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系統與邏輯(11):【守恆系統】

系統與邏輯(11):【守恆系統】

  當我在股市中執行我自己的系統,發現我有許多「微細念頭」。其中當然有很多是不好的,但是因為微細,所以我總認為這些小念頭是「人之常情」,無需過度苛責自己。
  但是,大家都知道,有幾個「微細」念頭闖了「大禍」,我在2001年底的那次大虧,就是某個微細念頭闖了禍(一念之差,違背自己的既定法則而跑去放空,被軋好幾百點)。
  不過,因為在大體上而言,我們的股市操作系統發揮了克制的力量,把微細念頭對操作的干擾降到了很低的水平(這個大多要感謝機械式操作法的貢獻),所以這個問題就變小了。
  但是,微細的偏差心態還是會出現,只是我們的系統『不受理』微細念頭所產生的想法而已(我們的機械系統只要是看市場的數字,而不注重操作者本人的想法跟心情)。
  出現就出現吧,我姑且把這問題就丟給宗教的修行了,看能不能有一天做到「念念清淨」的境界。
  於是這問題就擱著了,一直到我對於「守恆系統」有了新的一些認識之後。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很奇怪,「能量守恆」跟「微細念頭」有什麼關係?
  是的,起先我也不清楚,後來才有了一些想法。
  我們這個世界,依照「因果律」來進行運動的計算,而這個計算的範疇就由「守恆律」所控制,意思就是說:算來算去,宇宙的能量總和不變。
  例如說:股市在最低點回升時的動能最大,但位能為零;將來到了最高點,動能為零,位能最大。簡言之:上漲時動能變位能,下跌時位能變動能。
  把我們這個世界裡頭的運動或變化,看成是不同名稱的能量轉過來轉過去,這叫做「能量系統」的觀點(跟力量系統不一樣),而這些能量在轉換過來又轉換回去的過程中的任何一個時刻,不同名稱的各種能量的總和不變,這叫「守恆系統」。
  首先,我們先確定股市系統是整個現實世界的一個「時間加速」的縮小模型(絕大多數的股民無此觀念,他們不知道或是不認為股市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學理上的關係),於是,透過股市這個很棒的模型,我們可以把股市中的一些現象跟我們其他生活中的現象都串連起來。
  過去我很喜歡做這樣的思考:從股市模型中發現道理,再把它「還原」到我們的現實世界中──我覺得這實在是棒極了。
  但是在守恆系統中,我突然想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
  守恆系統中,消失的能量其實不是消失,而是轉換成另一種東西,而且轉換的過程中,沒有絲毫的浪費或放大,轉換前跟轉換後是一種「等號」的關係,沒有任何的縮小或變大,大跟小只是外表形式的表象,而不是本質,本質是不增不減的,如此嚴密的等式,才能夠維持系統的總能量始終不變。
  我想到這裡時,隱隱約約湧現一種「不安」的「恐懼感」。
  因為我另外也想到了那個懸宕已久的股市老問題:「一個微細邪念,結果造成大禍。」──這個觀念如果使用守恆律,就不太對了,因為闖大禍的一定是巨大的念頭,「絕無可能」是小念頭。如果小念頭可以變成大災禍,那麼,小能量就可以藉著轉換的過程搖身一變為大能量,於是,請問這多餘的能量哪裡來?莫非系統被入侵而多出了新的能量?這樣一來,總能量就變了,也就不再守恆了。
  最直接的解釋就是:錯的應該是我自己,而不是守恆律錯了,我認為的「微細念頭」其實並不微細,它可能因為某些因素的作祟,所以被我感覺成「微細」,而其實它是巨大的念頭。
  最可能的兩種原因是:一,這個巨大念頭被感情或慾望所遮蔽了,所以我只感覺到一部分;二,我的感覺神經出錯了,遲鈍了,把大支的看成小支的。
  之前,我們認為微細念頭之所以不容易被偵測到,是因為我們認為小東西就好像飛翔在空氣中的小蚊子,要打牠並不容易,因為他體積小速度快,偶一露臉就飛走,難以捕捉。換言之:我們把交易看成是一種碰運氣,只要這個小蚊子(微細念頭)不飛過來,我們就可以逃過牠引起的大災難。
  愈小的東西的出現,我們會不自覺地把它當成是一種「機率」。
  但其實牠根本就可能是一隻大象,而我們就坐在大象身上,牠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酣睡,一旦醒來,則成巨震。
  小結論:
  壹,我們在股市中的那些微細的邪念,其實並不是「一時的疏忽」,而是長久的、經年累月的、累世積聚而成的巨大塊壘。
  貳,真正的微細念頭因為體積太小,必須要用超高的能量去偵測(因為搜尋的空間太廣大,耗時耗力),而人類平常根本就不會動用到這麼大的力氣去找細的像一根頭髮的小過失。所以:能夠被我們在平時「感覺」到的,其實都是大東西,而非細微。
  參,很多的念頭跟想法(尤其是在股市中)其實都是冰山一角,但是我們都針對那一角的微小,認為那是小事,於是原諒了自己。
  當我對以上三點有了一些了解之後,我的不安感再度湧現。
  以後我要拿什麼藉口來原諒自己的「一時疏忽不察』呢?
  這個認識同時也解決了我過去對一些『小事』念念不忘的奇怪經驗。
  原來那些都不是小事,而是長久以來因為放爛姑息,累積而成的冰山一角。
  原來2001年的那次大輸不是倒楣,而是活該。
~2014.4.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