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1日 星期三

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12)~做錯了該如何停損?

王力群_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12)~做錯了該如何停損?

  停損再怎麼厲害,都無法使你致富,也無法讓你成為贏家。充其量,打平而已。如果以排行榜來算名次,收支平衡的你也許可以排在績效排行榜前面好幾名,因為凡是有進出的人幾乎都虧損了──這是一個古老的股市笑話,但是大家也要知道一下才好。

  在教學的這些年中,我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事情:有許許多多的同學,尤其是理工科背景出身的朋友們,他們普遍有兩個觀念,第一個觀念是:他們認為停損是一個「問題」,必定有一個相對應的方法可以解決。第二個觀念就是:他們在潛意識中,似乎認為停損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似乎把停損做好,整個贏家目標就幾乎到手了。

  以上兩個觀念,都是錯誤的觀念。首先,在一個正常的操作系統中,基本上不叫做停損,就叫做「正常的退場機制」而已,退場的時候,有時候是獲利,就把它叫做獲利了結;有時候是虧損,就把它叫做停損。停損只是一種別號,是一種綽號,如果你要鑽研它的技術,在正常的研究中,我們都直接把它放在「出場機制」的那一塊領域中

  常常有人在問:停損應該設多少?我想他大概問的是相對於總資金的百分比吧,在我的系統中,短線系統大概是百分之一,中線系統大概是百分之三,長線系統則大概是百分之七。但是──這個問題真正的答案是:每一個系統的停損方式,也就是出場方式都不一樣,所以每一種操作法的停損系數都不相同。它會因為方法結構的不同、資金部位的不同,以及操作者本人心理的狀況,而呈現不同的變化──在以上三點中,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就是操作者本人的心理變化了。

  我曾經看過一個很有名的案例,某一個號稱是上一個世紀最優秀的操作者之一,別人問他操作最重要的是什麼:他想了一下,回答是:第一重要的是停損,第二重要的是停損,第三重要的還是停損!──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頗感覺到啟示,後來看了,感覺就逐漸淡了。因為後來我學到了一些正規的系統,而在那些系統裡面,甚至沒有停損,一直到賠光為止,例如巴菲特的某個操作系統就是這樣(這跟他的資金分布大小有關)。

  一般操作者最主要的問題在於:他無法去想像停損的條件會跟著操作系統的不同而有所變換──在這些朋友的心目中:停損就跟牛頓運動定律一樣,走到哪裡都是這樣的、走到哪裡大家用牛頓定律都會得到正確的答案。──這種態度明顯是受到台灣理工科填鴨考試教育的負面影響。

  另外一個嚴重的問題是:絕大多數的操作者,渾然不知道停損最大的難關是在於自己的心理。隨便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停損到了,叫你走,你卻捨不得走,怕這一走損失就從帳面上的負數變成實際的燒鈔票了──各位同學、各位朋友們,這個時候你說老師要怎麼教導他們,是寫一篇文章勸他停損呢?還是拿一把槍對著他,明白告訴他:『如果你不停損,我就開槍!』……您認為哪一種方式有效呢?

  說來說去,我們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趕快把自己的操作系統給建立起來,給它弄正確、進出場的機制做好,就是這樣正規的流程──而不是把它省略成為一個單向「停損」,這樣就把事情看得太簡單了──而這種簡單對我們的操作而言卻是致命的。

  以下我把歷年來停損的重要心得寫在下面,供各位做參考:

一、《入菩薩行論》上面說:斷惡故無苦,善巧故無憂--斷惡就是停損,但是要有善巧,也就是正確的進出原則,才會成功。

二、停損不一定是斷惡!損失不一定來自於做了錯誤的事!因為沒有一種操作法可以百分百獲利!有時候,操作流程是對的,但結局卻是虧損!

三、做錯事,從大格局或長線來看,一定會引起損失,但是短線或小格局可能不會,甚至獲取暴利!(例如:台灣有個家族賣假油的)

四、做對事,從大格局或長線來看,一定會獲取真實的利益,但是短線或小格局可能不會,甚至招來禍害!(例如:戰士為了抵抗日本侵略而被武士刀砍頭;萊特兄弟為了發明飛機受盡世人嘲笑,甚至在試飛時墜機而差點死掉

凡夫誤以為發生了損失就一定是做錯了事——此觀念本身就不甚正確!
相反的,許多大奸大惡之事卻是一開始給你甜頭嚐……

六、嚐短利而誤以為走上正路,實乃中毒!損失“擴大”就誤以為一定做錯(其實是可能做錯),實屬無智

七、做對還是做錯必須正本清源、深入思考、 反躬自省,而不是一昧盯著帳簿上面的數字看!

八、一個完整而正確(完善)的系統,必定有適當的進出規定,同學應該以『符合系統的出場方式』取代“停損出場”的觀念!

九、「停損其實是說給外行人聽的!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辦,或許不知道自己的操作系統是否正確,所以只好觀察金錢數字的變化來做出場的決定.

十、下次別再傻傻地問別人他的停損點是怎麼設的……就像你去問別人老婆要怎麼選?怎樣的條件就要離婚?……別人的狀況不一定適合你.

十一、因為系統不可能完美,所以一定有設計熔斷開關,這就是停損的觀念,也就是在“無計可施”的窘況中被強制離場,或是自行遵照紀律自動離開,結束自己可能已經“失智”的交易

十二、每一個系統的停損設定方式不一樣!長線短線中線的停損設定方式也不一樣!

十三、停損只是治標,不治本!停損只是減少損失,而不是增加獲利!

十四、菲利浦費雪認為:不要單純依照預估的股票價格,來做為股票出售的判斷。長期的獲利能力才是出場前需要評估的細節。今天看來昂貴的股票,明天看起來可能相對較便宜。

十五、菲利普.費雪認為:買入的依循原則就有15項,但賣出僅有簡單的三項原則。以下是費雪停損的三法則:
1.錯誤的評估:投資者常常會在買下一檔股票後,才發現所發生的事實面向,並不支持一開始買進的原因。如果投資的論點搖搖欲墜,就應該立即出場。
2.環境的改變:儘管當初買進的判斷是正確的,但發展可能不會如預期那般樂觀;管理的衰敗或是錯失成長的機會,都可能讓預期偏離事實。這時出場會是個明智的決定。
3.資金短缺:如果手頭缺現金,而且出現了一個好的買進標的(好機會),費雪建議可以出售其他的股票,換取現金來買進這項標的。

十六、甲,心理式停損法
 ~無法容忍金額損失
 ~心臟無法承擔損失(重傷)
 ~另有要事,例如婚喪喜慶,或辦公室的重要大事,只好先不做股票或期貨了
   乙,技術式停損法
 ~依據專業判斷,要走了!--這項本應存在於妳的操作系統之中!

十七、世俗的停損通常只是無奈的,三流的“化繁為減”(偷工減料),無法取代正規的出場方式!

(附圖兩張供大家參考,凹單的那張比較重要!)



~王力群 2017.5.31 於新竹


2017年5月28日 星期日

王力群股市必修班

王力群股市必修班:
現在報名享有終身輔導的制度,
同時享有函授(錄影檔與錄音檔函授,並有網路課)與現場(板橋教室)的上課權利,
內容:股市的波段操作與長線&台期指的波段操作
費用:24000元,
有意者請寫信到randyw@seed.net.tw索取報名簡章,謝謝!^^
(本公告有效期間:2017.5.28~2017.6.15

2017年5月26日 星期五

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11)~專職贏家的第一大關:無法全面觀照!

王力群_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11)~專職贏家的第一大關:無法全面觀照!

 我把K線的第一層境界叫做「平鋪直敘」,第二層境界叫做「一體兩面」,或是「反向思考」;那麼,第三層境界呢?第三層境界我把它叫做「全面觀照」。

  什麼是全面觀照?其實全面觀照只是一種理想,在股市中,以我個人而言,我盡力想做到全面觀照,但是我不能完全做到,因為我個人的力量有限,所以我充其量只能做「儘可能地大範圍關照」,其實這還是一種局部關照,但是如果說是局部關照,又會有落入小格局的嫌疑,所以我們還是把理想提高一點,叫做全面觀照。對一般人而言,全面關照是一道非常崇高的分水嶺,從某個角度而言,它代表著真理與世俗之間的一條偉大的界限。一般世俗之人走到這裡,就會看到這座大山,如果肯努力、有耐心、有毅力、有慧根、有福報……克服萬難翻過去,就是真理的世界了。

  同學要注意:以我們最常用的日K線而言,它本身是一種短線的符號。既然是短線,那麼,它就是一種比較小的計量單位,在解讀盤勢的時候,我們難免會把它跟其他的指標放在一起解讀。

  以我們班而言,我首先放進去的就是平均線跟型態學,換言之:在我的操作系統中,至少有三個基本學科在短線的操作路線上運作,那就是:K線、型態學跟平均線。每個人的操作系統不同,在這裡,我暫時不對別人的系統或個別方法做評論,本篇文章只討論我們自己的系統。

  就是因為K線本身是個短線訊號,所以我們在不知不覺中一定會引入其他的指標來做參考,為什麼呢?因為愈是短線的東西,它的力量即使很強,也可能作用在瞬間,也就是它發揮作用力的時間比較短;作用時間比較短有什麼缺點呢?那就是:作用力的時間周期短,它的不確性就升高,所以我們需要多一點的指標搭配來使用──到這裡,我已經把日K線之所以要搭配其他指標的原理給說明了,雖然簡略,但我認為是很重要的概念。

  我先把系統架構寫在下面,方便本專欄以後進行的時候大家能夠抓到脈絡位置。其實每一條大綱都可以寫成厚厚的一本書,內中涵蓋著數十到數百個問題。

  絕大部分的朋友入市之後,基本上都採用兩種方法訓練自己:

  第一種方法是:比較傾向於感覺派,但是通常他們會認為自己使用的是預測法。這種操作方法的特徵就是「一旦感覺不對勁,立刻砍單走人」──至於這個不對勁是怎麼樣定義呢?主要是憑他們自己的定義,大概百分之四十是金額的虧損,另外百分之六十是第六感。依照我的經驗:使用這種方法的朋友,以前大概是占九成,最近十年大概降到約七成吧。

  第二種方法是:自己先建立一個比較固定式的操作系統,當操作發生問題的時候,先檢查系統,暫時先把自己的感覺放在一邊。──乍看之下,這種固定式的方法很客觀、很超然,其實這其中暗藏一個陷阱:就是這個系統當初在打造的時候,是不是就已經合格了呢?──絕大多數的機械式操作者,都會在第一步建構系統的時候不知不覺犯了錯誤而不自知,然後在未來漫長的操作歲月中,就好像是在抓漏(抓錯,debug)一樣,忙得不亦樂乎。

  接下來講自我訓練法:

  一、馬後炮式的說故事訓練法──這一種方法最多投顧老師在用,但用得都不是很好。

  二、馬前炮式的分析策略法──這一種方法應該是比較正統的訓練方式,但同時也是一般操作者最不感興趣、甚至予以輕賤的一種方法。

  三、馬前炮式的預測高低點法──這一種方法的難度最高,但同時也是市場上一般操作者與新手的最愛。

  以今天2017526號來講,有的人喜歡去預測高點,但這個高點是短線高點?還是中線高點呢?……如果是短線高點,依照我過去觀察同學操作的經驗: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告訴各位約略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畫軌道
  二、突破前高之後一個固定點數可能會拉回
  三、計算ABCD的距離予以比較
  四、計算上漲的天數
  五、……




  OK,夠了,如果你要計算高低點,就要在以上這一些條件(我先聲明:上面只是示範,每個人的計算方式是不一樣的),身為操作者就是在這幾個計算動作『歸納』以後得到一個綜合的結論,也就是預測的點數給列出來。在本篇所附的兩張圖中,我舉了兩個方法給各位做參考。至於結論怎樣做出來?兩種方法(多種方法)怎樣做取捨?那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各位同學、各位朋友,您認為這樣的計算方法到底有多高的吻合率呢?到底是不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呢?你在操作的時候到底是在忙著深入思考,還是在忙著計算數字呢?……就算你摸到了那個頭,到底是短頭?還是中線的頭?甚至長線的頭呢?……

  這些問題,在進入第三層境界之後,都會陸續碰到。碰到了以後不要害怕,不要認為既然走對了路為何還會有疑惑?……其實,如果走對了路,可能會有更多的疑惑,但卻是理應發生的正當疑惑,這些疑惑將會幫助您發現真正的自己、發現自己潛伏的短處。

  相反的,如果你一路走來都沒有懷疑、認為沒有深入思索自己缺點何在的必要──依照我個人的教學經驗,這種「不惑」的狀態恰恰就是通往危險的、無知的黑暗深淵。

~王力群 2017.5.26 於新竹


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

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10)~一個現象,兩種涵義


王力群_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10)~一個現象,兩種涵義

  在我的股市學習次第中,第一級學的是平均線系統,第二級學的是簡單的型態學,第三級學的是基本K線,第四級以後才是比較專業的領域。但是,前面三個階段就已經可以達到贏家境界,不需要第四個。換言之:贏家不一定是專家,如果你白天在上班,晚上利用點時間老實修行,表面上看起來是業餘的,但是只要次第對了、上了軌道,也有機會成為贏家的。

  第三級所需要的基本K線知識,在我們那個時代還要買書來看,現在網路發達,基本的K線知識網路上面都有了,例如:什麼叫做晨星、夜星、上升三法、下降三法、三白兵……這些在網路上面還有券商提供的免費學網站上面都可以查得到,同學可以自行去了解。

  但是,千萬要提醒大家最重要的一點:新手在學習這些K線基本知識的時候,一定要知道你在學習的是「K線的表相」,而不是K線的真諦。所謂表相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你學的是三白兵,你只要知道三白兵是三根連續的紅棒就可以了,先把它的形狀給了解,至於三白兵它代表什麼樣的一個意義,以及它要怎麼樣使用,那就是非常深奧的學問了,我們把它放在第四級。

  一般新手在學習K線的時候,在一開始就誤入了陷阱,例如剛才講的三白兵,幾乎所有的書籍都會講三白兵是一個上攻訊號,其實三白兵也有反面的意思,這就比較少人提了,於是乎,幾乎所有的新手都會在這個地方就走入了歧途:他誤以為一種K線模型就只有一個答案,不是空,就是多,了不起就再多一個灰色的地帶,多空不明,那就等明天再看。大概就是這三種類型,但也就是如此粗糙劃分的三種類型,把人類的思考都限制住了──被限制住的思考,是無法在股市中賺錢的。

  在進入第四級境界的時候,也就是專業K線的領域,有四點基本認識,如下:

  一、從第四級以後進入專業領域,這個專業有兩個意思:第一是股市操作上面的專業,我相信這個你大概略懂;第二是人生的專業,也就是說:由於在某項知識方面的精進,所以你將會深入宇宙人生核心知識的深入裡層,而不再是像以前學校裡面學到的那種泛泛知識,關於這一點,帶出了一個空前龐大的領域,這個大領域恰巧也是目前台灣股市操作者最不了解的一塊,幾乎是一片空白。

  二、從現在開始,專業領域就象徵著跨領域,所以你不可以只懂得技術,還要懂心理、懂認知、懂哲學、懂歷史……如果你對這些知識都存著抗拒的心理,卻還在股市中呼風喚雨,那我就愈來愈相信你是在靠騙人的業務賺錢了。(業務有騙人的也有不騙人的分別,不可以一概而論。)

  三、你必需要了解什麼是「垂直境界」。垂直境界我在這邊舉兩個例子:一個是莊子的庖丁解牛,另外一個是金庸《倚天屠龍記》所描述的乾坤大挪移,從第一層到第十層,每一層的境界不同;垂直境界最重要的觀念是:每一層的進步先要有祕訣方法,其次才要再來靠苦練。許多對垂直境界沒有概念的人誤以為只要背頌口訣方法就可以提升境界了。

  四、進入專業領域之後,幾乎百分之一百的操作者都會陷入一個輪迴,那就是:你感覺自己好像很有進步,但是卻賺不了太多的錢──然後就在這一個迴路之中不停的打轉,每天都活得有希望,但是卻一直無法達到自己的目標,然後在這個過程中愈活愈困惑,感覺到自己實力在成長,卻沒有辦法成為自己理想中的大贏家。

  其實這個道理就跟佛教徒一樣,雖然已經立誓要成佛,但是修了四、五十年,還是成不了佛,他就會覺得很奇怪:明明自己有進步,為什麼成不了佛呢?……嗯,成佛(可能)不在今世,當在未來。

  由於篇幅有限,所以今天我們要把進度一口氣推到K線的第二層境界。

  K線的第一層境界,也就是平鋪直敘的世界。基本上而言,外面網站免費提供的K線基本定義,就是我所謂的K線基本知識,我剛才提醒同學在吸收這方面知識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因為K線在基本知識中所呈現的平鋪直敘很可能就是當事人觀看世界的方法。──這是什麼意思呢?我的意思是:許多人看我們這個社會、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世界,用的就是平鋪直敘的天真眼光,他不去思考,也不去了解自己,也不想了解別人,完全從他肉眼所看到的事情來做分辨,這就是平鋪直敘的世界。換言之:生活在平鋪直敘世界裡的人習慣把現象界的某些局部的重覆行為當成是「秩序」,然後再把這種秩序自我組合,捏造成為他想要的「法則」。按照這個歪理推想到股市,肉眼單純所見的股市表象紛紛擾擾,或五彩繽紛,生活在平鋪直敘世界裡的人也一樣可以把這些表面的行為當成是永恆的秩序與真理,然後再從這種妄想當中虛構出自己所想要的操作法則。講到這邊,有些人已經大概知道我在講什麼了,這就是目前股市的世俗圈中,最普遍的現象,那就是膚淺,停留在第一層的表象世界。

  如果有辦法脫離股市第一層的表象世界,那就進入K線的第二層境界,也就是『嘗試去思索天底下的萬事萬物都同時具有兩種性質』,同理放在股市中,那就是說:所有的股市現象都有兩種訊號:多以及空。注意,當中那個是「AND」,而不是「OR」。

  這是什麼意思呢?以下我們就來練習一下以做為今天文章的結束:上引線很長,站在多方的解讀是:中長線買盤在盤中進貨,但是卻被短線或某些不知名的力量在盤中打了下來,於是留下一個上影線,再等幾天或明天,今天拉上去的那個真實買盤就會發威了。

  至於空方的解讀,就是盤中拉高出貨,出完了以後,沒有買盤接手,於是掉了下來。──你說哪一個對呢?誰對誰錯當然有個答案,但現在我們是在第二層,我們是在分析現相,重點是:你的大腦能不能做這樣的分析?你的大腦能不能同時去思考各種可能的狀況而不是忙著求答案?

  台灣的操作手為什麼不能夠把自己的思考分為多方面,然後去設想各種不同的答案呢?那是因為以前在填鴨式考試學校裡被養成的習慣,答案就只能一個。或者自己一天到晚想著化繁為簡,愈減愈少,到最後剩下光桿一個,答案能夠多嗎?當然不能囉,會被老師罵喔。

  下影線呢?--下影線很長,有可能是空方盤中下殺,殺出一個很低廉,但卻是好價錢的中長線買點,於是主力的真實買盤進場,拉上去,於是留下一根長下影線。

  站在空方的角度來講,某一方的主力盤中下殺,殺得很凶,於是主力驚覺到這個地方還要繼續往下跌,於是他盤中把價格拉起來,製造一種錯覺,讓大家誤以為股市還有反彈的力量,其實他拉上去只是想拖延時間,爭取多點時間讓自己出貨而已,一根下影線看起來好像有支撐,其實只是暫時撐在那裡方便他們出貨而已。

  各位同學、各位朋友,你在操作的時候,是忙著去思考呢?還是忙著去求答案呢?

~王力群 2017.5.24 於新竹


2017年5月22日 星期一

王力群 人文思想課程影片012 讀書之前必備的五個基本認識 20170522 32分鐘

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9)~贏家境界的最後一個大關:自己的心魔



王力群_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9)~贏家境界的最後一個大關:自己的心魔

 OK,這個專欄進行到這邊,經過了平均線系統以及型態學系統的基本訓練,在我們這個班上,已經奠定了贏家的基礎了。

  也許有人會說:蝦米?難道這樣子就可以成為贏家了嗎?這不是太簡單了嗎?……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因為技術只是一部分而已,剩下來的部分,就是龐大的心法。但這個專欄主要的目的是在交待技術的層次,並不是為了傳授龐大的心法而寫的,入門時比較細膩的心法以及進階以後需要了解的心理分析,必須另外寫一本很大很厚的書來專門說明。

  這麼多朋友之所以努力地、不斷的吸收『最新的』、『繁瑣的』股市技術知識與訊息,是因為他不相信光是「這些東西」就可以贏錢了,或者是說:他以前就是憑著這樣如此對技術分析的一點了解,就用這些招術去實戰,但是卻沒有賺到錢──其實,新手沒有賺到錢的原因,前面一段是技術分析的問題,也就是沒有拿到正確的技術;後面一段則是心理分析的問題,也就是沒有辦法對自己進行正常的人格剖析,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也沒辦法預測自己會做什麼,在不了解的狀況之下跟無頭蒼蠅一樣亂轉,最後下場當然就不樂觀了。

  以下是我整理出來幾個重點:

  一、對於新手與中堅手而言,技術分析最多只占到百分之二十的成分,其他是心理分析。特別一提的是:這裡所謂的技術,是指市面上泛稱的技術分析、基本分析以及籌碼分析。

  在進入資深的老手階段之後,技術部分(假設你已經拿到正確的技術)的成分會快速地縮小。到了贏家境界的邊緣的時候,技術分析大概只占百分之一,而心理分析占了百分之一百。《交易-創造自己的聖盃》的作者沙普博士曾經非常慎重地提過一個建議,沙普博士認為:技術分析在最高境界的時候,技術的成分會趨近於零,而心理分析會接近百分之一百!──基本上我認為他這種說法是對的,但是一般人離這個境界太遙遠,所以會認為這樣的說法荒謬絕倫。(你可以想像一下:在巖流島的那場決鬥,最後決定生死的不是武功刀法的高下好壞,而是心理成分!)

  二、不論是使用均線法或是簡單的型態學,如果這個方法可以賺錢,那為什麼不用呢?──在我教學的這十幾年中,真的有好幾位問過我這個問題,他們的共同疑問很簡單,就是:如果這個方法真的可以賺錢,那麼大家為什麼大家不用呢?為什麼推廣起來這麼困難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就算均線系統以及簡單的型態學系統能夠賺錢,但是如果有人告訴你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賺到更多的錢,那你會不會半途放棄手中現有的,而改學其他的方法呢?……這世界上有許多事情不是絕對的,而是比較的(例如鄰人的妻子總是比較美)。如果比較之後是那個方法賺錢(而不管你會不會用),難怪大家都被誘惑過去了。

  如果是正法(正確正當的操作方法),則必定有它的公平正義,但其實在股市中鮮少人相信股市正法背後的那股公平正義的力量而迷信於旁門左道、執著於自我虛妄的感情、汲汲於自我尊嚴的膨脹而不自知……推究其根本,就在於內心深處原本就不相信這世界的公平正義,沉迷於世俗的捷徑與慾望的迷宮,最後難逃冥冥中那股公平正義法則的制裁。

  三、在操作的過程中,尤其是在型態學裡面的那個「等待型態成熟」的過程當中,有許多短線的機會過來引誘你,也許你沒有學過短線、也許你把短線看得很簡單,也許你認為你知道的中長線知識跟短線知識沒有差別……有太多的也許了,這也就是說:有太多的誘惑使你放棄現在眼下進行的計劃,轉而去追求市場上目前最容易看到的賺錢機會。……於是你拋棄了糟糠,轉而去追求新歡了。

  四、依照人體工學原理:今天喜歡的,明天就會感到厭倦。同樣的道理,今天你還在專注於型態學,也許明天你就喜歡上了短線的K線學了──有許多人認為自己可以不受誘惑,殊不知誘惑有時候不是來自於外界,而是自己的疲倦心理──當你疲倦於現有的成規與一成不變的方法之後,你就會開始想要嘗試新的口味。此魔不一定來自於外,更多是來自於內,我們把他叫做心魔。所以,對於操盤人而言,到了後面的階段,最偉大的敵人不是來自於外界,而是自己。

  五、如果王力群在這裡所講的平均線以及基本的型態學操作系統確實是真的可以賺錢的方法,那它是不是每一筆交易都可以百分之百獲勝呢?……其實這個問題答案非常簡單,當然不是!只是累積的獲利還有個保障而已。

  所以,操作者要問一問自己:如果你使用型態學在這一筆交易中遭遇到失敗,那麼在下一筆交易機會來臨的時候,你是不是已經把型態學當成是你的敵人了呢?你是不是會把害你虧錢的方法當成是你的敵人呢?……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大家必須認真回答!

  六、第六點,也是最後一點,我要提醒大家的是:絕大多數的人(新手則是幾乎沒有)會把股市學習看成是一個心理問題。這就好像許多人把大學聯考看成是一種技術與知識的測驗,而不是一種包含部分心理素質的測驗。但是同樣的道理,在人生其他領域,例如男女朋友的相處、例如夫妻之間的維持,其實都是感情問題居多呢?還是非感情的問題居多?

  整個人生走到現在,我想請問各位一句:人生到底是感情問題居多呢?還是技術問題居多呢?……如果我們不知道某種技術、不知道某種方法,難道不是因為我們愚昧的感情作祟而蒙蔽了理智嗎?……想清楚了這個問題之後,再回到這裡,我們就算結束了第一階段的課程──在了解了平均線系統以及簡單的型態學系統之後,下一個階段我們將介紹比較專業的操作領域:K線。我們下次再會。 
~王力群 2017.5.22 於新竹


2017年5月19日 星期五

王力群_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8):垂直境界分高下!

王力群_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8):垂直境界分高下!





 首先請大家看第一張圖,是2008年金融海嘯之前的型態學,我已經標示好了,那是一個巨大的頭部(今天是2017年來看),很漂亮的一個大頭部,是不是?

  在這麼多年的股市生涯中,我也碰到過許多這樣的案例:一張圖,秀出來一個漂漂亮亮的頭部,或是一個漂漂亮亮的底部,好模好樣的,好像背後在述說一件事:「型態學就是這麼簡單啊!」──現在,各位也看到了這一張好模好樣的圖,那麼,我是不是也要跟坊間的那些股市作者講些一樣的話呢?

  不是的。我在這裡想要講的是:型態學的學習是有層次的、是有學習次第的。換言之:每一層的境界都不一樣;重要的是:一般人大概只能達到第一層的境界而已。

  主要問題在什麼地方呢?我簡單地講兩個:

  一、型態學基本上需要圖形識別的能力,所謂圖形識別的能力跟藝術欣賞能力有關;很可能地,如果你看不懂張大千的墨荷或谿山行旅圖的意境,那你可能也很難了解型態學。

  二、以我這張圖來講好了,我是舉一個例子,一個很大的一個頭部;那麼,型態學是不是每一天都可以用呢?是不是每一個禮拜都有好幾次機會呢?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麼,型態學應該就很難成為市場操作的主流了吧?──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時間的週期愈短,型態的識別愈難,而且會呈現驚人的難度!!!──也就是因為如此,所以在學習次第的過程中,我要強調同學先學會簡單的型態就好,過分深奧的型態(絕大部分集中在短線)就暫時不要去學了。

  但是這裡會蹦出一個大問題,許多嘗試在短線操作也能夠依照型態學來做主流的人,可能會用一些話來反駁我們、打擊我們的信心,甚至告訴我們型態學是沒有用的──面對這些話,我勸各位新手採取以下兩種態度:第一是要知道型態學是分層次的,難的層次我們可以不會,但是簡單的層次能夠知道一些總是好的。第二點就是:其實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辦法突破型態學的第一層境界(隨己業而見),也包括許多在外面寫股票書的老師,於是各位在往上學習型態學的時候一定會碰到挫折,不要擔心、也不要過分自卑,因為幾乎所有的人都跟你一樣。

  我再多強調一下:比較容易讓大家識別出來的型態學機會,或是比較能夠透過教育的方式讓一般人了解的型態學的機會,是不多的,所以,在大部分的時候,型態學除了短線型態之外,都呈現正在發育的不成熟狀態──既然不成熟,當然就很難看得出來,此時,想要做短線的人就操之過急,認為型態學沒有用!……這麼多年來,我聽到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從這個地方發出來的。

  當然也有許多人是在中長線操作的時候使用型態學而感到挫折,那是因為他們犯了兩個錯誤:第一個錯誤是:雖然自己是做中長線的,但是卻每一天都在找新的確定的訊號,這樣的話,型態學是沒有辦法滿足他們這種「表面上做中長線,實際上在搞短線」的小動作。

  第二個原因就是操作者自己本身的功力不夠,誤以為自己已經在型態學上面研究很久了,應該對型態學有了充分的了解。換言之:如果自己研究個老半天覺得型態學沒有用,或是操作個老半天用型態學還是虧錢的,他當然會講說型態學沒有用的。──這是屬於程度高低的問題,跟型態學本身無關

  第二張圖我又PO上了當年2008年金融海嘯的低檔圖片,之前講過了,那是一個收斂三角形。在這一篇我要講的是:巴菲特當年在低點的時候,剛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九月跟十月,他還信心滿滿地把話說得很大聲,叫大家不要放棄希望,但是到了十月以後,他就沒有樂觀的聲音了,因為他買進的一些股票呈現巨額的虧損(康菲石油),因為這些虧損,所以他講話沒有辦法很大聲,即使是看多的,也會因為群眾的力量打壓而講不出話來。

  我要講的是:在等待型態成熟的過程當中(注意:型態的機會愈大,結構也就愈大;結構愈大則形成的時間愈長,所要經驗的苦日子也就愈長),在等待的過程中,操作者一定會受到輿論的感染,換言之,輿論一定會把他綁架,壓迫往與真理相反的那一方走去,即使他認為自己是對的,但也沒辦法講得很大聲,除非他是剛出道的毛頭小伙子,或者剛剛才從某個重要職位上退下來,那當然講話就可以比較沒有顧忌

  就一般的普遍情況而言,幾乎所有的人都受到世俗的壓迫與限制,沒有辦法把實話講出來;以致於在這段等待型態成熟的過程中,功力不足的一般操作者就會對型態學喪失信心,因為他不能夠每一天都拿到確定的型態訊號碼,於是他很快就喪失耐心了。

  最後我再把重點整理一下:

  一、型態學的週期愈長,型態反而是愈容易識別出來的。如果週期愈短,型態的辨識難度就愈高,高到什麼程度呢?我認為是所有技術分析中最難的!──要避開這一點,只好往中長線去發展;但是一往中長線去發展,可能就違背操作者本人想要做短線的欲望了。

  二、使用型態學的人可以用預測法,也可以在型態發育完成後使用機械法;這兩派永遠吵得沒完沒了,其實各有所長,只是境界的不同而已(型態學預測法須要的境界比較高,而且高得非常驚人)。

  按照正統的型態學,應該是在型態主體建構完畢之後向上突破或者向下突破再來決定它的方向,在此等待的過程中,群眾會形成巨大的俗世力量,強迫具有獨力操作意見的人跟著世俗的潮流走,這一股力量足以毀滅真理,如果各位真的是想要依照道理法則來賺取價差(不是在股市中吃業務飯),那就要小心這一股世俗的力量把你拖向「反真理」的深淵去了!
 
~王力群 2017.5.19 於新竹


垂直境界!


2017年5月18日 星期四

王力群期指班重點濃縮精華版(01-D)_技術篇_長紅_2009.8~2010.1_20170518錄製_22分鐘

王力群期指班重點濃縮精華版(01-D)_技術篇_長紅_2009.8~2010.1_20170518錄製_22分鐘
已上傳,1080高清版!
有申請的同學請去GMAIL信箱找通知信
感恩!

~王力群 2017.5.18

王力群的股市小故事~買櫝還珠

王力群的股市小故事~買櫝還珠

  趙不敗跟孫百勝向王力群學習,八年下來,除最後一年大虧之外,中間數年操作績效都很驚人,於是來向王老師告辭

  王力群道:「猶記當年,趙先生進入老衲板橋藏書閣,全副精神貫注在股學典籍之上,心無旁鶩。記得先生第一次來閣中翻閱的,是一本三分鐘學會K線實戰,唉!從那天起,先生便入了魔道,可惜,可惜!」

  王力群又道:「趙先生第二次來翻閱的,是一本《七天學會形態學賺一生》。當時老衲暗暗漢息,知道先生由此入魔,愈隱愈深,心中不忍,在先生座位之處,放了一部『王老群談佛學的基本運用』與一部『金剛經白話註解』,只盼先生能借了去,研讀參悟。不料先生沉迷於技巧,於正宗心法卻置之不理,將兩部書撇在一旁,找到一冊《紫龍老師的KD操作72招》就歡喜鼓舞而去。唉,沉迷苦海,不知何日方能回頭?」

  趙不敗聽老師隨口道來,將數年前自己在板橋教室藏書閣中的作為說得如此這般,本來感到些許訝異,但轉念一想:坊間股市書所在多有,自己如此好學勤讀,何錯之有?於是一股懷疑轉為輕蔑,口中不覺悶哼了幾聲。

  王力群慢慢轉過頭來,向孫百勝瞧去,說道:「孫先生年紀稍長於老衲,於股市實戰也有十年歷練,老衲初料先生必已沾染我們班一些概念風氣,豈知先生來到班上書庫之中,將我祖師的微言法語、歷年講義的語錄心得,一概棄如敝屣,挑到一本X博士的技術指標操作法》便如獲至寶。昔人買櫝還珠,貽笑千載。兩位先生乃當世高人,卻也作此愚行。唉,於己於人,都是有害無益。」

  只聽那王力群又道:「孫先生之心,比之趙先生尤為貪多務得。趙先生只是想戰勝股市,孫先生卻意圖將所謂股市絕技廣布天下以收取門票。想來這些年之中,孫先生您盡心竭力,意圖融會貫通坊間諸般流行技術,說不定已傳授於令郎了。」

  他說到這裡,眼光向孫小勝轉去,只看了一眼,便搖了搖頭,跟著看到廖大發同學,這才點頭,道:「是的!令郎年紀尚輕,功力不足,無法消化太多技巧,原來是傳之於同門。大發同學,你錯了,全然錯了,學習次序顛倒,大難已在旦夕之間!」


 ~王力群 2017.5.18 台灣.新竹

忘光光...

王力群教小陳形態學,先描繪其形相,再提示其神韻,小陳聽完後閉目沉思,前塵往事俱上心頭,不知過了多久,王力群問道:「同學,你看清楚了沒有?」小陳道:「看清楚了。」王力群道:「都記得了沒有?」小陳道:「已忘記了一小半。」王力群道:「好,那也難為了你。你自己去想想罷。」小陳繼續低頭默想。


再過了一會,王力群問道:「現下怎樣了?」小陳道:「已忘記了一大半。」王力群突然大喝道:「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小陳一聽,猛然抬頭,滿臉喜色,叫道:「這我可全忘了,忘得乾乾淨淨的了。」王力群道:「不壞,不壞!忘得真快,你這就可以繼續學習下一個階段了!」  

~王力群 
2017.5.18 新竹

形態學小故事

張三跑來問王力群:「王老師,您幫我介紹的那個李阿花到底美在哪裡?怎麼我都看不出來?……」

老王站在真理的角度依實說明李阿花美在哪裡。講完後,張三回去再重新瞧瞧李阿花,這次還是瞧不出李阿花美在哪裡,此時,張三拿出王力群教他的那套檢驗標準(眼睛要大、鼻要高挺…),條件是吻合,但還是愈看愈醜,於是張三嘆了口氣,選擇相信真理,於是重金下了聘,敲鑼打鼓張燈結綵愁眉苦臉把李阿花娶回家了。


請問:以上張三在李阿花身上體會到的這個《審美形態學》,老王到底是教成功了?還是教失敗了? 
  
~王力群 2017.5.18 新竹

2017年5月17日 星期三

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7):不識型態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王力群_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7):不識型態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我把型態學放在學習次第的第二級,本來的用意是:強調第一級的平均線的重要性。在第一級的平均線學習完畢之後,第二級的型態學可以學也可以不學。

  但是大概過了十年,我發現:有些同學對於平均線的天賦確實是乏善可陳,那麼,我們是不是要考慮現實,退一步,用簡單的型態學來代替平均線呢?

  這個問題,大概在兩、三年之後有了答案,答案是:其實連同學自己也沒有辦法完全確認自己的認知未來發展,所以只好兩個都教,平均線也教、基本的型態學也教。總之,把「提示」做好,讓同學了解學這些東西『之前』與『之後』需要有什麼認識,其餘的問題,暫時交給時間慢慢去發掘。

  昨天我們刊出了一篇關於「底部收斂三角形」的圖──注意,底部收斂三角形是一種靜態的形狀呢?還是一種動態的幾何形狀?

  這個問題,牽扯到股市操作學裡面一個重大的問題,那就是「固定式操作法」的爭議。記得幾年前,固定式操作法在市場上曾經風靡一時,所謂固定式,其實每位作者或教學者的定義不盡相同,但是大概而言,不外乎就是一種框框、一種公式、一種比較不花腦筋的機械式流程,只要找到那個框架,就可以減少人工思慮的干擾,達成比較好的操作效果。為什麼要強調固定式的好處呢?因為一般操作者在交易失敗了之後,都會很輕易地檢討出一個結果,就是「交易的時候三心二意,自由心證的部分太多以致於失敗」,最後乾脆放棄,直接訴諸於純粹的機械式操作法,如此一來,他們就開始想像這樣子就可以「化繁為簡」。──這就是當年固定式操作法的由來之一。

  大家請看第一張圖,三角形看起來似乎應該是簡單的;然後再看第二張圖,構成這個三角形的「軌跡」卻是不簡單的。





  同樣的道理,小孩子的皮膚看起來白白淨淨的、很光滑,似乎也很簡單,但是光滑的皮膚下面,卻是複雜的血管與肌肉組織,一點也不簡單。

  由上可知:簡單與複雜的認定度,牽扯到格局的問題。所以:學習型態的同學們,必須要在長、中、短不同格局的區分上面下功夫──這不但是股市的功夫,也是人生的功夫。

  不過,有一件事情確實是可以說明的,那就是:當年2008年在金融海嘯的時候構成的這個收斂三角形,請注意:我不管在構築的過程這個軌跡有多複雜,但是在構築完成之後,也就是2009年的三月初,這個三角形會變得愈來愈明顯!如果那個時候你還看不出來,就表示整個操作系統、或是整個操作生活的步驟出了大問題。

  當年金融海嘯在低點的時候,有幾件事情很特別,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讓人感到意外,以下我大概講一講:

  一、除了人心浮動之外,2008年秋天以後的基本面不斷惡化;惡化的程度讓許多在證券公司從事基本分析研究的人感到非常無奈。

  二、如果想在那時候做短線,卻面臨盤勢劇烈震盪的更大的危機。為什麼會劇烈震盪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那時候還在海嘯當中,海嘯的震盪幅度本來就很大。

  三、雖然有一些人在四千點低檔的時候確實從容買進了一些部位,這我就不提了,但是有更多的人、更多讓人意外的人,在那個時間點、在那個指數的位置,做了許多奇奇怪怪的事情,讓人非常驚訝。例如:有一位以基本分析著名的股市名人,就認為3955還不是低點,還會再跌破,所以他一直保持現金部位,錯過了好幾個月的漲勢。另外還有一位期貨市場號稱天王級的人物,在上漲的時候一路做空,一直空到五月,讓人嘆為觀止,這種反向操作的虧損,換成是一般人,早就粉身碎骨了。

  我不是說依照他們的實力水準不可以犯這種錯誤,也不是說依照他們的財經地位的崇高所以不可以犯這種錯誤,而是這兩位在事後都沒有反省、連句謙卑抱歉的話都沒有──這種迷迷糊糊的傲慢態度,才是我們操盤手應該小心避免的,需謹慎。


  在經歷過那樣的事情之後,我整理出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大利多或大利空衝擊的時候,周圍所有的人的意見,包括他們的潛意識心理,會形成一種共識,這種共識會形成一股潮流、一股巨大的潛意識力量,瀰漫在我們四周,形成一個強大的磁力場,影響著我們的知識,使我們自以為是在理智地思考,其實是在做愚昧的妄想而不自覺。

  我的意思就是:即使平常很理智的人,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這一個巨大力場的感染,而「輕易地」或「不知不覺中」改變了自己思維的方向而不自知;換言之:一個平常很理智的人,也可能會在那樣的磁場中迷迷糊糊失去了本性,更遑論是知識的理智了。

  這個現象,必需靠自己平常修練的心理素質(心法)來拯救自己。一般而言,純粹的技術不管是技術分析、籌碼分析,還是基本分析,只要是牽扯到頭腦知識的操作,在巨大磁場的影響之下,就好像被電磁脈衝炸彈炸過一樣,通通會失效──初學者最好先要了解一下,因為你們以後絕對會碰到。
 
~王力群 2017.5.17 於新竹


2017年5月15日 星期一

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6):糾結是為了釋放… 






王力群_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6):糾結是為了釋放 

  今天我們要進行初級均線教學的最後一個階段,也就是三條均線以上的狀況。

  三條均線的參數要取多少,決定於操作者本身的操作週期、功力深淺、意志堅強度、心理抗壓,以及整個人生規劃的智慧,所以在這裡,我先不硬性規定。如硬要找出個數據,直接看我的貼圖就好。

  大家都知道:如果許多條均線黏在一起,就叫做「均線糾集」。均線糾集是為了什麼呢?這個答案非常重要,就是為了「整理」。整理完畢之後,可能還會有些餘波盪漾,也就是小的糾纏──許多操作者就掛在這裡──等到餘波過去了,看到比較像樣的啟動訊號的時候,基本上就是一個機會的徵兆。

  以下貼出的前三張圖,都是歷史上很重要的多條均線集合的歷史紀錄。從表面上來看,這些機會所展開的波段都很大。

  但是請各位想一想:在你時常所瀏覽的網頁或書籍中,有誰常提到這種情況嗎?我的印象是很少,為什麼呢?因為這一些機會品質雖然優良,但是出現的機會不會太多……其實這是廢話,因為既然是中線與長線,出現的機會當然就不會太多了。目前流行的是當沖,所以在一個潮流的帶動之下,這些均線的知識是不會受到重視的──換言之:在時尚潮流的帶動之下,基本功不會受到重視,好高騖遠的花招會受到重視。這就好像中國功夫,武俠電影愈來愈受歡迎之後,大家只認識花招,看到真功夫也不認識了。這是一種巨大的歪曲,幾十年下來,就落得嘆息的份了。

  (其實,在各種操作中,當沖消耗的能量最大,但因為是拿現金,速度好像比較快,所以廣受目前大眾歡迎。其實,放眼歷史,很多偉大的操盤手也曾經做過當沖,但是他們最後卻很少提當沖,為什麼呢?我相信許多過來人都會明白那個道理。那個道理就是:當沖所需要耗損的生命能量比較大,對一個涉世未深的年輕人而言,著實是過重的負擔)

  在我今天貼出的最後一張圖,就是正式進入下一個階段了,也就是型態學。這裡要附帶說明一下:在均線的最後一個階段,也就是三條均線以上的集合這種狀況,並不一定是每個人都能夠了解的。換言之:彎曲的圖型或線條如果達到兩條以上,對於某些無法進行圖案思考的人而言,就等於是天書一樣,怎麼看也看不懂──如果你有這種狀況,先不要太擔心,先試試看第二層境界的第一種狀況,也就是我們以下所提到的:三角形收斂。

  三角形收斂是一種固定的型態學,如果您連這種固定的型態學都沒有辦法接受,那就要另謀出路了。(這個出路就是回到長期操作的領域,而儘量減少中線的涉獵)

  在最後一張型態學的圖裡面,年代是2008年金融海嘯的秋天到2009年的春天。請注意:大概從2008年的夏天以後,所有的基本面消息急速的轉壞,到什麼時候才恢復呢?大概到2009年的五月以後,才能夠從基本面上看到某一些比較確認的消息──但是股市已經在當年的二月築底成功,三月初就上攻了。換言之:如果您的基本分析功夫如果沒有到家,那就可能會錯過前面兩個月最凶猛的上漲期。

  關於金融海嘯這一段的築底過程,是近十年來我看過最有警惕教育意義的歷史教材,各位先看一看我所畫出來的線條是不是一個收斂三角形──看不出來的沒關候,就慢慢看、慢慢參……反正時間有的是。

  如果你能夠逐漸接受這種圖形,然後慢慢再去思考一下當年在行情進行的時候各界領域發出的消息,仔細想一想當時的氣氛,如果年齡趕得上,就不妨再做一次歷史回顧,把整個人沈浸在歷史當年的洪流中,去回顧一下當時的消息面……這裡面有太多的學問,我們下一篇再講。

~王力群 2017.5.15 於新竹


2017年5月11日 星期四

績效的妄想...


例如跑出來的歷史行情報表績效是一年10%,
贏家是努力先使自己達到10%(最低門檻);
輸家是嫌10%太少,而不是先問自己是否已經做到了10%!

From: XXX [mailto:sXXXX@gmail.com]   
Sent: Thursday, May 11, 2017 10:26 AM
To: Randy Wang HINET
  
Subject: 關於2017新版學習次5的問題

老師好
~我想請問blog2017新版股市學習次第5,最後的部分提到~~”真正的贏家是嘗試使自己達到這一個理想的績效數字,而不是依據這個績效數字的高低來取捨他將要使用的操作方法

這一段話我看得不是很懂,以下是我的解讀,煩請老師指點一二~感謝老師~~~~

"理想的績效數字"指的是一種操作方法經由跑報表的歷史驗證後,所得出的一個每年平均績效數字嗎?例如跑原始X線法得出的平均每年績效數字、跑5日線法所得出的平均每季績效數字

"理想"是指例如我想要做長線,那我可能就以原始法的報表平均績效為目標,盡力使自己達到這個目標,而不是不管自己是否好高騖遠或低估自己,在那自定不切實際的目標。接著盡量讓自己是以機械式的操作精神來操作,非到萬不得已才用尚方寶劍提升績效,讓自己接近理想。

如果是要以績效數字的高低取捨操作方法,弄不好,可能就會被績效數字迷惑,誤以為我這次用的A招賺了1000點,下次或下下次還可以一直如法炮製,結果時空一轉換,持續用A招可能反而讓自己虧錢(此時可能要改用B招或C招才行),而這個A招也沒經過歷史驗證,可能只是單憑某一次的績效暴走,也剛好自己在符合A招績效暴走的環境下使用了A招,就因為A招的績效"那一次"好,所以誤以為這個A招夠"A",能讓自己每次績效都是A,就像個一直吐錢的聖杯,結果就掉入隨機陷阱了....


2017年5月10日 星期三

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5):驗證與績效



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5):驗證與績效 

  不論是什麼方法,大家最後關心的,可能就只有一件事:績效。

  (可能有些人覺得我直接點出這一個主題,好像怪怪的……如果您這樣想,不錯,這表示您還算是很優秀的,不過這個問題我們留到後面再講。)

  什麼叫做績效呢?如果某項知識的組合愈來愈完整、各個部門愈來愈能夠合作共同完成同一件任務,也就是說它愈來愈具有「系統」的特質,那麼,我們就說:這個方法愈來愈傾向機械化──在這裡,機械化的意思就是傾向科技化、標準化。科技標準化的東西的優點是什麼呢?那就是邏輯清晰、有條理、有根據,方便大家容易學得會。──OK,我們暫且不管這一項論述有什麼缺點(我承認它的優點),讓我們先討論在均線系統中的績效與驗證的問題。

  首先從單線法開始──單線就是只取一條均線,假如說你取的參數是10,也就是十日線(半月線),那麼讓我們隨意定個簡單的規則:突破十日線則買進,跌破十日線就賣出。如果以台股指數期貨來做驗證,1點兩百塊,這樣你就可以列出一張表來計算歷年來台灣加權市場的原始十日線操作法的操作績效。

  另外還有一種原始的類似機械法的進出方式很有名,值得介紹給大家,那就是海龜投資法則。海龜的系統有兩個,一個是參數20搭配參數10,另外一個是參數55搭配參數20。前一個系統比較偏短線,價格創20日新高的時候買進,價格創10日新低的時候賣出。在海龜法中,買賣的關鍵是「最高與最低」,在均線法當中,最常用的買賣關鍵是「向上突破與向下跌破(均線)」。

  OK,各位可以先拿一疊白紙,準備好原子筆、直尺以及計算機,然後我們就可以開始(跑報表了)。跑的時候依據你的關鍵買賣條件作進出,不要想太多,一筆一筆交易寫下來,附圖是我自己做的某一項均線參數的報表。

  大家不要因為這只是單一均線而掉以輕心,萬丈高樓平地起,單一均線的報表功夫是後來均線系統向上提升境界的重要基礎,必須反覆練習,功力才會出來。

  以下幾點,是我給(單一均線跑報表)朋友們的建議,如下:

  一、績效的驗證最好是以年度為主。其次是半年,再下來才是季、月、週、日。不過我個人通常是到月就差不多了。因為均線系統是否適用於短線,仍然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問題。

  二、跑報表的時候,請儘量用手工打造,儘量先用你的肉眼去觀察數字。在我們班上,嚴禁使用券商提供的軟體去驗證某條平均線的操作績效。

  例如有一個券商軟體,只要你輸入的均線參數是屬於中長期的,它跑出來的績效一定是負的(他的績效數字是已經內建好了!厲害吧);而只要你輸入的均線參數是屬於短期的,它跑出來的績效就非常的棒!……這其中的手腳,稍微思索,便可識破,面對這種下三爛的欺騙顧客的手法,我就不多說了,有心人自然會心知肚明。

  三、在選擇單一均線參數的時候,如果你會寫一點簡單的電腦程式,那就可以用來計算很多參數。不過,通常我都是選二十四日均線以上的參數來做驗證比較多。

  在完成以上三個基本動作之後,接下來我們來談「濾網」的問題。

  所謂濾網,就是再加入一點附屬條件,使這個系統的進出點不要過於單純;不要過於單純的主要目的是在於提升績效。但是──如果濾網太複雜,就會提高整個系統的整合難度,這樣一來,可能績效不但提升不上去,反而會往下掉,這不但是知識整合的問題,也牽扯到操作者本人使用工具系統的準備程度是否做得充分──也就是說:操作者本人對於知識系統的了解與運用是否及格。

  例如我所使用的濾網,在此可以提供幾個參數讓大家認識:

  一、不論是用最高點、最低點的觀念或是突破、跌破的觀念,創新高多少點過跟過去多少點都是一項濾網的條件,有些同學把它設在30點,有些同學把它設在50點(這個是就台期指而言)。

  二、其他環境的參數常用到的是:融資、外資淨買超與淨賣超、台期指的未平倉量、季節的效應、成交量……總之,原則上,各項環境參數都可以拿來當作濾網的條件。

  許多的操作者把絕大部分的精力花在濾網上面,但是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把工具(整個系統)的敏感度提升的愈精密,操作者本人與工具精密度相應的『精密心理』與『執行時的堅定毅力』就顯得更加重要!──許多人不知道這一點,拼命把工具磨得更利,忘記了使用工具的是自己這個人,而自己不是機器!如果自己的知識程度不增加(在此指的知識並不是死背,而是對於整個知識系統的哲學背景的了解),那麼工具就無法充分得到利用!這就好像屠龍刀是一把寶刀,但是落在一個武功低微的人手中,那個人絕對不會成為武林至尊。

  報表跑出來之後,以下幾個問題,希望對同學們的思考啟發有所幫助:

  一、報表跑出來的績效多少您才算滿意呢?如果您滿意的績效不合乎市面上公認的一般概念,那你要怎麼辦呢?是不是要反省自己過於貪心?甚至或者胃口太小?──由這個問題出發,操作者必須去思考績效到底是一個我預先設定好的東西?還是你要去追求一個大眾認可的績效會比較保險?……到底是要將自己的努力目標擺得很遠以鼓勵自己呢?還是先不要把目標搞得太大,一小步一小步逼近才好?

  二、加上你設置濾網之後,在理論上操作績效我想應該是增加的;但是在實際上,請你要特別注意一般人的普遍狀況是「加上濾網後會降低績效」,那麼一般人努力建構濾網提升的是什麼呢?……我給的答案是:提升的是你自己在操作時的爽快程度,也就是更能「隨我心之所欲」來做交易,所以感覺到還滿快樂的。(這種快樂是真的還是假的,暫且就不討論了。)

  三、有一個課題我們必須常常去思考,那就是:我們自己所定的濾網到底是純機械式的呢?還是加入了許多我們自己都很難控制的人工判斷?……換言之:我們會不會高估自己的能力,把某些濾網的建構條件想得太過於簡略?(有時候隨意加一個你認為「小」的小東西,有可能引起系統的大變動!)

  四、第四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當績效跑出來之後,你會不會因為績效看起來不太滿意而捨棄了這個方法呢?──有些操作者在直覺上(這個直覺來自於實戰經驗)認為這個均線研究的方向是對的,如果績效不出來,必定是卡在某個環節,於是他還是會繼續去研究均線、去找那個環節做改善(或單點突破),不會因為第一份報表跑出來的績效不滿意而放棄整個的研究計劃。

  我想要講的是:你到底是喜歡這個方法呢?還是喜歡這個方法所跑出來的績效?……在許多實例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很多人愛上的是績效,而不是這個方法本身。這就跟男女婚姻一樣,許多人他要的是婚姻的形式與名義,而不是身邊伴侶的真實感情與真正的深入靈魂的理解──這樣的結合方式,遲早會迸出大問題。

  最後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一個真正成功的贏家,他應該對真正能夠賺錢的方法是沒有成見的,換言之:他本人就是一個最好的知識的容器。但是要將成見消除,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這個成見很容易受到世俗的金錢績效所污染、或擺佈。在驗證操作以及建立系統的時候,不論怎麼樣跑報表,跑出來的績效只是一個死的數目字,最重要的是:你到底能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用沒有成見的心胸去看待整個操作流程。請注意:真正的贏家是嘗試使自己達到這一個理想的績效數字,而不是依據這個績效數字的高低來取捨他將要使用的操作方法

~王力群 2017.5.10 於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