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線改變,長線不變
自從10014點下跌以來,我想起這半年多來,有好幾位朋友人問我台灣股票市場的性質有沒有什麼地方變得不一樣?我想起當年我剛進股市的時候,市場的短線還沒有這麼明顯,現在的整個氣氛則明顯偏向短線,這是一個明顯變的比較不一樣的地方。
2013年以後,加權指數的走勢在短線變得更加曲折(但不一定難做),這個問題對於專業操盤手來說並不十分嚴重,但是對於業餘者來講,因為這幾年業餘者的水準不斷在下降,這個技術上的斷層就變得更為嚴重。但這也並不是說長線也變得撲朔迷離;相反的,我感覺長線的風格並無太大的變化。
台灣投資者的問題並不是在他要投資長線或是短線,換言之:對台灣股民而言,長線跟短線不是一個選擇性的問題,也不是技術高低的問題,更不是說把股票放久一點就叫做長線,台灣股民的問題是:”長線的知識領域”與”短線的知識領域”這兩個區塊之間的關聯性及其交流少得令人驚訝。也就是說:台灣股民的認知感官中,其實並沒有所謂長線的觀察。
通常我們在觀察事物的時候可以同時或先後考慮長線、中線、短線的條件,但是最近兩年我突然有一個發現:在一般人的觀察中,他會自動將有關於長線的現象以及知識給剔除掉。我並不是說他沒有看到長線的因果條件,而是在他的認知領域當中他或許有看到,但是他並不知道那個東西是屬於長線知識的領域,或者是說:他不認為他看到的某些東西是一種"知識"。
我的意思是:他並不是指鹿為馬,而是他只認識馬,而且從來都不知道鹿長的是什麼樣子。有的人(相信我,這種人其實佔了很大多數)甚至不知道有一種動物叫做鹿。
我的分析是:長久以來,台灣的填鴨教育過度注重短線知識的灌輸,而沒有承擔起要告訴大家什麼是長線眼光的義務。我們狀似迫切地想要知道未來是怎樣,我們以為那是一種長線的規劃,其實那只不過是一條逃避的路徑(刻意逃避而不去思考大格局之內的人事物)。這條逃避路線的"規劃"基本上決定了台灣股民的學習方針。
也許,我們最擅長的是將智慧醜化為某種地方性的現實;而將現實打扮成真理。換言之:我們將長線的知識刻意切割出來,將其視之為獨立領域,就好像花瓶一樣,你可以要,也可以不要。
當大家都逃避未來而只想抓住當下的時候,股市的短線之道不是變的更平坦來迎合我們,而是變的更崎嶇來教訓我們,那種教訓帶著某種道德的酸腐氣味。更奇妙的是:短線其實沒有變的比較難做,因為它的扭曲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王力群 台灣 2015.7.14 初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