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群_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31)~為什麼我學不會別人的東西?
今天是2017年7月17日,禮拜一。今天盤的攻擊訊號不是很明顯,短線暫時就隨機應變好了(如果上漲距離拉開,則短線以十日線為出場點)。長線觀點不變。
今天我要跟大家談的是:學股票,為什麼學不好?
我剛開始教課的時候,是公元兩千年的6月。跟大多數的年輕人一樣,我那個時候對現實社會知道的有限,認為自己雄心萬丈鼓起胸膛之後就可以迎接一切的挑戰!——但是到了2002年的5月2號,我幫自己編造的這個神話,開始一點一滴掉油漆了。
那一天,我跟助理雄哥在北城證券,盤中接到一個電話,某同學問我:「現在大盤跌破季線了,請問老師我們要不要賣出?」——我說要賣。過了幾天,禮拜六上課的時候,那位同學跟其他同學聊天,很大聲、很興奮地說:「王老師說要賣,但是我沒有賣耶!」,我聽到了以後覺得很奇怪,於是就問他:「你為什麼沒有賣呢?」,他說:「老師,你只叫我賣,但是並沒有叫我賣金融股啊!——我手上的股票都是金融股。」
從這一天開始,我接觸到了一個新的知識領域,就是「(股票市場)心理認知學」。
第二個案例發生的時間大概是在2003年的秋天,那時候台積電有一度在70塊錢,我跟同學說:它可能會跌到50塊錢,所以大家要小心一點。——話才剛講完,立刻就有位同學發問:請問老師,那麼「現在」可不可以買呢?——我一聽,稍微想了一下,就問他:您的意思是說「跌到50塊錢」可不可以買嗎?……他回答我:「不是的,我是問你現在可不可以買?」 … …這下子我糊塗了,我說:「現在是70幾塊錢,我剛剛已經講了,他會跌到50塊錢啊… …」,然後他說:「老師,你剛才不是講說他現在會跌到50塊錢嗎?」,我說:「如果真的跌到50,那也需要一段時間,不是馬上可以到的。」他又馬上說:「那可不可以買呢?」 … …此時,我還以為他是說50塊錢能不能買,於是我又問他是不是這個意思,結果他「糾正」了我的想法,他說他不是問50塊錢可不可以買, 而是問『70塊錢可不可以買?』 ——我說:「剛才我已經講了他可能會跌到50塊錢,所以我建議如果你要買的話,可以等到50這個價位來了以後再考慮。」--他說:「老師,你剛才只會說他會從70塊錢跌到50塊,你可沒有說70塊錢不可以買喔!」
我聽了他這句話以後,大吃一驚。
現在回想起來,我在那年就應該醒過來的,但是我沒有。檢討其原因,應該是我的知識不足,沒有辦法從這兩個案例中找到一個新的知識領域的入口。
過去我們在學校的時候,我們只會被動地接受,不太會去想為什麼。例如一份考試卷發下來,我們的第一目標是解題,我不太會去想出題目的老師他在想什麼。這就好像我後來進了辦公室,我只顧著自己工作,而沒有興趣去知道我的直屬長官在想什麼。
把邏輯平移到另外一個的舞台,這就好像我當年在追女朋友,我只管自己的原始動機與動作正不正確,而不去管對方心裡面在想什麼。
第三個案例發生在2006年,有一個朋友來問我:randy,你覺得我的男朋友怎麼樣?——我說:你那個男朋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貪財好色、寡廉鮮恥,是一個大爛人。——結果過了半年以後,他就跟那個男人結了婚。我問她說:你為什麼要跟那個爛人結婚呢?她說:當初她問我的意見的時候,我只是罵那個男人爛,但我可沒有告訴她不可以跟那個爛男人結婚啊!
噢,我的上帝啊!
這個案例讓我開始有點了解,原來,我常常誤以為對方了解我在說什麼,其實他根本就不知道我在講什麼。
2017年的某一天,我經過一番慎重考慮,問了某位同學一個問題:李白的詩句,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你知道他在講什麼嗎? … …他說他完全不知道這首詩在講什麼。接著我問他:你高中在唸論語的時候,有什麼感想嗎?他說他沒有什麼感想。然後我在問他:當年你在大學的時候,有一門科目叫做「高等微積分」,你知道這門科目在講什麼嗎?他說他覺得高等微積分就跟天書一樣,他是靠死背公式跟題目才過關的。
聽到這幾句話,我真的很感動,對於他的坦承相告,終於解決了我幾十年來沒有開竅的一個老問題。從來沒有人告訴過我:一個人的思想可以跟另外一個人差這麼多——如果以上這三個案例都是真的(他們當然是真的,是我親身的經歷,而不是幻覺),那麼,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活在自以為是的世界裡,我完全不知道別人在想什麼。
絕大多數的人,其實並不關心別人在想什麼。對於我們之中大多數人而言,從有記憶開始,生活就是上課死背知識、被升學考試所壓迫、被填鴨、被灌水。對於絕大多數的人而言,生活與思考只剩下一種標準,那就是:「考試要考的」與「考試不考的」,然後我們糊里糊塗不知不覺地用這種標準去檢視一切,不考的我們就沒有興趣,或者應該說「我們不應該對不考的東西產生興趣」。——於是,別人的心理、別人的想法、別人的生活,都成為考試以外的身外之物,不需要去關心… …久了以後,就爆發出一個可怕的結果:不知道從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開始,脫離了考試以後,我們思考的項目以及範圍都變成了固定的,從那時到現在甚至到以後,我們再也不會去拓展我們思考的領域,於是就這樣一直活下去。——活在自己的僵化意識形態之中。
於是乎,某些人在某些專業領域也許是專家、也許具有充足的謀生能力,但只要脫離那一塊之後,他的眼光就變小了,就好像鑽進一個小盒子一樣,透過小盒子上面的幾個小孔去看外面的世界。於是就發生了上面三個案例那樣的悲劇。
這三個主角都有一樣的特徵,那就是:他們很難再學習真正的「新知識」了,因為他們的大腦已經被固定住了,所以,他們的生活變成「用自己的成見去看世界」,而不是「用外界的新知識來不斷地改善自己的智慧」。
在股票市場中,絕大多數人的學習,就是我上面所講的那樣。但是他們自己不知道,他們誤以為接收資訊就是在學習,殊不知他們對於資訊的判斷並不是用理性,而是用自己原本破舊的工具去過濾知識,然後不斷地騙自己,一直騙一直騙… …一直到老、然後死去。
這當中的歲月,沒有進化,只有思想的老化,然後他們把那種老化視為成熟,把退步當成了驕傲。
結論是:他們自以為在使用某種方法,其實他們只是在模仿外表的動作,而不知道當初使用這方法的人心裡是怎樣想的。
(這系列文章非常重要,所以我會寫的長一點;每一層境界的細節都可以寫成一本厚厚的報告……未完,待續)
~王力群 2017.7.17 於新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