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1日 星期三

川普的減稅政策,是否更證明肺炎影響經濟甚鉅?


川普的減稅政策,是否更證明肺炎影響經濟甚鉅?

◎問題的開始

  簡同學發問:老師,請問川普的減稅政策,是否更證明肺炎影響經濟甚鉅?救市的短期政策,只是減緩速度嗎?謝謝。

  就跟台灣以前一樣,國家基金。
  如果你注定變成窮光蛋,那麼,別人借錢給你有用嗎?
  沒用。
  但是有些無神論者堅持命運可以改!所以他們認為有用。
  如果你認為命運可以靠「一般世俗的方法(有為法)」改變,那麼,國家用錢去拯救金融市場,就有用!——我是指長線。也就是:扭轉歷史、扭轉乾坤。
  就中線而言,很難講。有時候會成功,有時候會失敗。
  這裡,我覺得同學應該問的是短線跟中線,美國股市會不會因為受到川普總統要拯救市場的消息的影響,而呈現上漲的走勢?對不對?
  投資人應該做的是什麼呢?
  投資人應該做的是:對於武漢肺炎、對於瘟疫,你了解的狀況,比川普總統多呢?還是少呢?——以這一次的瘟疫而言。
  請回答。
  有人會說:多。
  為什麼一般老百姓,對於瘟疫的了解,可能會比一個國家的總統還多呢?
對於疾病的痛苦、對於貧窮的痛苦,你覺得你比川普總統了解得多呢?還是少呢?
  對於疾病的痛苦、對於武漢肺炎的恐懼,你覺得你比川普總統要更害怕呢?還是總統很怕,你無所謂呢?
  老百姓如實感受,總統身在內宮,一牆之隔,無法感受。
  你在分析一件事情的時候,到底把自己放在哪裡?
  你在分析一件事情的時候,是不是都跟理工科的某些專家一樣,認為:「事情就是事情,我是我,事情跟我之間沒有關係,這樣我才能夠保持客觀超然的身分?」——就算有關係,也是間接關係,很遙遠,不必怕,也不必考慮進去
是這樣嗎?
  這次瘟疫對於經濟的影響很小還是很大,你走到街上去觀察,不是更好嗎?為什麼要依賴報紙上的一些經濟數據呢?
  如果,報紙上的經濟數據說:「這次的瘟疫對經濟沒有影響,我們的經濟成長率這一季比去年同期高出2%!」——那麼,你覺得你是在台灣?還是在北韓?還是在中國大陸呢?
  什麼時候,你的判斷力,都不是以你自己的「感受」為主,而是以別人的統計數據為主?
  什麼時候,你的判斷力,都不是以你自己的「思想」為主,而是以別人的統計數據為主?
  什麼時候,你的判斷力,都不是以你自己的「知識」為主,而是以別人的統計數據為主?
  什麼時候,你的思想,變成了一堆統計數據?
  什麼時候,你的「知識」,變成了一堆別人製造出來的新聞,以及數據報表?
報告老師,我對自己的思考和知識沒信心,所以還在學習
  什麼時候,你的「思考」變成了「我要去想到哪裡去找相關的統計數字,是經濟日報?工商時報?還是華爾街日報?」
  什麼時候,你提出的問題,是「別人在說什麼、想什麼、做什麼」,而不是「我這樣做、我依照我自己的感覺、依照我自己的知識這樣做」有沒有走錯方向?    
如果有錯,錯在哪裡?
  什麼時候,你提出的問題的主角,變成了川普?變成了聯準會?變成了國安基金?⋯⋯而不是你自己?
  什麼時候,你的心,只有注意在別人身上,而沒有向內觀照自己、反省自我?
什麼時候,你才能夠感受到這場瘟疫的痛苦?
  什麼時候,你才能夠感受到這場瘟疫的痛苦,然後體會到「我在瘟疫之中受苦受難,所以,國家經濟如果走壞,那是當然的⋯⋯」?
  自己的思考和知識沒有信心,那麼,就好像把自己當成是新手。
  新手入門,該怎麼辦呢?
  一、是不是要廣泛地投向社會各個層面、各個人物、各個消息⋯⋯投身在資訊的大海當中,努力消化資訊,從一大堆起來雜亂無章的資訊當中鍛煉出「
知識」——是不是這樣呢?
  二、先不要理會外面的人在做什麼,趕快找一個老師!學習老師思考的方法,然後再用那個方法去面對社會林林總總、琳瑯滿目的資訊大海。
  一還是二呢?
  二。
  然後,出現了一種狀況,如下:
  市面上的資訊、已經證實的消息、合格與擺爛的媒體那麼多,新聞滿天飛! ——這個時候,我找到了老師,而且是真正的老師! ——接下來,我就把每一個新聞事件觸動我的感想,報告出來給老師知道,讓老師去判斷這一個新聞的影響性,以及意義之所在——這樣「求知」的過程,我認為可以讓新手進步的很快——對不對?
  然後,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報紙攤開來,找出跟財經相關的新聞,先瀏覽一遍,然後,針對自己有疑問的,逐條提出問題請問老師——對不對?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回答,那麼,請想想看「我自己是怎麼樣做的」。
  以上這種「攤開報紙,瀏覽新聞,找出問題」的求學方式,你有沒有用過呢?是很少用,還是常常用?今天有沒有用過呢?還是已經用了很多年了?或是你根本就從未使用過?
  那麼——「川普的減稅政策,是否更證明肺炎影響經濟甚鉅?」——這個問題,是屬於什麼樣的「求知」方式呢?⋯⋯是不是屬於上面所講的「從新聞中,找出問題」?
  其實我要感謝簡先生,提出這麼棒的問題!我不是開玩笑。這個問題,能夠牽引出許多人「學習新知」的過程中的盲點。
  能夠用自己的狀況,牽引出眾生的問題,這就是菩薩的行為了。(我不是開玩笑)
  這也就是我常常鼓勵大家要勇於發問的原因!大家不要怕,我們討論問題,都是實事求是,對事不對人的。大家都是一家人,怕什麼呢?

  回到本文的主題——「從新聞中,找出問題」——這樣的模式,對不對呢?⋯⋯如果你現在感到疑惑了,那麼,你在疑惑什麼?要勇敢表達出來你的疑惑,或是更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疑惑在哪裡。

◎王小明跟李大寶的對話故事

  這時候,旁邊有個人,叫做李大寶。李大寶就跟王小明說:「哎呀,你這樣的方式,從新聞當中去找問題,新聞那麼多,你要問到什麼時候?⋯⋯天底下的知識那麼多,消息那麼多,如果一條一條去檢閱,那不就累死了嗎?」
  王小明反駁說:「我不是每一條都問啊,我是選最重要的那一條新聞來問,我也是經過過濾的,這樣難道不可以嗎?」
  李大寶說:「如果你每一次的發問,都在問別人的事情,主角都是別人,而沒有自己的感受,那麼,從長期來看,你問了100個問題,結果通通都是在問別人的事情! ——你認為這100個問題都是你自己篩選出來的,但是其中的主角全部都不是你!你認為這些問題都是經過你『明智的選擇』以後,才提出來的,但是依我來看,這些問題通通清一色的反映出你是在跟著新聞走。你自己知道嗎?」
  王小明頓了一下,說:「那你告訴我要怎麼做?」
  李大寶問:「你有老師嗎?」
  王小明說:「有。但是他有點瘋瘋癲癲。」
  李大寶說:「他有沒有瘋瘋癲癲,這不是重點,問題是:你要不要學習他的方法?他的方法是什麼?他的方法的核心重點是什麼? ——在他的知識系統裡面,你要怎麼樣去學習新的知識呢?面對資訊的大海,你要怎麼樣開始呢?⋯⋯這些,在你老師的課程裡面,有沒有教過呢?」
  小明說:「我老師的核心重點是什麼?⋯⋯我好像忘記了⋯⋯
  大寶說:「那麼,把你上課的筆記讓我看看,好嗎?」
  大寶看過小明的筆記之後,說:「你上課的筆記,都是在寫技術、或是直接記錄你們老師對一件事情的看法。對不對?」
  小明說:「對。」
  大寶說:「那麼,你們老師上課的方式,我想應該跟他操盤的方式,也是一樣的,就是針對一件事情,然後忠實地提出自己的看法,順便在課堂上告訴你們,對不對?」
  小明說:「對。」
  大寶說:「那麼,你現在的運作方式,是不是跟你們老師一樣呢?是不是針對一件事情,忠實地先報告自己的看法,然後再請老師評論呢?」
  小明說:「不是。」
  大寶問:「那你是怎麼樣?」
  小明說:「我就直接問老師對那件事情的看法。」
  大寶問:「那你的看法在哪裡?你第一眼看到那個新聞的時候,是什麼感受?你第二眼、第三眼看到那個新聞的時候,心中經過怎麼樣的思考,你有想過嗎?」
  小明說:「我有想,但是沒有想很多,因為我是新手,我不知道自己想得是對的還是錯的。」
  大寶說:「既然你不知道你想的是對的還是錯的,那麼,你是應該經過思考以後把自己的結論與思考過程跟老師報告呢?還是直接請老師去分析那個問題?⋯⋯你覺得這兩種方法,有對錯之分嗎?」
  小明想了一下,說:「我覺得這兩種方法都可以。如果是請老師分析,我應該可以從他分析的內容中,反省自己,然後跟自己的想法印證一下。」
  大寶說:「你先冷靜一下,你再想想看:你剛剛說的,是理想?還是現實呢?⋯⋯在現實中,老師把結論講出來以後,你還會想很多嗎?」
  小明說:「有時候也會把老師的結論放在心裡,想個好幾天;有時候,想了半天,也不是太懂,就只好裝懂。想等以後日子久了,自己可能慢慢就會了解。」
  大寶說:「那麼,你們老師自己在當新手的時候,是怎麼樣學習新知的呢?」
小明說:「老師說:他接觸問題之後,因為他自己沒有老師,所以他逼自己去想,有時候一個問題想很久,有時候一個問題要想很多年,時間最長的一個問題,他想了50幾年(我們老師說他五十幾歲了,但是我看起來他只有26),到現在還在想⋯⋯他經過這一番思考之後,得到結論,再拿去實戰,實戰結果出來之後,在反省一次;然後,再過幾年,等歷史的長線更清楚一點之後,他再做一次比對,看有沒有案例要翻供的⋯⋯
  小明繼續說:「總之,我們老師學習知識的方式是:自己先苦苦思索,得到結論,但是因為他沒有老師,所以也不知道那個結論是不是真正的答案;然後,硬著頭皮去操作,操作結果一翻兩瞪眼,先按照有沒有賺錢來決定這一次的思考是對還是錯;等到過一段時間以後,再來做一次核對,也許當初做的那個決定是對的,但是放在短線就不對了⋯⋯
  大寶問:「那麼,你有學習你們老師這樣的方式嗎?」
  小明回答:「沒有。因為我已經有王老師了,所以,我直接問老師就可以了,我為什麼要苦苦思考呢?我為什麼要思考這麼久呢?這不是浪費時間嗎?⋯⋯而且,我是新手,我也不知道自己想的是對的,何必要浪費時間。」
  大寶說:「就因為你是新手,就因為你不知道自己的是思考是對的還是錯的,所以,你更要思考! ——懂嗎?——你經過思考以後,因為不知道對錯,所以應該把這個思考的過程,盡量完整地、詳細地跟老師做報告——難道不是應該這樣子嗎?」
  小明說:「對,我承認你講的對,但是這樣太麻煩了!現在我們有Line這種直接溝通的工具,可以透過長距離都沒有問題,所以,我就直接問了。」
大寶很驚訝的說:「什麼?你們是用LINE在教學啊?」
  小明說:「對啊,有了Line以後,國外的同學也可以學習,在月球上的同學也可以學習,很方便的。」
  大寶說:「那麼,你們什麼時候才有機會去親近老師?在有限的時間之內,問最多的問題?在老師的身邊,唇槍舌戰,手勢配合語言、語言配合圖表,在那種親身經歷的臨場感中,激發出一個人學習的潛力——你們有這樣的機會跟在老師身邊學習嗎?」
  小明說:「有,是有這樣的機會。在台北的教室。但是我時間忙,沒有時間去。很可惜。」
  大寶說:「既然你沒有機會、也間接放棄了那個機會親自跟在老師身邊學習,那麼,透過文字交談,你們學到的是第一流的智慧呢?還是稍微遜色一點的東西?」
  小明想了一下,說:「比起現場班而言,比起天天下班以後就往王老師家衝、甚至在老師家打地鋪、緊抓著老師討論問題的時間快比陪老婆多的那幾位少數幾位同學,我學得當然比較遜色一點⋯⋯
  大寶說:「你省略掉了『自己苦苦思考』,又把老師放在一個框子裡面,要他放棄用當面對談、當面諮商的方式教學,而改用打字輸出的方式教學,你認為你只是比較遜色一點嗎?還是差了很多?」
  小明說:「這我沒想過。」
  大寶說:「那些天天跟在老師身邊的同學,從晚上討論到深更半夜,一來一往,熱烈的討論,如沐春風⋯⋯(你們老師講話的速度是快還是慢?小明說:不慢)⋯⋯最重要的是:一個好的老師,他的磁場、他的氣場、他的精神,更能夠在現場影響學生。如果是遠距離教學,效果會打多少折扣呢?」
  小明說:「我有點明白了,我不在現場,卻提出了一個巨大的問題;這個巨大的問題,其實任何問題,只要能夠反映出學生真實狀況的問題,當然都是透過當面教學最好!⋯⋯然而,我現在卻是在電腦網路上面提出,先天上已經受到很多限制了,但是,我,以及我們班上其他同學,似乎都不知道這個限制在哪裡,誤以為這樣遠距離的教學方式就已經夠了,其實遠遠不夠⋯⋯這是我的疏忽,也是我們的疏忽。」
  小明彷彿自言自語的,感慨說:「當我們習慣用一種工具溝通以後,就常常會掉入那個習慣當中,誤以為照著原來的那個習慣做,就是最好的,或是最適合我的。其實,在老師的心目中,我們就好像是拿按摩棒去打棒球、就好像用很粗的木棍去打撞球、就好像用高爾夫球去打籃球,這樣其實是很刻苦的、很辛苦的,教學上的障礙其實很多,不能夠盡情表現出教學內容,也很多。總之,如果不是當面親自傳授,老師跟學生之間的隔閡就會加重了,我們得到的知識內容,也就縮水了⋯⋯但是我們自己不知道,只有老師心裡明白。」
  小明繼續說:「同學以為自己已經得到很多,其實在老師理想中的規劃,真的還不夠多⋯⋯
  大寶說:「對啊,要不然你們老師開那個現場班幹嘛?難道同學是去看電影明星嗎?」
  故事說完。


◎兩種回答的方式

  本文的重點:
  一、川普總統出手拯救市場,應該是對「疫情問題嚴峻」的必要反應。所以,配合技術分析觀察到的市場連續爆殺,這次的問題,真的不小。
  二、既然問題很大,那麼,就應該從根本治療。這次的問題的病根,是在「人類開發環境過度,資本主義衝過頭」,而不是用「救市的錢」可以解決這個病根的。
  三、川普總統拯救市場,如果正常出手,如果順利進行、順利出資,那麼,中期局勢或許可以改變一下方向,但是,長期趨勢是老天爺的旨意,是不會因為人類「有為法」的努力而改變的。
  (也就是說:中線會反彈,甚至會上漲好幾個月;但是長線下跌的趨勢不變。)
  四、如果上帝安排這次的瘟疫,不是像我講的那樣「是對人類過度開發環境的一種抗議,或懲罰」,那麼,今天是2020311號,這裡大概就接近底部了(加權指數10830點),或者根本就是底部。也就是說:如果上帝認為還不需要這麼早處罰人類,那麼,這一次就只是警告一下而已,跌到這裡就差不多了⋯⋯如果是這樣,那麼,川普總統拯救市場的政策,就會大獲全勝了!
  五、如果這一次只是上帝的警告,而不是正式的懲罰,那麼,長期投資人經過這次的「教訓」,會更堅定「只要把股票抱牢就好」,然後把「任何的股市下跌」都當成是考驗。也就是說:他們再也不會認為「股市下跌」會威脅到長期投資者的利益。
  (民國75年到民國78年的台灣股市,其中任何的拉回,都帶著以上第五點講的那個味道。)
  以上五點,就是本文針對簡先生問題的回答。

  各位覺得:
  一、我是要直接回答這五點就好呢?
  二、還是繞一個大大大大的彎、不知道賣了多少關子,寫出一篇又臭又長的「王小明跟李大寶的對話故事」比較好?
  一還是二呢?
  二。
  (簡同學說:感謝老師!)
end 2020.3.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