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5):驗證與績效
不論是什麼方法,大家最後關心的,可能就只有一件事:績效。
(可能有些人覺得我直接點出這一個主題,好像怪怪的……如果您這樣想,不錯,這表示您還算是很優秀的,不過這個問題我們留到後面再講。)
什麼叫做績效呢?如果某項知識的組合愈來愈完整、各個部門愈來愈能夠合作共同完成同一件任務,也就是說它愈來愈具有「系統」的特質,那麼,我們就說:這個方法愈來愈傾向機械化──在這裡,機械化的意思就是傾向科技化、標準化。科技標準化的東西的優點是什麼呢?那就是邏輯清晰、有條理、有根據,方便大家容易學得會。──OK,我們暫且不管這一項論述有什麼缺點(我承認它的優點),讓我們先討論在均線系統中的績效與驗證的問題。
首先從單線法開始──單線就是只取一條均線,假如說你取的參數是10,也就是十日線(半月線),那麼讓我們隨意定個簡單的規則:突破十日線則買進,跌破十日線就賣出。如果以台股指數期貨來做驗證,1點兩百塊,這樣你就可以列出一張表來計算歷年來台灣加權市場的原始十日線操作法的操作績效。
另外還有一種原始的類似機械法的進出方式很有名,值得介紹給大家,那就是海龜投資法則。海龜的系統有兩個,一個是參數20搭配參數10,另外一個是參數55搭配參數20。前一個系統比較偏短線,價格創20日新高的時候買進,價格創10日新低的時候賣出。在海龜法中,買賣的關鍵是「最高與最低」,在均線法當中,最常用的買賣關鍵是「向上突破與向下跌破(均線)」。
OK,各位可以先拿一疊白紙,準備好原子筆、直尺以及計算機,然後我們就可以開始(跑報表了)。跑的時候依據你的關鍵買賣條件作進出,不要想太多,一筆一筆交易寫下來,附圖是我自己做的某一項均線參數的報表。
大家不要因為這只是單一均線而掉以輕心,萬丈高樓平地起,單一均線的報表功夫是後來均線系統向上提升境界的重要基礎,必須反覆練習,功力才會出來。
以下幾點,是我給(單一均線跑報表)朋友們的建議,如下:
一、績效的驗證最好是以年度為主。其次是半年,再下來才是季、月、週、日。不過我個人通常是到月就差不多了。因為均線系統是否適用於短線,仍然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問題。
二、跑報表的時候,請儘量用手工打造,儘量先用你的肉眼去觀察數字。在我們班上,嚴禁使用券商提供的軟體去驗證某條平均線的操作績效。
例如有一個券商軟體,只要你輸入的均線參數是屬於中長期的,它跑出來的績效一定是負的(他的績效數字是已經內建好了!厲害吧);而只要你輸入的均線參數是屬於短期的,它跑出來的績效就非常的棒!……這其中的手腳,稍微思索,便可識破,面對這種下三爛的欺騙顧客的手法,我就不多說了,有心人自然會心知肚明。
三、在選擇單一均線參數的時候,如果你會寫一點簡單的電腦程式,那就可以用來計算很多參數。不過,通常我都是選二十四日均線以上的參數來做驗證比較多。
在完成以上三個基本動作之後,接下來我們來談「濾網」的問題。
所謂濾網,就是再加入一點附屬條件,使這個系統的進出點不要過於單純;不要過於單純的主要目的是在於提升績效。但是──如果濾網太複雜,就會提高整個系統的整合難度,這樣一來,可能績效不但提升不上去,反而會往下掉,這不但是知識整合的問題,也牽扯到操作者本人使用工具系統的準備程度是否做得充分──也就是說:操作者本人對於知識系統的了解與運用是否及格。
例如我所使用的濾網,在此可以提供幾個參數讓大家認識:
一、不論是用最高點、最低點的觀念或是突破、跌破的觀念,創新高多少點過跟過去多少點都是一項濾網的條件,有些同學把它設在30點,有些同學把它設在50點(這個是就台期指而言)。
二、其他環境的參數常用到的是:融資、外資淨買超與淨賣超、台期指的未平倉量、季節的效應、成交量……總之,原則上,各項環境參數都可以拿來當作濾網的條件。
許多的操作者把絕大部分的精力花在濾網上面,但是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把工具(整個系統)的敏感度提升的愈精密,操作者本人與工具精密度相應的『精密心理』與『執行時的堅定毅力』就顯得更加重要!──許多人不知道這一點,拼命把工具磨得更利,忘記了使用工具的是自己這個人,而自己不是機器!如果自己的知識程度不增加(在此指的知識並不是死背,而是對於整個知識系統的哲學背景的了解),那麼工具就無法充分得到利用!這就好像屠龍刀是一把寶刀,但是落在一個武功低微的人手中,那個人絕對不會成為武林至尊。
報表跑出來之後,以下幾個問題,希望對同學們的思考啟發有所幫助:
一、報表跑出來的績效多少您才算滿意呢?如果您滿意的績效不合乎市面上公認的一般概念,那你要怎麼辦呢?是不是要反省自己過於貪心?甚至或者胃口太小?──由這個問題出發,操作者必須去思考績效到底是一個我預先設定好的東西?還是你要去追求一個大眾認可的績效會比較保險?……到底是要將自己的努力目標擺得很遠以鼓勵自己呢?還是先不要把目標搞得太大,一小步一小步逼近才好?
二、加上你設置濾網之後,在理論上操作績效我想應該是增加的;但是在實際上,請你要特別注意一般人的普遍狀況是「加上濾網後會降低績效」,那麼一般人努力建構濾網提升的是什麼呢?……我給的答案是:提升的是你自己在操作時的爽快程度,也就是更能「隨我心之所欲」來做交易,所以感覺到還滿快樂的。(這種快樂是真的還是假的,暫且就不討論了。)
三、有一個課題我們必須常常去思考,那就是:我們自己所定的濾網到底是純機械式的呢?還是加入了許多我們自己都很難控制的人工判斷?……換言之:我們會不會高估自己的能力,把某些濾網的建構條件想得太過於簡略?(有時候隨意加一個你認為「小」的小東西,有可能引起系統的大變動!)
四、第四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當績效跑出來之後,你會不會因為績效看起來不太滿意而捨棄了這個方法呢?──有些操作者在直覺上(這個直覺來自於實戰經驗)認為這個均線研究的方向是對的,如果績效不出來,必定是卡在某個環節,於是他還是會繼續去研究均線、去找那個環節做改善(或單點突破),不會因為第一份報表跑出來的績效不滿意而放棄整個的研究計劃。
我想要講的是:你到底是喜歡這個方法呢?還是喜歡這個方法所跑出來的績效?……在許多實例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很多人愛上的是績效,而不是這個方法本身。這就跟男女婚姻一樣,許多人他要的是婚姻的形式與名義,而不是身邊伴侶的真實感情與真正的深入靈魂的理解──這樣的結合方式,遲早會迸出大問題。
最後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一個真正成功的贏家,他應該對真正能夠賺錢的方法是沒有成見的,換言之:他本人就是一個最好的知識的容器。但是要將成見消除,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這個成見很容易受到世俗的金錢績效所污染、或擺佈。在驗證操作以及建立系統的時候,不論怎麼樣跑報表,跑出來的績效只是一個死的數目字,最重要的是:你到底能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用沒有成見的心胸去看待整個操作流程。請注意:真正的贏家是嘗試使自己達到這一個理想的績效數字,而不是依據這個績效數字的高低來取捨他將要使用的操作方法。
~王力群 2017.5.10 於新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