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8日 星期三

破二分法(16):紀律與自由的兩端衝突

破二分法(16):紀律與自由的兩端衝突

  一般人在思考的時候,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執著在「對」與「錯」的二分法。在之前的文章中,我特別提到過這一點,但是,如果您不是常常去複習那些"舊"文章(破二分法(8):一件事情的對與錯,&破二分法(13):破二分法的思考步驟),您就不會熟悉我講的這些思考的方式。

  以股票操作為例,我們面臨的第一個困難就是:操作者的經驗不夠,知識不足,先天的智慧又缺乏(用人文的角度來講:就是他通曉的「文本」,也就是集體的或個人的歷史材料不足),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我們會給他一個「規範」--講的難聽一點,就是一堆有系統的教條;講的好聽一點,就是一套有系統的方法,給他,請他去「按表執行、照表操課」,暫時「不要問太多為什麼要這樣做」,而是「從執行中去學習」,而不是「從理論中去思考」。--這樣做是一種權宜之計,但卻是絕大多數有心成為知識分子的一個較為簡便的開端,因為這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承認自己的知識不足!而一般人是不會承認這點的,因為填鴨式教育教導你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是在「詢問我現在做的對還是錯」,而不是「錯了以後調整偏差的矯正動作」

  以機械法為例,如果是以「多空關卡法」為操作的主要方法,那麼,在由下往上突破關卡之後,我們買,但是買的理由是「因為突破關卡」,而不是因為「看好」!看好要一個比較基本派的理由,也就是把目前市場資訊融會之後得到的一個知識性的理由(讓填鴨派知識份子聽了以後會點頭的理由),而現在買進的理由只是因為類似「排長下口令」的軍隊式命令,突破了關卡就往前衝。如果勉強要說有個情緒在那裏樂觀看好股價還會繼續上漲,對不起,那是機器在看好(機械法在看好),而不是操作者本人的意見!

  粗淺說來,這樣做的優點是:不需要怎麼思考,而是講究服從。缺點是「因為不需要思考,所以這樣搞久了人會變笨」,而且,因為機械法的彈性小,所以同樣一筆操作,它很難達到高層境界,或者說:因為它的方法偏向死的(一體成型不繞彎),所以它很難達到完美的境界(它刻意去逃避完美)。

  至於說這筆交易如果按照機械法做買進,這個買,買對了嗎?……這個問題對絕大多數人來講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可偏偏在機械法中,它的答案「竟然」是:不知道。

  不知道我現在做的到底是對還是錯,因為:
  一、對錯要看我的系統,但現在是我的系統命令我去做買進,而不是我指揮系統!
  二、這筆交易(這件事情)還沒有做完,現在只是過程,如果這個對錯是世俗的對錯,那就是這筆交易到底是賺還是賠,但是我現在還沒做完,所以我「不知道」它到底是賺還是賠!--如果這筆交易的對錯是看它的進出理由是否「正當」,那麼,我只要忠實地執行我的系統命令即可,如此就可搏得「盡忠克己」的美名,這個貞節牌坊是拿定了!

  但問題是:作股票的人大多數都很現實,很少人要那個貞節牌坊,而是希望得到「這筆交易最大的獲利(第一時間買進&第一時間賣出)」,所以他們不太願意使用機械法,也就是說:他們做什麼事很少講究原則(某種教條),而是「審時度勢」,給自己相當大的靈活空間去思考、去調整;這樣做(這就類似預測法了),可不可以呢?
  
  答案是:智慧未逮、氣力未充之前,不可以這樣做!(不可以太相信自己的判斷!不可以一下子就貿然跳過機械法而直接使用預測法!)

  但是在「破二分法」中,你要知道不可以執著,不可以執著於兩端,不可以執著於機械的紀律,也不可以執著於預測的自由,所以:「真實自由來自於正確的紀律」,「先機械,後預測」,換言之:要想成為偉大的球員,先要把基本動作給練好;但是光憑紮實的基本動作是無法成為偉大的球員的。

  在股市中,我們面對的「敵手」幾乎等同於上帝,他的能力是我的N倍,所以在很多時候我不知道他要做什麼,於是我只好按兵不動或是使用機械法。

  而在實際的人生中,很多時候我們面對的人事物並不直接等同於上帝,也就是說:我們要儘量去了解世界,因為它們的理解難度沒有上帝那麼高--所以在人生裡面的很多事情,我們應該用「預測法」去鍛鍊自己,在反覆的預測成敗中汲取經驗,以便提升智慧。至於機械法,它充其量只能保障我們一部分的獲利,而很難提升我們的大腦思考能力。

◎換東家的案例

  以下舉一個例子而言~
  從前,有個工程師叫李四,他在某國某家大公司(姑且稱為C國的H公司)從小職員升到高級主管,現在H公司要換老闆了,那麼,李四應該跟著換公司呢?還是留下來?
  這個H公司原來的老闆很霸道,不太聽員工的意見,甚至會暗中陷害忠言逆耳的員工,卻放縱幹部貪污舞弊,基層員工都恨得牙癢癢的。
  現在要換新老闆了(姑且稱新老闆為K),這個新老闆K是從哪裡來的呢?喔,聽說是從俄羅斯的某家賣石油的能源公司來的,那麼新老闆在俄國的時候幹過啥事呢?……喔,讓我們蒐集一下資料,發現當年K在俄國的這家公司晉身為主管後整肅異己、迫害一流人才,扶植二流幹部,更改營運目標……李四在看到這些資料之後,做出一個初步的結論A。
  但是K到了某國之後,先到一家中型公司當總經理,形象很好,樹立了一個小小的楷模,還蠻「仁民愛物」的,於是C國媒體的分析師對K的評價非常好……李四在看到這些資料之後,也做出一個初步的結論B。
  對李四而言,他對原來公司的這個舊東家評價很差,他也在舊老闆的領導下做了很久,所以結論B做出來以後,兩個一比對,他燃起了對新老闆的希望,也更感受到舊公司的腐敗。
  但是新老闆K以前的前科,對李四來講是他接觸沒有很久的資料,也就是他沒有實際在K手底下做過事--這就有了一個風險,萬一K將來故態復萌、走回老路了,不再是個仁民愛物的主管了,此時李四應該怎麼辦呢?是離開?還是留下來幫K做事呢?
  這時候,李四有個老同事,也是好朋友,叫做胡八。外面的人都說這個胡八很不錯,評價算是高的。這個胡八就勸李四說:「你如果現在離開,至少還是個有好名聲的清官,出去以後薪水還是照舊的算,只會多不會少;但如果K將來變成你不願意見到的那個樣子,你可能會被弄掉,到時候他給你一雙小鞋穿,你不但沒有了自由,收入也保不住了。」
  此時,李四說出千古名言:「我自求待人處世問心無愧,大丈夫豈能在乎世俗一時之變!」(翻譯:一個優秀的操盤手的每一步動作只求對得起自己的學術良心,怎麼能侈言預測到以後的世事變化呢?)
  於是李四留了下來,胡八則離開了。
  新老闆K上台後,頭一年還好,第二年開始整肅異己,李四看不過去了,寫了萬言書,傳到公司,公司的傳真機傳了一個多小時還沒傳完,中途還換了新的感熱紙。新老闆K看了幾頁,不發一言,第二天下了道命令,調李四到偏遠地方去繼續為公司服務。又過了幾天,公司有很多幹部不見了(不是全部,只是部分),說是得了腸病毒,回阿嬤家賣鹹鴨蛋去了。……又過了幾年,老闆K開始吃喝嫖賭,亂搞一通,差點把公司搞垮…… 李四就在失望中鬱鬱去世了。
  李四當初留下來的決定錯了嗎?……這就是會在世俗中起爭論之所在。這個未完的分析&答案我會在本周三上課講。

  話題回到股市:在2010年的元月資金行情的8395附近,本班發生了歷年來最嚴重的機械法與預測法兩派的對峙,預測派聲稱經過「理智的分析」之後,幾乎可以斷定8395就是波段的最高點!而機械派卻誓言死守六十日均線的多空分水嶺--後來,這個事件就成了我們教材中最著名的歷史事件之一,就是一直到現在還有人在討論的『2010年四行倉庫事件』。

  從當年這段歷史,同學們能夠得到什麼教訓呢?……能夠學習到何種正確的思考流程呢?……

*未完待續

~王力群 2017.2.8 台灣.新竹
(王力群的股市部落格:http://randywang319.blogspot.tw/
(王力群的人文思想部落格:http://heller10393.pixnet.net/blo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