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股市模型的中心思想

股市模型的中心思想

西元一五四三年哥白尼臨終前發表了天體運行論,告訴我們一件事:地球是繞著太陽旋轉,而不是太陽繞著地球在旋轉。所有天上的星星都以太陽為運動的中心,因此太陽是宇宙的中心。這就是日心論的模型。這個模型對於十六世紀以後興起的近代科學革命,有著關鍵性的的重要貢獻。哥白尼的日心模型,打破了以往舊的地心模型,地心模型就是宇宙以地球為中心,然後其它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圍著地球旋轉--看到這樣的句子的時候,你有沒有感覺到什麼呢?是的,在哥白尼之前,也是就是在十六世紀之前,人們看待事物的角度,主要是以自我為中心,因為大多數人實在想不出,如果你不用自己的角度』去解釋事情,那還能用什麼角度呢?……那時候的古代人類似乎沒有弄清楚一件大事:我們當然可以用自己的角度去看事情,但是如果你只』會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周遭的世界,而不會(不知道不能,也沒想過)用其他的不同角度去詮釋世界,那事情就嚴重了

  在哥白尼的日心論模型出現之後,四百多年來,人類逐漸學會把自我意識從思考模型從中抽離出來。例如在股市中,籌碼分析的模型,就是以股票誰買誰賣,買多買少』這樣的『花落誰家』的統計方式去進行分析。意思就是說,以籌碼的依歸做為股市分析模型的思考中心。至於技術分析的模型,則是從牛頓經典力學當中變化而來。它只重視我們能夠測量到的參數,以及運動結果(例如狀態或位置),而完全不去考慮物體本身是否具有自由意識。換言之,技術分析者把股市的漲跌運動看成是類似天體運動一樣,重視過程與結果,而不去思考它們為什麼會這樣運動?它們為什麼『要』運動?--至於基本分析者則是去思考事物的本質,也就是說基本分析者具有一項默而不宣的重要假設,就是假設所有的物體(包括我們認為沒有靈魂的石頭與泥土)都具有『內在因』而這個內在因一律都應該具有相當的『意識』成份在裡面;如果它們的『內在因』是以意識在運作,那麼,我們人類就能運用我們大腦中的意識進行思考來與之呼應,進而相合!

  由此可知,我們在從事某種研究之時,依照我個人的看法,最好是要俱備一個模型,而這個模型應該是一個完整的系統。而每一種模型的理論的中心,例如地心、日心、籌碼…,都具有暫時絕對性』的核心地位(意思是沒有絕對)。而每一種進步的現代分析工具,都必然是以遠離頑固主觀的自我意識為號召,進而建立起客觀分析的系統。換句話說,我們不再像中古世紀的人那樣,以封閉又淺薄的知識構築的自我思考為出發點。而是從另外一個角度投射過來,這樣子才能夠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到完整的真相。讓我再強調一遍:淺薄又頑固的自我意識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東西,它的知識基礎既不堅固,又經常被人類自私愚味的感情所封閉人類擁抱不放的自我,經常是一種缺乏可塑性的已固定形狀的少功能用途』的工具,它大多數的時間都在裝模作樣地擺臭架子自以為萬能但其實會的少的可憐,所以你沒有辦法利用它去進行具有開創性的思考建設的工作。

  在哥白尼的日心說發表以後又過了四百多年了,人類在這四百年中知道了一件事情:哥白尼雖然正確的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但是他又犯了另一個錯誤,就是他把太陽當做宇宙的中心。現在我們知道太陽也不是宇宙的中心了--同樣的道理,不論是籌碼分析、技術分析、還是基本分析,它們所提出來的理論模型都只是逼近真相,而不是等於真相

  在這文章當中我並不是要告訴各位,新的更進步的股市模型是以什麼為中心,而是要提醒大家,絕大數的投資人,還停留在十六世紀之前,意思就是說他的思想體系是以未經理性開發的不成熟的自我為中心。也就是『一切事情自己說了就算』。從這個落後四百年的尺度,讀者可以大概感受一下,所謂『現代文明人』這個名詞,其實是含有重大的誤導,它讓我們誤認為自已很時尚,但其實我們非但不合乎潮流、也不科學更不文明,充其量只是名叫佛萊德或葳瑪的摩登原始人而已。


~陳志清整理,王力群口述,2015.08.31台灣.竹北

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預測的複雜性與簡單性

預測的複雜性與簡單性

我們在股市中常常聽別人講『預測是很困難的』,於是乎,我們面臨一個很基本的選擇,我們到底是要勇敢挑戰這項困難呢?還是另外尋找簡單易學的操作方法?

在這裡,我先把簡單易學的操作方法所可能擁有的缺點跟大家報告一下:簡易的方法往往不合乎人性,因為簡易的方法所產生的買賣訊號必然是乾淨俐落的,但是人類的情緒卻非常變化多端、複雜難測。叫一個具有複雜人性的人去遵守一些簡單的訊號,這就叫違背人性。第二個原因是:簡單易學的方法所帶來的利潤往往不符合俗世的預期,因為愈是簡單的方法,愈是著重在保障基本的權益(利潤),而不能夠加倍擴充獲利的效果(貪婪)。

  在我的教學經驗中,如果是複雜的東西,解說起來當然倍感困難,所以我們必需先釐清這個帶有哲學性的問題:預測本身到底是不是難以了解的複雜?

  我的結論是,在預測的過程中我們所引用的資料,理論、技術往往是複雜的,但是預測的結論則必須是簡單的。換言之:預測的過程是複雜的,預測的結論是簡單的。

  舉一個例子來說:王小明的數學考了一百分,所以他拿到了獎學金。王小明為什麼會考一百分呢?因為王小明很用功,也很有天份,又得到明師教導,家裡的環境也能夠讓他專心唸書,考運也很順。於是在各種複雜的『綜合』條件影響之下,王小明的數學考了一百分。在這個案例中,王小明用功的過程是複雜的,得到『天時』『地利』、『人和』各種條件,但是王小明最後拿到獎學金的結果卻是簡單的。假如他只考了七十分,就拿不到獎學金了;一百分有獎金,七十分就沒有,就是這麼簡單明確。在此案例中,我們藉由複雜的發掘過程(用功讀書),去追尋一個簡單的事實真相(拿獎學金)。真相的本身可能是難以了解的,甚至是難以被發掘的,但是只要能夠去找到那個最關鍵的事實』,我們就能夠了解真相。

  『了解』這一種思維運動,它的本質應該是直觀的,而不是迂迴曲折的。迂迴曲折是因為我們正在了解的半路上,而不是到達了那一個終點。再舉一個例子:一對男女相戀經過千辛萬苦的考驗之後,終於在一起了,這個千辛萬苦的考驗可能非常複雜曲折,但最後他們克服萬難終於在一起結了婚,這就是一個簡單的事實。

  再舉一個我們學生時代的例子:考試卷發下來以後,我們經過複雜的計算與推理、思考,然後用原子筆或2B鉛筆寫上○○或XX,或者是選擇題的12345或ABCDE。在這種考試的過程中,解題的過程是複雜的,但答案本身是簡單的。如果答案本身非常複雜,那麼這一題的答案應該是『以上皆非』。

  經過以上的三個例子的說明之後,我們回到股市--一個預測者他所收集到的利空與利多的資料,必然是複雜多端的(如果不複雜的話,那麼就不必分析了)。預測者在分析利多跟利空的條件的時候,它的思想推理可能是複雜的,但是分析到後來,我們必須要得到簡單的結論以後,我們才可以行動。如果我們得不到結論,可能表示我們收集的資料不夠完整,或是時機尚未成熟,此時我們就不應該有進出場的動作

  接下來我要講到本篇的主題:一般人可能知道愛情是複雜的,也知道一個手機的電子零組件設計圖是複雜的,更知道把人類送上火星去探險的太空科學也是複雜的,但絕大多數的投資人,在根深蒂固的潛意識當中,卻不能接受股市複雜的因果性。這種思想的病因常常使他們去做一件事:就是把某一個漲跌的結果看成是某一個或最多兩三個的簡單的原因所造成的。而忽略掉一個事實往往是眾多原因所造成的』。換言之,他們不但在操盤生涯中抗拒股市的複雜性,也在自我的思想中實施獨裁專制,刻意把股市的因果關係,壓縮成一種直線式的簡單的碰撞運動。就好像是A原因造成了B結果,B結果成了新原因之後,又去造成了C結果,就這樣一直連環碰撞下去。一個因結一個果,一個撞一個、一個連一個,好像世界就像他們想像的這麼簡單,好像一件事情的發生就只有一個原因,而沒有很多原因。

  當一個成熟的預測者在分析各項利多跟利空消息的時候,他並不是刻意要找出最後的那個簡單的結論,這就好像你把豆漿跟白糖按照各種比例混合起來,永遠都不會配成咖啡一樣。而當我們把碳酸水、高果糖糖漿、蔗糖、焦糖、磷酸、以及香料、咖啡因混合在一起,這些複雜的東西加在一起會變成什麼呢?答案是可口可樂。換句話說:優秀的預測者從來都不應該想像』當他分析完這些東西之後會得到什麼結果,而是力圖澄清每項資料(材料)的背景以及這些事物大概的性質,然後就站到一邊,客觀的觀察或推理這些東西會生出什麼新花樣。如果它生不出我們想要的新東西,就表示我們的分析或實驗(暫時)失敗了,進出場的訊號出不來,或者是時機還不夠成熟,這個時候我們就不應該有任何進出場的動作。

  一般投資人可能還會犯一個嚴重的錯誤:就是『預期』當成了預測。換言之,他心中先存著某種多空的成見,然後再去收集資料。這樣的方式未嘗不可,但前題是你的見解必須經常正確,身段也必須非常柔軟,否則你會受到你原來成見的擺佈,然後用扭曲的眼光去分析資料。

  我個人的經驗是,為了不讓多空成為一種固執的成見,我們常常要把資料打包以後存在倉庫裡要知道有這項物料的存在,知道它的擺放位置,不要把它忘掉了,等到該他上場的時候,就要派他上場。注意:不斷的將資料封包打包存放,才能夠建立起眾多原因的資料庫,否則你就變成大腦簡單的傻瓜,笨笨的認為一件事情的發生只有一個原因。在我修練股市預測法的時候,剛開始我也是模模糊糊,無法了解簡單事實背後眾多的複雜的原因。等到年齡漸長,我才從別的生活經驗當中,了解到人性的複雜與世事的變化多端。那麼,這個道理能不能擴大到股市呢?這是一個巨大的哲學問題,後來當我了解到『股市的法則』之後,我才知道天下所有領域的學問都是共通的--人類在追求真理的過程是複雜的,但真理本身是簡單的;感情本身是複雜的,但感情結晶成為愛情之後,卻是簡單的--透過跨領域的邏輯平移,我可以把我在日常生活中經歷過的經驗代換到股市裡面,於是我得到一項寶貴的知識:股市漲跌背後的眾多原因必然是複雜的,但這些複雜的原因可以歸納成少數幾個關鍵理由』,這就叫做時機成熟!當關鍵理由觸發時機之後,就產生比較大規模的上漲或下跌的波段。換言之,關鍵理由的背景是需要時間去收集資料以及分析思考,但是關鍵理由本身往往卻是一個簡單的陳述。例如說:2015年這一次的大跌,我認為關鍵的理由是『手機業的快速薄利化』。

  讀者排在第一順位要關心的並不是手機業到底能不能夠東山再起,或者是將來會有怎麼樣的產業興起,而是應該關心你自己為什麼在普世原則之下(普世原則的意思就是各領域的道理相通),無法進行跨領域的邏輯思考?為什麼你會抗拒這個世界的複雜性?為什麼你要把自己看成思想簡單的單細胞生物?

  這些都是我們正在思考的問題,乍看之下跟股市無關,但是卻跟你自己有關。


~~陳志清整理,王力群口述 2015.08.27

2015年8月26日 星期三

預測學中的『破二分法』

預測學中的破二分法』

關於長期趨勢的觀察我們可以收集到各種利多跟利空的消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利多跟利空的消息會愈來愈多。有些利多的消息因為廠商的不爭氣不努力,或者受到國際產業潮流的改變,而失去了它原有的競爭優勢,於是有些藉著利多消息達到股價高點的股票,後來又跌了下來。同樣的道理,有些原本是很爛的公司,卻因緣際會而轉型成為優秀的企業,通常我們把這個叫做轉機股。

收集資料的時間愈長,累積的利多跟利空的消息也就愈多,但是這些利多跟利空的消息並非一成不變。我們從表面上看到很多好公司變成壞公司、壞公司變成好公司,這種現象就說明了多空之間是可以轉換的

    預測長期趨勢最大的困難之一:就是預測者要同時接納利多與利空的消息。這話如何解釋呢?就好樣有一個人,我們收集到了他的優點,也收集到了他的缺點,於是別人問起他的缺點的時候,我能夠詳細的回答;而當別人問起他的缺點的時候,我也能夠不掩飾地說出他的短處。這樣的方式有什麼問題呢?在絕大多數人的心目中,一個人不是好、就是壞,而沒有辦法接受一個邪惡的人,也可能擁有大量的優點;也沒有辦法接受一個好人可能擁有的只是一些少量的優點。這種意識型態的分辨法,我們把它叫做(劣質的)『二分法』。

  這種意識型態是人類思想中最可怕錯誤之一,因此它只能接受一種觀點,而沒有辦法接受二種以上的觀點。所以,當我們講說台灣的產業發展有什麼樣的缺點的時候,很多人會認為我們是在打擊台灣、抹黑台灣,但其實我們只是在陳述『某一面』的事實而已。往往到了這個時候,也沒有人要聽我們講台灣的好話了,因為他們已經先入為主的認為:我們一定很討厭台灣所以要打壓台灣講台灣的壞話。

  身為股市的預測者,平常我們就要收集各種多空方面的情報,好的也有,壞的也有。我們必須心平氣和去分析這些資料,而絕對不可以受到這些資料的刺激而產生情緒上的變化。換言之,在多空資料的倉庫中,只有理智跟邏輯活動的範圍,而沒有感情迴旋的餘地。

  但是一些的股市操作者,在操盤的時候,通常都是用感情撐起自己的力量。有了那個力量之後,才去用力『作多』,或者是『作空』。換句話說,這些人非黑即白,不是死多頭就是死空頭。在使用預測法的時候,這種非黑即白、非好即壞、非上即下、非多即空、非男即女、非貓即狗的二分法往往使得他們只能從一個方向去思考與操作,而沒有辦法轉彎。我用一個比喻來講解這種狀況:因為利多的消息跟利空的消息就本質而言仍為一體,只是利多會轉換成多空、利空也會轉換成利多,所以你可以把操作想像成一輛汽車,這輛汽車上面承載了各種利多與利空的消息,有時候我們會開車前進(做多),有時候我們也會開車倒退(做空)。請注意,只有一輛車;而不是兩輛車一輛叫做多,另一輛叫做空。如果換成一般大眾那種錯誤的二分法,當你在開車行進的時候,如果半途遇到阻礙需要後退的時候,那就要跳下原來的那輛車改搭另外一輛車--改搭另外一輛只有倒退檔的車,然後再後退。換言之,很多一般的預測者都誤以為利多是一個陣營,利空是另外一個陣營,其實他們完成搞錯了,於是乎他們沒有辦法把兩種他們認為截然不同、南轅北轍的東西同時放在一起,這就好像把汽油跟火把放在一起就會燒起來一樣。

  在政治上面,這種非黑即白、非藍即綠的二分法,我相信大家多少少都看過這樣的例子但是在股市當中,這種錯誤的二分法也比我們現實生活也還要普遍萬分。這就造成許多的預測者在操作的時候只能從一個角度去看事情,只能抱著一種情緒,只能使用一個被激發的力量,不是前進就是後退。他們錯以為憑著這股情緒的力量才能使他們把部位抱下去。殊不知,長期如此下來這種二份法會根深蒂固的深植人心難以自拔,久而久之,他們看事實就只能從一個地方看,從他們自己想要的角度去切入,到最後變成無法逆向思考,只能固執到底。很多輸光的投資人都是因為犯了這種錯誤。

  在2014年的時候我本人也是對台灣的未來懷著『美麗』的希望,但是我知道這種美麗只是一種形容辭,一種暫時的情緒依靠,長期而言是做不得準的,但是因為要鼓勵同學,所以在2014年的時候我們必須多講台股的好話,而當同學問起台灣的缺點的時候,我們就只好安慰他說,先把這些缺點放一旁,暫不理會。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正在打仗,當我們聽到衝鋒號角響起往前衝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大聲喊殺,義無反顧的往前衝,而不可以在這個時候腦海裡浮現家鄉嬌妻幼子的影像。那怕你只要有一秒鐘的心軟,忘記扣板機,敵人的子彈就會打過來了。

  我教大家衝鋒,但是我沒有跟大家講說要做一個絕情忘義的人,把家裡的親人全部忘得一乾二淨,我只是說在衝鋒陷陣的時候要暫時忘記他們。但是在嚴重二分法的人的心目中:2014年做多的我們就好像一群只會對台灣歌功誦德的天兵,傻乎乎的就往前衝了,而沒有考慮到台灣還有很多黑暗面其實我只是放在心裡備而不用而已。這就好像你在辦公室聚精會神專心工作的時候,你不會想起你老婆,但其實你還是深愛著你的妻子的。

  天底下沒有完美的事情,萬事萬物都有善惡的二面、黑白的二面、多空的二面、它們是可以彼此轉換的,可以互相圓融消化的。所以,一個成熟的預測者應徹底催毀自己腦海中舊有的二分法,然後嚴格遵守邏輯的規則,一碼歸一碼、一事歸一事。多空消息並不是總是在互相衝突,而是常常悄然無聲的和平共存,雖然這種共存也是一種暫時的假象,因為多與空就像陰與陽二股勢力一樣,是在彼此圓融、消長。

  讓我們整理一下我的預測發展:2014年我是看多的,但是我並沒有因為我看多做多而把台灣的缺點忘光光,相反的這些資料我們還是必需時常保持接收的狀態,這樣的一種包容的心態才能夠讓我們在2015年五月多頭趨勢反轉以後,然後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從新找到新的方向,也就是往下。我個人覺得這二個月的時候雖然是慢了一點,但是跟絕大數的散戶比起來,兩個月之內的轉換態度並不算是太晚。

  同學必需要注意的是,在俗世中盛行的是二分法,而不是我們這種『破二分法』。所以當我們在同時陳述優點跟缺點的時後,對方往往聽不懂我們在說什麼,而以為我們是神經病。但是在股市中這種神經病就可以變成獲利者,由此可知真理跟俗世也往往是背道而馳的。這一點希望讀者多加體認、深入了解。


~陳志清整理,王力群口述 2015.8.26 13:00

2015年8月25日 星期二

大規模的多空預測法

大規模的多空預測


這一波下跌的時候,按照慣例,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會下跌,其實,每一波下跌的原因要看波段的大跟小,以及時機的觸發。如果是小波段的下跌,那麼它的利空的裡由一定比較表面,比較淺,甚至我們說比較短視。就好像池塘上面的水紋,風一吹就產生漣漪,但是他不是大浪。比較大的下跌波段、下跌的理由比較深沉,格局比較大,原因也會比較多,而且會很嚴重,其中某一些嚴重的原因,並不是表現在經濟數據上面,更可能是在經濟領域的其它方面,其中排第一位的是:國民思想的意識型態跟這個有相關的是教育的領域,其它才是文化、政治、產業發展、以及經濟。換句話說、在大波段的下跌當中,經濟並不是不重要,而是說它的重要性不是在那麼前面。這就好像參加抗日戰爭的中國士兵陣亡了,那麼他到底是被日本鬼子的飛機大砲子彈打死的呢,還是死在日本瘋狂的帝國主義之下呢?如果我們說它是被槍炮彈藥打死的,這就像是一種經濟數據的解讀;至於它背後的日本軍國主義,有時候是很難用經濟數據去想像它的。

這一波下跌的格局,大概是等到六月中旬以後,我才比較確實的感覺到:此波下跌可能是比較大的規模。

之前的預測,我跟大家報告一下(因為有些讀者不是我們的同學):我們在2013年大致上是看多的,2014年上半年則是全力看多,一直到七月中旬才賣出多頭部位,在那個時候我們還不知道未來可能會有一波嚴重下跌的空頭跌勢會在2015年來臨。於是在二○一四年冬天,我們還是以多頭的心情,等著迎接二○一五年的春天資金行情。很可惜的是,二○一五年在四月二十八號那一天達到一○○一四的最高點之後,然後『突然』就急轉而下,我們在五月十四號那一天賣出春天資金行情的多頭部位,然後在六月四號開始做空,但是那個時候我還是沒有把握這一波未來的跌勢會很重,於是我跟長期投資的同學講:從現在開始減碼吧,一直減到季線被正式跌破,就全部賣光吧。但是很可惜的是,並不是每一個長期投資的同學都有聽到我這個話,這是我的錯,以至於有位同學在六月就破產,我深感自責愧咎,在此向大家道歉。

六月中旬到七月初這一段時間,我們受困於震盪整理波的短線干擾,以至於沒有辦法操作的很乾脆。其實理由說穿了,就是我本人並沒有預測到二○一五年會有這樣的一大段的空頭波。

換句話說,有的預測來得早,有的預測來得晚,跟預測者本人的預測功力當然有絕對的關係。我從來不會要求我在每一波下跌之前,就能夠準確預測出大跌即將來臨,然後從容不迫的叫大家趕快跑。但是如果是大規模的下跌,下跌的時間一定很長,我是拖到七月中旬才比較確認這一波跌勢會很重。換言之,我這一次的預測來得比較晚,賺到的只是後面一段。

  我想跟有心學習預測法的同學講的是預測分為長中短期,大波段的漲勢跟跌勢跟長期的關係最密切,這個功夫你平常就要準備好,也就是說關於台灣這個國家以及中國大陸以及台灣與全球經濟市場的關係,到底有什麼長遠的利空跟利多,你多多少少都必需知道一點,最重要的是,要抓到重點,要有一個清晰的概念。至於短線的預測,多半是來自新聞媒體臨時發生的消息,還有很多表面的現象,甚至更多無聊的雜訊,這些到時候再講就好了。所以我們常說,短線只要訓練應變力,而不需要過度認真計較那些快速飛逝的新聞消息。

請大家回憶一下:在二○一三年跟二○一四年,我們看多的理由是"台灣的利空出盡",也就是說台灣這麼多年來的不好的消息,都被報章媒體披露的差不多了。但是那個時候大家並不太能夠接受在那麼悲觀的氣氛之下,台股能夠持續的上漲。等到大家可以開始接受的時候,台股又從一○○一四開始下跌了。

利空消息出盡之後的上漲,就本質上而言有一點虚,但是只要不發生大事情,還是可以蒙混過去的。但是這一次台股顯然沒有蒙混過去,以至於才發生像昨天(二○一五年八月二十四)那樣的大跌。換句話說大家首先要知道一件事,嚴重的下跌必然有嚴重的利空理由,而且這一波跌勢,超過了二個月以上,它代表的是一種長期利空的被觸發。台灣的長期利空是:少子化、國家欠債太多鬧窮、政府無能、產業升級失敗、教育失敗、其中最嚴重的是教育失敗。然而對於美國來講、這一波下跌的理由主要是新的科技產品沒有接得上來,舊的銷售主力快速衰退(手機業),所以就這一波的下跌而言,對於美國只是遲緩,但是對於台灣就好像老人失智一樣。

以上講的像少子化以及教育失敗這些利空的理由都是屬於長線,平常就要對其有認識。但是最根深的理由是台灣長期填鴨教育之後,教育改革失敗,造成國民思想僵化,進一步的造成台灣工程師想像力的缺乏;長期想像力的缺乏之後,就會引起思想貧乏格局變小,這些小格局的思想嚴重影響了在戰後嬰兒潮誕生的台灣電子業科技老闆的思考邏輯,當然也包括了我們前幾任的執政者。換言之:台灣的長期的利空的理由除了執政者的素質低落以外,工程師的素質低落,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但是因為電子工程的領域可能分得很細,所以我們可以拿A領域的成就來掩蓋B領域的貧乏,也就是以甲的功勞來掩蓋乙的過失。更何況在過去二十年,台灣的電子業賺了很多錢,一般人趨炎附勢,只看表面,當然就不會去思考這個最賺錢的行業背後的黑暗面了。

當然,台灣也有長期利多的理由,像是台灣人民的軔性,刻苦耐勞、以及在很多小地方的小聰明小靈活,以及工程師恪遵紀律的精神,這些都有助於我們長期的利多。

這些利多跟利空的理由,長期以來都放在我的心中,平常就要多觀察多閱讀、多思考,而不是在一夜之間就全部學會的。在股市操作的時候,如果心中認為這一段時間,長期的利多消息比較佔優勢,同時也觀察到股價趨勢的連續上漲,這樣子我們就叫做二者一拍即合,於是操作與預測就可以同步了。二○一四年的上半年就是這樣的理想狀況。到了二○一五年萬點來臨之後,我還是沒有馬上放棄這樣的多頭期待,但是這個時候看到股價節節下跌,此時預測與現實二者背道而馳,我就不應該再欺騙自己了。於是乎在日常檢討操作時候,我就把準備好放在心中的長期利空的那些東西拿出來預習了。此時再配合證交所每日公佈的股價是下跌的,以及經濟數據的惡劣,這時候股價的跌勢才跟看空的預測二者合而為一,於是乎才有我們今年七月跟八月的放空操作。

預測者有先知先覺者,中知中覺者(中是指中間,也就是事情進行到半途當中)後知後覺、半知半覺、不知不覺。我們這一次在二○一五年的四月、五月勉強只能說在半知半覺的狀態,所以只能採取守勢,無法採取攻勢,因為我們不能預測出未來。後來七月跟八月的跌勢能夠做到,就可以稱呼我們是『後知後覺者』吧。

先知先覺者可以賺到最多的錢,中途進場的中知中覺者也非常嚴害,後知後覺者如果能夠把握到主跌段或末跌段的話,利潤也會很不錯!最遭糕的當然是不知不覺者,要不然就預測不出來,要不然就預測錯誤,很可能會一事無成或賠掉老本。至於半知半覺者,他們可能知道台灣長期利多以及長期利空的理由是什麼,但是可能不完整、不健全、零零散散、寥寥落落,彼此連接不到一塊去或者遺忘在某個心靈房間的角落了,明明有那個資科,但是沒有打開燈光去閱讀它,這又有什麼用呢?所以,你要常常提醒、督促、教育那些半知半覺的人,多拉他們幾把,多提醒他們幾次。這就是我目前最常做的工作之一。


至於不知不覺者,如果自己有那個覺知、有那個自知之明的話,那麼,萬丈高樓平地起,從現在開始學習並不遲。

~陳志清整理  王力群口述  2015.8.25

週六期指現場班9月12日開始上課

~公告~~
因為上周颱風影響課表
9月5日週六期指現場班延一周
9月12日開始上課
感恩!
^^

~王力群 2015.8.25

2015年8月24日 星期一

清醒的大昏沉

From:
Sent: Sunday, August 23, 2015 2:09 AM
To: Wang HINET Randy
Subject:
清醒的大昏沉

老師好。

先報告一下近況。

5/15將所有股票出清後,空手至今,安然的度過這次股災,並等待下次第一個分批進場的10月到來。

查看自今的大盤盤勢,發現期指的部分似乎在此跌勢當中大獲全勝,其實依照必修班的法則,也可以做到這一波

但我謹遵必修班新手暫不作空方的建議,仍舊不動。

若單純以結果論,先學期指班是比較好的。

但我還是寧願相信,是因為我現在自身的條件尚未完備,因此才會先選擇股票班。

所以心情上並無太大的起伏,只是按計畫存錢,讀老師建議的書,複習錄音檔。

------------------------------------------------------------------------------------------------------------------------------------------------------------------

另外則是想要和老師提一下,公司上月發生的一些小事。


上月初,某日早上,公司發現一名北越的外勞沒有來上班(這邊暫且叫他阿文),人事部門協同工廠外勞到宿舍查看時。

發現他宿舍內的家當全部打包走了。

他逃跑了。


過了兩個星期後,工廠廠長告知阿文找到了,現下正待在警察局。

正當我們還在訝異這麼快就找到時,我聽到一些事情。


阿文是去警察局自首的,因為他在外面待不下去了(找不到他憧憬的高薪工作),他身上也沒錢了。

據公司其他外勞所說,阿文在自首前有打電話給仲介,說他想要回公司。

但公司董娘相當生氣,一口回絕,阿文走頭無路只好自首。


其實,阿文逃逸時,工廠內的員工是相當錯愕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他的工作內容相當輕鬆,輕鬆到他可以用手機看越南配音的神鵰俠侶,工廠主管也不太管他。

因為他算是待在公司很久的外勞了,前年才續簽(三年一簽)來台。

而詢問阿文部門的台灣人員工,也都不知道阿文發生什麼事情,只提到他逃跑前一兩個星期,阿文說他每晚都睡不著覺
不然就是睡一小時就醒來,很淺眠,在公司每天上班11小時的狀態之下,精神上相當疲弱。

再加上阿文本身在公司外,有相當多的朋友,我猜想阿文當時一定對公司有諸多抱怨給外面的朋友知道而那些朋友一定一直在慫恿阿文逃跑,由於阿文的個性古怪,工廠內多數員工並不喜歡他,也少和他有來往因此他在欠缺客觀的判斷之下(精神耗弱無法做出正確思考、被外面假想的美好誘惑、沒有他信任的台灣人幫他正確判斷他,但他本身也很固執很相信酒肉朋友),因此做出了最壞的選擇。

他在越南還有小孩要養,這次來台灣的仲介費是用房子抵押和銀行借來的(阿文雖工作已久,但花費頗高,喜喝酒買新手機出去逛街,因此沒有什麼存款,常常看他借支薪水),另外還要付遣返的機票,越南政府可能還會罰款他。

如果以投資股票的觀點來說,他可以說是買在最高點,賣在最低點。


我突然想到,這不就是一種昏沉。

這昏沉短暫,但卻有可能完全毀了一個人的人生。

而且這昏沉引起的理由你完全不可預料,一切是如此突然,彷彿在晴空萬里之下,一陣風暴瞬間來到你的眼睛,毀滅你原本所擁有的一切。

股市當中的昏沉,或許可以賠錢了事,但人生當中的昏沉不行。

這次的事情給我敲響了一個警鐘,再做人生重大的決定時,要盡量放慢執行的速度(儘管這樣看起來不夠果斷),多探聽環境的狀況,想想自身的條件,用常識去思考(逃逸外勞怎麼可能會拿到比正職員工更好的薪水福利),不被外在雜音影響決定。


更重要的是,要確認做決定的當下,不是處在昏沉的狀態之下。


但我也不禁感概,人生真的禁不起走錯路,你永遠不知道哪條路走錯還可以回頭,哪條路走錯了就是萬丈深淵
真的如履薄冰。

阿文的事情回想起來,讓我有些惆悵,希望他走錯的那條路,能柳暗花明又一春。

我在敬畏那未知的命運時,也不禁懇求命運有時也能高抬貴手,留個回頭的機會給我們,特別是在這不安的世代。


僅此。



祝老師身體健康。

2015/8/23 AM 02:08

2015年8月21日 星期五

明天周六下午必修班因為風太大,停課一次

~~公告~~
明天周六下午必修班因為風太大
所以停課一次
感恩!

~老王
2015.8.21

~~竹北招生公告~~~

~~招生公告~~~
內容: 歷史  哲學  邏輯  心理  股市 (綜合課程) 以哲學為主
上課地點: 竹北市高鐵二路停車場附近(距離高鐵站步行約10分鐘)
上課時間:每週一或週二晚間7:30~10:00  (暫定而已...) 大概九月中旬開始上
學費: 一堂300元 (暫定)第一期先規劃2堂課(600元)
報名資格: 上過期指班
人數: 5-7位
有意報名者請寫EMAIL給我
感恩

~王力群  2015.8.21


2015年8月20日 星期四

新版『股市概念』簡易版(9)_《交易冠軍(賺夠了,就跑)》重點筆記

新版『股市概念簡易版(9)_《交易冠軍(賺夠了,就跑)》重點筆記

【《交易冠軍(賺夠了,就跑)》重點筆記】

    
  《交易冠軍》這本書,我手上的版本是金錢文化,已經絕版。原來的譯者鄧詩珩先生文筆甚佳,現在鄧先生的這本譯作改由早安財經出版,但是改了個書名,叫《賺夠了就跑》(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27563),難怪很多人想找這本書卻一直找不到!
  我建議對職業操作手實戰生涯有濃厚興趣的朋友們應該買來讀一讀,以便了解在實戰的時候可能會碰到的一些情境。以下是本書的重點摘要,大家先看看,總共三十六項重點,占全書的極小部分;全書有五百四十一頁!包含很多豐富有趣的故事,想小說一樣。(只要是好書,我就有可能會推薦,純粹免費義務,並未收取任何費用,只希望大家從好書中得到良好的教育與正確的啟發。)總共三十六項重點,我的注解寫在每一項重點之後。

◎重點介紹:

<譯者序>~台育證券自營部副理  鄧詩珩

240、我和作者(馬丁舒華茲)有著一些相似的背景。我們都是學院派出身,擔任過研究分析的工作,最後再踏進專業操作者的領域。我們都曾經以基本面作為操作基礎,但最後也都回歸技術面。

  [解說]鄧先生是操作外匯的高手,他講這段話想必是有感而發。我個人的操作則不太一定,例如之前我做黃金是從基本面著眼,不過台股我還是用技術面為主,基本面為輔。如果是相當龐大的買賣點的話,則是以基本面為主,技術面為輔──不過,龐大的買賣點,很久才會出現一次。所以一般投資人如果願意撥出時間來學習,還是應該以學習技術為主,尤其是機械法的技術。


241、過於樂觀或是過於悲觀的心理狀況,對於你的判斷力都有極負面的影響。唯有理性的投機客,才能控制風險、賺多賠少,否則便流於濫賭,下場只有虧損累累、黯然出場了。

  [解說]要做理性的人,不要做情緒的奴隸。不論是股市,或是人生,都應該追求理性、屏棄虛妄的情緒──在股市中、在網路中、在我的部落格中,也許您看了半天都只看到心法,而沒有暸悟到『核心技術』的入門重點,那麼,您就應該把這些部落格文章看成是一種修行的歷程,或者是一種修心的思考方式。──也許我這樣講是陳義過高,但是我個人的思想,如果不透過股市的包裝,幾乎推銷不出去;看看我們部落格那些佛學文章的反應就知道了。所以,我的建議是:既然來到了股市,就不要空手而回,好歹也要學點東西回去;核心知識也許絕大部份的人都無緣拿到了,那就多看看其他的文章吧,希望對你的思考有所幫助。我個人,今後也會多寫點關於思考觀念之類的專題論文。


242、專業操作者的第一要務,就是要瞭解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訓練堅強的意志。坊間關於基本或技術分析的書籍汗牛充棟,但深入探討操作心態的書籍屈指可數。

  [解說]市面上都在講技術,很少講心法──那是在害人!最近幾年,有些人開始談到一些淺淺的心法……一樣,那還是在害人!(這層認識一定要有、這個執著一定要破,不要以為講幾句勉勵人的話就算是心法了)要講心法,就儘量要深入究竟,不可停留於一知半解!否則到頭來,時間拖的愈久、積弊愈大;積弊愈大,則虧的愈多;就算不虧大錢,也要耗去無數寶貴光陰歲月!如果不耗去自己的寶貴光陰歲月,也可能是在耗去別人的寶貴光陰歲月!


243、許多操作者,從專業交易員到散戶投資人,都在尋找能夠讓他們一步登天的“武功秘笈”。而若要以此為喻,本書可算是“心法”,而非“劍譜”。

  [解說]嗯……其實交易冠軍這本書,在最後一章,有講到一點劍譜,可惜的是:劍譜的部份太短線,不適合一般讀者。這本書的心法部份以及操作技術的大綱,則是長線跟短線都可以通用。


244、毫無疑問的,馬提是一名技術派的高手,但是他也同樣將基本分析作為一項決策參考的依據,只不過最後的決策底線仍然是以技術面為主。如果你是一名以基本面為主的操作者的話,本書或許可以成為你觀摩技術派操作者心法的文獻。如果您是一名技術派操作者的話,本書的內容將可以幫助你重新瞭解在技術指標之外,操作心態對一名成功操作者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解說]不要拘泥於技術,不要因為學到了技術就以為天底下只有技術派最偉大──更重要的是:不要因為學到了好技術而沾沾自喜……優秀的技術是要讓當事人自己彎下腰來更謙卑地學習,而不是讓別人對他彎下腰來!當事者如果仗著優秀的技術,而想讓別人對他更尊敬更吹捧,那就糟糕了。更何況,很多聰明的操作者都只是知道「一部份的優秀技術」,而不是知道『一整套完整的智慧』,這樣是很危險的!有時候,知道一半的人,甚至比全然不知的人,更加無知。

 [本文重點簡介]原文作者:馬提舒華茲

245、在過去的九年以來,我都在飛機上度日子,一個城市接著一個城市地飛,和各地的基金經理人見面,提供他們我在股票方面的看法,希望他們能夠給我所屬的經紀公司一點生意,不停地拿熱臉貼他們的冷屁股。這就是證券分析師的工作。

  [解說]其實,在股市中,做經紀業務是容易發財的。經由此管道而發財的業內人士也最多──但是,就比例而言,做業務發財的,比例還是不高。這也就是為什麼超級營業員很少的原因,因為做業務也要有做業務的推銷能力,以及『良心黑、臉皮厚』的人格特質。關於這種諂媚的能力,很多人都沒有。沒有就算了,不要強求。很多業務高手,都會被強迫做一些違背自己良心的事,嚴重妨害自己的個人修行,所以我也不鼓勵這一行的朋友們過度強求自己。實在做不來,就趁年輕的時候多充實自己其他方面的知識與修養,或者提早作準備更換跑道。


246、我們為證券經紀商的研究部門工作,花大量的時間到處旅行,拜訪各地的公司,和經理人見面,挖掘他們財務報表中的線索,找尋熱門股票好讓我們公司可以推薦給客戶。我對這些事已經感到厭倦透頂了。當你還只有二十五歲時,能夠在國內到處旅行,並且拿著公司的信用卡消費是一件很酷而且值得問你的大學同學炫耀的事。但是當你的年紀接近三十五歲時,這一切就變得非常乏味而無聊。

  [解說]很多人,決不是少數!對於這種沒有內涵、沒有靈魂的推銷業務的工作,其實早就厭倦,甚至深深受到傷害,但礙於謀生,所以不敢面對問題,就為了五斗米折腰,於是問題一拖再拖,拖到後來,身心疲憊,或是身心都腐敗了;到那時,青春不再、人老皮黃、滿臉皺紋、眼袋鬆弛、老病叢生,悔之已晚。


247、當我擔任證券分析師的那幾年裏,我也一直在市場裏玩股票,而每一次,都是以賠錢收場。

  [解說]就算是馬提舒華茲這種高手,也曾經有過這樣的賠錢歲月──這提醒了一般投資人:不要過分相信一些把自己形象塑造的很厲害的人。一個值得效法的對象,他過去的績效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他所使用的方法是不是『一整套正確而完整的智慧』,如果不是,那麼,在效法他的時候就要小心了。


248我的第一條規則就是絕不冒無法承受的風險,我的第二條規則是試著讓每天的操作都能夠獲利,而我的第三條規則就是“斷尾求全”,這也是最困擾我的一條規則。

  [解說]這三條規則不是馬提在贏家時代的規則,而是他在當輸家的時候的規則。其中第二條犯了大錯(以至於他後來因為過度交易而差點命喪黃泉),第一條跟第三條都是對的。只是第三條在執行起來的時候,會有一些技術跟心理上的問題。


249、第二天市場開盤後就一路下滑,而由於我在前一天收盤前只顧著跳舞慶祝而忘了軋平部位,所以我最後出場時把那一萬美元的帳面獲利全吐還給市場了。從那時起,我總是在真正聽到收銀機的鈴聲響起前,全力克制想要開始跳舞慶祝的衝動。當你覺得心情像是正在做馬鈴薯泥時,這就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驚訊,告訴你你已經失去了看事情的客觀性,已經太過情緒化了,而且也正要因此付出代價。

  [解說]市場中,不分新手老手,甚至不分初級贏家跟資深輸家,都不能在成功的時候傲慢。一傲慢,就完了。很多賺錢的交易,其實只是隨機致富的陷阱(股市概念10:《隨機的致富陷阱》),那是會害人的,而且害的不知不覺──唯有不斷地保持謙卑,才有避開陷阱的可能。


250、你真的以為你的舞跳得很好嗎?……事實上,你跳得真的很爛!

  [解說]是啊,真的跳的很爛──但是為了自己的榮譽、為了自己的虛名、為了自己的顏面、為了自己的廣告收益、為了讓群眾繼續參觀自己的表演……只好謊稱自己跳得很棒!


251、我每天工作十四個鐘頭,一週工作七天。在週末時我研究趨勢線,並擬定下週操作策略。每天晚上我都會回顧我的技術圖,重新計算移動平均數值,推算出轉捩點,並且設定我的進場和出場價位。

  [解說]一週工作七天,太累了一點,這個我不是很贊成,還是要適度地休息──至於其他的,我倒是勉勵初學者應該效法他的學習鬥志……順便提一下,我到現在還是像馬提講的這樣在學習,而不是天天悠悠哉哉在釣魚、吃飯局。這一點提供有心人做參考。有人說我是因為在個別輔導幾個學生才會這麼累,其實輔導他們幾個是還不會太累,真正佔據時間的,是自我的學習以及修行。


252、以前,當我憑著小道消息或是自己的直覺進場交易時,只要市場發生任何意料之外的狀況,我就好像陷入了從未涉足,不知名的土地上一樣孤立無援。但是現在,我每天晚上固定研究技術圖形、回顧並更新趨勢線、計算移動平均指標、推算出價格的轉捩點、設定我的進出場價位,這些動作都使我充滿自信,就像一個棋手在棋盤上依照自己的想法來移動棋子,並隨時都能預見接下來的五、六、七步可能要怎麼走。

   [解說]嗯……人家馬提舒華茲遇到狀況是照常每天回家固定做功課,老老實實劃線、老老實實更新資料、老老實實做該做的事情──我們台灣的股民遇到狀況是回家打開電視機,按遙控器看投顧節目,尋找跟自己看法相同的老師;或者上網找一些「高手」的網站,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至於自己的方法、自己的主見,都欠缺的很;於是就這樣,一年、兩年、三年……一年一年過去,經驗增長了沒有呢?嗯,是有一點,但是大部份的光陰,都在尋尋覓覓的聽消息當中,虛度了。


253、你的操作資本一定要大到足以讓你有足夠的時間邁向成功,並且大到足以不讓你在一筆交易中就被淘汰出局才行。

  [解說]資金要充足,如果不充足,連學費都繳不起,那就真的悲哀了。


254、想要成為贏家,你必須遵守規則,然後果斷行動。

  [解說]一般股民想的剛好跟這相法。他們想的是:「一步登天、趕快發財;亂做都會賺錢、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賺錢」──很多奇奇怪怪卻很受股民歡迎的操作觀念,其實都暗藏著「不必遵守規則就可以賺錢」的邪惡思想。換言之:人類的血液中有一股天性,引誘人類去打破成規、不受傳統教條約束地去突破某道藩籬,然後勇往直前──很可惜的是:這種積極的精神往往被濫用了。……千萬要切記:如果當事人還沒有拿到正確的核心技術,那麼,無論他遵守任何「規則」,到最後都可能是一場空。因為:既然『正確的核心技術』缺席了,那麼,其他的一切規則都將淪為夢幻泡影,甚至淪為邪法。此時,不論你再怎麼用功、再怎麼果斷行事,都沒有用。


255、我的第一條規則是:把你的自尊心和賭戲(操作行為)分開。絕不讓情緒因素介入操作。第二條規則是:管控你的資金。第三條規則是:在一連串勝利後換張賭桌。你在過去一段時間當中愈幸運,你的運氣就愈可能馬上就消失無蹤。

  [解說]絕大多數的投資人,表面上,他們進入股市是為了賺錢,但是在潛意識中,他們進入股市是為尋找某種失落的自我滿足感。這是一種原始的感情衝動,幾乎很難擋的住──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是:當事人必須認清操作生涯是一種修行過程。如果修練的方向正確,那麼,在此過程中,你的多餘的情緒會變的逐漸淡薄,理智會逐漸成長。換言之:你對於喜怒哀樂的感受將不會有之前那麼強烈……但是這樣一來,很多人就認為沒那麼好玩了。於是他們寧願「好玩」,也不願意「無趣」,於是就逐漸放棄了自己應該秉持的專業立場,在潛意識中把市場看成是宣洩情緒或憑空製造歡樂之所在。

  至於"運氣",在《隨機的致富陷阱》裡面講的已經很多了,此處不再贅言。要擺脫此陷阱的惡夢,首先要學習謙卑,永遠不要在勝利之後產生傲慢與怠惰。


256、像這些心理上的操作紀律或許不能使你成為市場中的大贏家,但是如果你沒有這些操作紀律,或是沒有遵守的能力的話,毫無疑問的,你一定會成為一個大輸家。

  [解說]請注意這個邏輯:遵守紀律不一定會贏;但是如果沒有紀律,或是沒有遵守,那你一定會輸。──接著,您應該知道「為什麼遵守紀律不一定會贏?」──這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即使是正確的方法,也不是百戰百勝的,所以有時候還是會虧,但只要嚴格注意資金控管與停損機制,就不會炸毀。

  第二個原因是:根本就還沒有掌握到『正確的核心方法』,那麼,就算嚴格遵守風險控管跟停損的紀律,也無法達到贏家的境界。

  一般投資人犯的,是第二個原因。犯第一個原因的人,極少(因為有機緣拿到正確方法的人,太少了)。


257、我很喜歡說自己是一個完全不靠小道消息或謠言來操作的人,因為利用謠言來操作違反了我認為想要在市場中成功最重要的一個基礎——努力工作。

  [解說]不要聽信明牌,不要依靠消息面來操作──要靠自己的實力,不要依賴謠言!否則當事人永遠無法知道自己的實力在哪裡。既然永遠不清楚自己的定位,那麼,被市場淘汰是遲早的事。


258、努力工作使你堅強,當你依靠小道消息操作時,你一點力量也沒有。你的身體狀況和你吃下什麼相當有關,吃下垃圾會讓你生病。

  [解說]聽信謠言,等於吃垃圾。吃多了,就死了。


259、最糟的小道消息似乎總是在你操作最不順利的時候出現。

  [解說]人在氣運最弱的時候,身心總是特別匱乏,此時理智產生缺口,心魔得以趁虛而入……於是,當事人會變的神智不清、耳根軟弱,然後產生妄想──把聽到的某個消息當成是發財的天籟……。


260、我又拿出了十日移動平均線圖……  當我對著報價機喃喃自語,研究移動平均線,和XXX通電話……  我常坐在報價螢幕前沉思,察看移動平均線,或說一些話……

   [解說]其實,馬提舒華茲先生已經在這本書裡面的很多地方暗示讀者他的操作核心技術大綱是什麼了──只是很多人有看到,但是心沒到。這叫做「知見障」(遮礙正確知識進入內心的種種業障,包括:成見、妄想、邪慾、迷思、傲慢、怠惰……種種惡障)。


261、艾略特的波浪理論根基於數學理論之上,並且正好滿足我對於對稱、漲潮、退潮和宇宙規律等等課題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對一個像我這樣的操盤手而言,它就好像宇宙的奧秘一樣吸引人。

  [解說]艾略特波浪理論並不全然是廢物,而是有些地方太瑣碎,以致於會失之於蕪蔓,然後變成以偏蓋全──但是,就總體精神而言,波浪理論是個偉大的發現,跟中國傳統哲學中的自然萬物往復循環之道不謀而合。可惜的是:台灣很多人都把波浪理論濫用了。誠然,波浪理論是有很多地方需要修正,甚至捨棄,但是也有很多地方極具價值,但是很多不入流的技術分析師根本看不出來哪裡要剪裁、哪裡要保留。如果不會做『去蕪存菁』的工作,很多有價值的發明跟發現,就永遠得不到一個歷史上公平的對待地位。


262、我通常都只流覽華爾街日報,而非真的去“閱讀”。……我通常花不到十分鐘的時間來閱讀華爾街日報。

  [解說]這些技術派的贏家高手,看報紙,很多時候都是只看大標題的。報紙上的財金新聞或股市評論有很多都是垃圾,會妨礙一個人大腦的正常發展。所以,要看就要快,不要在毒氣室逗留太久。


263、我一直問醫生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而他們只是一再漠視。他們根本就不在乎我是不是冠軍操盤手,在這裏我只不過是他們另一個病人。

  [解說]舒華茲在這裡遇到了操作生涯的瓶頸──很多贏家,即使累積了相當多的財富,也未必有相當巨大的名聲,所以他進了醫院之後仍然是被別人當成是一個普通的病人看待。

  很多操作高手在經歷過某段成功歲月之後,都會因為想贏得其他人對他的「社會尊敬(或名聲)」而做出違反初衷的怪異行為。對於此種現象,我只能說:不要妄尊自大。我們再怎麼贏錢,也只是一個老百姓,而不是一個有權勢的大人物。


264、我一直都想和市場中的高手們一較長短,而在某段時間內我也的確辦到了,但結果卻幾乎要了我的命。金額龐大的基金對都鐸鐘斯、索羅斯、德拉肯米勒、羅勃森、貝肯以及考夫納這些操盤手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事,但是對我來說可就不是那麼回事了。我發現我是一個非常純粹的操盤手,不喜歡任何人來干涉我在操作上的決策,也不想為那些我一點也不喜歡的人負責。我只想要享有自由自在的生活,並保有健康。

  [解說]很多朋友都以投資大師為效法對象,希望能夠達到他們的成就。以先聖先賢的偶像地位來鼓勵自己的鬥志,以期建立堅強信心與毅力──這是好事,但是,到後期的時候,要提醒自己:得失心不要太重。

  剛入市的時候,確實需要一點憧憬來激勵自己,但是,久了之後,就怕變成了執著,甚至變成傲慢。就我個人而言,我入市的初衷是『經濟獨立,不想看老闆臉色、不想讓社會的腐敗官僚體系埋沒自己』,所以我投入市場。我有時也會想改變我的初衷,去做一點瘋狂的事情,但是到後來,我逐漸領悟到很多事情其實都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有了錢並不表示你可以買到任何你想要的東西……真正屬於自己的,是內心的安寧。理得而後心安(這個理,就是指正確的方法),心安之後,才有資格進入自由自在的境界。


265、最重要的守則:絕不讓自尊心控制你的交易行為。

  [解說]要追求自我的成長、追求心靈的成長、追求人生的智慧──不要讓勝利沖昏了頭、不要讓傲慢增長你虛偽的自尊、不要讓虛偽的自尊挖空你的靈魂。


266、過去的八個月是我人生中最艱苦的一段日子,為了對我自己和家人有更好的交待,我決定停止交易,暫時休息一下,享受一些人生中比較輕鬆簡單的事物,這是我在過去為了追求名聲和財富長期以來沒有辦法做到的事。我要深深地感謝諸位在過去對我的信任與支持,對此銘感於心。

  [解說]這是舒華茲在生病以後寫給他的基金客戶的信──其實,交易追求的就是輕鬆過生活,不要當金錢的奴隸……不是嗎?但是很多人做久了之後,都會因為貪婪、想賺更多的錢,就忘掉了當時的『初衷』。


267、“尋常?”我說:“誰會想當一個尋常的人呢?醫生,你得知道,從我五歲開始就一直想要與眾不同,出人頭地。心裏想的只有前進、前進、前進……

  [解說]任何情感,都不能過度。過度的情感,叫做氾濫,或者稱為野心,而不再是雄心──『雄心』跟「野心」的差別,就是雄心有智慧,而野心則是欲望多於智慧。任何事情,如果太執著,則慾望必將增長而氾濫,最後釀成災禍。


268、“馬提,你就像一個酗酒成性的酒鬼一樣。你已經對你的腎上腺素上癮了。交易這項行為使你情緒亢奮而且精神狂亂,你根本就沒有辦法拒絕這種感覺的誘惑。而你也因此變得筋疲力盡、情緒低潮,就好像是宿醉一樣。你感到相當沮喪且情緒低落,而惟一能夠讓你從這種感覺中恢復過來的就是再度進場交易,這種惡性循環就這樣一直下去,直到你病倒為止。你得要找出你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才行。”

  [解說]這是舒華茲的醫生警告他的話,講的都很對。在我個人有限的交易生涯中,碰到過很多依賴「腎上腺素」來做短線交易的人,後來過了幾年,他們都失敗了,無一倖免,而且還賠上健康的代價。

  並不是說短線不能做,而是你要有一套『完整的正確知識』,包括『正確的短線心理知識』,如果當事人缺乏心理分析的知識,到最後一定會在短線戰場上變成人生的輸家──他也許會賺到錢,但是會失去健康、智慧、甚至家庭。。


269、當我躺在手術臺上為自己的生命而病魔奮戰時,我就和自己約定,只要能夠活著離開醫院,以後就會花比較少的時間從事交易,並且花更多時間來陪陪奧黛莉和孩子們。

  [解說]嗯,這是高手舒華茲的肺腑之言啊。大家真的要注意市場之外的人生,不要因為過度追求市場利潤而忽略了整個人生價值的求証。


270、在過去的幾年裏,我一直都在付錢、付錢、再付錢給心理醫師來發掘我內心深處的問題。

  [解說]按照我個人粗淺的觀察,有些贏家是天生心理堅韌、耐磨耐操;但大多數的贏家,他們因為征戰過久,或是積弊太深而露出原形,以致於出現心理方面的毛病。台灣的很多交易者,比較容易陷入心理疾病的困擾,因為台灣生活空間小、工時長、社會功利主義重、壓力大……所以,我建議凡是操作手都應該多懂一些心理分析方面的知識,以便隨時幫助自己做心理輔導。


271、操盤致勝要決許多人之所以無法看出好機會在哪裡,多半是因為在好機會的周圍總是包圍著一大堆的苦差事吧!——湯馬斯•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

  [解說]這句話是發明大王愛迪生說的。很多人都幻想在股市中可以不費力氣賺錢──這,這真的是一種幻想。要想收穫,必須辛勤耕種才對。

272、在擔任了九年的證券分析師之後,我決定將我的決策依據從基本分析(一種運用經濟資料來預測股價的方法),完全轉換為技術分析(一種不研究經濟資料,而只重視價位與成交量的股價預測方法)。你的交易方法必須完全配合你自己的個性。你必須瞭解自己個性上的長處與短處。我花了九年的時間才真正發掘出自己個性上的特質。

  [解說]以上舒華茲說的這段話,對於廣大有志於學習技術分析的人而言,有一句話他講錯了:「你的交易方法必須完全配合你自己的個性」──這句話錯的很厲害!我在此特別指出,請注意:『正確的交易方法,絕對會跟一般投資人的個性嚴重衝突,甚至完全相反!』所以一般投資人絕對不可以按照自己的個性去選擇自己喜愛的方法。

  一般投資人應該採取兩種管道去避免自己做出錯誤的選擇:第一是培養好的因緣,使你能夠找到合格的教師,由合格的老師來指導你應該走哪條路。

  第二是保持謙卑學習的精神,熟讀並且消化掉幾本重要的投資經典,看能不能從當中『開悟』,進而拼湊(或重新創造)出『一套完整的正確方法』。

  當然,這兩種管道,一般投資人都混因為種種藉口或是自身的缺失而無法做到,所以市場中的贏家才會如此稀少。


273、打棒球有百分之九十靠心戰,其他則屬物理現象。——尤奇•貝拉(Yogi Berra

  [解說]勞倫斯•彼得•尤奇•貝拉(Lawrence Peter "Yogi" Berra1925512日-)是前美國職棒大聯盟的捕手總教練 。他主要效力於紐約洋基隊,他在一九七二2年被選入棒球名人堂。

  打棒球跟市場操作一樣:百分之九十靠心戰,其他則屬技術現象──但是,如果技巧不對、技巧不好,那麼,就算心理很健康、很穩,也沒有用,照樣會輸球、輸錢。


274、惡夢未成真時~不論何時,當你最害怕的惡夢沒有成真,而且市場回到一個比你預期更好的情況時,這可不是因為你運氣好所造成的。你很可能會想要在市場一回來時馬上軋平部位,逃出生天。但是我卻認為當事情不如原先所想的那麼糟時,你真正該做的或許是加碼!而非砍倉。

  [解說]這很重要的一條經驗!──如果預期的利空沒有發生,而價格開始往上衝……請注意:這可能是漲真的!


275、移動平均線是我(馬丁舒華茲)所有的技術指標中最有效的一種。千萬不能和移動平均線逆向操作。

  [解說]嗯……他又說了一遍均線的重要性。信不信,就看各人的因緣造化了。

~王力群.台灣2015.8.20 修訂


2015年8月19日 星期三

新版『股市概念』簡易版(8)_平均線的基本知識!_2015.08.19

新版『股市概念簡易版(8)_平均線的基本知識!_2015.08.19


【《約翰墨菲的期貨市場技術分析》重點筆記】

    
189、我寫部落格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希望把一些觀念寫出來,然後用這些觀念去澄清那些已經受到污染的世俗觀念。換言之,長久以來,我想告訴一些積極型的投資人或投機客:如果當事人不具備一些正確的觀念,那麼最好還是退出市場,不要再浪費時間跟金錢。

190、但是,有一些朋友,佔少數,他們也不是那麼想成為什麼股市贏家,而只是想多知道點東西,那麼,我建議這些朋友在看這些摘要的時候,不妨多注意一下原作者的思考方式跟研究精神,尤其是像技術分析這種東西,其中有些思想是很細膩的,頗符合哲學家的懷疑精神跟實證主義。

191、所以,我建議大家:要學習的是每件事物背後的精神,而不是侷限於那件事物本身。

192、以這篇摘要來講,我做的這些筆記,也許是贏家的基礎吧,但並不是贏家的全部。我擔心的是:有些過度期待的積極型投機客,會把這些資料當成贏家的利器(當然,有這種認識已經算是不錯了,因為有很多人還無法認識到這一點),然後就自己關起門來拼命研究,希望能獨自領悟出操作的核心技術──有這樣的雄心壯志,我很欽佩,我也很感謝這些朋友如此看得起我寫的這些筆記重點;但是我憂心的是:這麼多年來,我所看到的獨立研究型投資人,絕大部分到最後都無聲無息地退出了。有時候並不全怪他們,而是這個市場裡裡外外的邪說誘惑太多,很難讓人不迷失。

193、贏家不只是知道『知識』而已,還要經過『訓練』。目前部落格無法在訓練這個項目著墨太多,因為我沒辦法從螢幕中活生生跳出來告訴大家要怎樣做那些反覆冗長的訓練動作。

  (前面幾篇摘要主要是贏家必須具備的『大觀念』。本篇卻是屬於技術類的文章,風格不一樣,所以我才寫了以上那些叮嚀的話。)

  約翰.墨菲(John J. Murphy,一九三四年生),美國著名的技術分析專家。他寫的技術分析書籍,都很平實中肯,沒有渲染造作。《期貨市場技術分析》,我手上的版本是北京地震出版社,譯者是丁聖元先生。以下是本書第九章的重點摘要,大家先看看,總共四十五項重點,占全書的極小部分(全書有五百三十一頁!)。我的注解寫在每一小段的後面。
  
194我要提醒我的親密好友學生們:以下這些東西,是基礎,你們學到的東西,已經超越這些太多了。現在之所以把些基礎知識公佈,是因為當初我一直沒有講太多這些簡單的基本東西而直接跑去講後面的重點,我怕有些人信心還沒建立起來,所以決定從比較基本的地方做一遍講解,以求信心的完整。


◎重點摘要:

195、移動平均線:這也是絕大部分趨勢順應系統的機關之所在。

  解說:如果您是想『順勢而為』、如果您是想『有行情就做,沒行情的時候就不要想太多』、如果您想擁有一套『買進信號出現就進場、賣出信號出現就離場』的操作方法,那麼,均線法是最適合您的。所謂『機關之所在』的意思是:這就是隱藏秘密的關鍵處了。但是作者不想直接點出來,也不想多加幾個驚嘆號提醒大家注意。為什麼呢?因為絕大部分的操作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作法,想要叫他們放棄自尊而改採別人的生活方式,那等於是在羞辱他們。


196、移動平均線這種技術指標,最富靈活性,適用最廣泛。囚為它的構造方法簡便,而且它的成績易於定量地檢驗,所以它構成了絕大部分自動順應趨勢系統的運作基礎。

  解說:重點是在:它能夠放到股價的歷史資料庫裡面去做檢驗,這就是機械操作法的精神。如果是預測式操盤法,你就無法去檢驗,因為預測法要看當時的週圍環境狀況,然後再依據臨場臨場做出反應──這種預測方式無法檢驗過去,唯一的測驗方法是叫他趕快交出新的成績單。但是又擔心落入隨機致富的陷阱。


197、圖表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觀的,我們很難核查分析者的成績。因此,圖表分析不太適合電腦。與此相反,移動平均線的規則卻可以簡易地編成電腦程式,然後,由電腦自動地生成各種買入或賣出信號。

  解說:有些機械操作派很講究把操作法給電腦程式化。我個人雖然還沒把工作完全交給電腦自動交易(只有部份),但是我尊重電腦科學未來繼續蓬勃發展的可能性,所以我認為用電腦程式去做部分的歷史檢驗工作是一個很有想像力的點子,雖然它可能跑的太快了一點,但卻是一個未來研究方向的提示──提醒我必須加緊努力改良自己的操作法,免得輸給那些躺在床上睡覺就可以讓電腦幫他賺錢的人。


198、不同的圖表分析者也許會對同一個價格形態到底屬於三角形、還是鑽石形,或者對同一個價格形態到底是傾向於看漲、還是看跌而爭執不下,但是,從平均線得出的趨勢信號卻是精確的,不隨我們的主觀意志而變。

  解說:圖表分析主要是指型態學。型態學是很好的東西,這點是錯不了的,不須要過度懷疑,但其缺點是:它比較難學得會。有很多基本派的股市大師在他們的著作中,充分展露出這些在基本分析領域中具有非凡卓越智慧的大人物卻在技術分析的範疇中表現出愚昧傲慢的呆板思想。由這一個現象就可知道型態學的高門檻。所以,在圖表功力沒有成熟之前,還是以均線法為操作的中流砥柱,才是務實的做法。

199、我們先為移動平均線下個定義:最通常的做法是採用最近N天的收市價格。我們把新的收市價逐日地加入陣列,而往前倒數的第N+1個收市價則被剔去。然後,再把新的總和除以N,就得到了新的一天的平均值(N天平均值)。

  解說:均線的定義,到處都可以查得到。遇是網路上到處可以查得到的東西,一般人可能愈認為它沒啥稀奇。這就好像全世界有十四億人說中文,所以就認為中國文學一定很庸俗──這種錯誤的邏輯在地球上倒是不分人種,很多人都會犯。


200、關於怎樣才能使移動平均線效果最佳,還有不少間題。比方說,我們應該計算多少天的平均值才合適?到底該用較短期的呢還是較長期的呢?是否有一種廣泛地適合所有市場的最佳移動平均線?或者是否每個市場都有一種最佳移動平均線?只有收市價最適合計算移動平均值嗎?同時採用好幾條移動平均線,是不是效果更好?是簡單的移動平均線,還是線性加權的移動平均線,或者還是指數加權移動平均線效果最好?是不是在某些情況下移動平均線表現得好,而在有的情況下則表現一般?……我要先聲明,這些問題迄今尚無嚴格的定論,我們將要交代的只是該領域現有的一些研究結果。

  解說:一連有七個問號,代表著七個問題,也指出了七個思考的方向。這就是科學的研究精神。讀書的時候,要會懷疑、要學會提問題,這樣才能約略推測出將來在實戰可能會遭遇到的真實狀況。問題可能是虛擬的,但卻往往在戰場上變成了真實。


201、正統的圖表分析從不企圖領先於市場。移動平均線也不例外,它也不超前於市場行為,它追隨著市場。僅當事實發生之後,它才能告訴我們,新的趨勢已經啟動了。

  解說:均線法不超前於市場行為,當事實發生之後,它才能告訴我們,新的趨勢已經啟動了──這就是中國傳統哲學『後發制人』的哲學精神。雖然這是極優秀的觀念,但卻跟當前功利社會先發制人的世俗成見所抵觸,以致於均線法不受青睞。


202、移動平均線是一種平滑工具。通過計算價格資料的平均值,我們求得一條起伏較為平緩的曲線。

  解說:『平滑』的線條,才容易看得懂。鋸齒狀的線條,雜訊太多,干擾太多。


203、儘管較短期的平均線能減小"時滯"的程度,但絕不能徹底地消除之。

  解說:所謂時滯,就是指它的訊號出現時間會落後於真正的漲勢或跌勢啟動之時。這是為了要花點時間去確認此訊號的真假,並不是表示此法拙劣,千萬不要誤會。如果要消除時滯,就會變的過份敏感,被騙的機率也會提高。


204、短期平均線對價格變化更加敏感,而長期移動平均線則遲鈍些。在某些市場上,採用短期移動平均線更有利。而在另外的場合,長期平均線雖然遲鈍,也能發揮所長。 

  解說:長短週期,各有方法,各有所長,也各有所失。天下沒有完美的事物,端看我們的智慧幫他們找到適當的位置。


205在移動平均線的演算法中,最常用的仍然是收市價格(或者說,結算價格)。我們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它身上。

  [解說]最常用的,還是收盤價。這有兩層意義:第一個是操作者必須等到收盤,第二個是:很多規則往往是最簡單的最有效。在實戰的時候,第一個有點小困擾,因為大多數人都等不到收盤。第二個在研究的領域中具有代表性,因為大多數人都喜歡把簡單的事情搞的很複雜,然後笑別人很幼稚(反過來說,他們把很精微的道理看成是很雜亂,然後抱怨學起來很困難)。


206、當收市價格升高到移動平均值之上後,就產生了買入信號。當收市價低於移動平均值後,就出現了賣出信號。有些分析者為了進一步驗證上述信號,還希望看到移動平均線本身也朝穿越的方向變化。

  [解說]唉……操作者如果真的相信均線法的話,就會這樣做了:高於某條均線就買,跌破某條均線就賣──就這麼簡單;問題是:很多人都把這些簡單的原則給搞亂,因為股市中還有很多盤勢的變化,會勾起操作者去解讀的慾望,悲哀的是:一般操作者很愛這種慾望,換言之:很喜歡自我表現、很喜歡陶醉在充當先知的自我滿足感中。唉……人類,要在追求慾望的過程中,才找到自我的存在(假我)──這其實是不對的,正確的做法是:人類應該要在矯治慾望的過程中,印證自我的價值(真我)。

  至於『移動平均線本身穿越的方向變化』,這是極重要的現象,值得新手研究。不過別擔心,很多老手看盤看了二十年,還找不到其中的規則。所以少數贏家的優勢地位暫時不會受到動搖。


207、如果我們採用非常短期的移動平均線(如五天或十天平均線),移動平均線就非常貼近收市價格的軌跡,並時常出現穿越現象。這些穿越信號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錯誤的。如果我們採納這些極為敏感的移動平均線信號,就會導致較多的交易次數(因而交易費用更高昂),並引發較多的偽信號(拉鋸現象)。

  [解說]但是一般人都愛用敏感訊號,於是發生很多拉鋸現象,然後因為拉鋸而虧損,虧損之後又去怪均線法不好。這就好像用刮鬍刀去砍柴,用一用刀片就斷了,然後就抱怨刮鬍刀不夠鋒利──在股市中,諸如此類的事情、諸如此類的人,太多了。

208如果平均線過於敏感,有些短期的隨機價格變化(或稱“噪音”)就可能會激發錯誤的趨勢信號。

  [解說]但是幾乎八成以上的投資人都喜歡錯誤的進場訊號,因為錯誤的訊號才有魅力,比較能迎合一般世俗的慾望或想法。真正有價值的進場點,一般人不但沒有興趣,反而會排斥,甚至會認為那是笨蛋的聚集之處。


209較短期的平均值產生較多的偽信號,不過利弊總是不分家的,從另一方面來看,它能更及時地揭示趨勢信號。這很合情理。

  [解說]是的,有利就有弊。但是一般投資人只能接受利,不能接受弊。在潛意識中:他們會認為「會引起虧損的方法,就不是一個能夠獲利的好方法」──但是,不能夠接受失敗的人,就不可能獲得最後的成功。


210平均值越敏感,則信號出現得越早。因此這裏也有一番取捨的功夫。我們的竅門是,力求找出最合適的移動平均線,一方面它很靈敏,足以及時地產生信號,另一方面它又相當遲鈍,足以避開大部分隨機的“噪音”。

  [解說]既敏感、又遲鈍──這聽起來好像很矛盾,其實絕大多數的正確方法都有這樣的特性。在實戰的時候,成功的操作者會依據簡單的臨場事實來作取捨。這種取捨是很自然的,如果要用理論敘述起來的話,絕對是長篇大論,別人不會想聽,所以只好姑且稱它為『彈性處理』。


211通常,當價格處於橫向延伸的區間中時,短期移動平均線的效果較佳。因為在這類環境下,價格基本上無趨勢可循,短期的較敏感的平均線能捕捉更多的短線價格波動。

  [解說]如果在橫向盤整,短期的均線會比較好用嗎?這也不一定,因為關鍵在於震盪的區間有多大。並不是說只要是橫向就表示短期均線就好用。甚至有時候事實會完全反過來,也就是說:在橫向盤整的時候,有時卻是長天期的均線比較好做!──但是一般人的智慧很難觀察到這個境界──需要點破,才會比較容易懂。


212然而,一旦價格趨勢形成了——無論是上升還是下降——長期移動平均線就更為有力了。

  [解說]當一個大趨勢來臨的時候,確實是長天期均線會表現的最夠力;但有時候短天期均線在大趨勢的籠罩之下,會表現的比長期均線還要威猛!


213較不敏感的移動平均線(例如四十天的)在跟蹤趨勢時,距離價格較遠(因為它具有更長的時間滯後),這樣,就不會在市場出現臨時性調整的時候產生錯誤信號,從而,我們可以更長久地利用主要趨勢。

  [解說]但是很多投資人會把「不敏感」的遲鈍現象解釋成「愚笨」,然後就捨棄了這項工具。這就好像拿到了屠龍寶刀卻用來刮鬍子,覺得不好用,然後就說屠龍刀很爛──這種奇怪的邏輯,股市中到處都是。


214當市場出現短暫的調整時,較短期的平均線就會發出平倉了結的信號,或者甚至發出逆著當前主流趨勢的買賣信號。

  [解說]注意,短線的買進訊號,很可能會發生在中長線的賣出訊號出現的時候;而短線的賣出訊號,也可能會發生在中長線的買進訊號釋放之時──但是一般投資人因為無法身兼兩線之長(也就是說:懂短線者不懂長線,懂長線者不懂短線;或者是說:因為想節省學費,所以只學了短線卻沒學長線;學了長線沒學短線卻又愛看盤),所以經常混淆、長短不分,到最後分批賠錢,結果還弄不清楚為什麼會失敗。


215關鍵在於選擇時間跨度恰當的平均值。到這裏,事情就很清楚了,沒有哪種平均線能夠在所有的場合下都最合適。

  [解說]如果一種平均線無法滿足所有的狀況,那就會在很多不同的狀況之中發生虧損!這樣一來,一般投資人就會對其喪失信心,予以捨棄──平庸的投資人總是想要用一種工具來滿足所有的盤勢,這就好像希望賓士車也能夠當潛水艇使用一樣──天底下沒有這麼十全十美、無所不能、無處不能的東西。但是人類在潛意識中不會承認這個事實。


216正確的選擇是:當市場處於無趨勢階段時,採用較短期的平均線。而當市場處於趨勢良好的階段時,則採用較長期的平均線。

  [解說]以上講法還不夠究竟;更近一步的講法是:市場處於無趨勢階段時,不管採用短期或長期的平均線,操作天數都應該縮短(不需順勢,逆勢也可)。而當市場處於趨勢良好的階段時,不管採用短期或長期的平均線,操作週期都可以延長(但是須順勢)。


217當趨勢持續時,較長期的平均線表現較佳。但是在趨勢反轉時,它的缺點就暴露無遺了。因為較長期平均線較為遲鈍,它原本是從更遠的距離外追蹤趨勢的,這樣才使之在趨勢過程中,不與短暫的調整攪在一起一。也正因其遲鈍,當趨勢反轉時,它也不能及時反應出來。因此,我們給出另一個推論:只要趨勢持續,那麼較長期平均線就作用良好,但是當趨勢處於反轉過程中時,較短期的平均線更適用。

  [解說]趨勢反轉之後,要花一段時間才會碰到原來設定的均線出場點,這是必要的正常損失。這樣一來,會少賺一些(會把獲利吐回去一些),不過這是很正常的,沒辦法,操作者必須面對此一現實。如果不願接受現實,就要把出場點的那條均線設得非常短線!但是這樣一來又會變的太敏感而產生假訊號。所以,不要逃避『正常的損失』,當事人愈逃避,就可能在某些時候賺的奇少無比,有一點得不償失的味道。


218於是,我們清楚了,單獨採用一條平均線的做法有好幾處缺陷。也許組合使用兩條移動平均線更好。

  [解說]是的,使用單線法會有一些缺憾。所以一般都是使用雙線法,互為依靠,相輔也相成。


219為了減少採用一條移動平均線時出現的拉鋸現象,分析者在移動平均線信號上施加了篩檢程式。以下是其中幾種具體的做法:

  [解說]以電腦自動篩選程式為例,一般投資人在做研究篩選的時候,大多是從某個程式編輯庫中去找條件,這樣做有一個重大缺點,就是外面賣的資料庫無法提供很多其他的變數。例如我個人所使用的篩選條件,就會運用到某些K線學跟型態學去做,但是這些東西在傳統的市售編輯資料庫中都沒有。篩選條件有時候非常重要,重要到影響整個操作法的成敗。要是詳細講的話,可以寫一本厚厚的書(搞不好一本還不夠)。

  A。某些分析者在採納移動平均線的信號之前,不僅要求收市價格必須穿越移動平均線,同時也要求當天的全部價格範圍清晰地突出在移動平均線的同一側。

  [解說]這項篩選條件在某些均線法有用,某些均線法則是不必加入此條件。重點是:研究者本人必須運用思考力去想到這些篩選條件,然後進一步去設計。這種思考能力很多人都沒有,所以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才能培養得起來。但是這樣一來,學習的時間勢必要拉長,當事人會感到非常不快,甚至逕行放棄。
 

  B。另一種篩檢程式是,收市價格穿越移動平均線的幅度必須達到預定的要求,這一點屬於穿越規則的範疇。頂定穿越幅度,可以是最小價格單位的一定倍數,或者是某個百分比。

  [解說]這項篩選條件在某些均線法有用,某些均線法則是不必加入此條件。

  C。有些分析者要求,移動平均線信號必須由其餘圖表的突破信號所驗證。──採用此類篩檢程式也有短處,交易商對篩檢程式越倚重,那麼他離移動平均線信號的本意就越遠。

  [解說]是的,如果加入太多別的考慮,很可能會偏離本意愈遠!──關鍵在於這些篩選條件本身是否具有強而有力的實戰理論跟成績!!!換言之:這已經不是單純均線法的問題,而是把數種不同的技術方法融會貫通使用!當事人如果沒有『單獨使用某一種方法即得到長時間的成功』經驗,就很難去做融合的工作。問題是一般投資人連一套正確的方法都沒有,更遑論掌握到兩套以上的正確方法。即使知道了兩套以上的正確方法(機率不高),也很難有足夠的操作資歷來熟練其操作技巧(換言之:就是年紀還不夠老,經驗不夠)。

  D。也有些分析者採用了時間過濾器。他們在動手之前,先觀察一到三天。因為絕大部分錯誤信號往往很快就露出馬腳,市場重新返折到平均線的原來的那一側。所以,如果我們要求信號在出現後一二天內始終保持有效,就可以辨別相當多的偽信號。本方法所付的代價是,等到信號確認,入市已晚了一步。

  [解說]這是個棘手的問題。當信號發生的時候,有時候會發生洗盤,造成操作者很大的困擾。我認為洗盤很難避免,現階段的應付策略就是:讓它洗,不要怕!──如果愈怕,那麼,將來在最後一次真正的進場訊號燈亮起來的時候,你會變的不敢進場而前功盡棄。不過,要解決洗盤也不是全然束手待斃,我在這裡可以透露一個小技巧,就是你可以改採週線試試,會減少許多偽信號。但是代價同樣也是會造成延遲。


220使用篩檢程式也是個兩難選擇問題。篩檢程式越小,那麼它的保護性能越差。而篩檢程式越大,則信號發生得越遲——這又是一樁“公平買賣”。篩檢程式提供的保障越佳,那麼其入市信號就越滯後,從而錯過越多的價格變化,“成本”越高。

  [解說]凡有招者,皆有破綻。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除非已經達到『無招勝有招』的境界,才可解脫此一難境。──在還沒有反璞歸真之前,技術派既然要利用技術,就必須正視此“公平買賣”的現象,坦然接受現實,再求逐步的漸進式改良。不可過分奢求速效,以免攪亂心性。

221為了提高移動平均線方法的效果和可信度,許多分析者選擇兩條或三條移動平均線,把它們組合起來使用。

  [解說]一般投資人在面對一條平均線的時候,會因為只有一條而難以察覺;但是在面對兩條以上的時候,又會因為線「太多」而嫌煩──嗯……這我也無奈,只能勸其加強訓練而已,其他以後慢慢再講。


222、雙移動平均線法有兩種具體的用法:

  A。第一種稱為“雙線相交法”。就是說,當短期平均線向上穿越長期平均線時,構成買入信號。

  [解說]這種類型最簡單的一種,就是黃金交叉,但是黃金交叉本身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手段。在雙線法這個家族中,另外還有許多其他的精妙變化,遠遠超過黃金交叉。


  B。第二種使用雙移動平均線的方法是,把它們中間看作某種中性區。那麼,僅當收市價格同時向上越過了兩條平均線之後,才構成買入信號。如果價格再跌回中性區,則上述信號被取消。同樣,僅當收市價格同時向下穿越了兩條平均線之後,才構成賣出信號。依此方法設計的系統,也有一些其他系統所不及的長處。上述兩種方法都有其他種種變化。

  [解說]這個叫做『震盪區間』,其中的學問很大。但是如果是做長線操作,就不必過分深入此一領域。換言之:『震盪區間』這門學問在中線跟短線的領域中極為重要,在長線中,其重要性可以降低,或者直接予以忽略。


223既然兩條移動平均線似乎比一條更好,那麼,如果把三條平均線相組合,就該勝過兩條平均線的組合了。基於這樣的設想,就有了三重交叉方法。最常用的三重交叉法系統,要數類似4-9-18天移動平均線的組合。

  [解說]三重系統要經過嚴格的教育跟訓練才能使用,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對一般投資人而言,太難了。還好,如果是做長線操作,就不必過分深入此一領域,可以放輕鬆點。換言之:『三重系統』這門學問在長線中,其重要性可以降低,或者直接予以忽略。至於4-9-18天移動平均線的組合,是一種短線系統,其中學問很大,但利潤不見得會很大。有時候,太精密的系統,勝率會提高,但是獲利不見得會跟著放大。


224美林公司研究部門的工作。他們在弗蘭克.霍克海默領導下,從1978年到1982年,發表了一系列有關電腦交易系統的研究報告。這些成果引人注目,是業內迄今對移動平均線應用最深入的研究。為了發現表現最佳的移動平均線組合,他們進行了大量的移動平均線技術的試驗。他們還把這些移動平均線的組合,同其他各種技巧,諸如週價格管道(即週規則)、日內和日間價格管道、線性回歸、以及威爾斯.王爾德的方向性運動系統等作了比較。他們的研究目的,是要得到上述每種技術的最佳(或優化的)成績,然後對各種技術的結果加以比較,從所有可能的方法中,發掘出對每個市場最切合的技術指標。

  [解說]美林公司是個大公司,為了檢查這項技術是否可行,慎重其事地調動大批人馬去做驗證。其實,在股市中,我們既然是用技術吃飯,當然就要檢查這個吃飯的傢伙靈不靈光,這是要實際下海去操練的,不是嘴巴講的玩玩的。但是,今天一般的投資人,他們所使用的方法,都沒有經過驗證,而是光憑自己的想像認為這個方法可行。這種沒有科學根據的妄想,到頭來不是招來立即賠錢的厄運,就是跌入隨機致富的陷阱而不自知。


225美林公司研究部門的結果:

  A。首先,我們引用霍克海默自己的論述:“這些試驗為我們提供了經驗性的根據,表明期貨價格的變化並不是完全隨機發生的。事實上,這些趨勢順應技術產生了顯著的利潤,即使我們把交易費用考慮進去也不例外。因而技術分析作為一種價格預測方法,它的有效性在這裏得到了支持”。

  [解說]我們要檢查一個操作者到底是不是贏家,不是叫他去預測明天是漲還是跌,而是要去檢驗他用的方法到底對不對!──如果他是預測派,那就麻煩了,嗯,大概要持續追蹤十年以上才知道他是否有可能是真正的贏家!──如果是機械派,那就好辦,把方法調出來,跑歷史資料庫……先跑完再講一遍。最重要的是:要拿出證據來,證明這個方法可行。


  B。沒有哪種移動平均線在所有市場都表現得最佳。或者換種說法,每個市場看來都有自已獨有的優越移動平均線。

  [解說]美國市場最有效的移動平均線,就跟台灣市場的不太一樣,但是應用的原理相同。中國市場的移動平均線,跟台灣市場的相同度就很高。

  C。較長期的移動平均線勝過較短期的移動平均線。

  [解說]是的,使用長期均線的長線操作法,利潤是最大的。因為它佔了兩個極大的優勢:第一、它提供比較寬闊的空間去『加碼』;第二、它的延續時間比較長,可以擴大獲利。但是在實戰的時候,幾乎七成以上的操作手都會沉迷於短線(連中線都快沒辦法做了),然後陷入不可自拔──雖然使用的還是平均線,方法正確沒錯,但是在身心健康上勢必要付出相當的代價。

  D。簡單移動平均值方法既勝過線性加權平均值法,也勝過指數加權平均值法。

  [解說]注意:在很多時候,最簡單的,威力最大。所謂大巧若拙,這個道理很多人都聽過,但是實際用起來的時候,大部份的人都是完全不懂。

226雙移動平均線組合看來是最好的選擇。那麼歸納一下,在移動平均線方法中,最好的辦法可能是,根據市場的具體情況,通過優化過程,選出它的雙簡單移動平均線的最佳組合。

  [解說]是的,雙線法在目前看來,這一組的搭檔,在不同市場、不同時間,它所表現的適任性最強,效果最佳。


227所謂優化,貫穿著上述研究的始終。每條移動平均線(或者每種技術指標)都應當、也能夠針對具體市場的個性、特點進行優化處理。

  [解說]優化在研究的過程中經常用到。現在有了電腦,優化的工作檢簡便了許多,操作者應善用電腦資源才是。


228優化過程的困難之一是,一有新資料,我們就得把優選的過程從頭再來一遍。每當市場情況發生變化,優化結果(優選的移動平均值的時間跨度,也就是天數)就可能也得變。

  [解說]是的,一旦市場發生『週期性的變化』,可能就要更改參數!這個「調整參數」的工作,就是優化。很多投資人,當初在學方法的時候,因為沒有順便學習調整參數的方法,所以日後碰到環境變動就不能適應,這是很遺憾的。市場大概每個三年到五年就會有一個中級規模的變化;每隔十年會有一個比較大的變動(這跟上市公司的數量增多有極大的關係),但是核心原理是不變的,所以每隔幾年的時間,我們就要重新進行優化的工作。


229儘管美林公司的研究結果表明,在一段時間內,優選的移動平均線天數相當稱定,但是我們必須明確,不可以對過去優選的天數過分倚重。在此我要強調,各圖表中的優選天數,僅僅是為了說明問題而引用的,而不是說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它們仍是最佳的平均線天數。

  [解說]美國市場的優化參數,就跟台灣市場的有差別。其實這個辨識差別的工作,並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活方法。如果學的是死方法,就會經常抱怨水土不服。舉一個最普遍的例子:台灣的股票市場跟指數期貨市場,兩者使用的參數,就不太一樣。學活方法的人,最快的大概不到一天就可以找到比較優化的選擇,但是如果學的是死方法,可能在場內混了二十年都找不到!然後就怪罪這方法落伍沒用了──這絕非筆者誇張之詞,而是親眼見過這樣的案例。


230隨著微電腦的出現,各式應用軟體層出不窮,優化過程相對簡易了。其實,針對幾乎所有的技術指標,我們都可以根據不同的市場情況,優選出最佳的時間參數。

  [解說]注意:『所有的技術指標』都要經過驗證!沒有經過驗證的技術,不要亂用啊!──切記:不要把自己當成白老鼠。


231然而,問題依然棘手,到底我們應該隔多久——按照何種頻繁程度——重新優選一次呢?如果我們測試的頻繁程度不夠,交易者就要冒優選參數過時的風險。如果我們做得太頻繁,那又會有新問題。並非所有的分析者都推崇優化方法。有人認為,全部優化過程,不過是把這些參數調整一下,以適應過去的價格資料。這些懷疑論者覺得,既然這些所謂優選參數從沒有在真實市場條件下,真刀實槍地檢驗過,當然就是可疑的了。

  [解說]『重新優選』的工作,我上面已經講過了,大概每隔三年就要檢查一次。但是我自己因為經常在改良手邊現有的操作系統,所以我常常在做重新優選的工作。一方面是為了改良舊的方法,另一方面是為了嘗試開發比較新的觀念。但我絕對不是一個喜新厭舊的人──經常重複進行優選的工作,主要是讓我更熟悉市場的歷史,以及反覆模擬實戰的技巧、保持戰鬥能力……這其中的好處,非常多;但是一般的投資人,因為沒有時間跟體力去做這個工作,所以日子久了,就有陷入戰力鬆弛之虞。我常幫他們擔這個心,但是他們自己好像都不擔心。他們誤以為經常操作就可以保持戰力──這是危險的觀念,甚至有可能演變成錯誤──未來的戰力保證,是取決於你的學習能力跟改良能力。這就好像一個科技公司的未來,主要是決定在他的研發能力,而不是完全取決於他過去的銷售經驗。


232前面的研究結果當然也不是終極的答案。不過,這些研究的確為我們提供了一份工作綱要。在我們今後從事本領域更深入的研究的時候,它們是很好的起點。

  [解說]其實,在還沒有達到『不退轉贏家』的境界之前,每一個舊的研究計畫的結束,都是另一個新的學習計畫的起點──這個道理,很多人都不知道(包括一些初級贏家)。


233移動平均線與週期現象關係密切。

  [解說]股市漲跌,就是一種週期現象。既然跟此現象關係密切,那麼,很多奧秘就藏在這裡了。可惜的是: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入寶山而空手回。


234 移動平均線方法最主要應用於日線圖。不過,其實它既可以應用在更長期的趨勢分析上,也可以應用於更短期的研究中。

  [解說]長期、中期、短期,都可以。不過我是建議大家應該花比較多的時間在中長線的研究上。如果台灣市場研究得有點膩了,就去研究一下國際市場吧。


235移動平均線的信號指示我們順著趨勢的方向交易。這一點正符合期貨交易中最源遠流長的一些成功要訣,是移動平均線法最大的優越性之一。

  [解說]嗯,在長期的觀點來看:順勢者昌,逆勢者亡。


236移動平均線這種方法“讓利潤充分增長,把損失限於小額”。移動平均線法正是以上述原則為基礎,通過具體的買、賣信號,促使使用者遵守了這些原則。

  [解說]是的,“讓利潤充分增長,把損失限於小額”──在出場訊號沒有出現之前就一直抱、抱到確定趨勢結束了,再走,決不眷念,所以也就不會抱到虧死──這就是『賺大賠小』的道理。關於這一點,預測法比較難做得到。


237無論如何,因為移動平均線在本質上是追隨趨勢的,所以當市場處於良好的趨勢階段時,其工作狀態最佳。而當市場忽上忽下,進入了橫向延伸階段後,則表現很糟。而後者所占的時間常常達到了三分之一到一半,有時甚至更多。

  [解說]其實,在面對市場忽上忽下的震盪走勢的時候,大部份的方法,包括擺動指標在內,都有鈍化的危機。我個人是認為:只要把過濾條件設好,這個問題就沒有那麼嚴重。跟其他眾多方法相形比較之下,均線法還是首選的主流。其他方法的搭配,雖然更須要高度智慧的展現,但畢竟是輔助。主從關係拿捏好,自然就成功一半。

238事實上,移動平均線法在相當多的時間內不能發揮所長。正因為這個容易被忽視的理由,我們不能過分依賴移動平均線技術。我們反復強調,技術型交易者必須掌握一整套技術工具。

  [解說]"在相當多的時間內不能發揮所長"這個問題,我在上面已經講了,只要把過濾條件設好,這個問題就沒有那麼嚴重。這裡強調的重點是『輔助技術』的選擇,例如說型態學跟K線學,所以才說是『一整套技術工具』。但是,我發現:很少操作手能夠將不同領域的技術分析給混合使用。關於這一點,其實是教育訓練不足的問題。換言之:均線學是主修,如果想更上一層樓,就要副修型態學跟K線學。尤其是型態學,在某些時候,是主要過濾條件的核心技術。


239比較兩條移動平均線之間的差距,是構造擺動指數的一個辦法。由此,雙移動平均線相交法就有了新的意義,用途更廣泛了。

  [解說]其實,在使用擺動指數之前,操作者大概已經得到了『箱型震盪』的型態暗示。於是,我們將會逐漸明白:『一整套技術工具』──這個觀念將會隨著操作者功力的升級而得到全方面的、廣泛的、深入的了解……。


王力群.台灣2015.8.19 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