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王力群談培養思考力的要素之一:見聞

王力群談培養思考力的要素之一:見聞

  思考要有材料,材料就是我們腦袋裡裝的東西。東西不夠多,就產生不了思想;頂多跟小嬰兒一樣,笑得很可愛,也會比手畫腳,但是不會開口講話,因為他沒有思想。

  大多數的現代人,生長於資訊爆發的時代,閱讀的範圍反而變狹窄了,因為社會變得太多元化,青少年在成長期有太多的誘惑使他們分心。例如滑手機、交朋友、吃喝玩樂、打工賺錢……坦白講,處於求學期的青少年最主要還是先把書讀好,其次是健全身心,把身體練好,我不主張小孩子花太多的時間去打工,因為你將來有的是時間去打工。

  人文思考的薄弱跟見聞不廣博當然有很直接的關係。現代人的煩惱是:書讀得不多,或是書讀得還算多,但是思考方式是錯誤的。生活在台灣,最大的悲哀就是;台灣的教育部嘗試用一套錯誤的方式來教育我們,使聰明的學生很快脫穎而出,使愚笨的學生很快被打入放牛班。然後,獲得最多資源的優秀學生的思想也被塑造成狹隘的了,他們在思考的時候錯得不知不覺,限制了他們將來在實業界以及學術界的成就。至於被放棄的學生,那就更不用提了,擺在他們眼前的人生是充滿灰色與絕望的。

  其實不只我一個人發現,台灣人的閱讀有問題,像是很有名的李教授就專門寫了一本書提倡大量閱讀的重要性。但是那本書裡面建議的書單,清一色是文學小說,這是很奇怪的──後來我想了一下,念理工科的李教授大概認為理工科的學生都缺乏文學素養吧──其實,缺乏的不只是文學,還有其它很多東西。在科學的領域之外,不是只有文學而已。如果連一個大學教授,選書的範圍都可以縮小到只剩文學,那會使人感到寒慄。

  還有一位大師級的人物,他也是提倡多讀書,也編了很多書。但是很奇怪的,那些書幾乎都是中國書,而且偏儒家──更奇怪的是,那位大師對於傳統的中國文化有很深刻的批判,但是他選出來的書,還是脫離不了中國文化的範圍。由此可知,選書是一件多麼困難的工作。

  我先講一下我個人的閱讀經驗。在幼稚園到小學中年級這個階段,也就是我六歲到十一歲時候,我主要是閱讀家裡的報紙,主要是報紙上面的連載武俠小說,以及一些些的歷史小說,印象最深刻的作家是南宮搏先生;小學五年級的時候,背了很多唐詩跟宋詞,培養了我對中國傳統文學一點點的美感;小六的時候,看了金庸的《倚天屠龍記》,還有許多林語堂先生的著作。

  到了初中以及高中時代,我閱讀的書籍大量減少,因為主要都在忙著應付考試。我大概是在初二的時候,把金庸的武俠小說全部看完,在這之前也看了許多古龍的小說。升上高中以後,幾乎沒有看什麼課外書籍了。

  大學時代我的閱讀範圍比較廣一點,大一看了鈴木大拙的禪學書籍,然後我接觸了搖滾樂、古典樂,也聽爵士樂。那時候有位姓蔡的同學勸我們要去看一些經濟方面的書,但那個時候我對經濟沒有什麼興趣。當兵以後,因為想要轉行,想要考台大的藝術史研究所,所以又看了一些中國藝術方面的書;退伍工作之後,還是想轉行,想去考政治大學哲研所,於是也看了一些哲學的書,但是那時候看得不是很懂,因為作者幾乎都沒有舉什麼例子。

  工作的時候,我一方面學習電腦繪圖,一方面也陸陸續續看了一些工程的書,這些都是當年我在學校裡沒有興趣的,說來慚愧,自己是念理工科的,但是在學校的時候,我卻沒有看過一本理工科的書籍,一直等到我去金門當兵的第一年,我才買了一本科普書,書名叫做《混沌》。

  辭職之後,在家看的書大部分是歷史書的。那時候我閱讀的主流仍然是文學,包括小說、散文,以及新詩。一九九六年以後我才陸續接觸宗教方面的書籍,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正式進入股市之後,閱讀的範圍就更廣了,剛開始經濟學,後來是擴大閱讀到政治學、心理學、哲學。

  大多數的人的思想方式之所以錯誤,主要是得力於兩個管道。第一個管道當然是傳統的填鴨式教育,第二個管道是,中國的書裡面很多本來就是有毒的。以下我大概講一下,讀者要多注意。

  《史記》:司馬遷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很多地方,對於史料的裁剪是採用個人的主觀,而不是讓讀者去面對當時可能存在的更多的面向。例如在夏商周三代,司馬遷所引用的史料,有些地方很奇怪,講難聽一點是很幼稚,他主要的目的,可能是在維護一個中國的良好形象。換言之:為了維護形象,可能就失了真。

  (以下這段省略,見文後的註解)

  連史記這樣優秀的書都會產生這樣的狀況,其它中國古代的書所隱含的毒素更是非常的多,讀者在閱讀的時候要非常小心。以下是我推薦的一些書籍。

  如果要談到基本的入門的書的話,我會推薦金庸的小說。

  其次,我推薦大家去讀《中國哲學史》、《中國思想史》、《中國政治史》、《中國文學史》、《中國經濟史》、《中國佛教史》、《中國道教史》、《中國科技史》;《西洋哲學史》、《西洋思想史》、《西洋政治史》、《西洋文學史》、《西洋經濟史》、《西洋科技史》、《西洋科學史》。我覺得學術必須要跟歷史結合,有個開始、有個過程,然後延伸到現代,才能夠追本溯源,看個清楚。很多知識,要在歷史的長江大河中,才顯得更有意義,所以我建議大家直接去讀那個知識領域的歷史,以最快的速度取得大格局的寬闊視野。

  講了這麼一些,我要提醒各位讀者的是:現代人要培養人文思考的能力,為了要見聞廣博,必須要鼓勵自己自動自發的去學習。在台灣的國民之中,學校並沒有培養學生自動自發去念書的能力,相反的,學校與考試這種制度,不斷地在加重同學被動等待老師出題目的消極習性。長久下來,等學生出了校門以後,他們就賴得學習新東西了,甚至認為別的領域的知識對他們而言是沒有用的──換言之,他們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或者可能性,在學校裡就被抹煞掉了。

  進入電腦的資訊時代之後,查閱的工作變得迅速無比,我建議:基本的增廣見聞的書籍,可以從閱讀紙本開始,等到有了一個基礎之後,自然而然會有許多查閱的工作,此時網際網路的谷歌大神就可以大顯神通了。讀者千萬不要以為,既然所有的知識在網路上都有,那我們要用的時候就去網路上搜尋就可以了──第一、不是所有的知識網路上都有;第二、從某個角度來講,閱讀一本具有公信力的著作,連續閱讀下去,吸收知識的速度要比網路要快;第三、網路上陳列的知識,錯誤的也不少,有的甚至錯得比幾本書更離譜。

  除了閱讀之外,平常也要稍微注意一下時事,看一些有深度的新聞報導,也是必需的。我小時候是看中國時報的社論,現在則是看聯合報或是經濟日報的社論,至於自由時報的社論,我則是把它當成歷史材料在收集。

  以上所講的,就是我認為培養人文思考的第一步:見聞廣博。明天我們再來談第二步,就是我們要用稍微感性一點的態度,去面對人文世界。

  註:以下這一段,非正式言論,以後出版的時候不會出版,讀者就當參考吧。
  1、高陽的書含有劇毒。他在某些方面的文筆非常的好,但在另外一方面卻含有嚴重的毒素,例如:盲目的忠君愛國思想,以及過分天真地把社會現實給簡化。
  2、張XX的小說含有劇毒。他這一派的特色是下筆不能自休,如瞎馬亂奔,著重文字表面,而不著重內涵,他的徒弟馬各XX也是如此,這兩個人所代表的台灣現代文學,具有嚴重的墮落性。
  3、曹雪芹的紅樓夢含有劇毒,要特別小心!這一派的劇毒要解釋起來是長篇大論,簡而言之,他好像悟道,但沒悟道,似是而非、似真而假、假中有真、夢中有實、實中有幻,讀多了,整個人就陷進去了;陷入一種中國古代傳統的幽暗情境,很難爬得出來。那種幽暗情境與我們的世俗深深結合在一起,非常難以割捨。


陳志清整理,王力群口述,2015.12.31 上午10:50 於台灣.新竹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王力群談思考系統的大結構

王力群談思考系統的大結構

我們現在談的是人文教育,尤其是台灣的人文教育。

  我個人是從三十多歲以後,才比較開始深入了解金融市場。基本上,金融市場是人心的變化,而且它所牽涉的範圍之廣,人數之多,而且能夠在同一時間集合活動,成為一種龐大的共業,這是一種人類市場極為罕見的文明活動。但是這個市場所涵蓋的知識,儘管廣大,但是總體來說,把它歸為人文教育比較恰當。也就是說:我們一般人想要跨足這個知識領域,最好是把它當作是涉足一種人文活動,而不是一種科技活動。所以我們需要的是人文知識比較多。

  一般來講,我們現在所受的國民教育,是由兩種制度混合而成,第一種是中國傳統的科舉考試制度,注重的是死背;另外一種是西方從十六世紀以後發展出來的一種詳細分工的工匠養成制度,例如鐵匠、木匠、機械師、電工……這一些工匠除了講究手藝的精巧,以及對於工具的嫻熟使用之外,隨著現代科學的興起,他們的數學計算能力也愈來愈重要,分工也愈來愈細。工業革命完成之後,各國社會需要的工匠愈來愈多,於是在有意無意之間,就把我們的國民教育逐漸往工匠教育的道路上引導過去。

  以上兩種教育制度,科舉考試最大的缺點是:把知識弄成僵化的死東西,對於我們的思想毒害最大;工匠教育則是把原本完整的知識領域,做過分的切割,造成一種眾多知識領域各位獨立不相關的錯覺,每個人只要窩在他所擅長的那一小塊領域中做工掙錢就可以謀生了,然後再把一個人的謀生活動看成是一個人一輩子的終生奮鬥目標,於是錯誤的觀念又加重了好幾層。

  現在的國民教育是一種很糟糕的短期教育。本來知識這個東西是活到老學到老的,但是因為人民必須趁早去賺錢謀生,所以教育不能拉得太長,如此一來,不論是小學、初中、大學,最多一期只有六年,意思是說:在這三年、四年或六年之中,你就要把一門知識學完。而這個『學完』的意思是:學生把老師教的東西用考試寫考卷的方式還給老師,及格就可以了。這在冥冥之中會有一個天大的致命壞處,那就是:學生誤以為他們在學校裡學到的東西就是那一門知識的最重要的部分,有的人甚至以為是全部!──我有許多高中同學在念完國文以及論語之後,就認為中國文學以及中華文化就是課本上所描述的那樣子,於是他們腦海中的那一個上課的總合印象,竟然就成了中國人文文化的全部,然後他們再用簡單的幾句話予以取捨,或乾脆摒棄(恕我直言,以摒棄的居多),這就好像我以前聽過的一個故事,那個故事是說許多美國人離開學校之後,就不再讀莎士比亞了,因為在學校裡老師都把莎士比亞教壞了,害他們失去了興趣。我們的人文教育也是在學校裡被老師教壞了。

  ◎

  大概來講,台灣的人文教育分為兩大階段來傷害學生的思想。

  第一階段,學校完全不告訴學生該怎麼樣去讀書,學校不教如何去研究學問的方法、不教學生如何去發問、不教學生如何主動去尋找問題、不教學生如何去尋找正確的知識管道,不教學生如何自己動作去學習一門新的學問……換言之:台灣的學校,都把學生當大學問家,天生就懂得讀書的方法,好像做學問只是為了考試升學,而不是為了要建立正確的思考能力與系統。

  第二階段,台灣的人文教育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就是把人文知識的結構系統完全拆散,或是完全漠視、或是完全不承認人文知識需要任何的系統架構。我相信,現在絕大部分的人文學者都會承認人文知識本身是符合科學的,所以必然含有適當的結構與系統;但是我們的最主要的人文教科書,也就是我們的國文課本卻完全沒有表現出那種架構,相反的,我們的國文課本從小學到大學都在幹一件事情,就是僅量把知識的結構予以破壞,盡可能的把所有的人文知識降格為一種『隱藏在文章裡面的感覺』──翻開國文課本,我們看到的內容是一篇接一篇的文章,而每一篇文章之間互不搭嘎,甚至幾乎毫無關連。這就好像第一篇在講紅?、第二篇在講水泥、第三篇在講玻璃窗、第四篇講陶瓷馬桶……幾十本的國文課本就好像是建築材料說明書,通通念完了以後,還是沒有看到如何去施工?施工需要那些補助工具,那些客觀環境的配合?……更重要的是:我們找不到一張施工建築藍圖!

  理工科的同學就知道,我們的科學教育是以數學教育為基礎的,然後衍生到物理跟化學。例如微積分,幾乎是一切工程學的基礎;由幾何學,方程式,微積分,逐漸往上發展,開花結果,成為一個非常嚴密的科學教育體系。但是我們的人文教育,不論是歷史還是文學,甚至大部分同學沒有學過的哲學、心理學,都缺乏這樣的體系。總而言之,絕大部分的同學都不知道人文知識有何結構可言,更有何系統可言──既然大家都不知道,我們是要怪大家沒有自己去學呢?還是怪學校沒有主動為學生設想,主動教給學生呢?

  ◎

  關於人文知識的整體結構系統,我在本篇中先只講一個大概。

  首先我們必須要說明整個宇宙人生的大格局是什麼,它是怎麼來的?要往那裡去?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是什麼?人生有什麼意義?我們要怎麼樣讓人生有意義?……這一些大問題,就是整個人文系統主要的地基與樑柱。有了大格局的架構之後,其它領域的知識才能夠各得其所,在適當的位置得到正確的發展。

  接下來我們要了解人文知識最重要的一些基本理論:

  第一是『本體論』。本體就是道德經一開頭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的那個道,也就是大道。此道無形無相、無聲無息、無影無蹤、無色無味,主要是從心中求。

  第二是『唯心論』,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百分之百地從心靈去觀察這個宇宙世界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在實際上當然不可能會百分之百,所以這只是一種理論。

  附帶說明一下:佛教的『唯識學』,也是從唯心論發展而來的。

  第三是『唯物論』,也就是完全透過物質的觀點去觀察我們這個世界。機械的運作,就有濃厚的唯物性質了。

  第四是『多元論』,我們常講社會要多元化發展,就是這個多元。多元化有它的優點,也有它的缺點,把它搞清楚是很重要的。

  第五是『一元論』,現在中國大陸常講的,中央權力集中、國家大一統、就是標準的一元論思想。一元化有它的優點,也有它的缺點,把它搞清楚是很重要的。

  第六是『二元論』,例如我們常講的陰陽、善惡、是非、強弱藍綠、有無、虛實、真假、你我、世俗非世俗、入世出世……都是二元論的引申。二元論有它的優點,也有它的缺點,把它搞清楚是很重要的。

  第七是『時空論』,時間跟空間是構成我們這個世界的兩大要素,也是兩個最重要的參數。依照我的了解,時空論會引發許多新的知識領域,這也是一般人最陌生的地帶,尤其是時間──例如我們熟知的歷史學,主要就是從時間發展而來的一門古老知識。

  第七是『因果論』,我們熟知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就是因果論的主要定律的一部分。有因,則必有果;有果,則必有因。一因可能產生多果,多果也可以匯聚成一因。現代科學就是一種標準的因果論,也是目前檯面上最捍衛因果論的最大勢力團體。 

  第八是『業論』。對一般人而言,業報這種東西是很難了解的,目前大多數的世俗知識,都是朝向否定業報發展的。業這個東西當然跟因果有很大的關係,也跟現代科學有極密切的連繫,但是一般科學家難以察覺。

  第九是『認識論』,認識論就是我們常講的,關於人類認知的問題。人類許多思想上的邏輯錯誤,以及心態上的偏差發展,都是因為認知有問題。像是『變態心理學』就是從唯心論與認識論兩個領域發展而來的。

  了解因果論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因果與時空的結合,因為加入了時間軸,所以因果變得難以察覺──這也是我之前主要的研究項目之一。

  以上所講的是理論。接下來,我們要了解:因為人類生長在地球上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所以對正確的思考系統會產生許多抗拒。為了消除我們腦海中錯誤的觀念,所以人類必須要學習進一步的『治療觀念』的方法。我大概說個大綱如下:

  第一是『破二分法』,也就是破除二元對立。這其中最重要的功課之一,就是藉由破二分法來破除人類的煩惱。

  第二是『心物一元』。我認為心物一元其實應該是一種正確的藥方,用來治療我們偏差的對立觀念。因為它是正確的觀念,所以我不稱它為心物一元論。把那個論字給拿掉,我認為是比較恰當的。

  以上只是大綱,在我以往的課程與著作中,其實已經提到過很多了,但是沒有發表的更多。因為最近要寫的書太多,所以我先把大綱寫下來,以後再慢慢添上去。

 陳志清整理,王力群口述,2015.12.30 下午13:00 於台灣.新竹

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新版『股市概念』必讀版(14)《走進我的交易室》重點精華 [4]:先獎賞違背原則的交易者,下次就嚴厲懲罰!

新版『股市概念』必讀(14)《走進我的交易室》重點精華 []:先獎賞違背原則的交易者,下次就來嚴厲懲罰!


SLEEPWALKING THROUGH THE MARKETS_在市場中一廂情願

430交易的唯一理性的原因是——賺錢。金錢把我們吸引到市場,但是在遊戲的刺激中,我們失去了金錢的目標。我們開始為了娛樂而交易,就像是為了逃避家人和朋友。一旦一個交易者不再關注金錢,他就自己害了自己。

431在週末,輕鬆下來,酷一下,看看書,看看波動,都是很容易做到的。收盤的時候是很容易做到理性——但是如果盯著即時波動三十分鐘以後會如何?你的脈搏會不會加快?上漲和下跌會不會讓你著迷?市場讓交易者瘋狂,但是這種激動影響判斷力。在週末做的冷靜決定,遇到市場反彈和下跌時還是前功盡棄。“這次不同……這是特殊情況……這次我不設止損,市場波動太大了”這些都是情緒交易者的想法。

432很多聰明人在市場做夢。他們的眼睛是睜開的,但是他們的思想卻關閉了。他們被情緒控制,還重覆犯錯。犯錯可以,但不可以重覆犯錯。當你第一次犯錯時,這說明你還活著,你還在研究,做測試。重覆犯同樣的錯就是神經質。

433輸家不同性別,年齡,膚色的都有,幾次波動還不能趕走他們。讓我們複習一下常見的藉口。如果你發現了你自己也用類似的藉口開始學習市場的話,請小心。


Blame the Guru_譴責老師

434剛進入市場的新手會發現自己被各種各樣的老師包圍了——他們是銷售投資建議的專業人士。大部分人都收費,但是一些人不收費,因為要為他的經紀公司做宣傳。老師們會發行投資報告,媒體也會引用,很多老師想盡一且辦法上電視。大眾渴望真知,而老師們正好是來滿足這些渴望的。老師的死亡率很高的,很少人能熬過兩年。當事物失去了新鮮勁之後,客戶就不會再看投資報告了,此時老師會發現賣鋁線都比畫趨勢線要容易謀生。我在《以交易為生》裏面有一章說了老師是如何做生意的,引起了很多人的怒火和威脅,他們對這一部分的火氣是最大的。

435交易者對老師的態度會經歷三個階段。一開始,他們信老師的建議,期待建議能賺錢。第二階段,交易者覺得老師像瘟疫,避免見到老師,覺得見到老師就會影響自己的決策過程。最後,一些成功的交易者開始關注少數老師,這些老師會提示新的機會。

436一些失敗的交易者會去找訓練師,教師或醫生。很少人既懂心理學,又懂交易。我遇到了一些老師,他們自己不會賺錢,卻說他們的心理學經驗適合培訓交易者。先停下來談談性方面的治療吧。如果我在性方面有問題,我應該去看心理醫生,精神病專家,性學醫生,或者是牧師,但是,即使我是天主教徒,也不能去找天主教的牧師。天主教的牧師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如果他有,你要趕快跑開。一個沒有交易經驗的老師很值得懷疑。

437交易者對待消息的態度要經歷三個階段。新手愛消息,那些喜歡自己做功課的人,是比較優秀的交易者,他們也許會聽消息,但總會把消息放進他們自己的交易系統驗證消息是否有用。不管什麼時候,只要聽到消息,我會用電腦去驗證。是買,是做空,或者是觀望,這些決定我來做。平均來說,二十個消息裏面有一個是有用的。消息會引起我關注過去忽略的東西,但是你自己的交易並沒有捷徑可走。

438我從沒見過哪個交易者完全聽老師的,即使他付了很多錢。不管你聽不聽老師的,你是100%對你的交易結果負責的。當你下次得到一個好消息,用你的交易系統去測試,看看是不是會出現買賣信號。你接受建議也好,拒絕建議也好,你都要對自己負責。

Blame the Unexpected News_怪罪意外的新聞

439當一個壞消息突然在市場炸開鍋時,感到生氣,感到受傷是自然的。你買了,價格上漲,突然來了一個壞消息襲擊市場,你的股票崩潰了。市場在對付你,你說也許新聞是突然,但你要為任何挑戰負責。

440大部分公司的新聞是定期發佈的。如果你買了股票,你應該提前知道這個公司何時發佈贏利消息,並要做好準備,看市場如何反應。如果你不知道消息對市場的影響,那就要特別關注自己的倉位。如果你交易債券,外匯,或股指期貨,你必須知道何時公佈關鍵的經濟統計資料,重要指標,或者是失業率對市場的衝擊。在重要新聞發佈前下好止損單或減少倉位是明智的。

441如果確實是真正的意外,怎麼辦——總統被槍擊,一個著名的分析師說市場會下跌,等等!你必須自己做市場研究,以瞭解過去類似的事情是如何發展的。你必須提前做功課,以防止危險襲擊你。有了這方面的知識,你就會反應迅速。比如,總統被襲擊後,市場的反應總是下跌,然後又返回。

  你的交易計畫還要考慮到突發事件造成的突然反轉。你必須提前下好止損單,而且你的倉位大小要合適,不能因為反轉而受傷。有很多風險會隨時發生在交易者身上——你要自己負責控制。


Wishful Thinking_一廂情願

442當痛苦一點一點的增加,自然的反應就是什麼都不做,等事情好轉。一個一廂情願的交易者給他虧損的帳戶“更多的時間以恢復”,然而卻慢慢的摧毀了他的帳戶。

443一廂情願就是夢想。他坐在虧損上面說:“這只股票會回來的,過去總是這樣。”贏家接受偶爾的虧損,認虧,然後繼續努力。輸家推遲認虧的時間。業餘選手交易和小孩買彩票一樣。他等待命運決定他是贏還是輸。專業人士,相反,有鋼鐵般的出場計畫,不管是賺錢的,還是虧錢的。專業人士和業餘選手的關鍵區別就是他們的出場計畫。

444一廂情願的交易者在35買入,止損設在32。股票跌到33,他說:我再給它一點空間。他把止損改到30。這是致命的錯誤——他已經違反了自己的紀律和計畫。

445也許你只會把止損點移到一個方向——你的方向。止損就像船上的棘爪,能幫助你找到疏忽的地方。如果你開始給你的交易“更多的呼吸空間” 更多的疏忽會傷害你。如果市場獎賞了一個違背原則的交易者,那麼下次就會有更大的陷阱等著他。

446最好的做決定的時間是進行交易之前。你的資金沒有風險,你可以計算利潤或虧損的狀況。一旦你進行了交易,你要管住它。市場會刺激你,誘惑你,讓你情緒激動。這就是讓你把出場計畫提前寫好的原因,這樣才能執行計畫。

447交易者的通病就是想把虧損的交易變成賺錢的,機構交易者也會這樣。很多大銀行和大金融機構發生災難的原因就是他們的交易者沒有受到嚴格監管,虧了錢就想做長線,期望時間會拯救他們。如果你一開始就虧錢,你最終還是要虧錢。不要把時間往後推。最初的虧損是最便宜的虧損——我們睜大雙眼交易的人都要遵守這個原則。


A REMEDY FOR SELF-DESTRUCTIVENESS
治療自毀的方法

448過去的成功交易記錄顯示這個人很聰明,但他為什麼會出現一筆又一筆糟糕的交易,從災難變成大災難呢?無知?運氣差?還是內心就想失敗?

  很多人都有自毀的傾向。我作為心理醫生,我的經驗告訴我,大部分抱怨問題的人實際上是在折磨自己。我不能改變病人的外部現實,但只要我治好了一個自我折磨的人,他很快就會解決外部的問題。

  自毀的情緒容易蔓延,因為文明建立在控制攻擊性的基礎上。我們成長的時候,我們被教育不要攻擊別人——要行為規矩,不衝撞,得體。我們的攻擊性要有一個宣洩的地方,很多人轉為針對自己,唯一不受保護的目標。我們對自己憤怒,並學會了自毀。這就不奇怪為何很多人長大後感到恐懼,沒有情感流露,害羞。

  對於自毀的極端情況,社會上有幾個辦法來阻止。員警會居高臨下地和有自殺傾向的人談話,在容易出事故的手術醫生手術時,醫院的人會把手術刀拿遠點,但是沒有人來阻止自欺欺人的交易者。他可以殺進金融市場,給自己造成傷害,然而,經紀人和其他交易者則很高興地笑納他的錢。金融市場並沒有防止自毀的措施。

449你自毀嗎?最好的方法是做交易記錄,尤其是一個交易者的日記和資金曲線,本書後面會談的。資金曲線的角度是你行為的最客觀指標。如果它上漲,中途的下跌很少,你做的不錯。如果它下跌,說明你和市場不同步,也許在自毀狀態。當你注意到了這些時,減少你的交易,多花時間在交易日記上,搞清楚你在做什麼。

450必須成為有自知的交易者。做交易記錄,從錯誤中學習,未來做的更好。虧錢的交易者會覺得羞愧。嚴重的虧損就像惡毒的評價——大部分人想掩飾,走開,永遠不想再看見。躲藏不能解決問題。利用虧損的痛苦把你變成一個有紀律的贏家。


Losers Anonymous_匿名輸家

451過去,我要做心理醫生,所以我自己也會接待酗酒的病人。我開始發現他們和虧損的交易者之間的相似點。輸家進入市場的模式和酗酒者進入酒吧一樣。他們進去時滿懷希望,但離開時頭痛不已,頭昏,無法自控。酗酒和交易誘惑人們把歡樂變成自毀。

452酗酒者和輸家都是閉著眼睛過日子——兩者都是對一樣東西上癮。每個進入我辦公室的酗酒者都要和我爭論診斷結果。為了避免浪費時間,我建議做一個簡單的測試。我告訴酗酒者像過去一樣再喝一周,但是要記下每次喝酒的情況,下次見面時,把記錄給我。沒有一個酗酒者能多記幾天,因為對著鏡子降低了衝動的樂趣。現在,當我告訴虧損的交易者寫日記時,很多人覺得生氣。

453優秀的交易記錄說明自我意識好,紀律好。差的或者是沒有內容的交易記錄說明了衝動交易。如果一個交易者的交易記錄優秀,這個交易者就是優秀的交易者。

454酗酒者和輸家不思考過去和未來,只是關注現在——酒精在咽喉的感覺或者是螢幕上的市場波動。酗酒者拒絕現實,他不知道深淵的深度,問題的嚴重性,或者是他對自己及別人造成的傷害。

455只有在碰及到所謂的“底線”時,酗酒者才能明白現實。這是每個人的私人地獄——危及到生命的病情,家人的決裂,失業,或其他災難。無法忍受的底線刺痛了酗酒者,逼他們做重大的抉擇,他要麼自毀,要麼改變生活。

456第一步對交易者最重要。看起來簡單,但很難做。很多酗酒者無法接受,退出了匿名酗酒者聚會,然後繼續摧毀自己的生活。第一步包括在聚會時站起來,面對滿屋都是正在恢復的酗酒者,開始承認酒精比你強。這很難做到,因為如果酒精比你強,你就不能再碰它了。一旦你進行了第一步,你就承諾要戒酒了。

  酒精是很強的藥,匿名酗酒者聚會建議找一天時間不要喝酒。一個正在恢復的酗酒者可不希望戒酒一年或五年。他有一個簡單的目標——今晚睡前不喝酒。最終,這些天加起來就是幾年了。匿名酗酒者聚會的聚會和發展模式就是實現一天不喝酒。

  匿名酗酒者聚會的目的不僅僅是改變行為,還要改變性格,這樣才能加強戒酒。匿名酗酒者聚會的會員喊別人是“戒酒的醉酒人。”聽起來很矛盾。如果一個人戒酒了,他們會喝醉?僅僅戒酒還不夠。一個人如果不改變他的思想,下次再遇到壓力時,無聊時,他還會去喝酒。要從酗酒狀態恢復,酗酒者需要改變自己的方式和感覺。

  我向來沒有飲酒方面的問題,但是我作為心理醫生的經驗卻告訴我要尊敬匿名酗酒者聚會的成功模式。那不是流行的方式。每個去匿名酗酒者聚會的人,會讓我減少收入,但我不在意。當我第一次參加匿名酗酒者聚會後,我認識到,如果按照這個程式,幾百萬的酗酒者能恢復,那麼交易也可以停止虧損,恢復資金,並利用匿名酗酒者聚會的原則成為贏家。

457一個虧損的交易者不接受現實。他的資金在縮水,但他繼續進行交易,並不分析哪里錯了。他不停地換市場,就像酗酒者在威士卡和便宜的葡萄酒之間換來換去一樣。業餘選手的思想意識還不知道小虧損最終會變成大虧損。交易帳戶的大洞會傷害自尊心。一次巨大的虧損或一系列的虧損會嚴重傷害一個交易者,打破他的底線。大部分新手崩潰,退出了。一個投機者的生命是用月來度量的,不是年。

  生存下來的人分為兩組。一些人回到過去的老方式,就像酗酒者在瘋狂後又回到酒吧。他們花更多的錢,成為銷售魔力交易系統生意人的客戶了。他們繼續賭博,在扣扳機的時候他們的手由於焦急和恐懼而抖的厲害。

  有少數的交易者碰到底線以後決定改變自己。恢復過程是漫長和孤獨的。查理斯·麥凱寫了一本關於大眾心理的書《驚人的幻覺與大眾的瘋狂》,這是最好的書, 這本書大概兩百年前寫的,關於人在大眾中的瘋狂,但是一個一個的慢慢恢復到理性。我希望像匿名酗酒者聚會一樣,我們也有一個組織幫助交易者恢復。我們沒有這樣的組織是因為交易就是競爭。匿名酗酒者聚會是為了一起戒酒,但是交易者聚會可能會變成嫉妒和炫耀。市場是割喉的場所,我們無法做到互相幫助或互相鼓勵。有些教練提供的機會會幫助交易者,但大多數的鯊魚還是讓我不寒而慄。如果我們有交易者的組織,我可以稱為匿名輸家聚會。名字很犀利,但很好。犀利的名字讓交易者面對衝動和自毀。由於我們並沒有匿名輸家聚會,你就得自己上路恢復了。我寫這本書就是在路上幫助你的。

458我立刻聽見有人反對我這種論調——你什麼意思?回家時沒有虧損?不可能每天賺錢的。如果你買了什麼,它突然下跌怎麼辦——換句話說,你買在最高點怎麼辦?如果你賣掉什麼,它立刻上漲怎麼辦?

459我們必須在虧損和生意人的風險之間劃一條清晰的線。生意人的風險就是資金的少量減少。虧損就是指虧的更多。作為交易者,我做交易的時候必須接受商業風險,但不能接受虧損過度擴大。

460假如說你不是交易,而是擺攤做水果和蔬菜生意。你每買一籃子番茄都要承擔風險。如果你的客戶不買,虧損就是你的。這是正常的商業風險——你希望賣掉你的庫存,但是一些水果和蔬菜會壞掉。只要你認真做事,把要壞的水果控制在比較小的比例,你的生意就會賺錢。

  假如說批發商開來一卡車外國水果到你的攤位,準備全部賣給你。他說你未來兩天賺的錢要比過去半年都多。聽起來不錯——但是如果你的客戶不買外國水果怎麼辦?一卡車的水果都爛掉,那真的是傷害生意,危及生存。這不是生意人的風險——這是虧損。

  資金管理的原則會在生意人的風險和虧損之間畫一條線,你會在本書後面看到。

461有些交易者和我爭論,說我的匿名酗酒者模式太消極了。新加坡的一位年輕女士告訴我,他相信積極思考,並把自己想像成贏家。她可以選擇積極是因為有外部力量告訴她紀律性,她負責交易的銀行經理會幫助她。另外一個贏家和我爭論,她是德克薩斯州的七十多歲的女士,她交易股指期貨非常成功。她很信宗教,覺得自己就是金錢管家。每天早晨她都要大聲祈禱。然後她開車到辦公室,開始交易標準普爾股指期貨。如果有不利的交易,她止損逃跑——因為她覺得這筆錢屬於上帝的,不算她虧的。她的虧損總是很少,利潤則累計了很多。

  我覺得她的模式和我的有很多共同之處。我倆都有原則,防止我們虧錢。市場是這個世界上最放縱的地方。只要你的資金足夠多,你想幹什麼就可以幹什麼。你在瘋狂的時候很容易被抓住,所以需要原則。我依賴匿名酗酒者的原則,其他交易者依賴他們的宗教信仰,你可以選擇其他東西。記住,要保證你的一套原則明確地告訴你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2015.12.29修訂


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

新版『股市概念』必讀版(13)《走進我的交易室》重點精華 [3]:技術分析不是電腦,而是頭腦!

新版『股市概念』必讀版(13)《走進我的交易室》重點精華 []技術分析不是電腦,而是頭腦!

(此版本是必修班的最新的基本教材!)

Fundamental Analysis_基本面分析

403基本面分析就是利用供需原理來預測價格的運動。如果是股票,就研究公司產品的供需。如果是期貨,就研究商品的供需。

404任何關於生意的事都有可能影響產品的供需和成本。幾乎社會上的任何事都會影響需求。

405基本面分析很難,因為隨著時間的進行,很多不同的因素都在變化。比如,在經濟發展期,基本面分析師會關注增長率,但是在蕭條期,又關注分紅。在不斷上漲的牛市,分紅就像是古怪的遺留物,但是,到了熊市,它又成了測試股票的方法。基本面分析師必須關注大眾,因為大眾的注意力會轉變,從市場份額轉變到技術革新,再轉變到其他方面。基本面分析師研究估值,但是價值和價格之間的關係並不明確。價值和價格之間有一英里長的橡皮筋,兩者總是在變化。

406期貨市場的分析師也不輕鬆。你如何分析美聯儲的行為,他們的偉大力量如何影響利率和經濟?你如何分析穀物在生長期的天氣預報會對市場造成的影響?你如何分析如何估計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天氣,這2個地方的差別有半年,天氣在迴圈,那麼天氣對庫存結轉有什麼影響?你可能會花一輩子的時間研究基本面,或者去找有本事的人賣給你研究報告。

407你不必成為基本面分析師,不必懂所有的股票和商品。有一些很勤奮的人在做這些事,他們會出版研究報告的。有很多基本面分析師還是要用頭撞牆的,因為他們實在搞不懂,自己對市場非常瞭解,但是卻賺不到錢。

408如果我們借鑒了基本面分析師的分析,但是利用技術過濾,我們就會超過單純的基本派和技術派。看漲的基本面需要技術指標的確認,否則就值得懷疑。看跌的基本面需要技術指標確認。當基本面和技術面結合時,聰明的交易者就可以大展身手了。


409、能告訴我如何開始嗎?基本面分析方面主要的書是格拉漢和陶德寫的《證券分析》。兩個作者早就去世了,但是他們的追隨者在更新書的內容。如果你決定研究它,要買最新的版本。華倫·巴菲特是格拉漢的學生,成為了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有本很簡單的書解釋了他的基本面分析——羅伯特·G·海格斯壯寫的《巴菲特之道》(王力群注:就是我們的巴菲特班使用的課本:《值得長抱的股票 巴菲特是這麼挑的》~The Warren Buffett Way。)

410期貨方面的最好的基本面分析書是理查·j·特維萊斯和弗蘭克·j·鐘斯寫的《期貨賽局》(張軼注:臺灣譯名)。這部經典每十年左右被修訂更新一次(記得買最新版的)。它有個章節分析了每個期貨市場。不管是大豆還是瑞士法郎,你都可以找到影響市場的最關鍵因素。

Technical Analysis_技術分析

411過去,技術分析的作用在華爾街發生了變化。在20世紀初期它很流行,是查理斯·道引進的,他是《華爾街日報》的創立人,也是道瓊平均指數的發明人。一些著名的分析師,比如羅傑·巴布森,預測了1929年的頂部。後來的25年,機構分析師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只好把圖藏起來。從1980年開始,技術分析又開始流行了。和電腦的輕鬆結合導致了技術分析軟體很容易到手。

412最近幾年,股票市場的人都喜歡做短線。過去人們喜歡買入並持有,當買入好股票後,都會長線持有,放下它不管,坐收紅利。經濟的變化速度很快,股票的運動也越來越快。新的行業興起,老的行業衰落,很多股票的波動比期貨還厲害。技術分析適合這些快速的變化。

413有兩種主要的技術分析:古典的和電腦分析的。古典的分析是建立在圖表分析的基礎上,除了筆和尺,不用其他東西。古典技術分析人士尋找上漲趨勢和下跌趨勢,支撐和阻力區,反復出現的模式,比如三角形和矩形。這個很容易上手,但他的缺點就是主觀。當古典技術分析人士感覺要漲了,他的尺子就情不自禁上漲;當他感覺要跌了,他的尺子情不自禁下跌。

414現代的技術分析依賴電腦的指標,兩個主要的類型是趨勢跟蹤指標和振盪指標。趨勢跟蹤指標,包括移動平均線,方向系統和MACD(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線),它們幫助確認趨勢。振盪指標,包括隨機指標,力量指數和相對強弱指標,它們幫助確認反轉。從每組裏面選擇幾個指標是非常重要的,設置好參數,長期使用。業餘選手的缺點就是總是在找想要什麼就顯示什麼的指標。

415技術分析的主要工具既不是筆,也不是電腦,而是所有分析者兩耳之間的器官——頭腦。

416技術分析一部分是科學,一部分是藝術,—部分主觀,一部分客觀。它依靠電腦的方法,但它跟蹤大眾的心理,不會永遠完全客觀。技術分析的最佳案例是大眾投票。設計調查題目的人需要用科學的方法,還要用心理學的知識設計題目,並選擇投票方式。我們電腦螢幕上的價格模式反映了大眾的行為。技術分析要利用社會心理,利用分析大眾的行為賺錢。

417很多新手,疏忽了資料的單純性,掉入自動交易系統的陷阱。賣軟體的人號稱已經經過了最好工具的測試,並把它融入了能賺錢的系統。不管什麼時候,如果一個激動的新手告訴我,他要去買自動交易系統,我就問他以什麼為生,如果我和他競爭,也買了這個自動交易系統,結果會怎麼樣。人們都願意相信魔力,如果這個魔力可以不用他們工作,不用他們思考,他們願意花大錢去買。

418成功的交易是建立在三個M的基礎上的:思想,方法和資金管理。不論你的技術分析多麼聰明,最多只會對你的成功起三分之一的作用而已。你需要優秀的交易心理和優秀的資金管理,本書後面會討論的。

419能告訴我如何開始嗎?羅勃·D·艾德華與約翰·麥吉在1948年寫的《股市趨勢技術分析》被認為是圖表分析的經典。1955年以後的版本都行,因為那是最後一次重大修訂。約翰·墨菲的《金融市場技術分析》是最經典的技術分析書,有很多現代的分析方法。我的第一本書《以交易為生》用大量的篇幅談了古典的和現代的技術分析。


When to Buy and Sell_何時買,何時賣

420交易的秘密就是沒有秘密,也沒有賺錢的咒語。新手總是在尋找秘訣,正好有很多狡猾的生意人在賣秘訣。事實上,交易就是工作(還要有點天賦)。它和人類的其他事業沒有差別。無論你是做外科醫生,教微積分,或者是開飛機,都需要你懂原則,有紀律,專心工作,還要有點天賦。

421聰明的交易者關注基本面。他知道經濟中關鍵的因素。他用大多數時間進行技術分析,以確認趨勢和反轉。我在本書後面會討論技術分析工具以及交易計畫。

422市場充滿了變化,靈活多變是這個遊戲的名字。前不久有個出色的程式師告訴我,他總是在虧錢,他說不管是誰接了他的止損單,這個接單的人一定賺了很多,因為他的止損單總是在下跌趨勢的底部。我問他,為什麼不在你下止損單的位置下單買入呢。他不願意,因為他很刻板,對他來說,買單就是買單,止損單就是止損單。在交易中,高學歷可以成為障礙。布萊恩·莫尼爾森是芝加哥著名的交易者,有一次在採訪中他說:“我是數學博士,有學術理論的背景,但是在交易中,我能克服這些「缺點」並且賺錢。”

423專業人士總是要保證正確。工程師認為任何事情都可以計算,醫生認為只要有足夠的實驗,他們就有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方法。治療一個病人需要的東西很多,不僅僅是精準。有個笑話說很多醫生和律師在市場中虧錢了。為什麼?當然不是因為不夠聰明,而是不懂謙虛,不知道靈活應變。

424市場的氣氛就是不確定性。圖表中的信號很明顯,但是當你走近時,用著名的軍事史學家約翰·基岡的話說,你走進了“戰爭的迷霧。”這裏沒有肯定的事,只有奇怪的事。你要有兩個目標:賺錢和學習。贏或輸,你必須從交易中學習以保證你明天有進步。檢查你的基本面消息,審視你的技術信號,貫徹你的資金管理原則和風險控制。這樣你才能準備好扣扳機。行動!


PART TWO THE THREE MS OF SUCCESSFUL TRADING
2部分 成功交易的3M

425根據混沌理論,很多過程——河中的水流,天空中移動的雲,棉花市場的價格變動——是混亂無序的,有時候會有短暫的有序,這叫分形。不管從多遠來看,這些分形都很相似,無論是用望遠鏡,還是顯微鏡。如果你從太空梭看,緬因州看樣來像是突出的,當你爬下來用放大鏡看,結果也一樣。在大部分金融市場中,長期的周線圖和短期的5分鐘圖看起來相似,如果沒有標注,你根本分不出來。工程師覺得如果他們接受混亂無序的現實,並重點研究分形的有序,他們就能更好地控制很多環節。優秀的交易者也要這麼做。他知道市場在大多時間是混亂無序的,也無法預測的,但是要等待有序的出現。要訓練自己,當發現了特定的模式時,不要支支吾吾,要去行動。

426成功的交易需要三個M:思想,方法和資金管理。新手專注於分析,但是專業人士在3維空間操作。他們懂交易心理——他們自己的感覺和市場大眾的感覺。每個交易者都需要有選擇特定股票和期貨的方法,這些原則要像扣扳機一樣——決定何時買賣。資金管理就是如何管理自己的交易資金。


CHAPTER FOUR MIND - THE DISCIPLINED TRADER[1]
04 思想——有紀律的交易者

427交易者進入市場,都有很大的期望,但只有很少的人賺錢了,大部分人都被洗出局了。上市公司向公眾隱瞞真實的資料,卻不斷撒謊,造成輸家的錢流入贏家的口袋。

428大部分業餘選手的交易計畫根本不完善,根本沒有心理和資金管理方面的計畫,他們就進入了市場。大部人都會受傷,痛苦幾次之後就會退出。其他人又找了一些錢再次進入市場。我們不必呼籲他們不要在市場虧錢,因為他們也有收穫。他們的收穫就是奇妙的娛樂價值。市場是這個地球上最能娛樂人的地方。就像打撲克,下棋,賽馬一樣。這些遊戲隨時都有。你永遠有動手的機會。

429很多人,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都覺得自己深陷泥潭,煩躁。就像差不多一百年前的亨利·大衛·梭羅寫的那樣:“大部分人都在絕望中生活。”

  每天早上我們在同樣的床上醒來,吃同樣的早餐,在同樣的路上開車上班。在辦公室看見的是同樣的苦臉,在辦公桌上馬馬虎虎地翻文件。我們開車回家時,看著同樣的愚蠢做秀電視,喝酒,到同樣的床上去睡覺。我們日復一日地重覆這些例行的事,月復一月,年復一年,感覺就像是沒有假釋的無期徒刑。有什麼好期盼的?也許是明年有個短暫的假期?我們購買了全程服務,飛到巴黎,和組團的其他人一起上車,在凱旋門前面待十五分鐘,在艾菲爾鐵塔上面待三十分鐘。然後回家,過以前的例行生活。

  大部分過著隱性的理想生活——不用思考,不用做決定,感覺生活的無聊。例行工作確實舒服——但無聊死了。

  即使是現在的娛樂項目也不搞笑了。有多少部好萊塢的電影能讓你在週末堅持看下去?狄斯奈樂園的那些氣墊船,感覺總是不知去哪里,你會去玩幾次?再次引用梭羅的話:“所謂的遊戲和人類的娛樂下面隱瞞了刻板和了無生趣的絕望,根本沒有樂趣。”

  然後你開了一個帳戶,立刻買了五百股英代爾的股票。任何人,只要有幾千元,都可以逃離例行工作並在市場中找到刺激。

  突然,這個世界變的色彩斑斕起來。英代爾漲了0.5個點——你查波動報價,看所有的報紙,尋找最新的消息。如果你上班時有電腦,你會開個小窗口看波動。在互聯網之前,人們喜歡買個調頻收音機,把它藏在半開的抽屜裏面。收音機的天線從桌子裏面伸出來,桌上的中年男人,就像坐牢的人,看著那幾線陽光。

  英代爾漲了1個點!你要不要賣掉兌現利潤?還是多買點等翻身?你的心怦怦地跳——你感覺活了!現在漲了3個點。你計算了一下,發現才幾個小時,你賺的錢比週薪還多。你開始計算利潤百分比——如果這樣堅持到年底,到耶誕節時,你已經賺了很多錢了!

  突然,當你的眼睛從計算器抬起時,你發現英代爾跌了2個點。你開始揪心,你的臉變綠了,你弓著背,壓著肺,減少流向大腦的血液,這種可怕的姿勢不適合做決定。你充滿了焦急,就像受困的野獸。你受傷了——但是你還活著!

  一個人,只要還有衣服穿,交易就是最刺激的事。問題是,你無法既感到刺激,又同時賺錢。想想賭場,業餘選手在那裏為免費的飲料而高興,然而專業人士坐在牌桌上冷靜地思考,每局都是這樣,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都不跟牌,如果他們的牌確實佔優勢,他們就會行動了。要想成為成功的交易者,你必須建立鐵一樣的紀律(思想),擁有優勢(方法),控制帳戶的風險(資金管理)。


2015.12.25修訂


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新貨到!期指魔幻樓!

~~~公告~~~
新貨到!期指魔幻樓!
215.12.23中午update

2015年12月15日 星期二

王力群談人文思考的教學(1)

王力群談人文思考的教學(1)

(今天周3又加寫了2000多字...)

  本來最近這一系列的文章都在談K線,但是前天有同學問起一個超級大問題,那就是『上課的時候我們談了那麼多人文思考,K線的操作也需要人文解讀,但是不論我怎樣努力,都覺得關於人文思考這一方面,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去做,請問我該怎麼辦?』。

  這真是一個超級大問題。我一聽,心也涼了三分之一,並不是說我不喜歡教人文思考,而是這個題目不但龐大,而且缺乏教材,每當有人問起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都感覺自己十分孤單,這種孤單的感受嚴重侵襲了我的生命力。

  各位在這篇文章中看到的所有的觀點,幾乎都是我一個人開發出來的,並沒有直接拿取別人的理論,這點請讀者在閱讀的時候要注意一下。


為什麼現代人缺乏人文思考?

  我們可以先從兩個進度來談,第一個進度是談『為什麼現代人缺乏人文的思考?』,第二個進度是『我們要怎麼樣培養人文思考?』。

  本篇文章先從第一個進度開始,以下分X點來討論:

  一、『人文思考缺乏有效的科學記號』,──我們現在用到的理工科的工具,像是阿拉伯數目字以及微積分的運算符號,都是經過東西方學者數百年的努力才開發出來的。以微積分為例,現在全世界通用的是萊布尼茲的那一套符號,牛頓的微積分符號已經看不太到了,意思就是說:全世界的人在使用微積分的時候,都是使用同一套符號。如果讀者不太明瞭『車同軌、書同文』到底有什麼重要的意義,那麼就可以從數學符號統一這件事情去了解一下。如果全世界從事科學研究的人,使用的數學工具不是同一套符號,我敢保證最近這五百年來的數學,以及由數學所帶動的科學,絕對不會發展的那麼快速。

  但是人文知識並沒有一套屬於自己的運作符號,而是用本國的語文來代替思考的運行,但是每一個國家的語言都不一樣有的名詞在英文中有,但是到了中國就沒有,有的名字在中國有,但是在英文中就沒有;有的名詞在梵文中有,但是到了中文中就沒有……這種例子實在太多了,大家也都知道,但是大家忽略了它的嚴重性,那就是因為語言符號之間缺乏溝通,所以在語言名詞的發展過程中,會缺乏『分析』的力量,而慢慢把一個東西搞成是許多意義的『堆砌』,這種堆砌象徵著『無法消化』或『僵硬』

  理工科是用數學的運算來取代思考。我的意思是:理工科可以用數學的運算來代替某一部分的思考,而這一部分,可以是相當龐大的一個部分,這也就意味著,像數學這麼犀利的工具,已經占據了科學思考的一大部分,而各種數學符號,從加減乘除到微分積分,各式各樣的符號,暗中都兼具了一項重要的使命,那就是盡可能的將所有的觀念予以分解,分解到愈細微,愈小的單位,無法在切割了,那就成為先驗的常識,或是一個基本的已經被證明的公理

  雖然這些先驗的知識有一些還是有問題的,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數學這種精密分析的功能,對於理工科的貢獻很大,因為它非常嚴謹。相反的,人文思考因為根本就沒有符號,只有本國語言的名詞,所以就非常的不嚴謹。經過了長時間的演變與演化,這種不嚴謹的東西,就擴散成一片,學習者想要使它還原、想要追本溯源,就成了一件非常困難的工作了。

  有人嘗試用電腦程式的邏輯流程圖,或者是心智樹狀圖來幫助人文思考,但是這圖形流程的工具,嚴格講起來,只能夠幫助一小部分,而沒有辦法治本。所謂的治本,是要去分析基本名詞,把基本的東西切的愈細愈好,但是邏輯圖與心智圖注重的都是『邏輯流,而不是把焦點放在『起點』。
 
  二、『人文思考目前缺乏全球認可的大系統』──現在理工科所使用的那一套系統,原本是亞理斯多德系統,在文藝復興之前,義大利以及其它歐洲的大學裡面教的幾乎全都是亞理斯多德的觀念,要等到文藝復興之後,現代科學興起,我們所使用的科學知識才逐漸建立起大家公認的系統,其中以物理學為例,其系統之基礎,就是牛頓的古典力學。我們姑且稱之為牛頓系統。這一套系統到目前為止,已經發展了五百多年了。就某一個角度而言,它的成果輝煌燦爛,我們現在使用的電腦、手機、太空梭、乃至於原子彈:…,都是由這一套系統發展出來的。雖然這一套科學系統,有其重大缺陷,但是比起我們的人文知識,它在建立系統方面的成就,理工科目前還是領先於人文科。

  也許信佛教的人會講,佛法是目前最完備的人文系統,這一句話大致上我是承認的。但是我們現在在討論的是為什麼一般人沒有辦法接受人文思考以及為什麼一般人沒有辦法進行人文思考,佛法對於一般人距離非常遙遠,所以我們談的不是那個遙遠的系統,我們討論的並不是有沒有一個完備的人文系統,我們討論的也不是這個系統裡面的知識到底有哪些地方是錯誤的,我們討論的應該是像下面這樣的問題,例如:為什麼一般人連佛法的基本入門的觀念都不曾接受?更遑論了解──我們談論的是一種比信仰跟理解更為基本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一般人的思想中沒有具體而明顯的信仰種子?為什麼一般人的思想中如此乏人文思考的『天賦(或祖先遺傳)』?……本文寫作的進階目標,是要讓沒有人文觀念的人能夠有一點基本的人文觀念,就好像在完全黑暗的房間中,點起一根微弱蠟燭的光芒(千萬不要跟我講在百分百黑暗的斗室中,我們能夠發出像一根線香似的微弱光芒就已經很了不起,那會使我們從事這件工作的人感到更無奈與更沮喪)。

  另外還有一個系統就是基督教系統。基督教的系統在某些方面很不錯,但是在某些方面不完備。例如創世紀的爭議搞到現在還跟達爾文的進化論學派爭執不休所以基督教的人文系統雖然是一個很棒的系統,但就完整性而言,尚嫌不足。如果真正具足完備了,我在想:西方人也就不會對人文教育這個問題跟我一樣感到欲振乏力了。

  在這裡,我要先插隊一下,講一段小故事,我昨天在看一部黑社會電影,叫做『角頭』。其中有一段,兩個黑社會小囉囉停下車來買東西,彼此打打鬧鬧,談天鬥嘴,一副很生活化的樣子──旁邊就有一位同學說:為什麼這兩個人看起來就一副快要被幹掉的樣子?……後來果然其中一個人被幹掉了──這種預感就是一種『人文感覺』。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因為我們印象中的黑社會份子,平常都在打打殺殺的,要不然講起話來就粗里粗氣,如果有鏡頭對著他們,拍到的也應該是在購買武器毒品或者是分解槍枝,或是圍著桌子很嚴肅的在談判這塊地盤要歸誰……但是現在鏡頭下的這兩個小囉囉,很和平、很生活化、很自然,這種自然表現在黑社會份子身上,或者說表現在一部充滿打打殺殺的黑社會電影中,似乎是與本片主題格格不入的。這種相反的調性,我們就稱為『詭異』觀眾看起來會覺得怪怪的、毛毛的、感覺有什麼事情要發生了……這種感覺就是一種人文的感覺。

  我認為:人文的感覺每個人都有的,就好像孟子說的: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問題是我們要怎麼樣把這種感覺組合起來?或者是打散它們,再重新組織成一個正確的系統?……如何從『感覺』的境界走到『思考』的境界,如何把生活中點點滴滴看似分散的、曇花一現的人文感覺連結在一起;如何把這一些看似各自獨立的短線感覺連結在一起成為一條脈絡分明的思考路徑?……這就是本文要探索的目標。

  我再講一個例子,以我母親為例,有時候我會想,我對我母親的第一眼印象是什麼?然後順著這個再想下去,我想到的是我小時候我母親抱著我去散步的樣子;再長大一點,我母親送我去幼稚園上學……接下來有印象的畫面愈來愈多,從本來數十個畫面開始,衍生到可能數百個畫面。年齡愈小時候的畫面,就好像一張照片一樣,只有一秒鐘停駐的時間,就留下一個畫面的記憶,但那一秒鐘的感覺有時候是很濃厚的,例如被抱在懷中的感覺。等到我的年齡漸長,畫面不再是停格的,而是連續播放的,就像是電影一樣,但時間也不長,我能夠想起來的幼稚園的記憶片斷,大概也只延續最多一分多鐘而已。等到我上了高中,有些記憶的片斷延長了,我還記得我有一次跟我母親抱怨學校的課業,大概經歷了有五到十分鐘那麼久,這種印象慢慢就變成了播放電影那樣,本來是只有照片那樣短暫的時間,後來慢慢變成短片,後來到我母親住院的那幾年,這些短片就變成了長篇的劇情片。換言之:本來只是點點滴滴的感覺,然後呢?經由一個點的覺醒,回過頭去尋找整個故事的主幹,就好像有一條線埋在沙裡一樣,用力把一端拉起來,另外一端也就逐漸從埋沒的沙中重新顯現

  我母親走了以後,我常常回想起過去的事情,才發現當年許多當下的感覺實在太過幼稚,其實我母親當年做那些事情的時候,背後都是有深刻涵意的,她做的很多事情其實都顧慮到整個家族,但是我那個時候年紀幼小,只關心我自己的事情,從來沒有想到要把自己的思考格局放大到整個家族──等到我母親走了很多年以後,我才逐漸學習會她這種思考。

  我要跟各位讀者講的是:我對我母親的記憶與感覺,就是我對她的思考的人文材料。基於感覺累積了很多年,後來經過時間的流逝,我突然醒了過來,然後轉過頭去反省與回顧,把這幾十年的故事連貫起來,發現了許多新的意義給我許多新的啟示──這就是一種人文思考;從點發展到線,再從線發展到我全面的人生,也就是我母親帶給我整個人的啟發。

  人文思考,從某個角度來講,可以說是對一件事的反省與思索我母親跟我的回憶是一件事,看場電影是一件事,打一場籃球比賽是一件事,股市又是另一件事──問題是:我們到底有沒有好好地認真思考過一件事?而不是為了考試去應付它


三、『人文思考每一個觀點之間的時間拖延太久』──人文思考的對象很多都是大尺度、大格局、大數量的事情。這一點對理工科的同學來講,尤其是台灣的學生,是非常吃虧的。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高中跟大學時代,所做的那些計算習題,我有一個『天大的發現』,就是發現那些題目都是短線的!例如說:我們計算一個運動中的物體,幾秒鐘或是幾分鐘之後,會到達什麼位置,這個幾秒鐘跟幾分鐘其實只是一個短線的週期,如果要像美國太空總署那樣計算,旅行者一號什麼時候才會到達木星,乍看之下這一題似乎是長線的,因為它要花很多年時間才能夠從地球到木星,但其實這一題也是短線的,因為在浩瀚的太空旅行途中應該很少遇到交通阻塞,或是恐怖攻擊事件,所以它數十年如一日,我們可以把它當成是短線的習題來做。台灣的學生在接受了這種短線教育薰陶許久之後,不知不覺就會染上一種短線的氣質,認為在物體運動的過程中,不論是週遭的環境,或者是物體自己的內在,都不會產生任何變化──其實,我們只是假設,外星人不會來攻擊我們的太空船,因為機率非常的低,所以我們可以做假設,認定周遭的事情不太會改變;甚至我們用精密的實驗室設備,把周遭環境的各種參數控制在一定,這種強迫性的假設就更有威力了!至於物體內在的變化,我們發現最激烈的變化出現在量子階層,那就把它推給量子力學吧,不關我們古典力學的事情──理工科的出題老師就是用這種簡單的省略法,把一個題目的真實本質砍得七零八落,去手去腳、剝皮拔毛,到最後剩下一個光禿禿,缺乏真實感的題目,說得好聽一點是要幫助你考上好的學校,說得難聽一點,就是要抽你的鞭子來滿足某些失意的知識份子長期累積的不滿怨氣。

  在填鴨式教育的運作之下,不論是理工科的教師或是人文科的教師都儘量把題目裁剪為短線,以避免格局擴展太大而無法得出標準答案,此舉主要目的是為了考試方便,另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要摧殘知識份子的思想,使知識份子變成笨蛋,這樣他們就不會造反了。──至於更深一層的觀點是:這曝露出整個科學界的無知,他們很難用人文的長期觀點去思考科學(或科技)

  我們在分析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用人文觀點,兩個觀點之間可以相隔許久的時間。這注意:在人文分析中,具有『遠見』是一件必備的條件,如果不具備遠見,就會被人家罵短視或是見樹不見林,這就是責備的話了。在通常的情況下,人文分析的主流是長線思考,短線思考通常只能算非主流,很容易淪入旁門左道,中國人把它叫做『術』。

  例如:鴉片戰爭發生了已經一百五十多年了,這個事情本身屬於人文的事,不是屬於數學的事(只有一部分是屬於數學的思考,等一下會提到)。當年發生的時候,我們看待中國的敗戰是用一種觀點,也許就是我們的船不堅、炮不利吧;過了幾年以後,有人做了近一步的分析,認為中國不但製作武器的技術輸給洋鬼子,重要的是我們的科學思想也輸給了外國人,所以船不堅炮不利不只是打鐵鑄鋼的技術輸給了外國,更進一步來講,在計算砲彈拋物線射程的數學思想方面,我們也輸給了外國人;又過了幾年,我們的分析又更進步了,認為中國之所以沒有現代的科學思想,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現代的民主政治制度,換言之,我們的帝王專制妨礙了我們學術思想的進步。──以上的觀點並不是一下子同時發生的,每一個觀點之間都經過了很久的時間才醞釀出一個更新更進步的觀點。在人文思考中,這種例子實在太多了。

  習慣短線計算的理工科學生可能不習慣這種長時間的思考功課。本來在歷史教育中我們可以用長期追蹤的方式定期叫學生寫讀書報告或專題演講,來研究一件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歷史事件,但是在台灣的升學主義之下,這些教育方式都很難落實。在一切都向考試看齊的風氣之下,讀書人的腦袋都變小了。


  四、『人文思考的每一個觀點所涵蓋的細節太多,』──有時候一個歷史事件長達數百年,如果以五十年為分割點,也會出現好幾個觀點,而經過五十年的時間改變,每一個觀點一定會變生許多變化,這些變化就象徵著愈來愈多的細節的改變。

  在股市中,如果以二十年為一個週期,我們就會發現:二十多年前的台灣股市跟現在比起來已經差很多了二十年前的特色如下:齊漲齊跌、公司不多、資金充沛、火力集中、沒有外資、主力猖狂、炒作容易……這一些都已經成為過往雲煙,在今天的台灣股市已經看不到了。但是這一些項目的消失都告訴我們一件事:股市中除了這一些之外,還有更多的項目正在變化之中,有經驗的人可以憑著過去的感覺、順藤摸瓜、憑自己的手感去摸索,但是新手就不行了。

  一般理工科的學生,在解決細節問題的時候,是被動的。出來一個問題,就去解決一個問題;如果沒有異常狀況,就視為沒有問題──但是在人文思考中,沒有異常狀況通常就象徵著可能會有大問題!因為人文思考背後的那個社會背景是非常現實的、非常不完美的,所以它一定會有很多缺點,如果我們的思考不能夠發覺這一些缺點,就應該歸究於我們的思考工具不夠犀利所以我們會視『沒有異常狀況』,為一種警訊!──從這一點上面,我們就可以知道人文思考跟一般台灣理工科學生式的思考是有著多麼的不同。其實這一些不同的根源點還是出在長線與短線的差別。

未完待續~


~陳志清整理,王力群口述,2015.12.15 上午11:00 於台灣.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