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7日 星期一

填鴨之後學生得到的錯誤的讀書方法


填鴨之後學生得到的錯誤的讀書方法
~王力群 2018.8.27

  我們在讀書的時候,最好是「心中要有一個問題、一個疑問」,然後再去翻書,翻書做什麼呢?幫這個問題找答案。

  但是現在在考試制度之下,任何的知識,都有「出題」的可能性,所以在學生心目中,一開始的時候,對於知識的態度大概都是一視同仁、也就是一本書裡面,每一個章節都很重要… …等到老師提醒以後,才會大概知道哪些是考試的重點——請注意:是考試的重點,不一定是學術研究的重點,更不太可能會直接等於「你對於這門知識、這件事情抱著什麼樣的疑惑」所需要的答案。換句話說:讀書本來是為了解惑,但是現在為了用「平靜、溫和、恭順」的心情去迎接考試,所以並不主張學生心裡面有什麼自己的意見,「疑問」也是自己的意見,有疑問之後,就會對學問產生偏廢,因為總要等你發生的那個疑問,再去查書,但是這樣一來,讀書就變成了一種雙管齊下,一方面你要去體認生活,同一時間,你要在體驗到的生活經驗中去思考,然後提出疑問——但是這樣一來,時間就耽擱了。學校的目的:他們(教育部的官員)把它放在「趕快灌輸知識」,而不是教導學生在他自己生命的未來,該用怎麼樣的一種態度去處理自己的人生、處理自己的人生疑問,以及解決自己的人生? ——這樣的教學目的,其實並不存在。有的話,也只是嘴巴說說,口惠而行不至。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如果同學是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生挫折、然後對人生有了「疑問」,然後你再叫他去查書——在這個過程當中,既然是遇到挫折,他必然會有情緒上的反應,一個有情緒反應的學生,就不好管教了,或者是說:這個學生就不好控制。換句話說:如果我們鼓勵學生真實地、誠實地、一步一腳印地去面對他自己的生活,非常可能會引發許許多多的感情,例如對於自身貧窮的自卑、對於惡人卻富貴感到懷疑與不平、對於社會公義不能伸張所感到的憤怒… …這些情緒,都可能會在真實的生活當中,被學生察覺到;這樣一來,有了情緒的學生,哪裡還有這麼多的時間去接受「學校想要灌輸給你的知識」呢?

  所以,如果我是執政者,希望每一個人都乖乖聽我的話,那麼,基本上我希望我的人民都笨的跟豬狗一樣,不要對人生發生疑問、即使受到任何的挫折,都要保持木納呆板,不要對眼前的生活有所抱怨。於是乎,又要人民普遍的具備基本知識(總要有一點基本水準吧),同時又要人民放棄思考,那麼,比較有效的辦法,或是目前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填鴨式的升學考試掛帥。

  填鴨有一個基本的重要特色,就是:鴨子對於他自己吃下去的東西,基本上是不太感情的,因為他不餓!為什麼他不餓呢,因為他沒有疑惑,既然沒有疑惑,那麼他為什麼要去翻書呢?⋯⋯求取知識是為了解答自己的疑惑,幫自己解決問題,如果他去沒有疑惑也沒有挫折,自然什麼問題都沒有了——但是在現實的人生當中,怎麼可能會發生這麼完美的事情呢?怎麼可能都不會有問題、都不會有煩惱呢?於是乎,執政者就教人民裝聾作啞,面對什麼事情,都裝作沒看見;日子久了,就更進一步,把人民的感覺神經給毁掉、把「思想」殺掉,這樣一來,面對社會上各種奇奇怪怪的事情,以及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跟人民自己內在良心的衝突,人民都不再有所「感受」——換言之:他不像是一個正常人了,他的「正常的」感覺神經已經被拿掉了。取而代之的:是統治者灌輸給他的一種程式語言,或者說是「套裝軟體」。在這個軟體的運作之下,外界給你任何的訊息,都會被壓下來,成為一種單純的資訊而已,不帶任何感情,讓你只聯想到這是考試所需要的題目,而不是我們真實人生當中確確實實發生的事情——儘管他們可能還沒有發生在你身上,但是已經發生了在別人身上。

  於是乎,經過長久的洗腦訓練,我們不再去仔細地、認真地體驗我們自己的生活,也不會去體驗我們內在的感情——而把我們所有的心血跟精神,都集中在考試升學上面。如果成績不好的同學,那麼,他就會把一大部分的精神與時間,花費在「應付學校」這方面。記住:學校沒有教你關於感情的東西,「感情」這項人類基本的要素,沒有被具體的編入教科書裡面,所以,不管你是考試高分的學生還是考試低分的同學,他將來做什麼事情,都會傾向用「不帶感情」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只是這兩種學生,他所冷漠的態度與對象不同。優秀的同學,將來爬到了社會的頂尖,就開始認為人民就像是「教科書上面的知識上」一樣;人民就像螞蟻,螞蟻就跟白紙黑字一樣,都是屬於跟他們不同階層的東西。

  至於當初成績不好的同學,因為感覺到自己被學校排斥,於是他就會認為:自己是被無情地打壓。既然別人對他是不帶感情,硬是把他們踢出這個社會的主流,那麼,他又怎麼會用正確而豐富的感情去普遍看待其他的人類呢?

  填鴨式教育,有他自己的步驟,很可惜裡,這個步驟是錯的,因為他是在填鴨嘛!——那麼,什麼是正確的步驟嗎,根據以上所說的,我們來整理一下:

  一、好好的去過生活、仔細地去體驗生活,不要怕挫折、不要怕發生問題,知識就是來幫你解決問題的。從來沒有一個人在生活當中不會發生問題的。

  二、既然必定會發生問題,那麼,有了疑問,就會有感情的徬徨,於是,就要動手翻書找答案,或是到實際生活中的其他領域當中去探訪、去尋找答案。

  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感情應該要得到正確的成長,知識也同時進步、進而充實。雙管齊下、相輔相成。

  四、既然能夠解決自己的問題,那麼,相同的方法,可不可以也用在別人的身上嗎? ——把自己個人領悟到的東西,推己及人,推廣到大眾世界。——這種普世的觀念,『利用我們自己個人的經驗進而幫大家解決煩惱』,是我們求取知識重要的目標之一。

  至於填鴨式的教育,計畫就很簡單:

  A、大家齊頭平等,假平等,不要有任何的思想與感情,乖乖地沉溺於一種「偏空」的態度,渾渾噩噩,把愚昧當享受把無知當清靜,這樣就方便接受我(統治者)將要給予他們的東西。

  B、把任何的資訊都給他資訊化——資訊化就是要轉換為實際的文字語言,而且定義要非常精確。似乎,天底下所有的知識彷彿都有答案,從此以後,你就不需要再有自己的思想了!因為天底下再也沒有疑問,所有的疑問都已經被科學家解決了。——答案越是精確、定義越是嚴謹,代表我們人類目前已經「完整正確」了解我們的世界——既然這個世界所有的謎團都已經被解開,答案都已經被精確地放在那裡當現成的老大爺,等我們去領取,那麼,我們還需要思考什麼嗎?⋯⋯我們好像什麼都不用做,正確的講法是:對於知識,我們不要再去思考了,因為已經沒有疑惑;接下來我們要去做的,就是「執行知識」,而那些「知識」就是被我們政府所認可的知識。

  C、照著已經排好的路線計劃去走,不要走岔路、不要添麻煩,不要搞革命。創新可以,但是不要妨礙到現在執政者最肥的那塊肉。——就是說:既然所有的知識都已經得到精確的答案,所有的檔案都已經被精確的白紙黑字記錄下來了,那麼,也就表示我們現在的政府,以及政治之路,沒有任何的疑問了。如果產生的問題,那就是「意外」!——請記住,是意外喔,等我們以前的填鴨教育是沒有關係的!如果我們國家培養出來的人,突然發瘋了,就像某某政客一樣,請你記住:那是一種意外,而不是填鴨教育搞出來的。

  所以,為什麼這麼多的同學,在看了這麼多的人文書籍之後,得到的收穫卻沒有預期的那麼多。不但如此,很多人都表示非常的失望!因為感覺這些書都有問題。——其實,書可能會有問題,書本身的問題也可能會很複雜,但是這不是全部的問題!一本書之所以沒有辦法被讀進去,除了書本身的問題之外,跟閱讀者本身的讀書方法有直接的關係! ——以上這篇文章,主要就是在講這件事情。

  一本書裡面所講的內容,到底有沒有問題,優點在哪裡,缺點在哪裡? ——這些都是我們在「正確的閱讀」之後,才能了解。如果我們在讀書的時候,沒有正確的方法,根本亂來,那麼,我們所看見的、我們所了解的,都將會被扭曲。

  正確的閱讀方式,是感情與生活相輔相成的、是讀者個人的自身經驗與書本作者的紙上經驗相互結合,與日並進的,不是可以速成的。

  正確的閱讀,只是讓我們「如實」觀察到這本書到底在講什麼。接下來的事情才是去評斷書本內容的優點與缺點。

  如果我們用以前那一套填鴨教育制度搞出來了方式去閱讀,那就不是「如實」了,而是一種「意識扭曲」與「時空錯亂」——這就好像你想要做菜,卻拿美工刀在那裡削鉛筆,然後問廚房裡的人:「我已經切了三分鐘了,砧板上面的豬肉切好了嗎?」

~王力群 台灣. 新竹 2018.8.2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