下一個步驟,我們可能會怎麼做?你認為應該怎麼做?
  其實同學剛才已經做了一種示範了,那就是:一般人很難從事真正的學術討論。
  如果每一筆交易的買賣方姓名,沒有登記在券商那裡,那麼,就沒有辦法把成交金額轉過來轉過去。
  這裡暴露出第二個大問題,無記名的買賣方式,可以讓券商有機會為所欲為.
  所以中央政府歷年來的態度,是嚴格控制券商,甚至可以不擇手段控制券商。原因就在於:每一筆買賣的姓名,掌握在券商的手上。
  這就是「籌碼分析派」當中的「內線派」的基本理論思想。
  其他的技術派或者是基本分析派,同理類推,大家可以去想像一下:他們的每一個步驟,來源是什麼、流程是什麼,他們用的是什麼理由去推理的⋯⋯這些過程,大家都可以走一遍。如果沒有辦法在大腦中進行,就把白紙鉛筆拿出來,在紙上畫流程圖。
  內線派認為:如果某個大戶,他的資金實力是可以撼動某支股票的股價走勢的,那麼,我們只要依照籌碼去追蹤買的人是誰?賣的人是誰?那麼,因為事在人為,股價由資金來決定、資金由人類來決定——摸清楚是誰在裡面,聖杯就拿到手了
  有些大戶可以成立主力團隊,用團隊的資金力量拉上去.所以有大主力,也有中實戶跟小主力.
  這就是內線派的正面理論

  買賣客戶的姓名,主要掌握在地方券商手中,保密的功夫可以做得很緊,有可能會鬆弛。所以,曾經有一位駭客,他告訴我:他們是一個團隊,背後有資金支持,任務就是破解券商的安全防護,直接去拿到買賣雙方的姓名名單。
  這個過程,一路有許多困難。例如:清單上面顯示的不是中文姓名,而是帳戶的號碼,所以他們必須要一層一層破解。
  他告訴我:那個時候他們的進度已經做到可以掌握「某一個代碼在某段時間之內,在所有券商的進出紀錄」——然後再來認定這個帳戶的擁有者是否是贏家。
  問題是:就算他們知道某一位主力擁有多少個帳號,但是還是沒有辦法知道那位主力到底有多少的自主權?還是他也只是另外一個更大主力的其中一個分身而已?⋯⋯
  所以,這項任務發展到後段,很簡單,就是他們必須要交出一個「可以欺瞞雇主的成果」,他們只要讓雇用他們的金主認為他們做出來的程式有價值——這樣就可以了。這樣他們就可以把幾百萬的傭金拿到。

  這些程式能不能夠真正賺到錢,是一回事;但是最重要的,是要讓所有的顧客相信這個程式可以賺到錢,然後⋯⋯賣程式的人就可以賺到錢了。

  以下談基本分析派——
  基本分析派認為:如果我們要去預測物體的未來行徑路線,那麼,我們就要了解這個物體之所以能夠運動的「本質」。
  這種思想,很明顯的是來自於古希臘的哲學思想。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門派,就是亞里士多德的「目的說」。
  萬事萬物的運動,只要他動起來,是不是就有一個目的呢?還是漫無目標的亂動?⋯⋯亞里士多德認為:一定有一個目的! ——這就是這個門派的基礎思想。

◎內在因


  接下來,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過後,這種思想受到了挑戰。為什麼呢?因為,在15世紀之前,基督教幾乎是一黨獨大,所以,絕大多數的知識分子認為:如果萬物運動有一個目的,那麼,那個目的一定是上帝所安排規劃的,甚至是上帝所掌握的! ——簡單來講,基督教的上帝上帝就是全能的「計劃通」。
  17世紀科學革命之後,上帝的權威受到挑戰,逐漸動搖。一直到現在21世紀,基本上「世俗科學界」的發展方向與上帝的存在,兩者是背道而馳的。
  絕大多數的所謂「現在科學的工作者」,都認為萬物運動的方式是有秩序的,這個秩序就是過去幾百年來現代科學解不斷發現的數學公式與定理,而不是基督教所謂的上帝。
  20世紀初期,股票市場的基本分析派崛起。這一派的基礎思想,就是:「股價的運動必定有他的原因,所以只要了解這家公司的本質,就可以推斷他未來的運動路徑。」
  重點集中在「本質」上面。

  但是,牛頓在17世紀的時候,就說過一段話:「我只能告訴大家萬有引力存在物體之間,我也把它計算出來了,但是,我沒有辦法告訴你們為什麼會有這種力量?我認為在我有生之年已經沒有辦法去探究這個原因了,所以我希望未來的研究者可以去找到這個答案。」
  牛頓這段話所針對的,就是亞里士多德所謂的物體運動的「內在因」。也就是他的本質。

  這段話,勉強翻成白話文,我認為是這樣的:如果鴻海在2019年四月份是上漲的,那麼,這個上漲的原因,就是一個「內在因」。這個內在因藏在「某個地方」;所以,我們要把這個「地方」找到。就可以發現他的內在因了。
 那麼,這個藏著「未來漲跌秘密」的密室,到底是在哪裡呢?
  這個時候,一群會計師就出來講話了,會計師認為:這個秘密(內在因),一定藏在「公司營業盈虧的帳本」裡面。於是,這一派就發展出來「財報分析」。
  這一派,最簡單的一種思想就是:如果這家公司過去能夠賺錢,而且能夠賺很多錢,那麼,這種賺錢的知識與力量,只要沒有受到太大的干擾,理論上是可以延續到未來一段時間的。所以就可以預測他在未來某段時間是上漲的。
  我只是舉例而已。
  換句話說:如果公司擁有「賺錢的能力」,那麼,就可以反映在未來股價的趨勢上面。賺錢的能力越強、股價將來漲的就越多。
  基本上,財報分析派,帶有濃厚的牛頓古典力學的味道。這一派主要認為:「知識就是力量」,所以,擁有賺錢的知識,就可以發展出賺錢的能力。而股價要能夠上漲,絕對跟一家公司「賺錢能力的多寡強弱」有絕對的關係。
  於是我們腦海中,可能浮現一副圖畫:假如「一個人賺錢的能力越強,他將來賺得錢就會越來越多。」
  你認為這種想法對還是錯呢?對在哪裡?錯在哪裡?這一派的思想有哪些是有價值的?哪一些是有陷阱的?
  同樣的道理:一個公司的股價之所以會上漲,取決於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對不對?
  財報分析這一派,當然也有許多分支。但是我覺得很重要的是:使用財報技術的人,最好要去想一想:一家公司的賺錢能力,是不是「完全等於」這家公司未來股價的走勢?

  在這裡,筆鋒一轉,我要先跟大家談談實戰。
  巴菲特認為:進入市場,如果你想要投資這家公司,那麼,首先就是把這家公司過去的歷史,所有的年報,以及財報,都拿過來看。如果絕版了,做到圖書館裡去找。
  把財報攤開來之後,如果發現這家公司最近的帳目亂七八糟!那麼,第一關當然就是打一個大大的叉叉。
  但是,如果公司高層是純粹的「技術研發」專家,只會發展夢幻產品,而不善於於理財,那麼,巴菲特就是會去想:如果我派出一位很厲害的財務專家,去幫這個公司整頓帳目,那麼,這家公司的股價會不會一飛沖天呢?
  如果經過評估,這是可行的!意思就是說:這家公司的高層允許外來勢力像巴菲特這樣的人派出所謂的專家來「幫忙整頓」他們家的銀行存摺⋯⋯那麼,公司就會善意地讓巴菲特在市場上收購他們的股票。
  所以巴菲特一再告訴大家:財務分析只是第一步而已,並不是終點。但是,台灣的散戶卻把巴菲特的金玉良言棄如敝屣,拼命給自己催眠:「一家公司能不能賺錢才是最重要的!而賺錢當然就是看帳單囉!」
  第二種模式——
  如果攤開帳目,發現這家公司的帳亂七八糟!接著,又發現這家公司的高層亂七八糟,糊裡糊塗,愚痴無明!⋯⋯再然後,又發現這家公司的庫房裡面,藏著一大堆金銀財寶,以及土地房屋。⋯⋯
  那麼,你要不要「投資」這家公司呢?
  這家公司的名稱,就叫做「小異」。
  看空這家公司的主力派,他們可能會認為:「這家公司的高層全部都是敗家子,遲早會把祖宗留下來的財產全部虧光,所以當然是放空!那麼,你們這些在市場上面拼命收購這家公司股票的二百五,你們是瘋了嗎?」
  這兩派的鬥爭,目前還在進行,將來鹿死誰手,有誰知道嗎?

經濟分析派


  基本派當中,目前勢力最大的一個派別,首推「經濟分析派」。
  這一派,現在已經很偷懶了,就把經濟指標一個一個找出來,反正市場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佈一個經濟指標,或是同時發佈好幾個經濟指標,到那個時候,我們再做反應就可以了。把投資行為搞成像是公務員的例行公事,我也真是佩服他們。
  在台灣,最受歡迎的經濟指標,就是「利率」,還有嗯萬嗯吐貨幣供給量。
  只要談到利率的走向以及跟股市之間的關係,就表示那個人很有「學問」。
  這讓我想起30年前我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後現代主義」興起,講話的時候如果提到後現代主義,別人就會認為我的思想走在時代的尖端⋯⋯
  讓我想起三十幾年前我們在唸大學的時候,只要言語之間表達出對國民黨當權的不滿,別人就會認為我是正義的化身!——「我們是正義的一方,要把惡勢力來對抗的!不怕苦、不怕難,勇敢又強壯。科學的武器在身上,身材高高的幾十丈⋯⋯
  在我們小時候,民國60年代到70年代,有一句話很流行:「股票市場就是經濟的窗口。」我想,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說:一個國家的經濟好,股票市場就會往上走;一個國家的經濟差,股票市場就會往下走。——對不對?
  一個家庭的經濟狀況不好,幸福指數就會往上走;一個家庭的經濟狀況不好,幸福指數就會往下走。——對不對?
  一家公司的經濟狀況不好,財務困難、煩惱很多,公司的股價就會往下走;一家公司的經濟狀況如果很好,資金充沛、員工工作都很快樂,公司的股價就會往上走——對不對?

  當我們去跟廣大的投資人說「以上這些都很難講、未必、不好說⋯⋯」,這個時候,廣大的投資人會認為我很無能呢?還是認為我講的很可能就是真理呢?
  如果你是一個國家的統治者,想要穩定社會、長治久安,穩固自己的政權與既得利益,那麼,政治高層是鼓勵學術界發展出「不確定理論」呢?還是希望他們趕快打造一套「過程明確的理論」,以方便老百姓可以照著操、照著做呢?

   我對於經濟指標派的思考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只能夠代表這個國家的「本質」的一部分,也就是「某一個」面向而已。我們要觀察一個國家真正的實力,要從多元化的方向去了解、綜合的理解——然後要抓到其中最要緊的那個東西,就是一個國家他到底懂不懂得反省⋯⋯他所培養出來的文明,到底有沒有一種自我監督的機制,也就是自我反省的能力。
  經濟狀況,並不是等於一個家庭全部真實的面貌。一個國家的經濟好壞,也並不完全等於這個國家股票市場的漲跌趨勢。

  你如果是一般世俗女子,是要跟著穩定平緩卻毫無趣味的男人呢?還是要跟著「暴漲暴跌、大起大落、充滿活力、充滿刺激」的男人呢?
  我們講了許多,隱隱約約發現一點:基本派對於這個會影響股價漲跌的「本質」,到現在還沒有得到統一的定論!有人說這個本質就是這個國家的經濟力、有人說是產業本身的能力、有人說是公司高層的決心與毅力、有人說完全看運氣、有人說要看福報⋯⋯眾說紛紜——我卻說是「瞎子摸象」。
  等一下我要稍微講一下技術分析派。在講之前,我先講我是怎麼去看待股票市場的。在我認為:股票市場也是萬事萬物運動的一環、也是一面。

◎業力是歷史的總和


  那麼,股票市場運動的本質是什麼呢?我的答案是:業力。
  然後,我所有的技術與心法,全部都要扣緊這個「業力」的主題。
  如果以大中小三種格局約略來做區別,業力越大、越難以抗拒。業力雖小,但是累積長時間以後,積小成大、積非成是,力量也會非常巨大。
  最大的那個業力,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的良心的力量。良心具有最基本的反省能力,是懂得謙卑的。
  最小的那個業力是什麼呢?⋯⋯有人說:一個簡簡單單的念頭,無善也無惡,就是最小的業力了。——這種說法我不是非常贊同。
  我比較關心的是:最普遍的業力。最普遍的業力就是:「不去想、不去思考,渾渾噩噩、努力當一個傻瓜」。
  以上所講的:文明力、自覺力、經濟、財務、公司管理、操作技術、群眾集體心理、社會風氣、國際新聞、產業發展⋯⋯這所有的因素,通通都屬於「業力」。除此之外,還包括了:功德、福報、智慧,運氣⋯⋯等等。

◎知識大領域


  當我進入股票市場之後,我知道要學習,但是我慢慢發現「要學習的東西很多!遠遠超出我原來的預期之外!」——這個時候,我覺得很高興!因為,知識最重要的是正確,正確的知識當然越多越好!⋯⋯我以前煩惱的,就是:生活經驗沒有辦法跟實際工作經驗完全結合起來。如果股票市場的實戰經驗能夠跟我以前所學到的所有的知識連貫起來,那不就是天大的喜事了嗎?
  但是,世俗的社會,全部都反其道而行。因為,如果要學習的東西越多,一般人受不了,就會起來反抗!於是,相關的商品就不會有銷路。所以,對那些人而言,還是愚民政策比較好。

  世俗之人過度喜愛輕鬆~
   戀愛是輕鬆的
   工作也是輕鬆的
   萬事萬物都輕鬆
   把自己的輕鬆建立在別人的緊繃上面
   我有去考試但沒考上~~~好怕
   我有做好事但沒變成富翁~~~好怕
   繳了餐點費卻沒吃飽
   繳了學費卻沒成為贏家
   念到大二了卻被退學
   念了博士怎麼沒拿諾貝爾獎?
   放了兩杯水,游泳池怎麼還沒滿?
   努力了十年,怎麼還沒發現終極理論?
   連續三個月都賺錢,怎麼還沒辦法稱為股市贏家?
   連續二十年都凍齡不老,怎麼沒辦法活到一百歲?
   打坐打到可以騰雲駕霧,穿牆入壁,怎麼還沒成佛?


技術派


  至於技術派,有點像是心理學裡面的行為學派。
  17世紀以後發展出來的現代科學革命,剛開始的時候,幾乎完全是「不講究本質」的觀察與預測。我們只知道星球是按照橢圓形的軌道走的,但是他為什麼會走?背後有什麼神秘的力量?這些我們通通暫時不去做研究。
  技術派的基本思想就是:所有的環境因素,都已經包括在股價的走勢圖裡面了——如果現在沒有反映出來,將來也會反映出來。
  意思就是說:股價本身,就代表一切。
  請注意,這個觀念,不能夠過分挑剔——技術派的這個理論,是相對於基本派而言。基本派嘗試去找到一個「單一完美的因素」去表達這個「內在本質」所有可能發生的行為——如果找不到單一的,那麼,就找一大堆因素,也沒有關係。所以,經濟指標牌就發展出一大堆指標。
  西方的醫學,就是走技術派這條路。如果一種疾病發作了,他內在的發病的病因是什麼,很多醫生都不是很在乎,重要的是:如何去治療他的「症狀」。——這就是技術派的思想。

  例如血壓高,很可能是身體裡面某一個器官壞掉了,所以他的血壓才升高。但是,現在所謂的治療高血壓的藥,是吃了以後把那個血壓降下去,而不是去治療那個壞掉的器官——或者應該這樣講:大多數的時候,根本就不知道是哪個器官有問題、不知道問題在哪裡。這是因為現在的西方醫學還沒有辦法找到「根本原因」的關係。
  所以歷年來,技術派最被人詬病的地方,就是他非常容易發展成一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學問。
  有鑒於此,既然是治標不治本,那麼,很簡單,把「技術分析」用在短線就可以了!
  後來,逐漸形成:做長期投資的,就非常注重基本分析;做短線投機的,就非常注重技術分析。
  這種情況也是個大概,不過卻維持很久了。


我們的重點


  王學的重點在哪裡呢?

  遠是全身全方位去調整、學習...

  王學的重點在於:所有派別的「紛爭」,都是因為自己門派的思想「不夠完整」所引起的。所以,王學的重點放在「用別的門派的優點來彌補自己門派的不足」——就是這麼簡單,也是這麼複雜——這怎麼說呢?
  讓我們靜下來思考一下。我們做什麼事情,如果要做到比較高段的境界,一定是講究「身心平衡」。身體的動作,通常稱為技術;心裡的情緒處理,通常稱為心法。只要把這兩個搞平衡、融合在一起,那麼,我們自然就能夠進步。
  這個基本思想,聽起來非常簡單,困難在於:如果你去圖書館翻遍所有的書籍,就會發現:過去兩千年來,人類,尤其是尖端的知識分子,對於「技術」如何跟「心靈」取得平衡、這個過程是怎樣?細節是怎樣?⋯⋯我保證你會找得焦頭爛額,然後跟我說你找不到。
  例如微積分,隨便哪一個版本出來,你告訴我:微積分如何跟我們日常中的心靈做結合?
  例如「論語」,請你找出來有哪一本書,是在日常生活中舉出大量的案例,然後跟論語上面寫的文字結合在一起,把教條跟日常生活經驗融合在一起、並行不悖——有哪一本書可以做到這個地步?
  基督教的神職人員,不論是牧師還是神父,平常有很多的工作,就是負責在解釋聖經跟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關係。其他的宗教,不論是猶太教、摩門教、回教、佛教,類似的工作以及文獻,也是堆積如山。但是⋯⋯簡單一句話,這些解釋,都不能夠讓現代人滿意! ——這個現象,是重點中的重點!
  一、絕大多數的現代人,因為限於本科知識的限制,所以沒有辦法接觸其他的文獻資料。就算你想要知道,你也不知道要去哪裡找。
  二、許多文獻資料,是用跟本國語文相差非常多的古典文字寫成的,就算你找到了,也看不懂。
  三、這些堆積如山的資料中,充滿了大量的矛盾,非常驚人!如果本身的功力不夠,大概不需要三天的功夫,就迷失掉了。不但真理沒找到,腦袋裡面還裝了一鍋疑惑回來,把自己搞得更笨、更迷糊,對真理更沒有信心。
  所以,現在在同學的印象中,例如理工科的同學,你們所接觸到的本科書籍,幾乎完全看不到「技術「於「心靈」的結合。
  文科的同學,例如學文學的、哲學的,在教科書裡面,也看不到大量的生活實際經驗的佐證。
  為什麼呢?因為,以宗教哲學為例;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經驗不一樣, 所以,如果去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解釋經典上面的文字,很可能形成「各說各話」,這樣一來,梵蒂岡的教廷就失去了他的「最高權威的解釋權」了。
  其他的學術領域,通通都一樣。不准用自己的生活經驗,過度地去闡述古老的經典。這些經典,也包括理工科的科學教科書。
  為什麼理工科也同樣排斥「生活經驗」這種東西呢?
  答案是:如果讓心靈與生活的經驗參與進來,而不是以傳統的「數學數字」作為真理的驗證,那麼,我們怎麼樣通過「筆試」來選拔我們所需要的「計算人才」呢?⋯⋯生活經驗都是各說各話的,很難有統一的標準,這樣一來,理工科的考試就會失去了他的「公正性」。也就是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
  所以,如果在股票市場中,有一門學問是正確的,那麼,就表示其他的許多門派的東西是不正確的! ——這樣一來,就變成「擋人財路」。
  如果讓真理發揚出去、如果讓每一個人都知道真理,那麼,絕大多數的妖魔鬼怪、旁門左道、耍欺騙人把戲的小團體、小組織,通通有沒有辦法繼續混下去了⋯⋯您認為:全世界有75億人,這種依賴行騙江湖混飯吃的團體組織,連帶他們的家眷,總共大概有多少人呢?
  如果每一位老百姓都知道真理,那麼,他做任何事情的時候,眼睛都是雪亮的!於是乎,想要在生活中打混、騙人、偷詐拐盜、巧取豪奪⋯⋯這些自欺欺人的人,他們要怎麼辦呢?他們的老婆孩子,難道就不要吃飯了嗎?
  其實故事已經講完了。


極端的群眾


  如果我們要建立起一個真正屬於真理架構的規範,那麼,我們勢必要剷除現在已經存在於世界各地的「既得利益組織」。不論是在金融界、政治界、工業界、商業界、教育界⋯⋯通通都會遇到這種狀況。那麼,我們要怎麼辦呢?
  套句台灣著名導演侯孝賢的話:別想那麼多,回家吃飯吧。
  所以,在股票市場當中,想要經由現存的媒體、政治體系、社會作用⋯⋯來取得真正有道理的操作方法以及學習模式⋯⋯你認為這個成功的機率會有多高呢?⋯⋯
  於是,一般老百姓兵分兩路、各走極端。
  右派認為:我們這個世界,已經完全建設好了,就是屬於真理與正義的,不用懷疑!所以,我們的政治結構,也是不錯的!沒有問題,不要一天到晚懷疑過來懷疑過去,這樣我們會很不安定的!我政治不安定,你們老百姓就會生活的很不幸福喔!所以你們要支持我們,知道嗎?記得要投我們的票喔!我們都是好人!
  左派認為:現在枱面上的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壞東西,所以我們要把他們打倒!所以要革命!
  左派發展到後來,我們在社會上面可以看到很多人,他們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真理、沒有希望、有錢人都是壞人、政府裡面都是貪官、做什麼事情都沒有意義⋯⋯如果遇到一位自稱是「股市贏家」的人,那麼,按照數學機率計算,全世界那麼多人,既然真正的贏家寥寥可數,那麼,我又何德何能有幸遇到真正的贏家呢?這個機率根本就很低嘛!根本就幾乎等於零嘛!⋯⋯所以,眼前的那個人,一定是騙子。⋯⋯轉了一圈,又回到虛無與詐騙、失望與絕望,形成了一圈又一圈的無盡輪迴,無邊的苦海。
  所以,大多數的人就算有那個幸運遇到了真理,自己也不會相信。更何況,絕大多數的人也沒有那個鑒賞力,遇到了真理能夠把它「慧眼識英雄」。
  於是就形成了惡性循環,俗稱輪迴。
  股票市場這門學問,裡面本來就有一些門派。這些門派,是要叫大家去融會貫通、團結合作、截長補短、消除隔閡。但是現在大家普遍看到的都是彼此只講對方的壞話、一竿子打翻一船人、非要要把對方消滅了才甘心⋯⋯這種分化與對立,恰好就讓一些騙子與魔鬼有生存的空間。
  你講的是對的,我講的也是對的,他講的也有道理⋯⋯這樣我們大家都有飯可以吃!萬歲!
  讀者一聽,想著:這不就是天下大同、愛與和平嗎!⋯⋯所以,讀者也跟著他們豎起了兩根手指頭,做出勝利的手勢。
  所以,時間久了以後,這社會上就演變出一套荒唐的標準:「內容有沒有道理不重要,重要的是態度要和平!態度要好。」


偽善與浮華


  於是騙子們紛紛去添購行頭、人模人樣、光鮮亮麗、渾身名牌、溫文儒雅、說話圓融、場面溫馨、裝潢華麗、氣氛和善、感覺良好⋯⋯總之,溫良恭儉讓,但就是沒有真理——反正大家在乎的就只是互相恭維、互相客氣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在這個時候,不禁思考:錢真的那麼重要嗎?
  錢,在這個世俗當中,好像真的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重要。人類最渴望的,是得到別人的尊重!⋯⋯把他當一回事,要求別人把自己真正當成一個「人」看待。所以,不能夠罵他、不能夠損害他、不能叫他改過、不能叫他面對真相⋯⋯而是要好好的安慰他,做出一種刻意的善意的情境,讓他還活著的時候能夠快樂就好。
  一般人不太在乎最後的下場怎樣,只在乎過程當中對方的服務要好、要讓顧客感覺舒暢。

~20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