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8日 星期六

王力群看《健忘村》

王力群看《健忘村》




  (原先已經準備去看這部電影的人最好先暫時不要看我這篇,因為怕有雷,或是妨礙你的想像力;不準備去看這部電影的朋友們我是認為很值得一看。)

  昨天2017.1.27去看了健忘村,板橋大遠百的五廳。

  健忘村是一部用喜劇包裝的電影,講的是一個嚴肅的主題。

  在講這部電影之前,我先跟大家說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國家,裡面的人民很愚昧,由這一群愚人選出的領導者,其實也不是什麼德高望重的好人,而像是一夥鄉下土匪的首領。

  有一天,這個國家的領導者無意間得到了一個機器,我們就叫它「遺忘器」好了,這機器可以使人把過去的記憶給忘掉,於是這個國家的領導人很快就發現:治理一個國家「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人民腦袋裡的歷史經驗給消除掉,意思就是讓人民忘掉自己的生長歷史、忘掉自己的知識經驗,也就是毀掉一個國家的歷史。當全體人民都犯了失憶症的時候,整個國家除了領導人之外,大家都變成了笨蛋傻瓜甚至瘋子,每個人都不再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東西,也不知道別人是什麼,因為沒有記憶了,看過即忘,所以每個人只好把名字寫在額頭上,或是胸前掛個名牌寫上自己的名字,這樣自己跟別人才能夠稱呼(自己與對方)

   然後,這個國家陷入一場權力爭奪戰,知道有那個「遺忘器」(統治人民的法寶)的人紛紛捲入這場戰爭,他們一代又一代地使用這個護國神器來治理國家,不斷地給人民洗腦,愈洗愈白癡。其中有一個領導人有一天想到自己之前可能也被人洗過腦,於是想「回到過去」,於是倒轉乾坤(把機器反向操作即可恢復之前被刪除的記憶),讓自己的記憶恢復到過去的某一個時間點……結果,恢復了以後,他反而變得更笨;這可能的意思是說:被洗了太多次以後,如果你還試圖去恢復被刪除的舊資料,有可能使你的記憶倉庫更加凌亂。

  有趣的是:大家被消除記憶之後,還活得很快樂,又笑又鬧,所以看起來很像喜劇。全國唯一沒有被消除記憶的人,是因為他原來就是個傻子。結果別人不斷地被洗腦之後,倒顯得這個傻子還比較聰明些。

  好,我的故事講完了。接下來推薦大家去看陳玉勳導演的賀歲片(呼……還好沒被禁演)"健忘村"裡面講的故事。

  我看完回家之後,腦海中頻頻浮現電影中幾個人物的那種傻呼呼的憨樣(國寶演員顧寶明演的很逗趣,他最後傻成了一隻咩咩叫的山羊),想著想著就笑了,因為真傻,也真有趣......然後,想著想著,我就哭了

~王力群 2017.1.28於台灣.新竹

2017年1月24日 星期二

破二分法(12):對於智慧的執著

破二分法(12):對於智慧的執著


以下從2017.1.5的上課紀錄中選錄出來~

饒同學:老師,我在思考關於執著,想到個奇怪的問題:「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提升智慧」,為什麼我們不會把這樣的觀念當作是一種執著?

王力群:執著於提升智慧有錯嗎?

饒同學:老師,執著本身不一定是貶意嗎?

佘同學:老師,饒同學的問題我以前想過,我也想加入討論這的確是個執著,到成佛之前都會留著的執著吧?因為在那之前智慧都還沒有圓滿。我這樣想對嗎?

王力群:你去用執著這個字眼去貶低智慧,既然智慧可以被貶低,那就表示還有東西比智慧更值得去追求的囉?

饒同學:我覺得提升智慧沒有錯,老師的意思是不是即使因此產生執著的心理也沒關係?

王力群:你不對智慧產生追求的執著  那要對什麼產生執著?

饒同學:老師,那就是執著於追求智慧也沒關係嗎?

王力群:你如果不執著於追求智慧  難道要不執著於追求智慧?懶懶散散?

饒同學:老師,意思是不是有些事情本來就應該執著,比如追求智慧 ?

王力群:要不然你要執著於什麼?

饒同學:因為我以為人生也是要讓自己越來越不執著

王力群:對啊!人生就是要讓自己越來越不執著於世俗,然後能夠專注於追求真理智慧

佘同學:是不是想要有一個特定的結果,才會變成執著。如果只是好好照正確的方式努力,好好自我檢討反省,但不強求結果,就不算是執著?(或者說是偏負面的執著)

王力群: 佘光堉這樣講很對!好好照正確的方式努力,好好自我檢討反省,但不強求結果!

  執著是一種拼命三郎式的努力,但除了智慧之外,其餘世俗不值得過度執著!

  在追求智慧這件事情上面執著  就可以不叫做執著;因為智慧本身就是不執著的,就好像純水是無色透明的,你不能說純水是黑色的或是藍色的

  具有執著毛病的思想跟行為,就是沒有智慧;就好像黑色的水,裡面一定有問題,可能有髒東西或別的原因

  你們剛剛想的也沒錯,執著本身就有兩種意思,一種是褒義,就是能夠專注努力,另一種是貶義,就是用力過度在一般的哲學與心理學討論中,執著通常是貶義
  一個字彙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解釋,這要怪中文,我也沒辦法

  既然執著本身就有兩種意思,有褒有貶,那麼,用在形容對的地方就是褒,用在形容錯誤的地方就是貶

  用在對的地方可以叫做拼命努力,用在錯的地方可以叫做過度執著」。

  就像我之前講的那個例子,一天沒上廁所,膀胱要爆炸了,可不可以不要執著於上廁所呢?答案是:可以不要執著於廁所那個地方,但是一定要將體內的廢棄物排出這個一定」,就是正確的執著,正確的生理的新陳代謝的方式

饒同學:老師,我了解了,因為我最開始的問題是想到堅持和執著有什麼差別。所以其實沒差,是看用在什麼件事情上才有不同的意義。所以是被中文影響

王力群:如果我們用對跟錯來區別,假如說你去做對的事情,那本來就要執著嘛,假如說你做錯了事情了,要不要執著?

同學:把你的執著改掉。

王力群:假如說你做錯了事情,那你就不要執著嘛。
人為什麼會容易犯執著呢?因為他做一件他認為做的對的事情,假如這件事情他認為他做得對,然後他一直做下去,那會不會當中他迷失了方向,然後走錯了路,容不容易發生這種狀況?

同學:有可能啊。

王力群:所以我們就要跟他講"你不要太執著了"。然而這個意思有些時候很容易引起誤會。例如說,我現在要開車到高雄去,結果開一開,我開錯路了,那別人跟我講說:司機先生你開錯路了。然後我就反駁說:你懂個屁啊,我這麼努力在開車,立定方向就是要到高雄,你怎麼說我開錯了呢?……當我們聽到這個話,我們就懷疑這個司機犯了執著的毛病。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當你去過度去專心,過度去努力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可能用力過猛,然後理智就暫時就被淹沒掉了。因為你用力過猛,所以暫時你的理智失去了它應該有的功能,這個時候你就變得很固執,別人說的話你就聽不太進去了,因為你覺得你做的事情是對的,所以我們就把這個毛病叫做「犯執著」。

  其實執著這個名詞,它只是一個形容詞。如果它用在壞的地方,那就糟了,那就變成剛才饒同學所講的,它是一種貶損的意思。那如果用在好的地方呢?那當然就是一種稱讚的意思,所以呢,各位不必在名詞上面打轉,你去爭論那個名詞有什麼用呢?譬如說我們有一個字彙叫做TRUE,當我們把TRUE去形容一件東西的時候,會不會常常用錯地方?把錯的講成對的?把假的講成真的?把黑的講成白的?

同學:會。

王力群:那麼我們來統計一下,人類常常把這個TRUE給用錯了,本來它不是真實的,我們卻把它形容叫做TRUE,那是不是表示TRUE這個字彙有問題了呢?不是。那麼是誰有問題?是使用字彙的人有問題!是使用者的錯,不關這個字彙的事。

  「執著」本身也是一種形容詞,它形容一個人很努力、很認真,但是如果你很認真努力地在那邊殺害善良的老百姓,那不就完了嗎?

我們回到原來的問題,世界上面很多事是有為法,像是聯考、升官發財,都是有為法,人工做作的,所以你不能夠執著;你可以去努力的去做這一類的事,但是你不能夠執著。
譬如說你蓋一棟房子,你蓋的時候很認真很努力,你要把它蓋好嘛,你能不能講說:唉,這個房子如果我蓋得太好太堅固,將來就沒辦法生物分解了,就會造成地球的負擔,不環保,所以我們要把它蓋得脆弱一點,讓它五十年以後能夠自動被生物分解,或是到時自己倒塌……你能不能這樣子做?當然不行嘛!但是你蓋完之後,工程師應該要有一種自覺,我們這種鋼筋水泥建築物,其實真的對地球是一種負擔、是一種污染,所以你要開發新產品,你要朝綠能建築去思考,你不能夠老是守著這個鋼筋混凝土,那這就叫做執著了。


◎智慧是什麼?為什麼要追求?

王力群:饒同學今天問的這個問題,一開始我們都沒有去討論智慧這個話題。

  我建議同學自己去想想,你到底有沒有弄清楚,人為什麼需要智慧?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饒同學:有。因為智慧才會讓自己不執著
  智慧就是真理,人生本來就要追求真理

佘同學:其實以前我不願意承認智慧就是真理,但是現在我會了,覺得人生是為了作布施、服務,所以需要提升自己,才能貢獻更多。

王力群:同學說智慧就是真理,就是不執著--我不要這個答案,我不要你把執著這個名詞放進去,你換一種方式來回答我嘛,你為什麼需要智慧?我不要你們這種八股式、學校填鴨式的答案,我要你們自己的感受說出來。

  譬如說:你今天去上班,坐了什麼交通工具,捷運?火車?飛機?還是自己開車?我假設你去坐捷運好了,那捷運司機是不是要幫你開車,他可不可以開到一半他不想開了,然後他就跳下去了,可不可以這樣子?不可以!所以呢,那個司機他會講說,我忠於自己的職務,這也是一種執著,對不對?對!

  你上班出去的時候,穿著最昂貴的義大利手工西裝,帶著一支十幾萬或幾十萬的手錶,拎著一支真皮的名牌手提箱,然後你回來了,你回來以後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呢?因為你竟然沒有被捅死。為什麼街上的那些強盜看到你穿著光鮮亮麗的,他卻沒有把你捅死呢?如果他真的是一個強盜的話,我相信他不是因為說做壞事下地獄,所以他不來捅死你,他是因為我們這個社會是有法律的,甚至路旁就有警察在巡邏,他怕被警察給抓到,所以你這個光鮮亮麗的小富翁他就暫時不來搶你了。

那問題來了,如果他真的來搶劫你,那警察是不要來救你?那警察為什麼要來救你?你說這是他的工作對不對?那萬一他被捅死的話,他的家屬會怎麼講?他家屬會說:你當時為什麼不去開計程車,然後要去考警察學校?然後呢,他就不會進忠烈祠了,他的墓地上面就寫著天下第一字號大笨蛋,當年他十八歲的時候,他不去考職業學校,他去考什麼警校,然後今天在人行道上面為了救一個上班族,被強盜給捅死了。你說他是天下第一聰明的人,還是天下第一笨蛋?墓碑上要刻「天下第一大聰明人」,還是「天下第一大傻瓜」?所以呢,他這個基本上有很多很多事情你必須要在那個當下,你是什麼,你就做什麼。你當下你是警察,你不是老百姓嘛,那你就應該忠於你的職守。

當然啦,這個忠於職守已經是比較二流的,真正的第一流的境界就是說,你看到有人被強盜給殺了,然後你見義勇為、挺身而出。這就好像說,我們在水邊看到有小孩子的銅像,為什麼會有銅像豎立在那個地方呢?我們一看那個碑文才知道說,他小時候看到一個比他更小的小孩掉到水裡面去,然後他想都不想,他沒有想到其實他自己不會游泳,就跳下去救那個小小孩,然後兩個人就這樣死掉了。那為什麼會設立這樣子的一個銅像要紀念這個愚笨的、不會游泳又想要去救人的小孩呢?這就是說:當下是對的事情,那就趕快去做,他沒有拖過明天嘛,你到了明天再來反應,那明天那些事情可能就變成錯的

所以呢,什麼是執著?例如當年要推翻滿清,不得己要去刺殺滿清那些大官,這是白痴還是烈士的行為呢?到現在都沒有人說那是一種白痴的行為。但是如果你把時空背景換到現在,你自己去刺殺貪官汙吏,這就不好了。我不是說你完全沒有錯,而是說,這樣子做不太好,因為你可以有更好的方式,所以呢,這叫做此一時也,彼一時也。那為什麼要此一時也彼一時也呢?這是因為說我們對於世俗這種事情不要執著。對於世俗的事情你知道哪裡該執著,哪裡不應該執著,這個就叫做智慧。

為什麼要學智慧?如果你沒有智慧,假如你現在肚子餓了,然後右邊有一支死老鼠,左邊有一支死蟑螂,前面有一塊炸雞,你要吃哪一個?假如說你沒有智慧的話,你可能吃那一隻死老鼠,然後你可能就得瘟疫死掉了,那你說智慧重不重要?

今天你走出去,沒有被人家捅,那是因為說先聖先賢有智慧,他們懂得說要成立一個法律,然後要成立一個警衛隊來保護我們市民的人身安全,如果他們沒有智慧呢?譬如說把台北市的市民全部抓起來,我一天殺一個人,吃他們的肉,我可以吃很久很久,你說這是智慧還是沒有智慧呢?這是沒有智慧!但是因為他是野蠻人,他不懂這個事情,那吃完了以後呢?吃完了以後我們就進下一個城市了,如果往北的話是基隆,往南的話是桃園,要不然就把桃園的人抓起來,一天吃一個,要不然就把基隆人抓起來,一天吃一個,那家裡的鍋一定不夠,所以我們看到古代的毛公鼎,還有什麼后母戊鼎,高133公分,重達832.84公斤,那就是很大的一個火鍋,就是為了要吃你們的。後來出現了一個有智慧的人,他覺得說人類不可以這個樣子,你要是這個樣子的話,那這樣子搞下去的話,總有一天,我們都毀滅掉了,那怎麼辦呢?那就吃動物吧。結果呢,把動物吃完也發現不太對了,因為破壞了生態的平衡了,那怎麼辦呢,那就種糧食吧,這就愈來愈有智慧了。等到種糧食之後,你發現不太對勁了,因為這個作物的種類不太夠,然後你種久了之後,地的養分都被耗掉了,所以種農作物的人也不能忽略掉環境保育,這就更有智慧了。

那你說:如果你沒有智慧的話,你當下可能就死掉了,為什麼呢?沒有智慧的話你現在在那邊上什麼電腦網路啊?外面街上走的人都是帶刀的,幹嘛?找人啊,哪裡有燈火亮著,歹徒就衝進來,把你一刀給宰了,拿走你家裡的財物。所以你不會在這裡上網聽課,那你在這邊幹什麼呢?你在這邊升起一堆火,大家拿著獵刀,全村的人晚上睡在一起,還有人站衛兵咧。所以人類如果沒有智慧,他直接就會面臨到他會被敵人給砍死、被敵人給吃掉、被敵人姦淫擄掠……這樣懂我的意思了嗎?所以我不要你們這種答案,你們這麼答案已經是走到太末端、已經走到太文明的盡頭了,我要那個最原始的答案。你沒有智慧?沒有智慧的話別人就把你砍死了,有沒有關係?沒有關係嘛,他把你肉都吃掉有什麼關係?當然沒有關係嘛,因為原始社會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原始社會他就是沒有智慧。

像我,我就是非常"不執著"的人(編註:老師在這裡拿自己開玩笑)。我考試的時候寫不出來我就寫不出來。第一題不會就不會吧,既然第一題不會第二題想必也不會嘛,第二題不會的話第三題也想必不會嘛,第三題不會的話第四題也就不要再往下看了……那我就睡覺了,我醒來的時候,我的考卷已經被收走了,這叫做1.天理何在?2.罪有應得,1還是2……大家都選2

所以大家不要學我那種"不執著"。我上課的時候就是想:我聽懂了就是懂,聽不懂就順其自然,這叫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懂就是不懂,不懂即是懂。那老師也在想,我教你也是教,不教你也是教,什麼意思呢?就是我教你也是拿這個薪水,我不教你也是拿這個薪水,我教了你了我九點鐘下課,我不教你了我一樣我九點鐘下班,我管你去死,你說這個老師的想法是不是跟我就好像日月星辰一樣相得益彰?還是說,他是個渾蛋,我也是個渾蛋,是不是這個樣子?所以人為什麼要有智慧?懂了嗎?人要不要執著?如果這個考卷你會寫,你要不要把它寫完?

好!那來個不執著一下,考卷我會寫,他X的我就是不寫,有沒有人幹過這事?……饒同學沒有、佘同學沒有,在座的同學有沒有?都沒有?好!我也沒有。但是呢,有一件事情我就是有,什麼事情呢?就是以前有一個漂亮的女生,大概20032004年左右,她傳個簡訊給我,她說:小王,今天晚上我們出去約會好不好?那我就想說:他X的我已經追到妳了,但是我就是不赴這個約,我看妳怎麼樣,我就是"不執著",帥吧,所以就沒有去回她這個簡訊。--各位,我做得是不是很瀟灑?太瀟灑了,然後我遭到了報應,下次看到她被她罵得狗血淋頭。然後她問我說:你為什麼不回我的簡訊?我說:我想回啊,但是我就想要捉弄妳一下,我想要作賤妳一下,我想要不執著於女色一下,我想我以前都被女孩子拋棄,我今天想要試試看,假如我對一個女孩壞,我作賤一個女孩子,她會不會對我也很好。……她說:你他媽的神經病,快要一巴掌打過來。還好我跟她其實私交還不錯,我們倆個真的是很熟的朋友,不過,從那次之後她對我就覺得我真的是有點神經病吧,各位同學,我這樣做是對還是錯?我這樣是不執著還是犯賤?……(同學都說:這不是不執著女色,這是犯賤!)

所以各位要搞清楚,什麼叫做該執著的地方要執著,你不該執著的地方就不要執著。譬如說有隻狗,牠那個大便三天都沒有出來,然去去照X光,那個大便已經變得像石頭一樣塞在裡面了,這個時候我給牠喝一杯牛奶,然後牠的肚子就咕嚕咕嚕響了,牠開始要排便了,但是這個時候牠在醫院,醫院不是牠家,所以牠死都不讓那個排泄物釋放出來,各位同學,這個狗是執著還是不執著?牠該不執著?如果你叫牠執著的話,你就是在罵牠:你都快死了,你還在憋什麼呢?如果這隻狗會講話的話,牠就會跟你講說:我不好意思把便便拉在醫生這裡。你聽到這句話你就會覺得說,這隻狗實在是太笨了還是太文明了?那你為什麼不稱讚牠說:這隻狗好懂禮節喔,都不肯把排泄物釋放在別人的家裡面,你為什麼不稱讚牠一下呢?這隻狗好文明喔,因為牠知道這個動物醫院裡面還有別的狗,那牠把便便拉出來,會影響到其它狗的衛生,你為什麼不這樣稱讚牠呢?

喔,你就知道了,雖然是一條狗命,人命勝造七級浮屠,狗命呢?至少也值得0.5級浮屠吧。就是說,雖然牠是一條狗命,但是牠還是值得尊重的,我相信其它的狗不會因為說動物醫院被牠搞髒了,然後就怨恨牠一輩子吧。如果其他的狗怨恨這一隻狗把動物醫院給搞髒了,那我們就可以指責其他的那些狗實在是太沒有同理心了。狗本來就是隨地釋放排泄物的,那你們為什麼現在要指責別的狗在這裡釋放呢?這些狗都是渾蛋!……你看了會不會覺得很好笑?如果這些狗會講話的話,然後別的狗在那邊講說:你這一隻狗真是不懂規矩,我們都在這裡,你為什麼要釋放排泄物呢?我們就會很生氣說:你們都是狗吔,你們為什麼要用人的禮節來約束自己呢?然後來限制同伴做這些正確的事情呢?因為同伴都快要死掉了,你不讓牠釋放在醫院,叫牠回家才能釋放,萬一牠家在美國怎麼辦?

人有時候就是這個樣子,狗也就是這個樣子,被彼此那些無聊的人造的規矩、人造的禮節給害死掉了。所以我們說不要執著就是說:我們不要執著在這些人造的禮節上,因為這些人造的禮節有時候並不適合我們當下的環境,不適合我們當下的時機,所以我們要做變通。

所以呢,我上次請佘同學說:佘同學啊,拜託你考一個證照回來。佘同學說:好啊,好啊。那他能不能講說:考證照這種事情啊,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考到了當然好,考不到也不必在乎,然後他就隨便考一考,他可不可以這樣做呢?當然不可以。為什麼呢?因為考證照這種事情,你既然已經決定做了,它就是你人生的短期或中期目標,那你就要做到。你要是覺得說你不要去做,那麼你早就要決定好,然後告訴王老師說:老師,我不考證照了,我放棄了,我要轉向更有意義的人生目標。好!那可以嘛。那如果你答應人家的事情,你就要給別人一個交待,如果你放棄了,你考試的前一天晚上可以跟老師講說:老師,我不考了,我要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很好啊,如果是這樣子的話,搞不好是更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但是如果你臨時什麼都沒有理由,然後就把它放棄掉了,沒有意義的放棄,那我們就可以把他叫做懶懶散散,就是突然一個心魔就跑出來,啊我不寫了,我不要用功了,我不讀書了,這樣做就不對了。

就好像今天有一個小孩聽了王老師的課,唉呀,原來我們的國民教育都是填鴨式教育,第二天,不上學了,蹺課了,跑到電動玩具店去打電動玩具、抽煙、吸毒了,然後他就說:我不執著於受教育了。這樣當然不對啊。

我們站在佛法的角度上跟很多人講:你不要執著喔。為什麼要這樣講呢?其實我們告訴人家不要你執著,其實是一句很籠統的話,就跟饒同學認為的那樣,所以饒同學他的認知其實沒有錯,因為執著這兩個字它同時帶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褒的意思,一個是貶的意思,要看你要用在什麼地方。所以最容易產生誤會跟混淆的也就是在這個地方。

所以佛法上面告訴人家不要執著,是告訴人家說:假如說你是一個沒有成道的人、沒有領悟的人,那你千萬要注意你的思想是有很多錯誤的,所以你不能夠執著於自我的想法。為什麼呢?因為你每一分每一秒的思想都很可能出錯,所以你千萬要慎重,你不能夠執著在你當下的想法之下,什麼意思啊,其實就是很簡單,就是你的想法因為大多數是錯誤的,所以你每一個思想、每一個念頭都要留一個後路,一個自我反省檢討的空間。

就好像我們在寫考卷、寫家庭作業一樣,你要留一個後路,什麼叫做後路呢?就是每一頁至少要留五分之一的空間,以後要訂正改錯用,每一題錯掉老師就會叫我們在每一頁的後面重新把正確的計算式給寫出來,當然每個學校做法不太一樣,那我相信都會有一頁是訂正頁,就是你要把錯的題目重新再寫一遍,不就是這樣子嗎?這就叫做不執著。如果是一個執著的人,他就會認為說,我寫的每一個題答案都是對的,各位同學,你小時候在寫考卷的時候,你會這樣認為嗎?不會!因為你是學生,你懂得謙虛,你知道你的學問、你的知識是輸給老師,所以呢,你每一題的答案的對跟錯,基本上你還是交給老師去做判決的。

但是你長大以後呢,沒有人管你的時候你就很容易犯執著,你非常可能就在每一個念頭,每一個事情的處理上面都認為自己是對的,那這樣子的話,假如說你的功力倒退了,假如說你的判斷真的錯誤了,那不就變成很不容易更正嗎?那你不就變成一個錯了也不肯認錯的人嗎?就跟那個總統府一樣,自自冉冉。那為什麼總統府認為他是對的呢?因為總統府認為他官大學問大,就跟古代皇帝一樣,那錯的是誰?錯的就是當年在編賴和全集的那些人,明明是自自由由,排版的時候為什麼排成自自冉冉,所以那些排版的工人要全部抓起來,然後砍頭。好!那你編輯部門的一校、二校、三校的人為什麼沒有抓出來,所以一校、二校、三校的人要全部抓起來砍頭,那你這個賴和全集的總編輯,也要抓起來,凌遲處死,古時候就是這個樣子,為什麼要這個樣子?因為如果皇帝要從書中寫一個公文,譬如說他要寫一個對聯,翻開你這本書寫了對聯──自自冉冉,歡喜自在……寫錯了,全部國民都看到了,偷偷的在笑你,唉呀這個皇帝搞什麼呀,臉都被丟光了,這個是有害於我們國家的集中領導統一的。所以你在校書、寫書、印書的時候不能出一個字的錯誤,如果出錯的話要砍頭。

為什麼這些官僚凡事都要認為自己是對的呢?喔,因為我今天當了總統跟副總統,因為我這個春聯已經印了幾萬份了,覆水難收,你總不能不好意思說,因為春聯印錯了,然後把春聯都收回來,其實大家想一想,春聯印錯了收回來又有什麼關係?小事情嘛,結果現在搞成這個樣子,何必呢?春聯印一印要花多少錢呢?這都是因為腦子轉不過來,官大學問大,這就是執著。

再跟大家講一個不執著的故事,我認為這個故事太棒了。二十多年前,我有一次在頭前溪沿岸開車,晚上時速飆到大概一百公里,我想說:他媽的我不要執著,我來個轉彎不煞車試看看,太棒了,不要執著嘛,轉彎誰說一定要踩煞車的,我轉彎就是不要煞車,我就在時速一百二十公里左右轉過去,唉呀,真的是太棒了,我能夠活到現在真是一個奇蹟啊!……你們能不能學我呢?

還有一個人,我也不講是誰,他從小那個眼睛好得不得了,一百公尺之外的羽毛上面的纖維都看得清清楚楚,他想說眼睛這麼好幹什麼呢?他有一天就火大了,拿一把剪刀往自己眼睛刺下去,唉呀,這一刺血就噴出來了,於是趕快送醫院,後來他眼睛的眼白那個地方有留下一個黑點,所以我才知道這個故事,這就是不執著於自己的視力太好。這個小孩是有智慧還是沒智慧?這就是沒有智慧。

你們看沒有智慧會造成多少悲劇啊,這就是沒有智慧啊。

還有一個人,他開車的時候,晚上喝醉了酒,車開得很快,他看到前面有一對情侶,他笑了,他說我今天來個不執著,我不要踩煞車,我撞上去看他們倆個會怎麼樣,玩一玩,然後那對情侶就被撞飛了,於是他就覺得他X的真爽啊……請問這個人是執著還是不執著?還是說,老師你不應該這樣問,你應該問這個人是有智慧還是沒智慧?

各位同學,你們自己想一下:在股市中,到底有多少次突然想要"不執著"一下,於是破壞了自己原先訂下的紀律或計畫?......有多少次我們突然搞了一下"不執著",結果變成了亂做?

什麼時候你應該要去問他是執著還是不執著,什麼時候你應該要去問他是有智慧還是沒有智慧,我相信同學當你真正有了智慧以後,當你愈來愈不執著之後,你就能夠把這個分清楚了

(未完待續)


~王力群 2017.1.24

2017年1月23日 星期一

破二分法(11):不執著不是不努力

破二分法(11):不執著不是不努力

(王力群的股市部落格:http://randywang319.blogspot.tw/
(王力群的人文思想部落格:http://heller10393.pixnet.net/blog

  一般人看到「執著與不執著」這個題目,如果他有點興趣再看下去,可以很快就會發現這些文章實在是好長喔!……如果他還有點耐心把內容多看一點,他可能會覺得這個話題對他來講很陌生又很困難,那他沒有興趣,於是就不想學了。──問題是:如果執著與不執著這一門學問是人生必學的,那麼我們應該作何感想呢?

  其實一般人可能作夢都沒有想過:執著與不執著的知識,是人生必經的學習之路。如果你沒有走過這一條路,恐怕就會陷入迷迷糊糊的一種夢幻境界,然後就這樣懵懂過了一生。

  現代人學東西,有太多的自由權,當初想要來學股票的,發現王老師說學股票還要學這個不執著,於是乎他就會覺得很奇怪,因為隔壁張三跟樓下的李四都賺大錢,但也從來都沒有聽過他們說什麼執著跟不執著啊……

  在世俗中,許多人有賺到某個錢,通常是因為順流,也就是順大勢。這多半是運氣使然(近十幾年來好不容易有個比較正式的學名,叫做"隨機致富的陷阱"),也是因為前輩子有積了些功德,所以這輩子得到善報;所以說穿了,與自己的實力固然有關係,但是關係沒有那麼大。所謂七分天註定(前世的自己做的事所應得的善惡報應),三分靠自己(今生的努力),就是這個道理。但是一般人都把這個比例搞錯了,認為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實力,只有百分之一是靠運氣,這就大謬不然了。

  許多人判斷這件東西是不是自己該學的,是用眼前自己所能夠看到的標準,通常是用自己的職業來判斷,而從來不去想職業之外的現實人生。許多人活到三十幾歲,甚至四十幾歲,其實都活在自己的職業當中,也就是別人給他那個身分,從學生到職員、到別人的老公或妻子,甚至當了老闆,其實都是國家社會給他的身分,而不是他自我開發提升境界的成果。換言之,在自我的領域中,他可能身為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長,卻依然迷迷糊糊的過日子,只因為他坐在順風車上。

  這就是人生的悲劇了,而這種悲劇,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夠醒來。

  好了,我已經把執著與不執著這一門學問的重要性講了,就是應用在現實生活的人生中。許多人還沒有體會到這個重要性,是因為自己還沒有對自己的人生有所醒悟。

  以下我們回歸到本題。

  一講到執著與不執著,通常一般人腦海中立刻會浮現幾個疑問,我看過最多的疑問就是:如果是對的事,我們就應該執著吧?怎麼可能會不執著呢?……如果你跟他講:"如果一件對的事情在做的時候用力過猛,做得太過分了,就很可能容易出錯,所以我們要不執著"……當他聽到我這樣講,就可能會會錯意,以為我在講「做一件事情不要用力」,於是乎他就更疑惑了,心裡想著:「如果做一件對的事情不去用力、不去努力,那怎麼可能會做得好呢?…」──其實,他還沒體會到我真正的意思,我真正想講的是:在做一件對的事情的時候,你要努力,但這個努力不能夠偏差,就好像木匠釘釘子一樣,敲釘子的時候,必須用力拿鎯頭去釘子,但是力道不能偏差,如果偏差了,鎯頭就會敲到自己的手指,還可能會被敲斷,骨折。

  當你成為一個很好的木匠之後,你變得很會釘釘子了,再也不會砸到自己的手,於是你會感到很自傲,認為自己的工藝技巧純熟了,此時,不要對自己的「木工達人」的身分感到過度執著,你應該去想著:還有什麼方法比釘釘子更好呢?……於是你可能發明了榫頭的搭接技巧,你也可能會發明了更安全的螺絲釘(用旋轉的比較安全),或更快速的釘子槍,或是發明了某種安全又環保的黏著劑來取代鐵釘……人類歷史上很多新發現新發明,都是原來的技術達人不執著於他目前的技術,而去開發更好的技術,突破自我的瓶頸,才能夠達到那樣的成就。

  但是很遺憾的,不論我們怎麼樣強調「做一件對的事情仍然是要努力,但是努力的方向要正確,不要造成偏差,這個力道的拿捏與方向的保持正確,就是所謂的智慧」──不論我們怎麼樣強調這樣的道理,一般人聽到不執著這三個字的時候,一百次當中會有九十九次直接去聯想到「不執著」的意思就是叫我們「不要努力」──這種成見的力量,非常強大,就好像一個人你跟他講不要見錢眼開,但是就算講一千遍一萬遍,我們看錢仍然會感到歡喜,這是累世所積成的習氣,短時間之內改不掉的,這要慢慢磨。

  但是在理論上,我們起碼要曉得我們應該花點時間去改善這個問題。


  ~~~很多人沒有過正向的執著經驗~~~

  首先我要提出來的是:其實許多同學以及朋友們,在他們的人生經驗中,執著於半對半錯的事情、或者迷迷糊糊的事情,或者一件錯得比較多的事情……執著在這些事情上面的事情比較多,對於真正人生應該非常努力、應當花費很久的毅力去努力實踐的正確的毅力或行為,反而沒有經驗。所以,當我們講不執著的時候,本來是想糾正他過度執著的弊病,但是他連正確的行為標準也不知道,這就麻煩了。一個從來沒有在非常正確的事情上面執著過的人,現在你跟他講不執著,當然他會產生許多的疑惑。

  什麼是我們應該要執著的事情呢?在這裡,我們先換一個角度來講,所有我們書本上面與課堂上面所接觸到的知識之外,日常生活中有沒有什麼事情我們是必須要「執著」的呢?

  我之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我們每個人每天都需要上廁所。──大家不要看這個例子有一點俗,但這卻是人類必須執行的正確的生理行為,就是把你身體所產生的廢物給排泄掉。一天沒有上洗手間,膀胱要爆炸了,可不可以不要執著於上廁所?答案是你不必一定要進廁所,如果時間來不及的話,如果時間真的來不及的話,你可以就地方便,別人會原諒你的,因為你快死掉了;也就是說,你必須執著在於說你要把膀胱裡面的水給它排出來,要不然爆炸了怎麼辦?但是你可以不執著在那個場所。

  例如說王老師生病了,然後你在旁邊,你可不可以講說:人生自古誰無死,我們就不要救王老師了,就讓他病死掉算了,不要執著了......您說,這個想法對不對呢?

~未完待續 


~王力群, 2017.1.23 上午 1010台灣.新竹

2017年1月20日 星期五

破二分法(10):動態的優點與缺點

破二分法(10):動態的優點與缺點

(王力群的股市部落格:http://randywang319.blogspot.tw/
(王力群的人文思想部落格:http://heller10393.pixnet.net/blog

以前,依照傳統,我們看一件事情,都習慣把它給二分,不是對就是錯。所以,當我們去思考事情的時候,或者是我們去回答一個問題的時候,我們都會想到:我要把這個答案給找出來──這種傳統的思維,我建議在這裡先不要用。

  在這裡我建議的是: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先不要去思考事情的對與錯,而是先提出自己的看法,再想一想我這樣的看法如果實行了,會有什麼優點及缺點。

  如果事情有對錯之分,依據一般人的想法,對與錯是事先就已經存在的,就好像埋在地下的那塊東西,大部分是石頭,也有些是黃金,在還沒有開挖之前以及挖開來之後,黃金依然是黃金、石頭依然是石頭,不會變的,這就叫做先驗的,也就是事先就已經存在的。就跟我們考試一樣,我們在解題的時候,都知道有一個標準答案在老師的口袋裡,只差還沒有公佈而已。

  但是,在這麼多年來,我自己碰到過的最大問題,以及同學們碰到的最大的問題,都共同指向一個狀況,那就是:其實在大多數的時候,我們思考的東西,我們並不知道自己是想對了還是想錯了……這種情況才是現實生活中我們遭遇到最多的狀況。

  以下,讓我們一步一步慢慢來。

  首先,當我們接觸到一個問題,開始思考。一開始,我們不要想直接就定出對與錯的結論,而是要注意自己的思考流程有沒有犯錯、有沒有疏忽的地方

  假如我們得到一個初步結論A,接下來,我們要思考的是:如果我們照著A的結論去做,會產生什麼優點,以及產生什麼缺點。換言之:我們要思考的是A所可能帶來的優點以及缺點。(一般人通常不會去想缺點這方面,怕不吉利)

  接下來,如果我們決定去執行A,過一段時間以後,可能會看到如期所發生的優良功效,OK,那就繼續做下去…等到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通常這段時間會比較久一點,我們就要注意「因為A實施太久以後所引發的弊病」,所謂「法久生弊」,就是指這個道理。

  這個意思就是說:就算是對的一件事情,也會因為時間久了,而產生弊端。──這個道理,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知道一塊新鮮的肉放久了接觸到髒空氣以後會腐壞,但是卻不太知道一個原本善良純潔的人在骯髒的社會風氣中混久了也會沾染不良習氣,換言之:人無法輕易地長久保持自己原來的優點。在知識分子中,照理講應該是有受過教育的人都應該懂這個道理,但其實並不然。

  同樣的邏輯,當A實施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就要回頭檢視一下,當初所想到的A引發的那一個缺點,現在是不是仍然還是缺點呢?它會不會變成另外一條可行之路?意思就是說它會不會變成現在的另一種變通的方法?

  在這一連串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所要清楚標榜的是從一件事情的"優點跟缺點"去看這件事情。從表面上來看,優點跟缺點是另外一種二分法,但是如果加入時間這個參數,因為時間拉長了,優點可能變缺點、缺點也可能變優點,換言之: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固定的二分法,而是不斷地在變動的。

  這個觀念非常重要。因為它清楚告訴我們:如果一成不變,就可能淪於守舊,就跟傳統中國一樣,閉關自守,到最後是把自己逼進死巷。

  一般人的世俗觀念是:有缺點的人事物就沒有優點;有優點的人事物就沒有缺點。或者是說:世俗的觀點很容易被某個優點所蒙蔽,使我們看不到對方的缺點;同樣的道理,世俗的觀點很容易被某個缺點所蒙蔽,使我們看不到對方的優點

  在世俗的傳統中國,優點跟缺點不能共存於同一件事情或人物當中

  其實中國有一本古老的經典叫做易經,易經就有講這個「變來變去」的道理,但是三千多年來,傳統的中國思想卻不是像易經這樣子標榜「變化」的,而是標榜固定不變的階級名稱關係,換言之,它變成一個冠名主義,冠就是帽子,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很容易在這種主義之下失去了他自己的本性,而別人只看到他頭上的那一頂帽子。 


~王力群, 2017.1.20 上午 1150台灣.新竹

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

破二分法(9)::執著於「不執著 」

破二分法(9):執著於不執著

(王力群的股市部落格:http://randywang319.blogspot.tw/
(王力群的人文思想部落格:http://heller10393.pixnet.net/blog


◎大方向要正確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講某個人「做什麼事情都太執著了」,意思就是批評這個人做什麼事都太過了、太硬了,不知變通,這樣很容易壞事。例如這種人去談戀愛,很可能因為用力過猛而把對方給嚇壞了,甚至到最後動刀子都有可能。

  再舉一個例子,如果這種人去參加考試,因為他太執著了,一心求勝,所以他可能會不擇手段來達到他想要的目的。這個「不擇手段」就不好了。

  我所提出的「不執著」的觀念,是要提醒大家做事情要保持在正確的軌道上面,意思就是說:你的大方向要是正確的。偶爾脫軌可能沒有什麼關係,但終究要回到正道上面。這就好像火車,火車的鐵軌幾乎沒有完全是一直線的,當中或多或少都會有彎曲的路段,這就是一種變通,一種不執著;本來兩點之間最近的路徑是一條直線,但是這條直線可能會碰到高山大海,那就轉個彎吧,這叫做「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我所提醒的,就是這種逐漸被世人遺忘的精神。

  但是,不論怎麼轉,火車始終在行進的,他不會停下來、不會懈怠、不會放棄,因為他堅持要達到目的地,他的方向是正確的,就要堅持到底。但是在這堅持的過程中,有些地方是必須要變通的,否則硬碰硬,可能就是雞蛋碰石頭,玉石俱焚,不但耽誤了行程,也很容易留下不好的習慣與記憶延續到未來。

  不執著,從某一個角度來講,就是知道變通。但是,我們這邊要特別提出一個主要的觀念,那就是:這裡所謂的不執著,並不是完全相對於執著而言,如果這樣子來區分,執著與不執著就變成二分法,變成一種對立,而且是一種邪惡的對立。

  一件事情的對與錯,並不是對立的,不是完全固定在某個人的思想模式中,而是調整人類的思想,而這個調整的標準就是客觀的真理。


◎執著於「不執著」

  不執著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以前常常講:什麼好事落入了俗世,都很容易被扭曲。在這裡,我要講一種情況,它是一種虛假的不執著,在我以前看過的書籍當中,有些學者喜歡用一句話來形容這種虛假的不執著,在座的可能有些人聽過,這句話就是:『執著於那個「不執著」』。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

  本來,真正的不執著是曉得變通,但是就像我講的,火車只是轉個彎而已,它依然是保持動力的,不曾懈怠;但是,虛偽的不執著卻是一種散漫的行為,它口口聲聲說自己不執著,其實意思就是他不想當下做努力,不想在當下的事務上專心用功,而把心情挪到別的地方去,其實這就是散漫了、不專心,但是他找了一個很漂亮的藉口,說自己是「不執著於當下的事物」。

  不對這種虛假的不執著,有些學者就把它叫做「執著於不執著」──意思就是說:搞了個半天,他還是執著的,而且還是一種更邪惡的執著。

  什麼是真正的不執著呢?什麼樣的行為才能夠免於二分法的執著的煩惱呢?

  我舉一個打籃球的例子好了:真正優秀的籃球隊員,他是又能夠自己投、又能夠傳球別人投、又能夠幫助其他的球員助攻或防守、又能夠帶動整個隊伍的士氣,這種全面性的考量,做什麼是什麼,投籃的時候全力以赴,防守的時候也是全力以赴,而不是說投籃的時候畏畏縮縮好像在怕雷劈批下來──這種「專注於當下,卻不拘泥於當下」的精神,才是真正的不執著。


專注於當下,卻不拘泥於當下


  再以股市操作為例:作多的時候,就專心作多,但是遇到轉彎的地方,還是懂得要轉彎,意思就是說:完整的作多的考量,並不是沒有包括危機意識的,也不是說他滿腦子都是作多而沒有想到股價會下跌──而一般人如果專心作多,可能就想不到股價總有一天會下跌的──這種思考就是拙劣的二分法。

  作多的時候專心作多,但是依舊有風險意識;作空的時候專心作空,但是也依舊保有風險意識──如果是做短線交易,這一筆做完之後改做長線交易的時候,就專心做長線交易,而把短線交易的事情給忘掉,這也是一種不執著。

  一般人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很容易把那一件事情的情緒帶到下一件事情,這就形成了執著。在股市這個龐大的市場中,把短線的潛意識帶到中長線,往往會誤了大事,但是操作者通常都不自覺,因為他沒有辦法想像:前幾天還是對的事情,為什麼到今天就錯了呢?前幾天還是對的觀念,為什麼到今天就變成不對的觀念呢?其實,前幾天的那個觀念因為對,那是因為在短線中它是對的觀念,但是換到了中長線,那個觀念就不一定是對的了

  有一些喜歡投機取巧的人,想著:「既然執著是不對的,那我就來個不執著吧!」。於是乎,他在作多的時候不好好作多,喜歡跟自己唱反調,幫自己的懶惰找藉口,明明是作多,他卻三心二意,不敢把部位加到一個正常的水準,搞不好還換一個分身偷偷去開另外一個帳戶做反向單(對自己對做)……這種奇奇怪怪的事情其實都在說明當事者自己沒有信心、沒有主見,這些都是很不好的。


◎執著於虛妄的世俗言論

  在很多的股市論壇中我們都很容易發現這種標榜自己是「執著於不執著」的人。其實他們從來都沒有一個主見、他們的主見從來沒有一個真正的方向、他們的真正方向也很少是正確的、他們甚至不太清楚人類的思考需要一個大格局的正確方向,他們也不知道這個大格局的正確方向是由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所發出的……種種的不知道,就造成他們今天的「妄加區別」、「任意二分」,分來分去,自己愈來愈孤立,也就跟真理愈來愈遠了。因為在每次的孤立中,都會增加一段新的隔閡的距離,很多人的人生都是在累積這種隔閡的距離,跟任何事物劃上不相干的等號,冷漠以對,不斷的製造新的距離,而不是去建造溝通的橋樑,於是距離愈累積愈多,終於愈來愈遙遠,此時,他看真理很遙遠很模糊,他就把真理稱呼為遙不可及的虛幻之夢,殊不知:這種遙遠的距離是自己造成的,真正虛幻的不是真理,而是他自己,以及他的虛無飄渺的思想。


~王力群, 2017.1.19 上午 1110台灣.新竹

2017年1月18日 星期三

破二分法(8):一件事情的對與錯

破二分法(8):一件事情的對與錯

(王力群的股市部落格:http://randywang319.blogspot.tw/
(王力群的人文思想部落格:http://heller10393.pixnet.net/blog


  我們做一件對的事情,如果做過了頭,就叫做執著。為了避免辭意上的混淆,我們再加重語氣一些,把它叫做「過度的執著」。

  什麼叫做對的事情呢?先暫時不去討論,我們先舉一些公認的正確的事情做討論,有爭議的我們放在後面再來為各位做個小說明。

  例如教育,教育是希望小孩子變得更好、變得更聰明、變得更有智慧,但是如果做過了頭,有人就把腦筋放在優生學上面了,於是納粹的希特勒就推出了他個人的優生學政策,就是把愚人都殺掉,讓智商不足的人都絕種,這樣就可以達到很好的優生效果了──不用我多說,大家都知道,這就是把一件原本很正確的事情做過頭,結果變成了大屠殺。

  例如男女之間的愛情,不論是梁山伯與祝英台或羅密歐跟茱麗葉,年輕人之間的愛情很真、很感人,這應該算是"正確"吧,但是愛得死去活來,到最後把寶貴的性命都送掉了,這就叫做愛得過頭,傷了心,更重要的是傷了別人的心。這也是正確的事情做過頭的一個案例。大家不要小看這個案例,在現代世界中,把原本出發點是純潔的感情做過頭,把氾濫的過度愛情叫做正確的真愛,這種錯誤的例子到處都是,不知道害死了多少年輕人。

  再舉一個例子,就拿台灣文化來講好了,台灣文化在1949年之後經過移民充實,呈現了一種特殊的混血文化,不但具有台灣人民固有的特色,也保留了一大部分中華文化優良部分的精髓,這種獨特的文化本來如果繼續發展下去,是大有可為的,換言之:這個文化可以繼續擴散壯大,但是有一些主張台灣文化獨立的人(不是全部),把這件事情做的過火了,獨立到了後來似乎就是與其他的文化做隔絕才叫做獨立,把獨立搞成孤立,把自強搞成自閉,原本一樁美事,結果做過頭、搞砸了。

  一件原本是對的事情做過了頭,很容易變成錯事──這種定律,在人類歷史履見不鮮。例如中國的政治制度,以道德為中心,本來是好的,但是道德有個被動的缺點,就是很容易變成教條,於是在道德變成教條之後,知識分子愈來愈偽善,傳統中國也就衰亡了。

  再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小孩子很喜歡吃糖,把一顆糖果捏在手心,無論如何都不肯放手,就這樣捏了好幾個小時,當他再度打開手心時,那顆糖果已經在他手心中融化不成形了,請問,這樣已經融化不成形的糖果,還能叫糖果嗎?吃起來還是甜蜜蜜的滋味嗎?

  天底下很多事情都是這個樣子,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什麼水能覆舟呢?是因為水氾濫了、過度了,力量太猛了,原來的小船適應不過來,於是一下子就翻掉了,喜劇也就變成了悲劇。

  由於巴著一個對的觀念不放,做過了頭,不但很容易使那一件原本是對的事變成錯事,更值得注意的是:當我們用力的時候,很容易留下後遺症。以下,跟各位講一個股市操作的後遺症的事情。

  在股市中,我們都說要等待機會再進場,OK,假如現在有一個非常好的空前絕後的進場機會,我買了,然後它也漲了,漲了一小段之後,我再度感覺到這個機會真是好啊、真是龐大啊,於是我再加碼……又漲了兩天之後,我又感覺到市場的氣氛愈來愈強,我又再度加碼……就這樣,最後我可能把衣服拿去當舖典當、車子也賣了、房子也賣了,祖宗的田契統統都賣了,然後以十倍,甚至一百倍的槓桿去加碼……然後又過了一段時間,它真的漲了,漲了好多好多,我真的賺大錢了,變成大富翁,我可能賺了一千萬,甚至一億!然後呢?我就會說:我是大贏家了。

  在這個連續加碼的事件中,因為我看對了時機進場,然後又連續成功地加碼,也就是成功地加在一個中型或大型的上漲趨勢中,這樣當然是正確的,也是一樁美事,但是,如果是一個懂得「不執著」的人,他就會明白:當這筆非常成功的交易做完之後,我們就應該把它忘掉,忘掉當時激動的情緒--但是,如果是一個沒有經歷過嚴格教育訓練的俗人,他會把賺錢的情緒留下來,全身處在亢奮狀態,於是乎他整個人的感覺神經會失常,在繼續等待下一次的時間洪流中,他莫名的亢奮可能會遮蔽他的理智,使他很容易看錯,或者是在沒有那麼優秀的進場點進了場,於是乎,以前的操作經驗留下的壞習慣可能會在暗中默默的進行,在不知不覺中,他又想加碼了,股市也確實漲了,於是他繼續加碼、股市繼續漲,但是等到一、兩個禮拜之後,股市有點漲不動了,但是他的壞習慣,或者說是上一次交易的遺傳促使他繼續的加碼,而且還是加大碼……最後,他上一次賺來的那個一億元,全部都加滿了……然後呢,股市突然連續下跌,他又不肯減碼,或是來不及減碼,就這樣,把原來賺來的錢又吐回去了。此時,如果他用的本金是一億,但是槓桿用的是兩倍,他就會倒欠一億元。也就是說,在上一筆交易中,他用了很大的槓桿倍數,賺了一億,到了這一筆交易,您認為他的槓桿倍數是會增加還是減少呢?......結果,他不但把原來的一億全賠光,而且還倒賠一億獲更多!

  以上的例子的故事藍本,是我取材於200X年的一位股市非常有名的操作者的真實案例。

  再舉一個例子,以佛教為例,本來的佛教的僧侶是不可以工作的,因為要把時間拿來專心修行,所以他們不可以有恆產,有些嚴格的甚至還不可以有廟宇,住宿就在大樹下。後來佛教傳到了中國,演變了幾百年之後,有些老和尚認為這樣不行,一定要工作,所謂「一日不做,一日不食」,鼓勵僧侶自力更生,自己去耕田種糧食──這本來是一番美意,讓僧侶在勞動義務中去體會一些實務的人生經驗,結果搞到最後,耕田的變成地主,地主變成炒房地產的高手,於是天下寺廟坐擁大批田地房產,儼然成為不動產霸主,囤積貨幣,造成惡性通膨,這就難怪有些皇帝要對佛教僧侶開刀了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案例,把原本是有深刻意義的好事(不務俗事,專致修行),結果在世俗的演化中,逐漸扭曲變形,到最後我們看到的反而是破壞人民經濟,變成罪惡的淵藪了。

  人類希望把一件事情或者一個人,用二分法分為「對」與「錯」。這種分類法到底對不對呢?……唉呀,本來是要討論這個方法對不對的,結果我也是用二分法的觀念了。各位,我們能不能夠想一想:我不用對錯來分類,我們可以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分類呢?

  不論怎麼樣,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一開始就直接用正確與否來做二分法,似乎會產生很大的問題。

  以我們人類來講好了,我們有頭腦,有手有腳,吃飽飯了之後就有了力氣,那麼,我們人類怎麼樣才叫做正確,什麼才叫做錯誤呢?……有人會說:假如這個吃飽飯的狀態去做好事,我們就說他是正確的;如果他要去殺人放火做壞事,我們就說他是錯誤的。OK,到這裡,原來我們可以明白一件事:有一個東西是比善惡還原始的、在善惡之前就已經存在的,就是我們吃飽飯以後的那股力氣,因為它很原始,好萊塢的星際大戰系列電影中,就把它叫做原力。

  這一股原始的力量,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當他做善事的時候,正確的行為就顯現;當他做壞事的時候,邪惡的事情就發生了。

  講到這裡,我們可以了解一件事:對與錯不是一種潛在的內在本質,而是這個本質發揮出來之後,所產生的狀態與行為。──請注意,我這個結論是很重要的,因為如果我們有這個觀念,我們才能夠講說我們有了初步的資格去打破對與錯的二分法的執著。

  對與錯,也就是正義與邪惡,如果只是未來還沒發生的事情,而不是一種現存的本質,那麼,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觀念,就要有重大的改變了。

  在萬事萬物中,在任何一個新事物當中,如果我們說原來的本質是一個而不是兩個(尚未被二分),那麼這個本質的力量(姑且稱為力量好了)發揮以後,它可能會產生兩種可能的結果:對與錯,或是善與惡、正義與邪惡、天使與魔鬼。而在本來的力量中,是沒有這樣的劃分的。

  以股市為例,任何一個點可能都是機會,要看你放在什麼格局來看,另一個重點是:看你要做多還是要做空。如果是一個超級大賣點,可能會讓原先買進股票的人哀鴻遍野,但是反過來講,它是一個大空點,讓夠讓放空的人賺到很多--請注意:不論多與空、並不是說買點才是正確,也不是說賣點是錯誤的,而是說適當的行為運作在適當的格局中,就能夠讓我們賺錢。重點是賺錢的那個錢(萬法歸一),而不是我們做多或做空(多空二分法)。

  這個話題才開始,我們明天繼續講。  

~王力群, 2017.1.18 下午 1300台灣.新竹


2017年1月17日 星期二

破二分法(7):不漲不跌、非漲非跌

破二分法(7):不漲不跌非漲非跌

(王力群的股市部落格:http://randywang319.blogspot.tw/
(王力群的人文思想部落格:http://heller10393.pixnet.net/blog

  
  以下用股市當例子,來說明一下人因為執著而產生的錯誤的二分法是怎樣的一個大概的情況

  在股市中,絕大多數的人之所以沒有辦法成功,都是因為無知與自大。由無知與自大產生自私,由自私產生對立,因為對立,所以產生隔絕,對於正確的知識沒有辦法接觸、無法學習,或是根本沒有那個心去學習,於是原本不知道的就更加不知道了;原本知道一點的,在進入股票市場之後,接觸到新環境,由於自己的無知,不知道學習,以少為足,於是新知識進不來,錯誤的資訊反而滿天飛,就更容易受到誘惑,錯誤的市場觀念也就更容易進到他的內心,於是他就成為被誘惑的犧牲者了。

  基本上一般的投資人都想得很簡單,股市不是漲就是跌,至於那個不漲不跌、似漲似跌、非漲非跌的灰色地帶,散戶是想不太到的

  如果我們只就幾個小時來看,可能在第一個小時中股市是漲的,但是下一個小時就跌了;現在如果有一個人他是看漲的,那麼,他在這兩個小時中就會遭遇到打擊,因為前一個小時還是漲的,後一個小時就變成跌的──所以,一般人用二分法把股市分類為漲跟跌兩種狀態,然後依據自己的看法判斷多空漲跌,就很容易形成執著,因為一般人沒有把時間的週期考量放進去。也就是說:散戶並不太清楚大中小格局的分辨,他不知道自己看的幾乎都是小格局,於是在整個大格局當中,他就犯了見樹不見林的毛病。

  人在潛意識當中,會幻想完美的存在。人類幻想天底下有純粹的直線、純粹的圓……所謂純粹,就是完美。但是天底下的事情都沒有完美的,再怎麼直的線,都可能會有彎曲;再怎麼圓的球,上面都可能有凹洞,只是我們的肉眼看不見,五官感覺不到而已。但是人類依據自己的肉眼標準來看世界,於是就產生誤會了。我們幻想股市的上漲是純粹的、不容懷疑的,就好像小孩子的身高天天在長,不可能今天長1公分,明天就縮水0.5公分,其實你只要在不同的時間去量身高,就會發現早上起床時候的身高跟晚上睡覺時候的身高是不一樣的──換言之,沒有完美的,只有變動的──所以我們不能夠執著於完美的事物,也就是說:沒有純粹的漲與跌,只有曲折的漲或跌,也就是彎彎曲曲、有來有回的上漲或下跌。

  舉一個例子:人類的皮膚,乍看之下很光滑,但是近看,就會看到許多毛細孔,凹凹凸凸、還有許多短短的毛髮,甚至有點噁心。

  但是,如果我們把皮膚細胞放到顯微鏡底下去看,就可以看到更多奇奇怪怪的東西,證明我們的肉眼所看到的「平滑」的皮膚其實是不存在的。──問題是:當我們用顯微鏡或放大鏡看事情的時候,是在更大的格局、更大的視界之下觀察呢?還是把格局縮得更小呢?……我的答案是:在顯微鏡的框框裡,這好像是一個小格局,但是顯微鏡或放大鏡的局部放大功能,卻讓我們更明白自己原先的格局是多麼的狹小,因為我們用自己的肉
眼看事情,而肉眼的放大倍數輸給顯微鏡,所以肉眼的世界是一種自以為是的小格局。

  月亮也是這樣。我們站在地球上面賞月,距離月亮很遠,看起來月亮會發光,好像玉盤一樣,很漂亮,等到人類登陸月球之後,發現那裡也是冰冷的岩石,凹凹凸凸的,並非是光滑的美玉。

  再舉一個例子,假如我們用直尺畫一條線,然後用顯微鏡去看,由於油墨擴散在紙張上面的效應不會完全平均,所以一條直線也沒有辦法是完全相同的寬度。

  換言之,天底下所有我們原本在自己格局內觀察到的事情,其實都距離事情真相有一段很遠的距離。這個遙遠的距離就打破了完美的神話觀念。

  完美是一種理想,是一種我們追求的目標,但絕對不是我們追求的過程。股市裡的一般散戶所犯的最大的錯誤是:他們認為說很多很多事情都不需要經過琢磨、不需要經過考驗就很自然地天生達到完美的狀態供人類取用,這就好像錢不用賺就從天上掉下來、麵包不需要經過耕作就自動從樹上面長出來──把人類努力奮鬥的結果當成是自然生成的,於是就形成了簡化的二分法:不是漲就是跌。其實不論是漲跟跌,經過分析之後,就會發現那只是一種調整的過程,而不是結果。股市的漲跌,分分秒秒都在變化,看你從什麼格局來看。


  ***漲跌視格局大小而異***

  那麼,所謂的漲與跌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那是從某一個週期來看,一個週期有頭有尾,把頭尾兩個點取好,截取中間一段,如果頭比尾高,我們就叫做下跌,如果尾巴比較高,我們就叫做上漲──這樣的分類法,大家滿意嗎?我是不滿意啦,因為如果前面百分之九十九的時間都是在橫著走,只有最後百分之一的時間突然往上漲,那麼我們能夠說它是上漲的嗎?……由此可知,所謂的漲與跌,所謂人為的二分法,往往不是在物體本身的性質上面做認識辨別,而是取決於我們人類自己決定的觀察圈子到底框住了多大的範圍。

  在一般散戶的思想中,股市應該要不然就是一直漲、要不然就是一直跌──後來過了幾年,散戶的思想進步了,認為股市「有漲有跌」──其實那個有漲有跌,也是他自己的意思,他認為要漲就應該漲、他認為要跌就應該跌,至於為什麼會漲為什麼會跌?……都是出於他自己的主觀判斷。當然,他會說自己儘量客觀,但是他這個客觀也只是參考了許多世俗分析式的意見,跟隨著潮流而已,換言之,有太多的人云亦云以及群眾的團體盲動,這都不能說是客觀而是應該說他被騙了,誤以為自己是客觀,其實他只是追隨世俗成見,而沒有自己的主見,這就是無知。

  一般人所不能夠接受的,是股市的忽漲忽跌,他把漲跌之間的變換看成是一種忽然,後來自以為進步了,給他一個專業名稱,叫做黑天鵝或白天鵝,其實,那種意外本來不應該是意外,只是常人沒想到的就把它叫做意外,其實就是少見多怪,依照自己看事情的標準來叫別人是黑天鵝,這就是以自我為本位了。

  索羅斯提醒我們:股市大多數的時候是錯誤的,因為它是跟隨著絕大多數的俗世欲望的方向在走的,而絕大多數的俗世欲望並不代表真理,所以它走的路線是錯的──他這種講法,過去給了我很大的啟發,確實,股市大部分的時候是錯的,就好像有些爛公司的股價在飆漲,它反映的基本面好像是錯的,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有一堆狂熱的資金去追價,那麼當然它會漲的,所以就籌碼這個角度而言,它是符合真理的。如果一堆凶狠的熱錢都還沒有辦法把沒有賣壓的股價給炒上去,那才真叫做奇怪呢。

  所以,股市就跟我們這個俗世一樣,是各種善惡因緣在交錯變化,有善也有惡,惡的我們就叫它是錯誤的(這樣稱呼似乎也可以),這就好像沒有基本面的爛公司的股票在上漲;等到它將來穿梆了,掉下來了,我們就叫做報應來了--這不就是天理循環,沒有基本面的股票遲早跌下來,這部就是一種惡有惡報嗎,您說對不對呢?

  所以,雖然股市有一部分是在反映世俗的人心,但是當上帝的旨意降臨的時候,善歸善、惡歸惡,善惡到頭終有報、出來騙人的總要還的,於是那些沒有基本面的股票就會下跌了,在這個時候,它反映的是真理,而不是世俗的欲望。在這種下跌的過程中,世俗的欲望可能一直去反抗,一直去逢低承接沒有基本面的股票,到最後都受到了懲罰,這就是真理最後得到了勝利。
  
  如果你硬要做二分法,那就做高級一點的二分法吧,如同以上的陳述,股市就是善惡兩種勢力的對抗,也是天欲與人欲兩邊的交戰──如果你不太明白這個道理,就會抓不住它的內涵,認為股市的漲跌都沒有意義,於是就可能發生兩種狀況,第一種狀況是大腦一團混亂,陷入無知,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道理,所以我活著沒有什麼意義,乾脆就亂做一通,搞不好還可以賺錢……。

  第二種想法是因為被世俗的欲望牽著鼻子走,所以拼命去想西瓜靠大邊、拼命去想往勢力強的那一方靠攏,而不是向真實的道理去做歸依。所以股市中有這麼多人是在盲目地跟隨潮流,而不是在努力地追尋道理。如果是盲目地跟隨潮流,那麼,在各方勢力潮流的互相角力之下,股市也會呈現表相上面的忽漲忽跌,於是他們把不順遂自己欲望的趨勢歸於運氣不好,或是對方在搗亂,這樣一來,自己就成為正確的一方了!這又回歸到我們所憂心的世俗的的二分法(以自我為本位),這些人認為自己追隨大潮流的世俗動作才是對的,其它人那樣操作反而是傻瓜。換言之:他們把邪法當正法、正法當邪法,顛倒世俗與真理,其後果,當然就是頻頻在意外中出局,卻還渾然不明白那個意外並不是意外,而是上天注定的懲罰。 


~王力群, 2017.1.17 下午 1300台灣.新竹

2017年1月16日 星期一

破二分法(6):人為什麼會過度執著?

二分法(6):人為什麼會過度執著?


(王力群的股市部落格:http://randywang319.blogspot.tw/
(王力群的人文思想部落格:http://heller10393.pixnet.net/blog

  以上我們結束第一個階段,進入第二個階段,讓我們來比較詳細講一下:
  「一般人是怎麼樣思考的?」
  「人為什麼會產生執著?」
  「我們在思考中是怎樣運用錯誤的二分法的?」。

  人在思考的時候,當他聽到什麼事情,在一般的狀況之下,他會依據他所聽到的、所看到的資訊來觸發他自己的感受。這種感受一部分是思想,一部分是肉體的感覺;不論是大腦中的思想或是肉體的感覺,這兩大部分都是我們接受知識的回饋機構,也都是我們修行的目標。換言之,大腦管的是思想,正確的思想成為理智;肉體管的是感覺,正確的感覺我們姑且就稱為健康的正常感受。

  人在聽到或看到什麼事情之後,會產生反應,一般人通常產生的是成見。人之所以要受教育,之所以要受嚴格的教育,總是希望在第一反應產生成見的時候就是正確的,這叫做反應快。如果第一反應的成見不對,那就要給他時間,去檢查自己的思想,一直想下去,一直想到他認為正確的答案出來為止──如果這樣的思考流程做得好,我們就稱為成熟的思考。但是,由於在過去人類的歷史中,充滿了錯誤觀念與不成熟的思想,所以,人類通常第一時間反應的成見大概都淪為「有欠考慮」。

  在這第一時間內,人類很容易利用「二分法」把「自己」跟「不是自己」的其它人或環境「區隔開來」,其實這就是自大自私自利的想法的初步;用很簡單的一把刀,把自己跟外界劃分為二半,符合自己利益的,很快的就浮現腦海;不符合自己利益的,就把它打入冷宮,甚至埋在潛意識當中不見天日──這就是不成熟;不理智的人在聽到事情之後所產生的第一反應,所以我們通常講到成見這個名詞的時候,都是一種貶損的味道,因為未經正確教育訓練的成見通常是錯的。

  所以,聽聞事情之後,以自己為本位,產生自大自私自利的想法,把自己跟外界切割開來,這就是錯誤的二分法。

  然後,把歸於自己利益的那一部分當成是正確的,把自己之外的那些事情當成是跟自己不相關的、錯誤的、無聊的,裝成沒看見──這就是我們最常看到的世俗的錯誤的二分法。

  對於我們本島的台灣人以及對岸的中國人來講,兩岸華人,尤其是知識分子,受到傳統中國科舉考試的影響,腦海中升官發財、自私自利的觀念都會很重,所以世俗的二分法所造成的錯誤在中國是驚人地巨大,這是一種現象,也是一個事實,但這幾十年來,為了國家民族的榮譽著想,大部分的知識分子不是諱疾忌醫,就是利用威權打壓抹殺這種言論,過度地抬高大中華的光環,而不肯承認自己民族性中的自私自利──所以,在寫這一系列「破二分法」文章的時候,讀者要清楚了解並且接受(接受現實)這個以「自大自私」為本位的虛無思想,是要花費一點心血的。所以在這個地方我要跟大家特別提醒、特別講清楚。人我之間的區隔,在我們這個民族特別嚴重,我希望大家能夠心平氣和地來看待這個問題。否則,一味地掩蓋事實、一味地狂妄虛妄,那真是非常的不好。
  
  其實,每一個觀念、每一個成見當中,或多或少都有對的成分,所以,這就給了習慣使用二分法的人一個藉口了,他們總是在一件事情中刻意尋找那對的成分,那怕他只找到一點點,他也要大做文章,甚至拿了雞毛當令箭,別人講這個,他就給你講那個,轉移焦點;把討論的題目模糊之後,他就可以混淆真理了。

  例如拿自私這件事來講好了,人或多或少都有自私的成分,今天晚上我躺在一張床上睡覺,別人如果鑽進我的棉被想要跟我一起睡覺,把口水滴在我的身上,我當然會不高興,因為他侵犯了我的隱私權,隱私權也是一種自私自利的觀念,但是它是合理的,只要適度,就不違背道理。如果過了分,那就不行了。這種過分的情形,我們就通稱為執著。有時候怕混淆,就加重了語氣,稱呼它為「過度的執著」。

  人生在世,總要求生存、求自己的活命,所以為自己、為自己的家人努力幹活工作,謀取生存,而很難顧到別人的死活──在傳統中國的普窮社會,這種現況是普遍的,所以,傳統的自私自利的想法是有它的一點理由的,但是這個理由只是合情,不一定那麼樣合乎真理,只是我們講這樣的想法、這樣的狀況大家都是這樣,大家都窮嘛,沒時間也沒有力量考慮到別人,在這樣的自私範圍劃分之下,大家互不侵擾地、平安地生活著,雖然很難有什麼積極的作為,但是消極的平安也算是一種福氣,所以我們講說自私自利也是有它的一點理由的,雖然它的道理渺小,但是我們可以體諒,因為在古老的年代,我們都是這樣生存過來的。

  但是,這種自私自利,甚至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狀況不能夠讓它走到極端的方向去,如果極端了,那就愈來愈認為天底下的利益都應該歸於我一個人所有,因為別人跟我不相關嘛……這樣發展下去,就不得了了。古來多少草莾豪傑,在得了權得了勢以後,反過頭來去欺負老百姓,去欺負他家鄉的窮鄰居,就是因為這種自私的想法走偏了,變成極端發展了,到最後就得到這樣的結果。自私自利變成了獨夫專制、變成了兩個階級,一上一下,上級壓迫下級,難怪無產階級要起來革命了。

  簡言之:為什麼會執著?就是因為過度地自大,自私,自利。老是以為自己是對的人,他一定被自己的潛意識逼著自己去搞對立與分化,因為那樣才能夠顯現出他的優越感。而這種虛無的優越感,在知識分子中並沒有減輕太多,有的反而更嚴重;到了清朝中葉以後,就嚴重過了頭,到後來就幾乎亡國了

~王力群, 2017.1.16 下午 1330台灣.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