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

王力群的操盤日記 2016.10.24(一):垂直境界的階梯

王力群的操盤日記 2016.10.24(一):垂直境界的階梯
(王力群的人文思想部落格:http://heller10393.pixnet.net/blog

  假如你家有兩層樓,一樓跟二樓,從一樓到二樓要經過一段階梯,假設階梯有五十級,那麼,當你踩在第二十五級樓梯上的時候,你是在那裡呢?好像不是在一樓,也沒到二樓,勉強說是在1.5樓吧,但是別人應該聽不懂,他們總是認為:要不然就一樓,要不然就二樓。

  這就是垂直境界常遇到的狀況。

  我在開始教股票以後,過了許多年,發覺同學常常問我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要如何加強自己的心理建設呢?剛開始我還認為這個問題問得不錯,表示同學除了技術之外,也注意到自己的心理層面了,這是一個好現象。

  一直到過了許多年,我才逐漸感覺奇怪:為什麼很多問這種問題的同學,感覺上並不是在做一個大哉問,而好像是在問一個考試卷上面的數學題目那樣?……又過了一段時間,我才明白:在許多受過填鴨式考試制度訓練過的人們心中,並沒有垂直境界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答對一題得一分,答對三題就得三分」的數饅頭的觀念。

  這下子,問題可不是普通的大條了。

  人生最主要的幾件大事,例如修身養性、例如鍛練自己的生活技能、例如股市學習……都屬於垂直境界的範圍。垂直境界是什麼呢?它是一種層次、一種境界,要經過許多努力才能提升層次,重點是:在提升層次的過程中,它一定會遭遇到許多困難考驗,此時我們不要屈服,勇敢克服困難跨過去就對了。

  以上這段所講的觀念,我認為再普通不過了,這是一種很簡單的基本觀念。

  到了股市之後,經過了這麼多年,我才赫然發現:這種垂直的觀念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步登天的想法。

  這真是令人膽顫心驚。

  在我們那個年代,一般人都知道成功不是一步登天的,如果我們在進入社會之後,為了求生存、為了競爭出頭,有些人會採取某些投機取巧的手段,想要抄短線、走捷徑,一下子就爬上去,掌握到他們想要的權勢──我的意思是:在我們那一代,如果我們有一步登天的妄想,我們大概都會隱隱約約的知道自己是在抄近路,就算自己不知道,經過別人提醒,大概也會知道自己這樣做是有點不對的、有一點不踏實。

  然而,大概是在2004年之後,我的感覺愈來愈強烈,到後來,我終於確認了一件事情:「垂直觀念」已經成為一種瀕臨絕種的生物,牠快要在台灣社會之中滅絕了!

  這真的是一件動搖國本的、驚天動地的大事啊!

  在我之後的幾個世代,台灣社會快速地從貧乏一躍而成為小康,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進入富裕,這一連串的快速跳階,造成了好幾個世代大腦中沒有「沿著梯子向上爬」的觀念。

  讓我們想一想,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民國七十年代之後,許多小孩生下來的那一刻,就什麼都有了,像是彩色電視機、無線電話、私家轎車、錄影機、雷射唱片、牛排館、個人電腦……這些東西在我們那個世代不是沒有,就是非常稀少,但是對於民國七十年代末期之後出生的小孩而言,這些新東西是一睜開眼睛就可以看到的。

  以我個人為例,我在念書的時候,我沒有想過:「那個位置一定是我的」,這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我不會去想我將來一定會成為什麼,我曾經想要當科學家,後來想當作家,但是對於這兩個目標,我都沒有把握,只能夠做多少算多少、走一步是一步,因為其實我也不知道我自己的天賦到底有多高,也不知道社會到底要求我的天才必須高到哪裡才及格……我知道自己不成熟,所以我沒有把握一定會爬到那個位置。

  新世代的想法就不是這個樣子了。在垂直觀念消失之後,許多東西,不論是物質的還是無形的,他們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認為那些東西以及地位是他們的。就好像有許多聰明的孩子們很努力在念書,你說他們是在努力往上爬嗎?其實大部分都不是,那些聰明的孩子,大部分從小時候開始就很優秀,他們自己也知道,他們之所以表現地很努力念書,在他們認為,他們只不過是在做「符合自己身分的事」而已。舉例來說:一個資優生很努力在念書,並不是在追求更高深的學識,而是在做一件「符合他身分地位的事」,雖然他還沒有爬到那個高位,但在潛意識之中,他認為他自己已經是內定的了,所以他的一切努力,並不是在往上爬,因為他已經內定將來一定會坐在那個位置上面,所以念書是他應該做的職責,而不是在追求未知的理想,更不是一種冒險的探索;未來對他而言,是一件已經規劃好的路徑,只要他繼續發揮他自己的天賦本能,他認為他自己必然達到。

  如果這種觀念發生在聖人身上,那是很自然的;如果發生在一般的讀書人身上,那就會是一場大災難。

  以股市而言,從新手到有一個經驗的中堅手,就好像從一樓到二樓,是要爬樓梯的。如果五十級階梯只爬了四十級,那麼到底是新手呢?還是中堅手呢?……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謙虛地認為自己還是新手就可以了,就算已經到了二樓,就在二樓待久一點吧,等把二樓摸熟了以後,再上三樓,這樣會比較穩當;更何況,第一次到了二樓以後,也不是講從此就不回一樓了,到了二樓以後會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會一直下樓拿東西,因為忘記了,當初就沒帶上來,或是人到了二樓以後,忘掉了以前在一樓學到的知識,於是就回一樓複習。就這樣來來往往、反反覆覆、一下子下樓一下子上樓,很多時間花在樓梯間爬上爬下

  這樣的情形,對於很多沒有垂直觀念的人而言,是不能想像的。他們很主觀地認為:人不是在一樓就是在二樓,怎麼可能會在1.5樓?怎麼可能會模擬兩可呢?怎麼可能同一時間人在一樓,又在二樓呢?

有垂直觀念的人就知道:如果還在爬樓梯,那就是一種不上不下的狀況,剛離開一樓不久,但是又沒有在二樓,他不是消失了,而是正在進步,你沒有辦法確切地抓住他的位置,因為這個進度是動態的,不是靜止的。

  對於一個持續在進步的人而言,你永遠不可能百分之百精確地測量到他現在的位置。

  以下講盤勢。

  今天發生了一個有疑慮的狀況,就是高檔量急縮,對於長線而言沒有太大的關係,因為已經快十一月了,愈往冬天走,量縮愈正常。但是在短線上,我們還是要觀望一下,小心一點比較好。 

∼王力群口述,陳志清整理, 2016.10.24 上午 11:00台灣.新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