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7日 星期三

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7):不識型態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王力群_2017年新版_股市學習次第(7):不識型態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我把型態學放在學習次第的第二級,本來的用意是:強調第一級的平均線的重要性。在第一級的平均線學習完畢之後,第二級的型態學可以學也可以不學。

  但是大概過了十年,我發現:有些同學對於平均線的天賦確實是乏善可陳,那麼,我們是不是要考慮現實,退一步,用簡單的型態學來代替平均線呢?

  這個問題,大概在兩、三年之後有了答案,答案是:其實連同學自己也沒有辦法完全確認自己的認知未來發展,所以只好兩個都教,平均線也教、基本的型態學也教。總之,把「提示」做好,讓同學了解學這些東西『之前』與『之後』需要有什麼認識,其餘的問題,暫時交給時間慢慢去發掘。

  昨天我們刊出了一篇關於「底部收斂三角形」的圖──注意,底部收斂三角形是一種靜態的形狀呢?還是一種動態的幾何形狀?

  這個問題,牽扯到股市操作學裡面一個重大的問題,那就是「固定式操作法」的爭議。記得幾年前,固定式操作法在市場上曾經風靡一時,所謂固定式,其實每位作者或教學者的定義不盡相同,但是大概而言,不外乎就是一種框框、一種公式、一種比較不花腦筋的機械式流程,只要找到那個框架,就可以減少人工思慮的干擾,達成比較好的操作效果。為什麼要強調固定式的好處呢?因為一般操作者在交易失敗了之後,都會很輕易地檢討出一個結果,就是「交易的時候三心二意,自由心證的部分太多以致於失敗」,最後乾脆放棄,直接訴諸於純粹的機械式操作法,如此一來,他們就開始想像這樣子就可以「化繁為簡」。──這就是當年固定式操作法的由來之一。

  大家請看第一張圖,三角形看起來似乎應該是簡單的;然後再看第二張圖,構成這個三角形的「軌跡」卻是不簡單的。





  同樣的道理,小孩子的皮膚看起來白白淨淨的、很光滑,似乎也很簡單,但是光滑的皮膚下面,卻是複雜的血管與肌肉組織,一點也不簡單。

  由上可知:簡單與複雜的認定度,牽扯到格局的問題。所以:學習型態的同學們,必須要在長、中、短不同格局的區分上面下功夫──這不但是股市的功夫,也是人生的功夫。

  不過,有一件事情確實是可以說明的,那就是:當年2008年在金融海嘯的時候構成的這個收斂三角形,請注意:我不管在構築的過程這個軌跡有多複雜,但是在構築完成之後,也就是2009年的三月初,這個三角形會變得愈來愈明顯!如果那個時候你還看不出來,就表示整個操作系統、或是整個操作生活的步驟出了大問題。

  當年金融海嘯在低點的時候,有幾件事情很特別,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讓人感到意外,以下我大概講一講:

  一、除了人心浮動之外,2008年秋天以後的基本面不斷惡化;惡化的程度讓許多在證券公司從事基本分析研究的人感到非常無奈。

  二、如果想在那時候做短線,卻面臨盤勢劇烈震盪的更大的危機。為什麼會劇烈震盪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那時候還在海嘯當中,海嘯的震盪幅度本來就很大。

  三、雖然有一些人在四千點低檔的時候確實從容買進了一些部位,這我就不提了,但是有更多的人、更多讓人意外的人,在那個時間點、在那個指數的位置,做了許多奇奇怪怪的事情,讓人非常驚訝。例如:有一位以基本分析著名的股市名人,就認為3955還不是低點,還會再跌破,所以他一直保持現金部位,錯過了好幾個月的漲勢。另外還有一位期貨市場號稱天王級的人物,在上漲的時候一路做空,一直空到五月,讓人嘆為觀止,這種反向操作的虧損,換成是一般人,早就粉身碎骨了。

  我不是說依照他們的實力水準不可以犯這種錯誤,也不是說依照他們的財經地位的崇高所以不可以犯這種錯誤,而是這兩位在事後都沒有反省、連句謙卑抱歉的話都沒有──這種迷迷糊糊的傲慢態度,才是我們操盤手應該小心避免的,需謹慎。


  在經歷過那樣的事情之後,我整理出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大利多或大利空衝擊的時候,周圍所有的人的意見,包括他們的潛意識心理,會形成一種共識,這種共識會形成一股潮流、一股巨大的潛意識力量,瀰漫在我們四周,形成一個強大的磁力場,影響著我們的知識,使我們自以為是在理智地思考,其實是在做愚昧的妄想而不自覺。

  我的意思就是:即使平常很理智的人,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這一個巨大力場的感染,而「輕易地」或「不知不覺中」改變了自己思維的方向而不自知;換言之:一個平常很理智的人,也可能會在那樣的磁場中迷迷糊糊失去了本性,更遑論是知識的理智了。

  這個現象,必需靠自己平常修練的心理素質(心法)來拯救自己。一般而言,純粹的技術不管是技術分析、籌碼分析,還是基本分析,只要是牽扯到頭腦知識的操作,在巨大磁場的影響之下,就好像被電磁脈衝炸彈炸過一樣,通通會失效──初學者最好先要了解一下,因為你們以後絕對會碰到。
 
~王力群 2017.5.17 於新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