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1日 星期一

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36)~如何用K線圖思考短線?




王力群_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3)~如何用K線圖思考短線

  今天是731號,早盤差一點跳空殺下去,令人捏把冷汗。如果這個跳空下跌的缺口留著,然後又收中黑,情況會更不好。不過,這個下跌缺口今天收盤就補掉了,一般人不會注意。

  目前這個局,講好聽一點是整理格局,講的不順耳一點,就是個僵局;我的應對策略是:看到有把握的攻擊訊號再動手。

  我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是:我平常是怎樣用日K線去思考的。

  首先,我會準備一張線路圖,以日K線為主,跟別的線路圖不一樣的是:在我的K線圖上,每一根日K線都有表示日期

  然後,我會打開我的筆記本,在筆記本上面,不但記錄著今年的交易,每一筆交易的價位以及進出日期,最重要的是:當時買進或賣出的理由,以及他的「綜合分析」。

  什麼叫做綜合分析呢?就是除了標準的思考流程之外,我們姑且讓思考天馬行空一下,想一想、看一看,周圍的環境有沒有是我們現在所忽略的呢? ——其實,這個動作就是把格局放到很大很大,在比較不可能的地方去想一下,意思就是「避免思考的死角」。(一般人無法放大格局,因為學校沒有教!)

  於是,這本筆記本上面就會記錄著像『論說文』一樣的文字,除了資訊數字之外,還有人文的分析,以及尚待解決的問題——通常我會在這類文字旁邊畫上一個問號。──請注意:這些論述性文字我是寫給自己看的!因為我可能會忘掉!!!!!!!!!!(十個驚嘆號提醒您"忘記"這件事的嚴重性,不要以為你自己做過的每件事你都會記得!)

  說了老半天,還不如用看的,這裡我放了三張圖,大家不妨參考一下。

  接下來,我要講一下一般人平常在思考(短線)的時候,最容易犯的毛病,那就是——他的思考仍然停留在大腦的那一個頭蓋骨之下進行他所謂的「思考」,而沒有辦法用手記錄下來之後,在白紙上面進行分析。換言之:他只能用想的,而沒有辦法讀跟寫。

  我們在思考的時候,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如果時間允許,例如說在10分鐘之內,就可能有10個念頭經過我們的腦海,此時,如果你的邏輯能力很強,所謂邏輯,就是從A念到B觀念、B觀念到C觀念… …邏輯就是能夠把每一個觀念連接起來的意思。但是,如果觀念越多(念頭一個接著一個,接連不斷) ,此時,我們就非常容易把前面的想法給忘記了!

  讓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這種窘況:如果有一套想法,她是由10,000個文字所組合起來,我朗誦給你聽,那麼,當我唸完之後,這個一萬字的觀念是否就已經被你牢記在心頭呢?——除非你的記憶力驚人,否則,你非常可能已經忘記前面1000個字在說什麼了。這就跟我們看書一樣,一個觀念接著一個觀念,我們看了後面,就很容易忘記前面,所以同樣一段文字我們總是要反覆看個兩三遍才會比較容易懂;如果忘記了前面講什麼,把頁數翻回去,再回過頭去看就對了——但是如果他不是「白紙黑字」的記載呢?你就沒有辦法回去找那些漏失掉的想法了。 

  一般人的思考就跟上面所講的一樣:只能夠停留在「現在進行式」,而沒有辦法倒溯以及回憶,更遑論去檢查他之前的「歷史」(過去的念頭)。於是,有了後面就忘了前面,有尾無頭,所以他永遠只能夠把「當下的想法」當成是「結論」!

  這種思考習慣,絕大多數要歸罪於當年我們的填鴨學校。因為只注重升學考試,所以,那些「無知卻又以為自己有知(甚至無所不知)」的教育官員在設計課程的時候把人類的思考壓縮成一道又一道的「題目」,而這些題目是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之內解答出來的,通常不會短於100分鐘(一堂考試的時間);但是在我們的股市思考中,如果部位只留倉一天,可以讓我們思考的時間就絕對超過三個小時以上!試問:在這麼長的時間之內進行思考,我們以前有被訓練過嗎?如果連續思考好幾個小時以上,是不是要依賴文字的記載呢?是不是要依賴備忘錄呢?

  有些很天真的人告訴我:真正厲害的人是化繁為簡的,所以他能夠很快地做出直覺般的答案——我的回答是:一般人並不是厲害的人,在訓練思考的過程中,就跟訓練運動員的體力一樣,沒有經過訓練的人平常只是走路而已,而且不會走太久(很多人每天的走路距離最長大概就是從停車場走到辦公室),但是如果訓練運動員跑一個2000公尺或3000公尺,大概需要幾十分鐘,在這一段「漫長的時間」中,一直要維持跑步的姿態。——但是一般的現代人已經不習慣這種「一直持續某種刻板動作(例如跑步)」的訓練方式了。

  我看到許多人在思考股市的時候,就好像對著一張數學考卷,他不拿筆、也不用紙,只是兩個眼睛一直盯著那些數學題目,然後用力去想那個答案是什麼。如果你是天才數學家拉瑪努金(Srīṉivāsa Rāmāṉujan Aiyaṅkār1887~1920),那你當然可以這樣做,光用看的就把答案給看出來!但是問題就在於:絕大多數的操作者並不是天才,他卻以為光用眼睛看、光用大腦「現在正在進行的思考」就可以把答案想出來了;他不需要鉛筆、不需要原子筆,不需要直尺跟圓規——各位朋友們,您說這樣艱苦的思考環境,是適合一般人呢?還是適合天才呢?

  結論很簡單:一般人在思考的時候,想到了後面就忘了前面,無法瞻前顧後,所以他們無法針對『一連串的觀念(或資料)』進行大規模的分析。這就好像下棋一樣,他只能想到三步之內,超過這個範圍他就沒辦法思考了。

  回到運動員的比喻:因為他體力不好,無法持續奔跑,所以他靈機一動,想說:「那我為何不去報名一百公尺的短跑呢?(因為只要撐個十幾秒就過去了)」──於是他就興沖沖地跑去做短線去了。

  笑話講完了。

 (這系列文章非常重要,所以我會寫的長一點;每一層境界的細節都可以寫成一本厚厚的報告……未完,待續)

~王力群 2017.7.31 於新竹


索羅斯告訴年輕人投资的秘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THl3ddFkJ0
發問人很糟糕,
當索爺講到: 知道自己(的預測)不完美,才不會迷失方向!
這麼巨大而且震驚的重點,他竟然沒有追問!
這就是瓷器人 --不思考.
一般人的想法完全相反,而且無藥可救;
一般人誤以為:必須先確認沒有錯誤,才能找到對的方向!
--這就是鴨毒.
~王力群 2017.7.31

2017年7月28日 星期五

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35)~如何在股市中「學習」?



王力群_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35)~如何在股市中「學習」

  今天是7月28號,星期五,日線收黑,最近順便也把月底的摩台也結算了。昨天是一根中長紅,守住的月線,但是我沒有動作,理由是:單憑一根中長紅,尤其是一根接一根像排隊伍那樣的K棒,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說是突破震盪箱——所以,昨天跟今天我的策略都沒有改變,我預測這裡走震盪格局,短線不適合作多,在我們班,把這個叫做月線保衛戰。

  今天我想跟大家討論的題目是:如何在股市中「學習」

  我先講我的結論:在台灣,絕大多數人都不懂得什麼叫做教育,並且不把填鴨式教育當成是教育的一種,更糟糕的是,許多人不但把填鴨式教育當成是正宗的,而且是唯一!換言之:有太多的人不但不反對填鴨式教育,而且肯犧牲自己的生命價值以及寶貴光陰去維護填鴨式考試制度;不但如此,他們還要把自己的下一代的子孫推入火坑,繼續接受填鴨的荼毒! … …我還沒有講完,在其他的領域,包括職場生涯,股票市場,他們也繼續把他們認為「正確」的填鴨教育帶入他們的操作生涯。

  我問過許許多多人,他們都告訴我:讀書除了考試之外,其實沒有太多的意義!──或者各位可以想像我聽到這話時的驚訝──有太多的知識分子其實並不清楚他們的使命,也不並不清楚什麼叫做知識,因為他們的知識是從死背來的。

  教育有一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改善一個人的缺點,讓一個人知道如何上進——但是這個最重要的教學目標,現在都被學校抹煞掉!於是乎,絕大多數的人只知道死背,尤其在我們的股票市場,非常明顯!

  在我的教學生涯這將近20年來,尤其在最近這七八年,我愈教愈覺得不對勁,因為我發現:很多很多同學並不是為了要改善自己的操作錯誤而來,而是想拿到賺錢的秘笈——更重要的是:他們把賺錢秘笈想像成是一種「文字的紀錄」,就好像考試卷上面的題目一樣是白紙黑字,對他們而言,賺錢的方法不可能是一種「人格」或心態,更不可能是一種「道德」,所以當然更不可能是「承認自己是無知的」!——甚至有些人更過分地認為賺錢與道德無關!——當然嘍,如果你賺的是黑心錢,或是憑著一時的好運氣而發財的「暫時錢」,那麼,你當然會跟賣假油的千八女鬼他們家的四兄弟一樣,認為賺錢只要搞假、作弊、抄捷徑、走偏門就好。

  絕大多數的人在接受股市教育之前,腦袋裡可能已經裝了太多的垃圾知識,這些知識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小時候的填鴨學校給的,另一種是在股市操作生涯中陸陸續續從傳播媒體上得到的。——如果你對於這兩個管道得到的知識毫無警覺性、認為你所聽來的、你現在所知道的東西不會有什麼錯誤,那我真的是木然無語了。

  請注意: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在培養一個人的謙虛、是在教導一個人「知道自己是無知的」(即使是牛頓,他也知道自己只是在廣闊的大海岸邊撿到了美麗的小貝殼而已) ,但是我們現在的同學們受到了填鴨的影響,很多人認為拿到了某種學位以後就「沒有問題了」,意思就是說:因為高級學位的肯定,所以他這個人在不論是在學問或道德上,不但達到一種高境界,而且他進入了一種狀態,那就是:「因為我腦海裡現在的知識觀念都是對的,所以我現在才有這個資格得到高學歷的肯定!」——換言之:在得到學位的肯定之後,他就變成了飽學宿儒,而不是在海邊撿起美麗的小貝殼了,換言之:他可能認為自己比牛頓還偉大!

  各位同學,你有以上這種想法嗎?如果有的話,趕快想想以後該怎麼辦吧。

  因為填鴨的影響,所以一般人從來不注重知識管道的正確性,而是重視自己腦袋裡的成見是對的,依照這個成見去判斷他所看到的東西,然後做出對錯的判斷!──如果你仍然保有謙虛的警惕,那麼你在做判斷的時候就能持有理性!……反之,如果你沒有謙虛,不曾警惕自己「我可能是錯的」,那麼你在做判斷的時候就很容易流入僵化的意識形態,也就是掉入「知識的陷阱」。

  例如:我發現很少人去思考一個網站裡面紛雜的意見代表什麼現象,這些事情他不關心,因為他認為只要他自己是對的就好、因為他目前腦袋裡的成見是對的,所以,他在觀察某位作者或是板主、或是老師的時候,他主要的並不是想要「改善自己的缺點」,而是想要知道這個版主是走哪條路(登梯子?還是下樓?上漲?還是下跌?)。換言之:他不認為自己有問題,所以他急著想要知道別人的動線是怎樣。這就好像賽跑,竟然有運動員認為自己沒有問題,而是「行進的路徑」有問題,如果你跟他講「你的體力不足、你的耐力不夠、你的求勝意志不夠堅定、你的跑步方法也不對」,他可能都會認為你在放屁,然後告訴你:想要拿賽跑冠軍、純粹是路徑的問題,是抽籤抽到幾號跑道的問題!而跟運動員的心態以及技術內涵毫無關係 ——各位朋友們,當你聽到這樣的說法的時候,您會作何感想呢?

  填鴨教育從來沒有告訴過一個人:其實你知道的再多,跟廣闊的宇宙浩瀚的知識比起來,只不過是滄海之一粟。填鴨教育也不會告訴你:就算你拿到了電子學或物理學的超級博士學位,你可能在文學或是歷史學領域中只能算一個小學生而已!換言之:就算今天你是天底下最有錢的人、最成功的企業大老闆,也不保證你對於股市智慧已經領悟了。

  如果你急著想要在股票市場賺錢,那麼,應該是花許多時間在保持自己處在「無知的謙卑狀態」,時時刻刻讓自己保持大巧若拙的學習心理,然後才去練技術、調整方向。──但是現在普遍不是這個樣子,絕大多數的人,他先有了一種成見,認為自己沒有什麼需要改變的、自己也沒有什麼地方是錯的,因為他的知識從國民教育填鴨而來,一直都是一天比一天多,而不是一天比一天少,所以,既然他是一個知識越來越多的人,那麼他就是正確的!──這種邏輯,真是很神!很無奈啊!

  結論其實很簡單:真正的求學是先把自己的心態「空」出來(把雜物清掉,清理出新的空間),先假設自己「不知道」,同一時間,也假設「自己的許多觀念是錯的」,所以,我們須要老師幫我們改錯誤!而不是單純的要求老師幫我們灌輸知識!!!──如果只有灌輸這麼一種單一的動作,那就真的害死人了!很不幸的,我們歷年來的教育,絕大多數走的就是這種很單純的唯一路線。

  在這樣的「不知道自己拿來求取知識的工具是錯的」(不知道自己的學習方法是錯的!)的誤解狀態中,我們的求學態度非常容易變成「只聽我們想要聽的話」、「只看我們覺得有趣的文章」,而忘記了我們看文章的眼光以及聽別人建議的心態很可能都是錯誤的!而我們求學正是為了改掉這種錯誤,而不是依據原來錯誤的指示再去找跟他一樣錯的東西!

  以看電影為例,一個合格的教師是要改善你的有色眼鏡,使鏡片不染任何成見色彩而成為透明純淨的客觀理性;但是學生很容易地流於世俗,認為「看到一部自己認為好看又有趣的電影才是最重要的」,至於他的眼鏡鏡片上面的污垢已經髒到了什麼程度,他卻不會關心。難怪乎,一個帶著紅色鏡片的人,他看任何的事物,都是紅色的。

  以前大家受填鴨,是因為年紀小;現在大家長大了,很多人卻仍然用填鴨的那一套去對待知識、對待教師,認為重要的是「我得到了什麼」,而不是「我改變了什麼」──這樣的觀念不改,長久以後,很可能發現學到的東西都是一場空,都只是世俗的過往雲煙,而根本沒有真實的價值。

(這系列文章非常重要,所以我會寫的長一點;每一層境界的細節都可以寫成一本厚厚的報告……未完,待續)

~王力群 2017.7.28 於新竹


周六颱風休息一天

~~~公告~~~
2017.07.29周6,下午板橋現場班2:30~6:00 ,
颱風休息一天必修班3-2課程順延.

~2017.7.28

2017年7月26日 星期三

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34)~我憑感覺去操盤,這樣到底對不對?

王力群_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3)~我憑感覺去操盤,這樣到底對不對?


  今天是725號,禮拜二(本文是週二寫的),目前的走勢比較平淡。上禮拜五我說:現在的情況暫時不適合短線多頭,個人預料會走小幅震蕩。禮拜一收的是小紅,既然是狹幅震盪,小紅就是困在震盪箱裡面,今天如果收盤也是小紅小,也視為在箱子裡。除非出現連續攻擊訊號,否則依照我個人的操作原則,是不會輕易更改原先的操作策略。短線雖然講究隨機應變,但是如果我們的短線生涯是要持續三個月以上或做好幾年,那就更須要有一整套的系統思想了。

  今天我要跟大家談的是短線操作一個最常碰到的問題,那就是:我到底能不能用我的感覺去操盤?或者憑感覺去做預測?

  做長線的時候,一個感覺,可以用時間去沉澱、去考驗、去驗證。但是在做短線的時候,往往發生了一個感覺之後,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驗證自己的感覺,或者是說:因為他來得太快、甚至一下子來的太多,而我們做短線的時候習慣沒想太多,於是這些感覺(或是只有一個感覺)就成了我們操盤的主角(而不是思想)。

  我先講我個人的答案:我的經驗是,絕大多數的人在短線操盤的時候,不論他是有思考還是沒有思考,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他是使用他的「不成熟的感覺」在操盤,但是他自己不知道,甚至把不成熟的感覺當作是「直覺」

  許多人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是只憑感覺在過生活,而且是不成熟的感覺。在許多人的身上,很多東西是沒有層次的、沒有所謂境界的垂直高下之分的,只有「有」跟「沒有」的差別。所以,他們當然不知道「感覺」需要經過訓練。打籃球的時候,有一種感覺叫做手感,你拿起球來瞄準籃框準備投籃的時候,大概就知道什麼叫做手感了。

  同樣的道理,我們的人生也是一樣,許多的感覺需要訓練、教育;如果你不好好去處理自己的感覺,那他們就永遠停留在動物的本能反應,或是成為群眾集體意識的一種反射投影而已。

◎不成熟的感覺

  大多數人不成熟的感覺,來自於大概以下六種狀況:

  一、別人的思想,不知道在什麼時候侵入自己的腦海,於是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複製別人的思想,然後依照那個思想,直接在潛意識中做出反應,而沒有經過理智的思考與反省。──張三老婆生孩子的前幾天買了鴻海,進了產房之後因為疼痛所以大喊「鴻海!鴻海!」,並不表示張太太生的小孩要叫做「張鴻海」。

  二、被某種黑暗慾望所推動,我們的記憶倉庫提供了某些畫面給我們,根據那些歷史畫面,我們做出了感覺,那些感覺攜帶者大量的黑暗慾情,而非理智的產物。──張三老婆生孩子的時候,因為疼痛所以大喊隔壁老王的名字,並不表示張太太要把老王給生出來。

  三、環境周遭的狀況有問題,簡單說起來就是不清靜、不乾淨,於是有某一種怪怪的思想或感覺「從天外飛來一筆」,而我們卻把這種怪怪的靈異感受當成了是我們體內生出來的正常事物。──張三老婆生孩子的時候,產房的天花板上面剛好掉下來一隻毛毛蟲,並不表示張太太生出了個異形。

  四、每個人體內都有生理變化時鐘,有些感覺每隔一個時間周期就會固定出現。例如:三餐進食、休息睡眠,以及某些「慾望」。如果有些感覺是依照排班時間表自動來報到了,那麼,有些人就會迷迷糊糊地認為在那個時間點發生的感覺就是同一時間的思考產物,其實只是湊巧而已。──張三老婆生孩子的時候,醫院的工友李四剛好依照行程表推著清潔車路過張太太的產房,並不表示李四就是張小三的爸爸。

  這種例子在股市中經常可見,有的人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想要進場操作的衝動,其實那股衝動搞不好就是某種慾望的變形,例如他每隔幾天就會想跟老婆吵架,如果找不到人吵,這股慾望就會以另外一種形式轉化出來。

  五、操作者本人在實戰的時候不知道從哪裡聽來一堆說法,但是他自己沒有辦法去消化這些,於是放在心裡,隔了一段時間之後,也不知道過了多久,這些亂七八糟的想法在一起互相感染、互相交雜,誕生了許多細碎的念頭,可以說是某一些綜合的感覺。——這種感覺是非理性的,但往往因為他的神秘感——某種複雜的神秘感,會讓他搶先發生(盤據主人的心頭),冒充「直覺」!於是讓操作者自以為有了靈感!──最近張三常聽隔壁老王吹噓他在外匯市場中賺了很多錢,心裡很羨慕,過了幾天張三在產房中看到自己老婆生了孩子,心中「忽然」想到了老王,於是就給孩子取名叫「張老王」。

  六、在生活中,不論是過去或者現在,有許許多多的記憶,存放在我們的潛意識之中。在這個記憶的大海中,有許許多多的歷史片段正在等待因緣成熟以後,他就會一個一個冒出頭來。但是有些記憶因為年代久遠,所以自己已經不記得它當時是怎麼發生的?為什麼會發生?……於是這些不知道來由的歷史畫面,就像幻燈片一樣,一張一張打上我們的心頭,帶給我們許多所謂的「感覺」——感覺往往引起我們的感情,雖然他也可以帶來理智的反省機會,但是人類通常不會去珍惜它,而是任由感情牽著鼻子走,這就叫放縱,或是任性。

  以上六點只是大概,提供有心人參考。

盤感(感覺)如何訓練?

  如果有人問:「盤感(感覺)如何訓練?」——我的答案還是跟「打籃球」一樣,必須靠著不斷地練習基本動作、累積實戰經驗。──我一直相信大家都應該是可以懂得這個答案的。

  但是在這麼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我遇過非常多的學生對於「訓練盤感」用打籃球做比喻的這個答案不滿意,他們希望我開出一個流程,從AB、再從BC,一步一步地把感覺建立起來——這樣想當然完全正確!於是我用比較粗的黑色簽字筆在A4的白紙上寫下了許多短線的操作流程,但是出乎我意料之外,許多人看到我寫的這個流程,反應都很沉默。後來,我又花了許多年的時間才了解:他們希望訓練盤感的過程,能夠經由一種非常簡單的方式,或是一種套公式的數學方式,很簡單、又很明確地在短時間之內達到;這個訓練過程中甚至不可以有任何的自由心證,換言之:就是不可以用大腦,以免傷它們的腦筋。

  翻成白話文,就是說:他們認為我花了這麼多的時間、寫了這麼長的文章、在課堂上面花這麼多的心血去講解「感覺」這種東西,委實讓他們驚訝!──因為他們認為感覺就是感覺,你也有我也有,有什麼好講的呢? … …好不容易聽我唬爛了一些東西之後,他們勉強接受一些,卻又聽我講「訓練盤感是須要投注心血與時間的」——這下子他們就忍耐不住了,於是一頂大帽子就扣了過來,那就是「天底下有許多事情本來是簡單的,但在某些有心人的操弄下,刻意把簡單的事複雜化!」——這頂帽子的威力可真大啊!

  對於這項罪名的指控,我的回答是:如果你認為打籃球就是把一顆球投進籃框裡面那麼簡單,那我就無話可說。同樣的道理,如果你認為人類的感情相處,就只是手牽手在東區逛街看電影——如果你認為人類的感情就是那麼簡單,那我真的不好意思再說什麼了。

  人類感情的提升,是從原始的本能反應進展到不受錯誤成見污染的直覺,這是一種文明發展的歷程。擁有感覺需要五官肉體,但是擁有正確的感覺卻須要頭腦深入的思考,然後逐漸融會貫通,就會逐漸體會到「思想與感覺自然吻合」的那種境界,到了那個時候,我們才能夠說:先看到這個盤,產生一某種感覺,再誕生了那個行動——這種ABC三部曲的流程,因為經過了嚴格的磨練,我們才比較有把握說:這個操作是「值得出手的」。——這種融會貫通的文明歷程,是發生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可以從別人身上直接抄襲的。

  最後讓我講一個小故事,作為本篇文章的結尾——

  很久很久以前,在釋迦牟尼佛誕生之前的一萬八千大劫之前,在某個國家,有個人在搭火車的時候突然覺得肚子怪怪的,很有「感覺」,於是他就依照這種感覺「就地方便」了起來。於是列車長就走過來跟他說這樣是不可以的,於是他就很生氣的對列車長說:「你這車難道不讓人肚子疼嗎?不准人民方便?」 … …列車長也很嚴肅的對他說:「這位先生,我們不反對您的尊貴的肚子產生的這種疼痛的感覺,重點是:你在有了這種感覺之後做了什麼事?是不是在適合的地點做了正確的處理!

  故事講完了。

(這系列文章非常重要,所以我會寫的長一點;每一層境界的細節都可以寫成一本厚厚的報告……未完,待續)

~王力群 2017.7.25 於新竹


2017年7月24日 星期一

7.22有上必修班的新同學 請來信告訴我您的GMAIL帳號

~~~通告~~~
2017.7.22有上必修班的六位新同學
請來信告訴我您的GMAIL帳號
謝謝!

~王力群 2017.7.24


2017年7月23日 星期日

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33)~這樣操作到底對不對?

王力群_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33)這樣操作到底對不對?

  今天是721日,禮拜五,開盤不久就跌破了五日線,我之前已經事先預告過:跌破五日線我就要賣出——如果是我自己私底下隨機應變,那我愛怎麼說就怎麼說、愛怎麼做就怎麼做;但現在是在這裡寫文章,所以就要按照事先規劃的照著做(就是賣出)。

  之前我有講過:這一波拉上去主要是幫鴻海之前那一波的122來解套, 122能夠過就過,過不去就先拉回修正吧。

  接下來的情況,在短線上,對於多頭可能不太適合,如果用預測法,我會預測他將會走一個狹幅震盪。至於長線,觀點不變,持股續抱。

  今天我要跟大家談的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觀念,也是這麼多年來同學最常問的問題之一,那就是:「請問老師,我這樣想對不對?我這樣出手到底對不對?

  我會問他:「你的意思是說:當你在思考該怎麼樣操作的時候,你也不知道自己想得對不對,於是就出手了,是這樣嗎?」

  同學說:「基本上是這樣。」

  我說:「既然你不知道你想的是對的還是錯的,那麼你幹嘛要出手? … …如果你不知道你追求的女朋友是好人還是壞人,那麼你幹嘛要展開追求的攻勢呢?」

  這位很聰明的同學想了一下,說:「因為我追求她有別的目的,不一定真的是想跟他結婚。」

 我說:「對啦!因為你可能有別的目的,所以你採取動作,而不去管兩個人的本質到底適合還是不適合。同樣的道理,你在操作的時候,明明就是有一個潛意識在背後推動,但是你自己卻忽略了——但是在追女朋友的時候,自己卻隱隱約約知道那個潛意識是什麼。」

  我接著問他:「如果你覺得對方沒有疑問,一見面就有來電的感覺,那麼你要不要去追求她呢?」

  同學說:「會。」
  我說:「同樣的道理,如果你看到市場中發生了一個狀況,正中你的下懷,你非常有感覺,那麼,你會不會出手了呢?」

  同學說:「會。——但是,就算我非常有感覺,但是那種感覺可能也是錯的啊?」

  我說:「如果你對某一種狀況沒有感覺,但是條件都符合,於是你冷靜的思考,認為既然客觀條件符合,那我就應該忽略掉自己的個人感受,而遵照機械式的訊號進場——當這個時候,你個人的思考或感覺,到底重不重要呢?」

  他想一想,說:「如果我在檢查客觀條件是否符合的時候,我的思想是清醒的,那麼,機械公式操作法就成立,此時,我個人的想法或感情,就不重要了。」

  我說:「對啦!你說的真好! ——所以,如果有個人在那裡說:我不確定我做的對不對,那麼,他用的一定是什麼法?」

  他說:「在別的地方我不敢說,如果在我們班,他用的一點是預測法,也就是注重自己個人的主觀的知識判斷。」

  我問:「預測法,也就是注重隨機應變的方法,在什麼地方用的比較多?長線還短線啊?」

  他回答是短線。

  我問他:「什麼是隨機應變?如果是打籃球,一個教練要如何訓練籃球員隨機應變的能力呢?」

  他想了一下,說:「不斷地練習基本動作、不斷地以參加訓練,以及不斷地累積比賽經驗。」

  接下來,我做了一個小小的初步總結:在中長線的操作中,注重的是理性的思考,文字理由是可以被寫在白紙黑字上面的。但是在短線中,注重的是個人的隨機應變,也就是在剎那之時間你就必須依據你當時的直覺感受做出反應,偏重於行動。

  簡單來講,在短線中,我有一個境界理想期待自己能達到,那就是:有把握再出手,如果沒有把握、沒有感覺,那麼,依據我所受的訓練,一定是有一個地方不對勁了,於是我就不出手。這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有感覺就出手,沒感覺就不出手,這就是我的短線原則。」

  重點是:(短線中)我這樣子做的成功把握度是多少,而不是我這個動作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這就好像打籃球的時候,到底是「把球傳給科比.布萊恩」呢?還是「我自己拿到球以後就直接投籃」? ——答案是:「把球傳給別人」或是「自己飆球」,這兩個動作沒有對錯之分,而是看你「會不會傳球」以及「會不會投籃」,換言之:你平常就要多練習傳球跟投籃,基本動作的實力提高以後,出手才有把握。而不是等到別人把球傳給我以後,再來問教練「我是要把球傳給布萊恩呢?還是我自己直接投?」

  也許有人會問一個問題:「我怎麼知道自己出手是有把握的呢?」——同樣的推理,如果你在打籃球,你會不會問教練「我怎麼知道自己出手投籃是有把握的呢?——你絕對不會這樣問!如果你這樣問了,教練一定會說:今天晚上你就留在籃球場上練習吧!沒有投進一萬個球,你就不要回家睡覺!

  股票市場中,尤其是在短線,許多的操作者並沒有把心思放在培養自己的實力上面,而是花時間去尋找如何快速成功的捷徑。這就好像一個運動員,不去練習「自己」的體力,而是在尋找「對方」的漏洞,認為找到對方的破綻以後,就一定「有一個方法」可以「破解」對方的防護罩——而這個「破解法」就跟開電燈關電風扇一樣,只要知道開關在哪裡,然後伸手動作,就一定會成功,跟自己有沒有什麼實力或功力的,一點關係都沒有! ——這真是妄想!

  我的心得報告:長線注重大趨勢,許多因素是客觀的,所以你可以參考很多人的分析報告,再來決定自己長期投資的對策。短線則相反,許多因素是主觀的,因為實際上場之後,周圍的環境狀況瞬息萬變,而這些變化在長線中被視為雜訊與幻想,是可以忽略的,但是在短線中,這些變化反而是賺錢的機會,只有身在其中的自己才知道狀況,別人不是你,沒有在那個場子裡,所以很難知道那個時候周圍的條件是怎樣。這就好像打籃球的時候,有很多狀況是球員自己才能知道的,在旁邊的觀眾跟教練再怎麼樣懂籃球,畢竟別人不是自己,他們不是你,不可能像你自己這麼了解實際戰場上的變化。

  在中長線的投資過程中,因為時間沒有那麼快,所以我們可以把步調放慢,靜靜地來討論每一個流程細節,換言之:如果你的運動反射神經沒有那麼快,在中長線的領域中,反應慢不是致命傷。相反地,在短線中,因為時間快,你沒有辦法非常仔細地花費大量時間去深入思考每一個快如閃電的動作,而比較偏重於當下的直覺(從訓練而來,不是不成熟的胡亂感覺)——所以,短線比中長線更需要大量的實戰訓練,就是這個道理。

(這系列文章非常重要,所以我會寫的長一點;每一層境界的細節都可以寫成一本厚厚的報告……未完,待續)

~王力群 2017.7.21 於新竹


2017年7月19日 星期三

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32)~操盤時感到心理壓力,我該怎麼辦?

王力群_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32)~操盤時感到心理壓力,我該怎麼辦?

  今天是201771日,禮拜三。今天是紅棒上影線,攻擊訊號普通,短線多單可以隨機應變,或是以五日線為出場點。長線觀點不變

  今天我要跟大家談的是:最近十年來,陸陸續續有同學問我一個很「常見」的問題:「請問老師,我在操盤的時候常常發生不敢進場,或是不願意出場,這樣子的狀況是正常嗎?」

  我當然告訴他說不正常,要改,慢慢改。於是他就會問我:「為什麼會這樣子呢?為什麼別人都不會,而只有我會這樣?」

  我第一次聽到這種問法的時候大吃一驚。我很驚訝於為什麼他會認為這問題是他的專利?只會在他一個人身上發生?難道他認為別人在操盤的時候都很輕鬆愉快嗎?──難道……他認為贏家在操盤的時候都沒有心理壓力?……難道……他認為天底下所謂的贏家就是在操盤的時候都很輕鬆容易而沒有吃苦耐勞?

  這個問題一直藏在我心中,直到最近幾年,我才有一個比較肯定的答案——很多人確實是認為「「操盤的時候感覺心理挫折(不舒服)」是自己才有的問題。」也就是說:全世界有幾十億人,但是他認為只有他自己才會感到挫折,至於別人有沒有呢?別人的心理狀況是怎樣呢?——他以前是不關心的,也不想知道。

  再接下來,我就會被問到一個超級大問題:「請問王老師,我們要用什麼方法解決我們操盤的時候的心理問題呢?」

  坦白講,我第一次聽到別人這樣問的時候,我還以為我聽錯了;這個問題應該是去問釋迦牟尼佛的,怎麼會來問我呢?

  金剛經就記載了這個提問的過程: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翻成白話意思就是:我要怎麼樣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呢?

  這是一個有關於「心」的最古老的問題。

  一直遲遲等到2006年,我才知道絕大多數的人雖然知道人類有一顆心臟,但卻不知道人類有一個「思想心」——這個意思就是說:人類的思想,往往是跟自己的心理狀態配合著走的。——我到了2006年,才知道絕大多數人並沒有「思想(系統、機械制度)」這種概念,也沒有「內心思考」這個概念。他們除了知道心臟以外,大概就只知道「心情」了。至於其他跟心靈有關的東西,例如「修身養性」、「鍛煉心志」… …這些概念通通都是沒有了。換言之:一般人只有感覺,而不知道思考的背後有個本體存在。笛卡爾所謂的『我思故我在』,他們大概是有聽過而沒有懂。

  在股票市場中,『心理分析』誕生地並沒有太晚,於是我就被騙了,我以為心理分析這個東西大家都知道了。知道了。後來我才發現:絕大多數股票市場的操作者,根本就不知道除了基本分析、技術分析之外,還有個心理分析。他們也不知道股票市場是天底下競爭最激烈的心理舞台。為什麼他們不知道呢?我研究的結果,當然又是我們美麗又可愛的國民填充雞鴨魚肉教育考試制度的禍害。

  2008金融海嘯那年,有一位上了半年多的課的同學告訴我:他說他第一次聽我講股票市場心理分析的時候,他「大吃一驚」,因為他認為:「操作股票跟我們的心理有什麼關係呢?聽這個老師在胡說八道!」於是他對我非常的失望,當場就想把手中的原子筆直接丟過來k我的頭。

  一般老師不太談到心理的問題,或是根本不談,大概有以下五種原因:

  一、他自己不知道,是不知不覺者。
  
  二、他知道一些(心理分析),但是不曉得有那麼重要。日子久了以後,反正他只做顧問的工作,於是就慢慢對心理產生隔閡。

  三、他知道,但無力去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自己被困在裡面,當然不希望別人知道他也有這個問題,以免「丟臉」。

  四、他知道,也遇到過心理問題,但也跟大多數人一樣沒辦法克服自己的心理,後來在寫文章或是幫別人上課的時候,因為錢的關係(一般人只想學技術,並不知道心理的存在) ,所以對於心理分析刻意迴避。或是乾脆騙學生說:他這個大富翁根本就沒有心理方面的問題——如果你用他的「方法」賺到大錢了,有了錢以後自然什麼問題都沒有了啊!。

  五、操作者本人確實已經達到聖人的境界:——既然已經達到這種超凡勝境,自然就無所謂心理問題了。

  一般來講:操作的時候不敢動用太多錢進場、抱保單的時候三心二意抱不住、選股的時候思考混亂、三心二意、該出場的時候捨不得、賠了錢以後心情沮喪、賺了錢以後得意忘形,以致於下一筆交易樂極生悲… …這些都是股市中常發生的事情,也是投資人普遍的心理問題。歷年來,坊間提倡的解決方法,大致有以下5種:

  1、作深呼吸,伸個懶腰,做做徒手體操,擺擺頭、甩甩手、抬抬腳,散個步、或是做一點自己喜歡的小運動,以紓解壓力。

  2、做瑜珈,深入冥想的境界,進入自己的內心深處治療自己。

  3、練習禪定!或者乾脆成為「打坐大師」、「氣功大師」、「心靈大師」!

  4、定下種種嚴密的守則,規定大家在操作的時候一定要嚴格遵守。但是,礙於種種情面,規則只是規則而已,如果你不肯停損,制定規則的那個人也是沒有辦法的。——坊間絕大多數的股市教育班,都是用這種方法,表面上看起來,既然都訂了規則,就已經仁至義盡了,你自己不遵守是你家的事,不是老師的事──至於「遵守規則」的精神叫做『紀律』,而這個精神其實是老師應該教給學生的──嗯,對不起,台灣教育是訓練你考試,而不是『遵守真理』的紀律精神。所以,說穿了,這還是放牛吃草、放縱散戶自由自在,至於賺賠輸贏,嘴巴上不講,其實心理面已經認定了「那是散戶自己的命」,他們自己要負責,所以怪不得老師。

  5、老師跑在前面,但是先跟同學講好遊戲規則,讓同學了解老師為什麼要這樣操作,讓同學從心理認同這樣的操作方法。——這個方法最嚴重的地方是在於:操作者本人必須要擔當其他同學的業報,所以在基金業,基金經理人最好不要跟客戶有太多的聯繫關係,以免受到感情的牽絆。

  在我們班上,是採取第五種方法的進一步的版本,我們稱之為團體治療,就是讓大家在一起組成一個學習團體,由老師來示範操作的動作。至於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心理問題,可以去上我們的股市心理班,或是佛學班,或是哲學班,以治療其思想病根。──這三個班,說到底,其實都是『安心班』。

  話說回來──其實,如果你還不能確認自己的操盤法是正確的,那麼,以上所有的心理紓解方式對你而言都沒有用!因為他最多只能解決心理問題,都不能解決你的技術! ——換言之:真正需要解決心理問題的人,狹義講起來,是在解決了技術問題之後(是在得到了正確的技術之後),卻遇到了沒有辦法「確實執行」的問題——市面上大多數的人的操作方法本來就是錯的,所以他們不但要解決自己的「純技術」問題,同一時間還要緩和「因為操作錯誤」引起的心理挫折,以及「在正常的操作流程中本來就會發生的人性問題」!!一個打三個!!!──這個工作即使按部就班地來學習,也要很久的時間,更何況是一個對心理毫無概念的人。

  我以前講過一個故事,現在把它寫在這裡,作為今天文章的結尾——

  從前有位投資人操作不順,所以跑去找老師,跟老師說:「我在做股票的時候常常會緊張、吃不下飯、失眠焦慮、神經衰弱、疑神疑鬼… …請問,有沒有治療我的方法?」

  老師談了一口氣,說:「我這裡有本書,叫做聖經,當你感覺心理有挫折的時候就看看吧,希望上帝賜給你力量,幫助你渡過難關。」

  這位投資人滿臉疑惑地接過那本書,放在手中東摸摸、西瞧瞧個老半天,然後楞在那裡有時好一陣子,終於鼓起勇氣來問:「那麼… …請問藥丸是在哪裡? … …是一天一次嗎?還是照三餐來? … …空著肚子吃會不會效果好一點?」

  故事講完了。

  結論是:我們知道花草樹木(有形有相)需要修剪,但我們之中卻很少人知道自己那個無形無相的「心」也須要修剪整理。

 (這系列文章非常重要,所以我會寫的長一點;每一層境界的細節都可以寫成一本厚厚的報告……未完,待續)


~王力群 2017.7.19 於新竹

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

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31)~為什麼我學不會別人的東西?

王力群_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3)~為什麼我學不會別人的東西?

  今天是2017717日,禮拜一。今天盤的攻擊訊號不是很明顯,短線暫時就隨機應變好了(如果上漲距離拉開,則短線以十日線為出場點)。長線觀點不變



  今天我要跟大家談的是:學股票,為什麼學不好?

  我剛開始教課的時候,是公元兩千年的6月。跟大多數的年輕人一樣,我那個時候對現實社會知道的有限,認為自己雄心萬丈鼓起胸膛之後就可以迎接一切的挑戰!——但是到了2002年的52號,我幫自己編造的這個神話,開始一點一滴掉油漆了。

  那一天,我跟助理雄哥在北城證券,盤中接到一個電話,某同學問我:「現在大盤跌破季線了,請問老師我們要不要賣出?」——我說要賣。過了幾天,禮拜六上課的時候,那位同學跟其他同學聊天,很大聲、很興奮地說:「王老師說要賣,但是我沒有賣耶!」,我聽到了以後覺得很奇怪,於是就問他:「你為什麼沒有賣呢?」,他說:「老師,你只叫我賣,但是並沒有叫我賣金融股啊!——我手上的股票都是金融股。」

  從這一天開始,我接觸到了一個新的知識領域,就是「(股票市場)心理認知學」。

  第二個案例發生的時間大概是在2003年的秋天,那時候台積電有一度在70塊錢,我跟同學說:它可能會跌到50塊錢,所以大家要小心一點。——話才剛講完,立刻就有位同學發問:請問老師,那麼「現在」可不可以買呢?——我一聽,稍微想了一下,就問他:您的意思是說「跌到50塊錢」可不可以買嗎?……他回答我:不是的,我是問你現在可不可以買? … …這下子我糊塗了,我說:現在是70塊錢,我剛剛已經講了,他會跌到50塊錢啊… …然後他說:老師,你剛才不是講說他現在會跌到50塊錢嗎?,我說:如果真的跌到50,那也需要一段時間,不是馬上可以到的。他又馬上說:那可不可以買呢? … …此時,我還以為他是說50塊錢能不能買,於是我又問他是不是這個意思,結果他「糾正」了我的想法,他說他不是問50塊錢可不可以買, 而是問70塊錢可不可以買? ——我說:剛才我已經講了他可能會跌到50塊錢,所以我建議如果你要買的話,可以等到50這個價位來了以後再考慮。」--他說:「老師,你剛才只會說他會從70塊錢跌到50塊,你可沒有說70塊錢不可以買喔!

  我聽了他這句話以後,大吃一驚。

  現在回想起來,我在那年就應該醒過來的,但是我沒有。檢討其原因,應該是我的知識不足,沒有辦法從這兩個案例中找到一個新的知識領域的入口。

  過去我們在學校的時候,我們只會被動地接受,不太會去想為什麼。例如一份考試卷發下來,我們的第一目標是解題,我不太會去想出題目的老師他在想什麼。這就好像我後來進了辦公室,我只顧著自己工作,而沒有興趣去知道我的直屬長官在想什麼。

  把邏輯平移到另外一個的舞台,這就好像我當年在追女朋友,我只管自己的原始動機與動作正不正確,而不去管對方心裡面在想什麼。

  第三個案例發生在2006年,有一個朋友來問我:randy,你覺得我的男朋友怎麼樣?——我說:你那個男朋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貪財好色寡廉鮮恥,是一個大爛人。——結果過了半年以後,他就跟那個男人結了婚。我問她說:你為什麼要跟那個爛人結婚呢?她說:當初她問我的意見的時候,我只是罵那個男人爛,但我可沒有告訴她不可以跟那個爛男人結婚啊!

  噢,我的上帝啊!

  這個案例讓我開始有點了解,原來,我常常誤以為對方了解我在說什麼,其實他根本就不知道我在講什麼。

  2017年的某一天,我經過一番慎重考慮,問了某位同學一個問題:李白的詩句,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你知道他在講什麼嗎? … …他說他完全不知道這首詩在講什麼。接著我問他:你高中在唸論語的時候,有什麼感想嗎?他說他沒有什麼感想。然後我在問他:當年你在大學的時候,有一門科目叫做「高等微積分」,你知道這門科目在講什麼嗎?他說他覺得高等微積分就跟天書一樣,他是靠死背公式跟題目才過關的。

  聽到這幾句話,我真的很感動,對於他的坦承相告,終於解決了我幾十年來沒有開竅的一個老問題。從來沒有人告訴過我:一個人的思想可以跟另外一個人差這麼多——如果以上這三個案例都是真的(他們當然是真的,是我親身的經歷,而不是幻覺),那麼,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活在自以為是的世界裡,我完全不知道別人在想什麼。

  絕大多數的人,其實並不關心別人在想什麼。對於我們之中大多數人而言,從有記憶開始,生活就是上課死背知識、被升學考試所壓迫、被填鴨、被灌水。對於絕大多數的人而言,生活與思考只剩下一種標準,那就是:「考試要考的」與「考試不考的」,然後我們糊里糊塗不知不覺地用這種標準去檢視一切,不考的我們就沒有興趣,或者應該說「我們不應該對不考的東西產生興趣」。——於是,別人的心理、別人的想法、別人的生活,都成為考試以外的身外之物,不需要去關心… …久了以後,就爆發出一個可怕的結果:不知道從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開始,脫離了考試以後,我們思考的項目以及範圍都變成了固定的,從那時到現在甚至到以後,我們再也不會去拓展我們思考的領域,於是就這樣一直活下去。——活在自己的僵化意識形態之中。

  於是乎,某些人在某些專業領域也許是專家、也許具有充足的謀生能力,但只要脫離那一塊之後,他的眼光就變小了,就好像鑽進一個小盒子一樣,透過小盒子上面的幾個小孔去看外面的世界。於是就發生了上面三個案例那樣的悲劇。
這三個主角都有一樣的特徵,那就是:他們很難再學習真正的「新知識」了,因為他們的大腦已經被固定住了,所以,他們的生活變成「用自己的成見去看世界」,而不是「用外界的新知識來不斷地改善自己的智慧」。

  在股票市場中,絕大多數人的學習,就是我上面所講的那樣。但是他們自己不知道,他們誤以為接收資訊就是在學習,殊不知他們對於資訊的判斷並不是用理性,而是用自己原本破舊的工具去過濾知識,然後不斷地騙自己,一直騙一直騙… …一直到老、然後死去。

  這當中的歲月,沒有進化,只有思想的老化,然後他們把那種老化視為成熟,把退步當成了驕傲。

  結論是:他們自以為在使用某種方法,其實他們只是在模仿外表的動作,而不知道當初使用這方法的人心裡是怎樣想的

 (這系列文章非常重要,所以我會寫的長一點;每一層境界的細節都可以寫成一本厚厚的報告……未完,待續)

~王力群 2017.7.17 於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