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操作學(102)~從外資進出來思考台灣股市的投資性與投機性.
一個觀點,剛開始的時候,不可能太成熟,很多甚至只是猜測,甚至是沒有確實依據的妄想;等到一段時間過了以後(俗稱時間的考驗),那個想法才在時間的推動下而有了一些寬鬆的討論空間。
很多投資人在剛進入股市以後,都會聽到關於外資法人在台灣股市的巨大影響力的種種傳聞,例如像是「外資很厲害」這種很直接簡單的話語,但我當年在決定我教給學生的投資系統的時候,我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就是請同學「不要去管外資買了什麼,而是要問你自己到底買了什麼(績優股還是投機股?大型股還是小型股?),買的理由又是什麼?...」──然後,十幾年過去了,一直到今年,我才再一次地考慮:我們可以另外再增闢一個新的操盤系統,在那個系統中是要考慮外資的進出細目表的。
外資投資台灣的是什麼?答案是基本面加技術面。基本面就是台灣工商業的整體競爭力與存活力,技術面則偏重於股市的投機風氣(這裡我指的不是技術分析,請不要誤解)。我曾經講過:因為台灣是非內需型的淺碟經濟,所以真正的選股大師像巴菲特跟羅傑斯都沒有在台灣找到他們想要投資的股票,但是台灣畢竟是一個半開發國家,有他的基本建設,也有他的一個基本的力道,像是過去電子股的威力。所以策略很簡單:投資台灣,但是不要太投入,要帶些投機的性質,這樣就好。換言之:你不能把所有已經買進的個股全部都放到天長地久。
中心思想有了之後,我們還要考慮一個大問題,就是:如果資金大到像外資這麼多,那就一定要建立一些可能會放到天長地久的基本持股,那怎麼辦?沒怎麼辦,那你就買買台積電之類的產業龍頭股吧。而且,坦白講,基本持股只是一種假象,我還是可以做調節的。就好像早餐店裡用來放豆漿的大鍋,它裡面放的一直都是豆漿,但是每天的豆漿都不一樣(我這是做比喻,真正交易的時候買賣次數不會這樣頻繁)。
於是,我們可以買進四種股票:績優的,牌子老的倒不掉的每年給你配股配息的,現在業績不好但是將來有前途的,以及基於某種利益交換才買進的股票。至於第四種我們就不談了。前三種的股票,我們都要分析,做追蹤,這需要優秀的頭腦或是靈活的消息管道(一般投資人在這裡吃了一個大悶虧),優秀的頭腦難找,沒關係,那就找機伶一點的也可以,順便也可以探聽一下消息(不論內線還是外線)。所以我們需要很多的研究員。
重點是:因為是大資金,所以我們可以避免掉散戶的兩個致命傷:第一是散戶很容易過度集中投資少數幾支個股,第二是散戶會發生大跌之後低檔不敢買的怯懦情況。這兩個致命傷逃掉之後,實力會大增。此時,因為是大資金,所以長線可以加入『正金字塔』的操作模式(資金依照指數高低做分配),這樣實力又會上升一級;然後,依照研究員提供的研究報告(例如像是庫存調查)來做進出理由,這樣的話,做的好的話,實力會大增,做的不好的話,績效會搞的不好看,此時,就要看「戰略核心人士」(某一位重要的主管)的智慧或是運氣了。
我們把一般散戶的缺點小小整理一下,就會發現「有組織的大資金」佔了什麼優勢:
1,散戶資金不足,比較難分散風險。
2,散戶容易加大財務融資槓桿過度集中投資。
3,散戶欠缺週轉金,下一個機會來了可能無法加碼。
4,散戶沒有打卡上班制度,可能發生市場低檔恐慌該買進的時候人卻不見了的窘況。
5,散戶沒有時間閱讀財務報表。
6,散戶沒有時間閱讀大量的公司年報。
7,散戶沒有專人管理多支股票的會計狀況。
8,散戶欠缺操盤系統執行時所需要的紀律。
9,散戶沒有時間與精力拜訪公司做調查。
10,散戶通常只有一個人,欠缺團隊的的監督制度與合議制度。
不過,這裡要附帶提醒一下:以上所講的,可能是大資金他們自己的操作方式,而不一定是他們幫公司另外成立的基金(散戶可以買得到的那種)操作的方式。
這篇就講到這裡。
~王力群(王勵群) Randy Wang. 台灣, 台北,2013-9-10 上午9: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