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

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29)~第5招「十XXX法」,來了!


王力群_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29)~第5招「十XXX法」,來了!

  今天是2017712日,昨天的K線收了一根中紅,我之前(2017.7.10)已經講過:在短線上,因為710號收得還可以,所以可以迎接反彈。但我個人暫時只限於做短,換言之:我個人會在今天(2017.7.12)或13找點自行賣出。』──我是說我私人的操作。

  711號的紅線有一個很古老的特徵,就是過了十日線。有位資深的同學告訴我:他昨天用十日線跑了一次報表,結果如何如何… …我聽了以後,有點感想,現在把它寫出來。

  我當年在學習操作的時候,事先累積了一段時間的經驗,大概至少一年吧,然後再去研發方法。但現在的同學們,幾乎都是在缺乏操作經驗的狀況下,一下子就貿然要求「收到」某種可以賺錢的操作法,而不去管自己有沒有實際的經驗。換言之:他在面對各式各樣、或賠或賺的操作法的時候,不是根據自己的實際經驗來判斷眼前這些方法的對錯,而是根據自己「在不了解股市的狀況中所擁有的成見」來做是非對錯的判斷——這種學習的方式,叫做本末顛倒。其危害,甚烈也!

  這種學習方式是在哪裡學來的呢?應該是在我們國民教育的填鴨學校。

  以十日平均線操作法為例:做短線而言,最重要的是在突破10MA之後,是不是「馬上」就沒有高點了? ——因為是做短線,所以只要在幾天以內出現高點,我就馬上感覺到這筆交易是可以用10日線做的!

  換言之:如果是中長線,那麼,在突破某條平均線之後,我會去稍微看一下他在幾個月內,或是一兩年內,有沒有更高點?……如果沒有高點,那我就要小心點;又,如果在突破之後,隔不久就見到低點,那就表示這條平均線可能不適合有心臟病的人去操作了
  我要提醒各位的是:要先對某種(盤勢)現象有一種感受,覺得要從這種現象「生出」一種方法的感覺,有一種要生的感覺之後,再去收集案例(各種現象) ,然後去分析、去思考,經過整理後,看能不能找出什麼習慣,甚至公式。

  現在人學習操作都與以上講的背道而馳,他可能會在一開始就問一個很尖銳的問題:「這個方法能不能夠賺錢?(念北一女或建中能不能考上台大?)」 —— 而不去在乎自己的感受、不先去查詢問自己的狀況。這就好像有兩個人,一個是金毛獅王謝遜,另外一個是江湖小混混,你去問謝遜拿了屠龍刀以後能不能夠天下無敵?你認為老謝會怎麼回答呢?……然後你再去問小混混拿了屠龍刀以後能不能成為武林至尊,小混混又會怎麼回答呢?

  起先我面對這種學習案例,我也沒有想太多,因為我認為先把答案問出來似乎也無傷大雅。但是經過很多年以後,我才發現:對於台灣的學生而言,先有了答案,再去找解題的方法,似乎已經成為一種不可打破的習慣——這種習慣的最大的弊病就是:因為已經有了答案,所以他回不到思考的原始出發點,也就是在方法跟公式還沒有誕生出來之前那個最原始的狀態;因為他回不去了,所以他不再會去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我們心中一片空白,那麼,我們是看到什麼樣的狀況以後才會想到用十日線法呢?』

  最後我要提醒本班同學三件事:

  一、基本上,突破10MA是一個重要的現象;如果你看到現象,心中便有了強烈的感覺,而你在心理建設方面又是一個非常成熟的高手,那麼,你就可以「依據自己的心理來採取動作」。如果你不相信自己的感覺,或是你根本就沒有感覺,而你自己是一個不成熟的人,那麼,此時此時此刻,你就可以考慮「直接依據現象來採取行動」,而不去管自己的感受。反正自己的感受是不可信賴的。

  二、突破10日線的時候的過濾條件有兩項很重要,一樣是有沒有明顯的創新高,另外一項是過去10日線的點數會不會不夠多? ——基本上,過濾條件不能夠太多;如果太多,機會反而減少。機會減少了以後,進場次數減少,日後供修正的機會也就相對減少了。

  三、如果中線跟長線的情勢有所改變,那麼,此時此刻此地對於中長線的看法,一定會影響到10日線法。以2017年為例,這一年的多頭是從2012年延續而來的,所以偏向機械式的純10日法會比較吃香一點——但這是指大概,在細節方面還需要更深入的思考以及直覺——但一般做短線的人,往往不去注重那個方法在長期使用的時候大致上的情況,而拼命在短期細節上面做考究、做挑剔,然後把這種可求的動作視為短線操作者應該有的正常舉動。對於這種「把短視當短線」的錯誤思想,我是大力反對的。換言之:我不會因為一個方法是屬於短線,就不再透過大格局去觀察他、感受他。

 (這系列文章非常重要,所以我會寫的長一點;每一層境界的細節都可以寫成一本厚厚的報告……未完,待續)

~王力群 2017.7.12 於新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