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二分法(8):一件事情的對與錯
我們做一件對的事情,如果做過了頭,就叫做執著。為了避免辭意上的混淆,我們再加重語氣一些,把它叫做「過度的執著」。
什麼叫做對的事情呢?先暫時不去討論,我們先舉一些公認的正確的事情做討論,有爭議的我們放在後面再來為各位做個小說明。
例如教育,教育是希望小孩子變得更好、變得更聰明、變得更有智慧,但是如果做過了頭,有人就把腦筋放在優生學上面了,於是納粹的希特勒就推出了他個人的優生學政策,就是把愚人都殺掉,讓智商不足的人都絕種,這樣就可以達到很好的優生效果了──不用我多說,大家都知道,這就是把一件原本很正確的事情做過頭,結果變成了大屠殺。
例如男女之間的愛情,不論是梁山伯與祝英台或羅密歐跟茱麗葉,年輕人之間的愛情很真、很感人,這應該算是"正確"吧,但是愛得死去活來,到最後把寶貴的性命都送掉了,這就叫做愛得過頭,傷了心,更重要的是傷了別人的心。這也是正確的事情做過頭的一個案例。大家不要小看這個案例,在現代世界中,把原本出發點是純潔的感情做過頭,把氾濫的過度愛情叫做正確的真愛,這種錯誤的例子到處都是,不知道害死了多少年輕人。
再舉一個例子,就拿台灣文化來講好了,台灣文化在1949年之後經過移民充實,呈現了一種特殊的混血文化,不但具有台灣人民固有的特色,也保留了一大部分中華文化優良部分的精髓,這種獨特的文化本來如果繼續發展下去,是大有可為的,換言之:這個文化可以繼續擴散壯大,但是有一些主張台灣文化獨立的人(不是全部),把這件事情做的過火了,獨立到了後來似乎就是與其他的文化做隔絕才叫做獨立,把獨立搞成孤立,把自強搞成自閉,原本一樁美事,結果做過頭、搞砸了。
一件原本是對的事情做過了頭,很容易變成錯事──這種定律,在人類歷史履見不鮮。例如中國的政治制度,以道德為中心,本來是好的,但是道德有個被動的缺點,就是很容易變成教條,於是在道德變成教條之後,知識分子愈來愈偽善,傳統中國也就衰亡了。
再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小孩子很喜歡吃糖,把一顆糖果捏在手心,無論如何都不肯放手,就這樣捏了好幾個小時,當他再度打開手心時,那顆糖果已經在他手心中融化不成形了,請問,這樣已經融化不成形的糖果,還能叫糖果嗎?吃起來還是甜蜜蜜的滋味嗎?
天底下很多事情都是這個樣子,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什麼水能覆舟呢?是因為水氾濫了、過度了,力量太猛了,原來的小船適應不過來,於是一下子就翻掉了,喜劇也就變成了悲劇。
由於巴著一個對的觀念不放,做過了頭,不但很容易使那一件原本是對的事變成錯事,更值得注意的是:當我們用力的時候,很容易留下後遺症。以下,跟各位講一個股市操作的後遺症的事情。
在股市中,我們都說要等待機會再進場,OK,假如現在有一個非常好的空前絕後的進場機會,我買了,然後它也漲了,漲了一小段之後,我再度感覺到這個機會真是好啊、真是龐大啊,於是我再加碼……又漲了兩天之後,我又感覺到市場的氣氛愈來愈強,我又再度加碼……就這樣,最後我可能把衣服拿去當舖典當、車子也賣了、房子也賣了,祖宗的田契統統都賣了,然後以十倍,甚至一百倍的槓桿去加碼……然後又過了一段時間,它真的漲了,漲了好多好多,我真的賺大錢了,變成大富翁,我可能賺了一千萬,甚至一億!然後呢?我就會說:我是大贏家了。
在這個連續加碼的事件中,因為我看對了時機進場,然後又連續成功地加碼,也就是成功地加在一個中型或大型的上漲趨勢中,這樣當然是正確的,也是一樁美事,但是,如果是一個懂得「不執著」的人,他就會明白:當這筆非常成功的交易做完之後,我們就應該把它忘掉,忘掉當時激動的情緒--但是,如果是一個沒有經歷過嚴格教育訓練的俗人,他會把賺錢的情緒留下來,全身處在亢奮狀態,於是乎他整個人的感覺神經會失常,在繼續等待下一次的時間洪流中,他莫名的亢奮可能會遮蔽他的理智,使他很容易看錯,或者是在沒有那麼優秀的進場點進了場,於是乎,以前的操作經驗留下的壞習慣可能會在暗中默默的進行,在不知不覺中,他又想加碼了,股市也確實漲了,於是他繼續加碼、股市繼續漲,但是等到一、兩個禮拜之後,股市有點漲不動了,但是他的壞習慣,或者說是上一次交易的遺傳促使他繼續的加碼,而且還是加大碼……最後,他上一次賺來的那個一億元,全部都加滿了……然後呢,股市突然連續下跌,他又不肯減碼,或是來不及減碼,就這樣,把原來賺來的錢又吐回去了。此時,如果他用的本金是一億,但是槓桿用的是兩倍,他就會倒欠一億元。也就是說,在上一筆交易中,他用了很大的槓桿倍數,賺了一億,到了這一筆交易,您認為他的槓桿倍數是會增加還是減少呢?......結果,他不但把原來的一億全賠光,而且還倒賠一億獲更多!
以上的例子的故事藍本,是我取材於200X年的一位股市非常有名的操作者的真實案例。
再舉一個例子,以佛教為例,本來的佛教的僧侶是不可以工作的,因為要把時間拿來專心修行,所以他們不可以有恆產,有些嚴格的甚至還不可以有廟宇,住宿就在大樹下。後來佛教傳到了中國,演變了幾百年之後,有些老和尚認為這樣不行,一定要工作,所謂「一日不做,一日不食」,鼓勵僧侶自力更生,自己去耕田種糧食──這本來是一番美意,讓僧侶在勞動義務中去體會一些實務的人生經驗,結果搞到最後,耕田的變成地主,地主變成炒房地產的高手,於是天下寺廟坐擁大批田地房產,儼然成為不動產霸主,囤積貨幣,造成惡性通膨,這就難怪有些皇帝要對佛教僧侶開刀了。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案例,把原本是有深刻意義的好事(不務俗事,專致修行),結果在世俗的演化中,逐漸扭曲變形,到最後我們看到的反而是破壞人民經濟,變成罪惡的淵藪了。
人類希望把一件事情或者一個人,用二分法分為「對」與「錯」。這種分類法到底對不對呢?……唉呀,本來是要討論這個方法對不對的,結果我也是用二分法的觀念了。各位,我們能不能夠想一想:我不用對錯來分類,我們可以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分類呢?
不論怎麼樣,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一開始就直接用正確與否來做二分法,似乎會產生很大的問題。
以我們人類來講好了,我們有頭腦,有手有腳,吃飽飯了之後就有了力氣,那麼,我們人類怎麼樣才叫做正確,什麼才叫做錯誤呢?……有人會說:假如這個吃飽飯的狀態去做好事,我們就說他是正確的;如果他要去殺人放火做壞事,我們就說他是錯誤的。OK,到這裡,原來我們可以明白一件事:有一個東西是比善惡還原始的、在善惡之前就已經存在的,就是我們吃飽飯以後的那股力氣,因為它很原始,好萊塢的星際大戰系列電影中,就把它叫做原力。
這一股原始的力量,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當他做善事的時候,正確的行為就顯現;當他做壞事的時候,邪惡的事情就發生了。
講到這裡,我們可以了解一件事:對與錯不是一種潛在的內在本質,而是這個本質發揮出來之後,所產生的狀態與行為。──請注意,我這個結論是很重要的,因為如果我們有這個觀念,我們才能夠講說我們有了初步的資格去打破對與錯的二分法的執著。
對與錯,也就是正義與邪惡,如果只是未來還沒發生的事情,而不是一種現存的本質,那麼,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觀念,就要有重大的改變了。
在萬事萬物中,在任何一個新事物當中,如果我們說原來的本質是一個而不是兩個(尚未被二分),那麼這個本質的力量(姑且稱為力量好了)發揮以後,它可能會產生兩種可能的結果:對與錯,或是善與惡、正義與邪惡、天使與魔鬼。而在本來的力量中,是沒有這樣的劃分的。
以股市為例,任何一個點可能都是機會,要看你放在什麼格局來看,另一個重點是:看你要做多還是要做空。如果是一個超級大賣點,可能會讓原先買進股票的人哀鴻遍野,但是反過來講,它是一個大空點,讓夠讓放空的人賺到很多--請注意:不論多與空、並不是說買點才是正確,也不是說賣點是錯誤的,而是說適當的行為運作在適當的格局中,就能夠讓我們賺錢。重點是賺錢的那個錢(萬法歸一),而不是我們做多或做空(多空二分法)。
這個話題才開始,我們明天繼續講。
~王力群, 2017.1.18 下午 13:00台灣.新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