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群寫給年輕人的信』(1)
我高一結束那年,選志願,理工組?社會組?……我本來跟我的好同學歐偉仁一樣都選了社會組,沒想到他臨時落跑,我也動搖了信心,再加上那時候的傳統觀念是『念文科會餓死』,所以我選了理工組。沒想到,高二開始我發現我的數理計算能力『很差』,但我又『狠不下心』來轉組,於是就『呆』在理工組準備大學聯考了。
我小時候是作文比賽的常勝軍,那時候叫做國語文比賽,有作文、演講、寫字、朗誦、注音。我作文最好,演講跟注音則不行。小學師長跟同學應該都認為我將來長大了應該走文科的路線,結果我沒有。高二開始,我在班上的成績跟著每一次月考而直直落,大概落到全班後面三分之一的位置。
坦白講,我不知道我將來要做什麼。我雖然作文好,但是那時我覺得當『文學家』會找不到工作沒飯吃。換言之:我當時並不知道『作文』跟一個人的『思考能力』有關。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說我的作文能力還沒有好到能夠察覺『作文(或寫學術論文)跟思考力有關』吧。
我的意思是:我從小學唸到高中三年級選填志願的時候,我仍然不知道自己的專長在哪裡?我的興趣發展在哪裡?我將來想做什麼職業?……這些問題我通通都不知道。於是我「糊里糊塗、裝腔作勢、東施效顰」似的跟著班上同學一起念書、補習,然後聯考考到私立大學,土木工程系。我同學知道以後,尤其是小學跟初中同學,很多人都認為我『聯考表現失常』──其實也沒有失常到哪裡去,高中三年我真的是渾渾噩噩度過。
到了大學以後,班上同學認為我是建中畢業跑來念淡江,所以大一的時候還受到了一些矚目,沒想到我愈來愈頹廢,到最後課也不去上了。大二升大三那年,我想降轉國文系,同樣又是因為猶豫而變成紙上談兵;大學畢業那年,我想去考中文研究所,但是想起我對中文系的某幾科的考試完全沒興趣,於是又廢了。
於是,大學畢業,我還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別人需要我做什麼?……這些問題我通通都不知道。
現在我看到有人說:『念大學,最重要的是興趣。』,也看到有人說:『大學最重要的是學會某種謀生技能。』──這兩種說法哪一種才是對的呢?
我先跟大家講我的看法:
一、這兩種說法,都對;也都不對。
二、這兩種說法,都不夠究竟。
例如李家同教授,他就認為我們必須考量現實,而不是優先考慮興趣。如果你的興趣別人不認同,沒人要用你,那怎麼辦?更何況我們也不能憑著『我喜歡』這種感覺就認為我喜歡的就是對的。李教授認為勸別人找自己的喜歡去做的人,是『不知民間疾苦』。另外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企業家大老,也是認為年輕人念大學最重要的『培養一技之長』。
我認為:大學以後的教育,包括社會教育,暫時撇開道德教育不談,重要的教育目標如下:
壹、開拓眼界與心胸。
貳、培養『學習能力』,尤其是要培養『觀察力』與『思考力』。
參、趁早『發掘』自己的專長或興趣。
肆、培養一技之長的謀生能力。
以下讓我慢慢解釋。
其實每一個人的狀況不同,天份不同、家世背景、時代環境也不同。但是都不應該忽略教育的基本目標是讓一個人變得『更寬闊』而不是『更狹隘』。像我一直到大學畢業,都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在哪裡、不知道自己的潛力在哪裡、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幹什麼……為什麼我會這樣呢?因為我無知,我「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有一個立即的危機,就是『墮落』。所以我會給這樣狀況的年輕人一個建議:不要因為不了解自己而停止你的人生,我們需要繼續去探索自己內在的心理與外在的世界,怎樣去探索呢?兩種基本的方法:多讀書,多深入了解現實社會。這兩個方法必須相輔相成,但是如果你問我哪一個『比較』珍貴,我會說讀書比較重要。所以大學生應該好好念書多跑圖書館,而不是多多去打工。像我大學延畢一年,五年之中我雖然成績超爛、一直在三修,但是我始終沒有放棄『閱讀』,那五年我看了一些課外書、聽了許多不但具有思考的啟發性,也具有陶冶性情功能的音樂,所以我還不致於『完全白活』。
我很羨慕當年在建中時我們班上有許多同學很早就知道自己的才能,所以他們大概都具有一個『生涯規劃』。如果能夠提早擬定適合自己專長性向的生涯規劃,基本上這是一件大好事,因為它可以讓你『專注』、比較不受誘惑,會讓自己比較理想一點、單純一點,也可以少走許多冤枉路──這是『專注發展』的好處。但是這種人畢竟不是多數。
對於大多數的一般人而言,你要他去擬定生涯規劃,很難,因為他們不像我的那些優秀的同學那樣那麼早熟(很早就立志要當醫師,或是科學家),我就是這種人:毛躁、慌張、很不成熟。現在的學校很難幫我改正這些毛病,所以我只能自己努力。如果有人是像我當年那樣徬徨無知,那麼,最重要的不是馬上制定計畫(對我們這種徬徨不定的人而言,未來哪裡是可以被預測,更遑論規劃呢?),而是保持一種『基本的學習態度』,就是『閱讀經典』(讀好書)以及『敏銳地觀察』。
於是,當優秀的同學努力發展他的『天賦』,在那裡猛K教科書的時候,我們這些比較對自己前途不確定的人要讀哪些好書呢?……我會給大家的建議是:『不要封閉自己,而是要廣泛學習。』
什麼叫廣泛學習?多看具有『思考性』、『哲學性』、『歷史反思』的書籍,我覺得是比較理想的。像我在念大學的時候,『經濟』這個議題還不盛行,知識分子還不太覺得經濟知識的重要性,現在則改善許多了。
所以,我的建議很簡單:對於自己前途比較不確定的人,你反而應該多讀一點課外書(但是不要讀到爛書啊……小心),多深入思考民間疾苦與現實真相,然後再培養語文能力:最基本的就是加強自己的英文──就算你不知道你將來要幹哪一行,你也應該知道會說英語的人再找工作的時候是比較佔便宜的。
(未完待續….)
~王力群(王勵群)
Randy Wang. 台灣, 台北,201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