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2013.9.26同學來函

天收到了一封信,看完有些感觸...貼在這裡,大家可以看看,寫的相當好。

~r.wang  2013.9.27

From: tqsmm
To: Randy Wang
Sent: Thursday, September 26, 2013 5:56 PM
Subject: 祝老師教師節快樂

老師您好

以下這短短文,原本是我一篇類似日記的文章

*******************************

幾年前我在看espn的斯諾克比賽,忘了比賽的選手是誰了,只記得是當時世界最頂尖的高手(espn不播後段選手的比賽),大概是Ronnie O'Sullivan吧。

那時球評是張文炳教練,他說了一句直到現在我還記憶鮮明的話,他說〝這些斯諾克界的頂尖球員,會聘僱專門的教練來幫他們檢視自己的動作有沒有走樣。動作一旦走樣,如果養成習慣,以後要改就很難很難了〞。

在這裡起碼有三點值得注意,1.這些世界最頂尖的選手,隨時都很謹慎的檢視自己的動作有沒有走樣 2.即使他們已經是世界最頂尖的選手了,還是要聘僱別人來幫他們檢視 3.養成習慣就很難改

這三點對於交易或者是修行,我覺得都有高度的提醒作用。

壞習慣的養成,往往都是不知不覺的。而養成壞習慣的溫床呢,以我所知道的歷史人物的來看,大多是從成功帶來的喜悅、權力而產生的自大、傲慢。近期的腦科學研究,有一個推測,〝感覺愉快的時候,謹慎分析資料的動機就會減少〞(ref. 東大教授告訴你,Science也不知道 大腦的26個怪癖 ),換句話說,自我感覺良好時,人容易變得輕挑、隨便。此時正是壞習慣入侵的最佳時機,所以常常看到很多原本很優秀的人物處在這種狀況下沒多久,整個人都變質了。

因為人心善變,做為交易或是修行的人,隨時隨地都要謹慎的檢視自己的心態有沒有走樣,而且最好可以有個專門的人來幫忙看,因為很多東西自己是看不到的,是在不知不覺中產生的,有專門的人來幫忙至少可以起到多角度檢視的作用。通常來說老師就是自己最好的檢視者,但真正有資格擔任老師這個職務的,很少。

*******************************

遇到老師之後,我才知道自己很多地方都走錯了,還好有緣遇到老師。感謝老師過去一年辛苦的付出,祝老師教師節快樂。

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股票操作學(102)~從外資進出來思考台灣股市的投資性與投機性.

股票操作學(102)~從外資進出來思考台灣股市的投資性與投機性.

  一個觀點,剛開始的時候,不可能太成熟,很多甚至只是猜測,甚至是沒有確實依據的妄想;等到一段時間過了以後(俗稱時間的考驗),那個想法才在時間的推動下而有了一些寬鬆的討論空間。

  很多投資人在剛進入股市以後,都會聽到關於外資法人在台灣股市的巨大影響力的種種傳聞,例如像是「外資很厲害」這種很直接簡單的話語,但我當年在決定我教給學生的投資系統的時候,我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就是請同學「不要去管外資買了什麼,而是要問你自己到底買了什麼(績優股還是投機股?大型股還是小型股?),買的理由又是什麼?...」──然後,十幾年過去了,一直到今年,我才再一次地考慮:我們可以另外再增闢一個新的操盤系統,在那個系統中是要考慮外資的進出細目表的。

  外資投資台灣的是什麼?答案是基本面加技術面。基本面就是台灣工商業的整體競爭力與存活力,技術面則偏重於股市的投機風氣(這裡我指的不是技術分析,請不要誤解)。我曾經講過:因為台灣是非內需型的淺碟經濟,所以真正的選股大師像巴菲特跟羅傑斯都沒有在台灣找到他們想要投資的股票,但是台灣畢竟是一個半開發國家,有他的基本建設,也有他的一個基本的力道,像是過去電子股的威力。所以策略很簡單:投資台灣,但是不要太投入,要帶些投機的性質,這樣就好。換言之:你不能把所有已經買進的個股全部都放到天長地久。

  中心思想有了之後,我們還要考慮一個大問題,就是:如果資金大到像外資這麼多,那就一定要建立一些可能會放到天長地久的基本持股,那怎麼辦?沒怎麼辦,那你就買買台積電之類的產業龍頭股吧。而且,坦白講,基本持股只是一種假象,我還是可以做調節的。就好像早餐店裡用來放豆漿的大鍋,它裡面放的一直都是豆漿,但是每天的豆漿都不一樣(我這是做比喻,真正交易的時候買賣次數不會這樣頻繁)。

  於是,我們可以買進四種股票:績優的,牌子老的倒不掉的每年給你配股配息的,現在業績不好但是將來有前途的,以及基於某種利益交換才買進的股票。至於第四種我們就不談了。前三種的股票,我們都要分析,做追蹤,這需要優秀的頭腦或是靈活的消息管道(一般投資人在這裡吃了一個大悶虧),優秀的頭腦難找,沒關係,那就找機伶一點的也可以,順便也可以探聽一下消息(不論內線還是外線)。所以我們需要很多的研究員。

  重點是:因為是大資金,所以我們可以避免掉散戶的兩個致命傷:第一是散戶很容易過度集中投資少數幾支個股,第二是散戶會發生大跌之後低檔不敢買的怯懦情況。這兩個致命傷逃掉之後,實力會大增。此時,因為是大資金,所以長線可以加入『正金字塔』的操作模式(資金依照指數高低做分配),這樣實力又會上升一級;然後,依照研究員提供的研究報告(例如像是庫存調查)來做進出理由,這樣的話,做的好的話,實力會大增,做的不好的話,績效會搞的不好看,此時,就要看「戰略核心人士」(某一位重要的主管)的智慧或是運氣了。

  我們把一般散戶的缺點小小整理一下,就會發現「有組織的大資金」佔了什麼優勢:

  1,散戶資金不足,比較難分散風險。
  2,散戶容易加大財務融資槓桿過度集中投資。
  3,散戶欠缺週轉金,下一個機會來了可能無法加碼。
  4,散戶沒有打卡上班制度,可能發生市場低檔恐慌該買進的時候人卻不見了的窘況。
  5,散戶沒有時間閱讀財務報表。
  6,散戶沒有時間閱讀大量的公司年報。
  7,散戶沒有專人管理多支股票的會計狀況。
  8,散戶欠缺操盤系統執行時所需要的紀律。
  9,散戶沒有時間與精力拜訪公司做調查。
  10,散戶通常只有一個人,欠缺團隊的的監督制度與合議制度。

  不過,這裡要附帶提醒一下:以上所講的,可能是大資金他們自己的操作方式,而不一定是他們幫公司另外成立的基金(散戶可以買得到的那種)操作的方式。

  這篇就講到這裡。
  
~王力群(王勵群)  Randy Wang. 台灣, 台北,2013-9-10 上午9:20

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2013/9/9 寫給必修班新同學的一封信.


2013/9/9 寫給必修班新同學的一封信.

  一般而言,想學東西的投資人在進入股市以後都會碰到一個問題,就是心理適應的問題。一門技術學到手以後,如何把技術正常地發揮出來,是一個大問題,也是一般的股市書籍刻意隱瞞或是根本就因為作者無知而忽略的地方。

  我們這裡的新手同學也一樣會遇到這種問題。隨便舉個例來講好了,學到一個操作系統以後,興沖沖地準備提槍上陣,好不容易等到系統亮燈,釋放出買進訊號,結果發現四週的媒體環境以及朋友交際圈瀰漫一股不敢買進的氣氛,更糟糕的是:依照你自己的感覺,此處應該是要跌啊,怎麼我的系統卻是說要買進呢?... 於是,恐懼跟猶豫將會佔據你的心頭,使你不敢下手。空有技術卻無用武之勇。

  不論是進場、出場,還是抱單、選股、擬定策略、決定戰略,難免都會遇到上述的心理問題。此時操作者才驚覺:原來不只是學到正確的技術,還要更進一步地學到正確的心理才可以,否則一切都是白搭。換言之:第一關是正確的技術,第二關是心理。那麼,如何克服心理這一關呢?...這是個大問題,因為這跟一個人的人格意志有關,而意志力這種東西並不是可以在短時間可以完全移植的。那怎辦呢?...為了這個事情,我們也嘗試了許多年,試圖用一些措施來加強同學的心理建設(例如現在依舊有開的免費非金融課程),但畢竟有些時候緩不濟急,所以我們才開闢了每周三晚間的無限課程(網路上線,沒法上線的人課後另行補救),其最主要的用意就是把所有的同學團結成一個大家庭,彼此打氣,相互共勉。在緊要關頭發揮同舟共濟的力量。如果有新教材要發表或是同學有問題要問,也很方便利用週三上課的時候講解。

  一般的學校,上「完」課以後就給你一張畢業證書請你走,從此兩不相欠,這種教育方式我不能茍同。而且,股市教育難在心理,如果沒有針對同學建立一套有制度的長期輔導的教育課程,等於默認放牛吃草,那就等而下之了。

  感恩。
  
~王力群(王勵群)  Randy Wang. 台灣, 台北,2013-9-9 上午8:03

2013年9月6日 星期五

2013.9.6 本週教學週記.

2013.9.6 本週教學週記.
 
  1,如果要看以前的文章,請到我的雅虎奇摩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randy-wang/,那裡已經變成唯讀的,所以只能看不能貼新文.至於那些舊文章,目前正在搬家中,官方說幫我們搬到Xuite,目前正在搬運中(需要時間...),等搬過去再看看吧.目前新文章暫時就貼在這裡,歡迎大家收看.
 
  2,本週六的股票班講座的主題是『機率』.我可能會從比較基本的『股市機率原理』講起,請程度高的同學先做好心理準備.
 
  3,以前的雅虎奇摩部落格文章,建議先看"本站宗旨&導讀",然後是"學習次第",再看"股票"或"技術分析",然後再看"股市心理學".(這只是建議.不過,先看本站宗旨是很重要的)

  感恩.
  
~王力群(王勵群)  Randy Wang. 台灣, 台北,2013-9-6 上午9:38

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

邏輯科學[44]~從『股市原理』的重要性被漠視談起...

邏輯科學[44]~從『股市原理』的重要性被漠視談起...

  大家都知道股市教學是一項巨大的工作,它的難度基本上有兩個:第一個是投資人以往在學校裡所受的教育只能應付考試,並沒有學到一套『如何去學習』的方法;第二個就是:股市沒有教科書。於是我在教材方面花了很多年的時間去做充實,後來我發現對於程度比較好的同學而言,這樣的方式就已經差不多了,但是對於一些疑惑比較多的同學,問題並沒有出現太多好轉的現象。於是我開始進一步思考根本問題到底出在哪。依照我過去的教學經驗,我當然會很強烈地認為首要問題出在『機率』(如果我們暫時撇開心理問題不管,只管純理論的部分)──這個認識最早是從《隨機的致富陷阱》那本書開始的,到了《黑天鵝效應》那本書出來,一般人才對機率這個東西影響股市有多麼深沉有了個大概的初步印象。而我就從「被扭曲的高斯分布曲線(鐘型曲線)」開始去想這個問題,把它當成了一門功課;但我必須承認:我跟大多數懶惰的股市交易者一樣,頂多就是自己反復運用機率這個知識去解決我操作時碰到的一些問題,我並沒有想到高斯曲線背後所引起的數學意義與物理定律,以及這兩個學科與人類意識所產生的衝突與糾紛。

  容我來解釋一下:假如你用一堆小球去做彈珠檯實驗(見圖),你會很容易得到高斯鐘型曲線;如果你用一堆炸熟的麥當勞雞米花...嗯,你也會得到類似的傳統的鐘型曲線;但是如果你用「一堆」活生生的螞蟻呢?

  死的東西跟活的東西是「不一樣的」,這是常識,但是在歷史上這卻從來都不是常識,而是被嚴重忽視的東西。例如說:西方有一門學科,發展了幾百年了,到現在仍然還在搞一堆複雜的數學去計算人類的行為──我想你可能猜對了(原諒我,這題簡直就是在放水,送分),就是經濟學(我指的是學院派裡越來越多複雜數學的那種偽經濟學)。但是,我這樣講,是不是表示人類的行為根本無法用數學計算(或者說:無法用物理去思考)?──我不是這個意思,我的意思是:我們應該弄清楚如果要運用現階段的科學工具去推理人類經濟行為的本質,是有其侷限性的,這個侷限性不是天然生成的,而是人類當初在製作這些工具的時候因為智能有限而產生的缺憾。換句話說:人類發明的數學或物理正在不斷地逼近上帝的數學跟物理,但它卻還不是上帝所認知的全部的數學跟物理知識。講的更明白些:人類的科學並不等於上帝的科學。所以你可以講『數學是完美的』,但是我建議你不要講『我們人類的數學是完美的』,那樣就太高調了。

  認識人類的科學知識有其侷限性之後,並不是叫我們裹足不前,而是讓我重新回到二十多年前我剛投資股票的時候的一個從來沒有想過的基本問題:『股市的基本原理到底是什麼?』

  這裡要注意一下:『股市的基本操作理論』跟『股市運作的基本原理』是不一樣的。『原理』是比『基本操作理論』還要原始的東西。例如:我們可以講『尋找本質優良的公司作為投資的目標是我們數十年不變的基本操作原則』,然後由這個想法衍生出大家現在所看到的豐富的基本分析派的學問與智慧,包括巴菲特,都是這一派中出類拔萃的頂尖人物,但是基本派仍然無法告訴我「為什麼股價會呈波浪形狀?」,他們之中大多數的人只會擺擺頭,告訴你說:「技術派(圖形派)是騙人的」──唉,我覺得就是這種思想,阻礙了人類歷史上科學的進步。很多基本派的衛道人士指責技術派是巫師,讓我想起歐洲許多早期的科學家的那些怪異發明或發現跟巫師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表面差別。

  攤開股市的行情表,你會發現股價只有一維空間的活動,只有高低(價格)的差別,而沒有立體的三度空間的行為。圖形派為了方便「觀察或畫線(趨勢線)」,硬是把時間這個座標放在傳統的X軸方向,於是他就變成了二度空間了;其實這是一種錯覺,只是為了方便我們去觀測研究,真實的股價並沒有二度空間的運動──我的意思非常清楚:股價在橫方向並沒有加速度(對我而言,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實,以後我會專門來討論),換言之:股價根本就沒有橫方向盤整的作用力。

  在人為的二度空間展開圖形中,人類發明了用K線作為股價的一種紀錄方式。現在,我們提出第一個問題:如果以最常見的日K線做紀錄單位,那麼,每一個K線,到底是視為一個「有意識的人類心理現象」?還是「無意識的物理作用」?...

(還沒寫完...待續,同學可以自己先想想答案)

 
~王力群(王勵群)  Randy Wang. 台灣, 台北,2013-9-5中午12:14

2013年9月4日 星期三

股票操作學(101)~每次要買進幾支股票?


股票操作學(101)~每次要買進幾支股票?

  1,這篇講的是中長線。

  2,遇到大盤買進訊號亮燈的時候,我應該買進幾支個股?

  最少買個五支。大概是5~10幾支。只買一支是不對的,除非您買的是台灣五十。

  3,遇到個股買進訊號亮燈的時候,我應該買進多少資金?

  單支個股所佔的資金最好不要超過總投資金額的1~2成。如果是兩成的話,應該是這支股票出現了非常棒的投資機會。有人會提高到三成,或三成以上,那是他的功力高,一般散戶很難有那種駕馭力。

  4,要選強勢股好呢?還是跌深股?

  我會選強勢股(從技術分析上去解釋強勢,也就是股價的強勢,而不是公司財務或營運規模的強勢)。如果強勢股選不出來,再選底部有放量上攻的個股。這是有個優先次序的。不過,有些人用財務分析選股的方法,那就選的不一定是強勢股,例如像是選到某支庫存有改善的個股。總之,不同的系統,有不同的選股法,但是我用的強勢股是我自己比較有把握的系統,而且我認為對大部分的散戶也是如此。至於財務分析選股法其實是比較難的一種,一般投資人很容易弄擰。

  5,買進之後,能不能換股?

  說不能換,那是不對的;說可以換,新手換錯的可能性又非常大。所以這是個兩難。基本上,新手要知道換錯的可能性不低,這樣就有點對了。老手也要知道換來換去難免換到不該換的,對自己的信心不要過滿,那也就對了。

  6,能不能用甲系統的理由買進,將來用乙系統的理由賣出?
  可以。但是這必須在一個更大的系統之下運作。我的意思是:你可以在設計甲系統的時候就附加一條規則,容許它必要的時候以乙系統的理由賣出。不過,系統之間越是整合的厲害,新手學習起來的時間就越長。系統整合的好處是操作的空間更揮灑如意,但這要經過艱苦的學習,並不是你想要放縱自己亂做就叫瀟灑。

  7,能不能用很多個系統?

  當然可以。但是功力要高。

  8,一般投資人操作股票的致命傷是什麼?

  愛上某支股票。這就好像挑選伴侶一樣,你最後會選上你愛的那個人,而不一定是最適合你的那個人。

  9,有沒有辦法克服第8項講的那種致命傷?

  難啊,神仙難救,必須靠自己覺悟。

  10,一般人投資個股最欠缺的知識是什麼?

  邏輯與機率。但很可惜的是:一般的股市書籍根本不會教你這兩樣東西,因為很少人對這兩樣東西有興趣,寫了就變成滯銷書。

 
~王力群(王勵群)  Randy Wang. 台灣, 台北,2013-9-4 上午11:08

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股票操作學(100)~從我理想中的財報分析的操盤團隊談起...

股票操作學(100)~從我理想中的財報分析的操盤團隊談起...

  我們只有一個大盤,但我們的個股卻上千支,所以,做指數跟做個股,所需要耗費的心力不同.我可以一個人處理大盤指數的期指操作,但很難一個人應付選股的工作.

  我現在幫自己設計的股票操作流程,是為我這種懶人打造的,偏技術分析.但是,如果我想完全憑財務分析來操作個股呢?

  理想中(你可以當我是做夢),首先,我要成立一個團隊,至少要有兩個研究員,一個負責非電子,另一個負責電子股.然後,我要揭櫫一個基本理念:財務分析跟產業分析必須同時進行.換言之:你不能夠找一個只會管帳的來預測公司的未來,也不能找一個只懂做產品卻不懂得做生意的人來預測公司的未來.

  團隊成立以後,我就比較悠閒了呢?還是會更忙?...如果這個團隊的人數日漸增多,我會更悠哉快活?還是更忙著要做企業管理?

  假如我做技術分析就可以賺錢,那我又何必做財務分析呢?我賺更多錢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多的空閒時間?還是為了有錢以後用錢賺錢去賺更多的錢?

  有人會說:空閒太多會讓我墮落,保持幹勁繼續用錢賺錢,將來才有保障──問題是:要賺到多少才夠?三千萬?夠嗎?我認為不夠,起碼要一億.但是,如果一輩子都賺不到一億(我不是說賺到一億,我是說要存到一億,而且是淨存,對這筆錢有完全自由支配的無上權力),那該怎麼辦?繼續奮鬥下去?咦,那我夢寐以求的悠閒生活豈不是一輩子都無法達到?...這個問題,在我四十歲的時候曾經縈繞在我心中很久.更何況,當年我之所以會投入股市,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想等到經濟生活不虞匱乏之後,我能夠去做我年輕的時候想做的事.所以我不能把一輩子所有的光陰耗在賺錢上.

  現在要把話題拉回來.

  其實,研究財報,研究一家公司的營運跟財務狀況,是一件需要耗費心力的事情,如果是很多家(意思就是很多支個股),那就更累了.我當時會去研究財務分析,說真的,那是因為我對財務管理還有一點興趣,說的更確切一點,我的狀況是:我對於一家公司如何把錢用在刀口上很有興趣(是大量投資研發?還是拼命融資擴廠買設備?還是拼命降低成本?還是乾脆借殼炒股撈一筆就跑...).但是,一般人對於研究這麼多公司會有興趣嗎?我認為絕大多數人只是五分鐘熱度,他們對研究一家公司缺乏一股熱誠,所以當他們發現研究工作很累之後,就會很快地冷卻下來.

  公司的走訪,產業的調查,都會很忙碌,應該是跟大多數股市投資人的悠閒夢想是違背的,所以,這一類的事情,很難成為一種業餘的興趣,而只好無奈地變成一種工作,於是就只好把它交給專職上班的研究員啦,而且,是一群年輕人,他們的時間比我多,腿力也比我強健...但,可惜的是:雇用這些人的公司團體,它們的獲利目標並不是幫客戶賺錢,而是幫他們自己的公司賺錢.(假如你開了一家麵包店,你的工作目標是要讓所有買你麵包的人都吃到健康衛生無毒的麵包呢?還是要看到麵包店的EPS節節上升呢?)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不是靠當研究員拿薪水)要研究財報,你就要愛上『研究』,你必須喜歡去動腦,喜歡去思考,更甘願犧牲你的眼力與生命歲月.

    
~王力群(王勵群)  Randy Wang. 台灣, 台北,2013-9-3 上午11:08

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股票操作學(99)~台灣股市操盤所需財報分析能力的概念與認知。




股票操作學(99)~台灣股市操盤所需財報分析能力的概念與認知。

  今天我本來想寫三篇文章:《加權指數下跌段的開低走高的中長紅的研究》,或是《台灣股市的邏輯思考與自然哲學的探究》,以及這篇關於財報的。結果還是先寫了這篇。

   首先,操作者要問自己一個問題:您是否認為做股票只要懂財報分析就好?...如果您這樣認為,我建議您把觀念改一改,不要那麼執著;未來社會的運作將會 朝向跨領域的知識整合去發展,只鑽研一門格局有限的功課,很難克竟全功。這是我的建議,希望讀者至少要在理論上接受這種觀念。

   財報分析是屬於公司分析的其中一塊的領域,除了財報之外,更重要的還有年報,所以他的格局與用途並沒有一般散戶想像的那麼厲害;我的意思是:在某些操作 系統當中,財報很有用,但是在某些系統當中,財報就沒有那麼重要甚至可以不看財報。這要看設計系統的那個贏家是做哪條路線的(長線中線短線)以及哪個門派 的(這就講的有點俗了,但這確實是現實),甚至是不同的國家或市場。

   一,『看的懂基本的就好』:基本上,因為要學的東西很多,所以只要先學會『看的懂』財報就好了。我的意思是:至少要知道財報有哪幾張,有哪些項目,有些 重要項目是怎麼計算來的...這樣暫時就夠了,其他的,可以慢慢在實務經驗中邊做邊學。不過,此時你的操作系統最好不要以財報為主,因為你的財報能力還不 成熟,所以還不能夠用來實戰賺錢。但是如果你只有一套系統,那就麻煩了,最普遍的學習方式是在下次交易機會還沒來的時候,趕快學,以免到時候窘態百出。

   二,『多讀專業書籍』:如果要更上一層樓,就要讀一些書了,我買的財報書不多,但我也要求我自己平心靜氣好好閱讀,不能過分打混(見照片,不過有些是電 子書,就沒辦法放上去了);讀完這些書以後,大概至少要三年以上的實務經驗來反覆磨練,運用財報知識才會比較順手。但這時離真正理想的贏家還很遙遠。

  三,『開始學習常識』:第三層境界是要暫時跨出財報的藩籬,開始做相關的知識整合的工作──對一般的財報分析者而言,這一層的境界最難,因為一般專家通常都不擅長運用『常 識』(巴菲特也講過常識這東西是最難的)有的財報專家可能終生都無法跨進這個領域,但是也有些具有一點天賦的散戶不費什麼力氣就跨進去了。我建議所有對財 報有點興趣的同學都要兼修常識這門學問,否則我會覺得很可惜。雖然常識不是那麼容易運用,但能夠學多少就算多少(學習常識的目標並不一定是只放在操作股 票,更重要的是人生其他的領域),更何況,能夠懂得欣賞常識的運作,就是很大的樂趣了。至於什麼是常識分析呢?你不會用五十吋的液晶螢幕打電腦(所以面板 公司邁入大尺寸之後就會面臨一個很大的狀況,這個大狀況發生在二零零七年下半年)──這就是常識(普通家庭的客廳很難放得下大尺寸的東西)。把常識學到有 點樣子,然後回過頭來跟財報分析做融合,這樣就是第一次的整合工作。

   四,『開始學習產業分析能力』:到了這一層,最好要學習看公司年報了。年報在證交所的網站上都有,不過都是電子檔。實體的年報現在字都印的很小,一般人 根本不去看,甚至有些人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但年報卻是這世界上最偉大的投資家巴菲特的最愛,從年報當中,我們要學著去了解一家公司的狀況,而財報紙是年 報當中的一部分而已。我很奇怪台灣為什麼沒有關於年報的股票書籍,可能是因為沒人要看,也很少人能寫吧。

  產業分析才是投資股票的正宗,總體經濟分析跟財報分析(絕大多數的時候)的重要性都在產業分析之下,這也就是巴菲特不喜歡預測未來經濟趨勢的原因。

  產業分析不是一個簡單的題目,在預測方面,它有很多細節往往是最難預料的,除非是很有洞見,否則很難把產業分析做的好。所以我建議一般投資人不需要在產業分析上花費過多的時間,把光陰留給常識分析跟邏輯分析,以及心理分析,才是比較務實的學習生涯規劃。

  但是如果是非常優秀的投資人,在此境界應該做第二個整合工作,就是融合產業分析與財務分析。這個其實不用我多說,這些異常聰明的菁英只需要我提醒他們一下下就好了。

  至於邏輯思考能力跟心理素質,我沒特定放在哪一層,反正早晚都要學。

  以上四大點 ,提供股票班的同學參考。至於必修班的同學,連第一層境界都不需要一定要全懂,有時候根本看不懂財報也沒關係。

  感恩。
  
~王力群(王勵群)  Randy Wang. 台灣, 台北,2013-9-2 上午10:25


2013年9月1日 星期日

股票操作學(97)~忙碌的家庭主婦的投資概念 [2]

股票操作學(97)~忙碌的家庭主婦的投資概念 [2]

  假如您是家庭主婦,沒有時間看盤,只能夠買買股票擺久一些而不能做期指,很想上王老師的課,但是又怕我教的太難,那該怎麼辦?

  第一個方法,昨天已經講過(http://tw.myblog.yahoo.com/randy-wang/article?mid=6618&prev=6620&next=6616)。你可以把第一個方法再簡化,出手也許會變的更有把握,但是這樣作的結果會使交易機會越來越少。

  第二個方法,是真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指數6000點以下買進,等漲到8000點以上賣出。可惜的是:這方法除了機會少之外,還有一個超級大缺點,就是:如果台股將來有一天沒有跌到六千以下就直接漲上去,那就沒有買進的機會了。
   第三個方法是目前比較多的人在用的。假如你的財產有一千萬,那麼最多只能拿出五百萬來投資股票,然後把這五百萬均勻配置:我可以設定指數在八千點的時候 只能買進1/6,也就是83萬(500/6=83.3),如果再跌到七千點,就再買進1/6,此時合計多單總共有2/6,也就是1/3;如果再跌到六千 點,就再買進1/6,此時合計多單總共有3/6...以此類推。這個方法的好處是:在高檔起碼還有1/6的部位,差強人意(因為有時候高檔可能會漲到更高 檔)。
 
  實戰的時候,老手對於這個方法都是活用,不會太拘泥。例如在2008年九月的時候,我就跟大家講5500點以下就可以分批佈局了,至於你要怎麼布?分幾批買?...自己算一下,不要太離譜就好。

   第四個方法是把第三個方法的均等配置改成金字塔分批佈局,例如:指數在八千點的時候只能買進1/8,也就是62萬(500/8=62.5),如果再跌到 七千點,就再買進2/8,此時合計多單總共有3/8;如果再跌到六千點,就再買進3/8,此時合計多單總共有6/8;如果再跌到五千點,就再用剩下的錢作 最後的買進。這個方法的好處是:可以把成本攤的很低;壞處則是資金分布不拘勻,如果指數一直不下來,則資金的有效利用率會變的很難看。
 
  第五個方法是外資的無敵操作法(無敵法有兩種,一種是作股票,另一種是作期指;通常沒有特別聲明的話,無敵法講的是外資的期指操作法),這個方法很大氣,我們上課的時候會講。
 
  第六個方法是只買一支股票。這是今週刊在2011年上半年的時候提出來的一種很怪異的論調,當時他建議的是買進綠能(3519)。
 
   第七個方法是"只作一支自己最熟悉的績優股"。這個方法很多人在玩,但是我認識的真正有錢人沒有一個人真正做到只玩一支(因為他們既然錢多,總是喜歡買 多一些種類的股票;不過嚴格講起來,他們會用這樣的觀念去玩好幾支,而不太會只玩一支)。十幾年前我曾經用這樣的概念去操作過友訊,效果先盛後衰。後來我 改用台達電,最近幾年則是台積電的呼聲較高。至於台塑跟南亞,我不太喜歡。還有中華電,也是大家的專注目標。至於宏達電,前幾年被玩的很厲害,但自從 1300塊跌下來之後,他們大概都已經結束操作了。
 
   這個方法的難度在於:你"真的"要對這支個股要有一定的"敏感度"才行。包括它的基本面概況。但是新手接觸這個方法之後短期內抓到幾個小趨勢作贏了就沾 沾自喜,以為自己是贏家了,然後就開始變的有點亂做。所以這個方法本來是要幫助菜籃族的,結果卻是對菜籃族的傷害很大。
 
  還沒講完,明天續講...
 

  感恩。
  
~王力群(王勵群)  Randy Wang. 台灣, 台北,2013-8-28 上午10:39

股票操作學(96)~忙碌的家庭主婦的投資概念.

股票操作學(96)~忙碌的家庭主婦的投資概念.

  假如您是家庭主婦,沒有時間看盤,只能夠買買股票擺久一些而不能做期指,很想上王老師的課,但是又怕我教的太難,那該怎麼辦?
  平心而論,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難的問題,意思就是說:如何在最少的投資中獲得一個令人滿意的績效(我講的投資是時間與精力的耗費)。
  這個問題,我想了很多年,途中曾經用巴非特操作法來作解答。但是,我終究明白: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至少,您還是需要用功一段時間,雖然在這段期間我不會拿對待別的同學的標準一樣來對待您,但是一些基本的東西您還是要懂。
  第一個方法,理論上很簡單,就是在大利空的指數低檔買進(兩個條件:大利空跟指數低檔;如果是只有大利空但大盤指數沒有低檔,則要小心上面空間有限或極有限;如果是指數有低檔但是沒有大利空,而只是經濟數據疲軟,這樣可以),於是回顧一下歷年的買進時機:
  1,2000年冬天的低點5200~4555(萬點大崩盤以後)。
  2,2001年冬天的低點4000~3411,大利空消息是911恐怖攻擊事件。
  3,2002年冬天的低點4200~3845,但是之後洗盤洗的很嚴重,可以洗到讓你買在低檔也可能虧錢。
  4,2003年四月的低點4300~4044,大利空消息是sars傳染病事件。
  5,2005年十月的低點5618,利空消息是高雄捷運弊案的民進黨執政空前危機事件。
  6,2008年的低點3955,大利空消息是金融海嘯。
  7,2011年冬天的低點六千多點,大利空消息是歐債風暴。
  8,2012年11月的低點7075。
  (這個方法的賣點不是太難,我上課會講)
  如果嫌7000點不夠低,則第8要刪掉,於是會錯過生技股的一段漲幅。
  這個方法的缺點是:機會太少。大概每隔2~3年才會出現一次容易辨識的機會。
  問題是:投資人自己要問清楚自己到底要多久買進一次比較恰當。如果想要每年買一次但是不是每年都要賣,那就還好。
  但如果是每年都想進出一次(大規模的,不是零星交易),那就有點麻煩了,須要多一點的認真學習,換言之就是要比較專業一點。
  還有幾個更簡單的方法,但是因為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所以越簡單的方法,缺點越多,這個真理大家必須要體會與接受。
  這些簡單的方法,我始終沒有放棄追尋,希望同學不要誤會我只花心思在比較專業的操作上而忽略掉了菜籃族。

  感恩。
  
~王力群(王勵群)  Randy Wang. 台灣, 台北,2013-8-27 上午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