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當一個專業的操盤手?(2) 追求知識的模型】
學習,不要有成見。
很多人剛進入股票市場的時候,都沒有想到:進入市場是需要學習的。其實我也不例外。剛進去只是想賺錢,其他的沒有想很多;如果有想很多,那就不像個年輕人了。
在這裡,我覺得有必要先講一下我自小所受的教育背景。我小時候,比較有特殊表現的科目,是國文。這跟我父親在家裡給我的教育有關係。大概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陸續背誦一些唐詩,以及古文,印象最深刻的,後來對我影響也比較大的,例如像是文天祥的《正氣歌》,以及《朱子治家格言》。
進入國中跟高中以後,我就沒有什麼擅長的科目了。那一段時間,我學的東西很雜,大部分都是看課外書。看了很多年,雖然對很多知識產生興趣,但是總覺得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大學四年,我唸的雖然是土木系,但是總覺得志不在此。那段時間花了很多時間在搞自己所謂的文學,但是總覺得自己不成氣候。
總而言之:我在進入股票市場之前,看的課外書還算不少,對於知識的領域,跟別人比起來,是比較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但是我不知道這個「整體知識領域的大概輪廓」——我不知道這個觀念,竟然是這麼的重要。要等到很多年以後,我才逐漸明白。
話說回來。1996年我開始重新回到股票市場,然後,真的是在不知不覺當中,我先進入中線的領域,然後開始做短線。當時我並不知道短線有這麼難,但是我知道一點:「績效是要一點一點拉高的。」
如果這稱為我的「第一個階段」的話,我要告訴各位朋友的是:對於股票市場裡面許多事情,我沒有存成見。
例如:在第一個階段,「元月資金行情」的相關操作法,對我而言極為重要!但是後來過了很多年之後,我才發現市場上有許多人根本就不懂這種基本的技術。
再來,對於技術分析跟基本分析,我根本沒有想太多,反正就是兩個都學就對了。其實當初在市場上面的人,對於技術分析跟基本分析這兩個科目,根本就沒有太深的成見,就好像上體育課,有時候會打躲避球、有時候會打籃球,我們根本就沒有想過籃球跟躲避球之間會互相排斥。
現在各位同學、各位朋友,在外面社會上聽到了太多亂七八糟的意見,造成腦袋裡面所裝的知識互相成為對立、互相排斥,搞得自己很痛苦,也不知道到底要學這個還是學那個⋯⋯這就是誤信謠言,被狗屁專家學者害的。
也是在那個時候,我看了巴菲特的傳記,看到一件事情:巴菲特對於技術分析的態度是很保守的,因為他曾經學過,但是失敗了。——這件事情很重要。我來跟大家解釋一下。
「技術分析」這個東西,是一門專業的科目,就跟物理化學數學一樣,他是在不斷進化的。例如:牛頓奠定了古典物理的基礎之後,物理學就以力學為出發點,一直發展到今天的量子力學——這一段過程,就是進化。(如果當中沒有進步,我把它叫做演化)金融市場裡面的技術分析,也是這樣。那為什麼有許多有名的人不贊成技術分析呢?我認為主要有兩個關鍵──
一、技術分析目前的相關書籍,就整體而言,邏輯是錯的。也就是說:沒有一套完整的思考邏輯系統。(後來在2015跟2016年,我寫了兩本關於型態跟k線的書,結果賣的也普普,可見大家成見已深,要換新觀念很難了)
二、要了解技術分析,真的也必須要有一點天份,可能巴菲特先生沒有這個天份,我是說:他的天份主要是在基本分析。這就好像李遠哲先生的天份並不是在當教育改革專家。
我想:有些朋友們看到這裡可能發急了,那麼,我就把技術這條路線當中,我的個人發展感想,跟大家報告一下。然後,以後有時間我再來陸續解釋。
第一階段:在這個階段,就跟學校裡面的填鴨式教育一樣,你所看到的技術,不論是基本派的,還是技術派的,就好像以前老書店裡面賣的「武功秘笈」,每一頁上面都會印一些圖,例如有個人拿著一把刀、或是拿了一把劍,或是赤手空拳,擺出功夫的架勢,旁邊印者「黑虎偷心」,或是「白鶴亮翅」,這些就是招式的名稱。這種在武俠小說中常常看到的「拳經刀譜」,某個角度而言,跟我們市面上流傳的「股票市場知識書籍」實在是沒有什麼兩樣。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嚴重的差別:就是「武功秘笈都會有心法口訣」,但是一般的股票市場知識書籍,卻沒有。
所以在這個階段,大家都在「背誦知識」,其實就是囫圇吞棗,把外表的招式死背下來——問題是:如果你是個聰明人,你就要知道你是在死背——真正的戰場,是變化多端的,你務必有這個認識。
第二個階段:可能有些人在學會一招半式之後,就直接開始闖江湖,剛好股票市場出現了一個機會,跟他所學到的互相吻合,這叫做瞎貓碰到死耗子,學術話叫做「隨機致富的陷阱」。但是股票市場裡面這麼多人,這麼多案例,總會有幾個這種「碰運氣成功」的例子,於是就有人用這些案例大作文章了。
我在剛開始操作中線跟短線的時候,也曾經碰過某段行情賺得比較多。事後回想起來:重要的是在這一段時間之內,我做對了什麼,還有,我有什麼地方沒有做到。——在往後的歲月當中,我因為當初「哪些地方沒有做好、哪些地方沒有做到」,以致引起後來的失敗⋯⋯對於這方面的思考,我做了許多。
一般人在面對教育的時候,最難做到的是:「一般人很難觀察到在一筆成功交易的背後,可能有許多失敗的疏忽之處」。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納粹德國,在陸軍方面很強,在空軍方面也發展出類似現代飛彈的火箭武器。而在亞洲的日本,也因為對自己的戰爭實力深具信心,士氣高昂、意志力堅定,加上整體而言他們確實是佔了上風,結果,這些方面的成就讓他們忽略了「發展新型超級炸彈」的重要性,結果讓美國捷足先登。
總而言之:在第二個階段,很多交易者都被自己短暫的勝利沖昏了頭,有的人就直接發瘋了。有的人發了瘋,但是是在潛意識裡面,外表不明顯,自己不知道,旁邊的人可能就有點感覺。
第三個階段:經由金融市場的操作,越來越發現許多新的領悟。領悟越來越多以後,就開始做一件危險的事情:把這些領悟累積起來,都算是「自己已經領到贏家牌照」之後的表現。
在以後的幾個階段,幾乎所有的操作者所犯了共同的毛病是:經由年紀的成長,他會覺得自己越來越厲害——其實,他只是謊話累積的越來越多、自欺欺人的部分越來越多。只要多頭延續個幾年,他賺到了幾年,他就以為自己是贏家了。——所以我認為:如果你沒有在各式各樣的市場(空頭市場、多頭市場、漫長的盤整市場」、如果你沒有在各式各樣的怪異行情當中歷練過許多年,那麼,就算你現在賺了很多錢,將來都有機會輸回去。
原因有許多,但是如果只要講一個的話,我會說:經驗不足。
現在人的時間觀,跟以前很不一樣。以前人要奮鬥了幾十年,才能夠獲得真正有價值的成就。現代人急功好利,然後自己動手修改條文(給自己洗腦),把贏家的境界以及條件,通通都給他縮水,認為自己只要賺個三年,就是所謂的贏家了。
把應該是客觀的認知標準,修改為以自我認定為主的主觀標準,而不顧慮自己的主觀到底符不符合真理——這就是目前所有操作者最大的通病。
到了這種狀況,腦袋裡的成見會越來越多。因為:操作者會以自己過去的成功經驗,建立起來一個世界,然後把這個世界認為他已經囊括了所有地球上重要的的知識(或者贏家必須知道的所有知識)。其實,以我個人而言,我的知識模型是在進入股票市場之前就建立起來的,所以,在我的操作歲月當中,股票市場建立起來的知識,不可能大於我原先知道的知識模型——於是,我才恍然大悟:我自己過去因為看課外書,也接觸過一些其他的知識領域,例如文學、歷史、哲學,甚至音樂⋯⋯這些雜七雜八的知識、這個確實從我自身實際生活經驗裡面建立起來的知識體系,竟然有這麼重要!
如果換成別人,因為他們很少看課外書,或是看了課外書也沒有看到重要的經典,所以,不知道外面的知識領域到底是個什麼樣子,於是,在操作的時候,無從比較!既然無法比較,當然也就不知道自己手上的這個股票市場知識系統,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
於是,一大堆歧路亡羊就誕生了。 (待續…)
~王力群 2019.6.26 台灣.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