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為什麼絕大多數的股市教育會失敗?

為什麼絕大多數的股市教育會失敗?

  我在閱讀中國歷史的時候,不斷地回想起我在唸高中時候的同班同學,那時候他們也讀了中國歷史、也讀了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論語、孟子)但是他們始終無法進入狀況,簡單地講起來,就是無法進入所謂的歷史情境。他們會用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感情觀去解讀我們的歷史、國文課本裡面的教材;也就是說他們每個人都用自己的觀點去解讀我們的歷史與文學,而不是跟教材發生感情的共鳴;至於觀念上的認同,也是很少發生的。

  但是在理工科的項目,像是數學、物理、化學,他們就可以用一種完全不帶任何感情的觀點切入,這種冰冷而沒有溫暖的態度,恰好足以使他們成為非常精準的計算人材(如果是在會計事務中,那就是非常優秀的帳房)。在科學的計算部門當中,確實需要冷靜不帶感情的態度,要不然你會過份的想東想西,那就很容易失去了技術的準頭。

  但是在人文科目,最重要的就是從閱讀教材產生觀念的契合,再由觀念的契合產生感情的共鳴。然後再由堅定的感情去加強道德的實踐。但是在我們的國民教育當中,有時候連第一關都很難過,就是無法產生觀念的契合。

  一般人在閱讀投資書籍的時候,也會產生像人文課程那樣令人困擾的情形,就是根本無法進入狀況!──此話怎說呢?不論是投資或投機,在實戰的時候,必然面臨大量的心理考驗,意志不堅的人總是難以抗拒,紛紛敗下陣來;意志堅定的人未必有正確的技術,有正確技術的人又未必意志堅定,這就是真正的贏家過份稀少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於金融實戰中參雜著大量的心理因素,所以我們說它偏重於人文思考。雖然金融市場也含有數學計算的科學觀念,但是數字計算始終在金融市場佔著一個很尷尬的地位,也就是說贏家不一定懂數學,懂數學的也不一定是贏家。能夠運用大量數字資料以增加股市勝算的人,固然是佔了優勢,但是也有更多的人,因為引用了錯誤的數字計算,而在股市中賠了大錢,例如1998年的長期資本公司破產事件,這個公司的兩個老闆都是精於計算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結果他們在精密計算之下搞出來的公司,卻把投資人的錢全部賠光,外加引起一場大型金融風暴。

  投資人在閱讀股市書籍的時候,絕大多數的人,很奇怪地,都是用理工科的角度去切入,換句話說他們好像認為冥冥中存在於股市中的那一套致勝法則,應該像是理工科教科書上面的公式,而不是像人文課本上面的那種由文字組合而成的哲學觀念。於是乎他們就用一種很冷靜的不帶感情的態度切入股市,這種不帶感情的態度並不是客觀,也不是去除了成見,而是閱讀者(操作者本人)根本就不帶感情,以致於無法想像每天在股市中盪氣迴腸的那種心理交互作用;幻想自己置身於心理風暴之外,其實自己正好是陷入了情緒的漩渦之中無法自拔

  大部份的股市參與者都認為股市本身是沒有生命的,認為它只是一個無機體,就好像天空中運作的日月星辰一樣,都是由無生命的岩石所組成──這種把股市當成是沒有生命的觀念,當然很難把心理因素放入股市當中。於是乎他們硬生生地把心理因素從股市中切割出來予以捨棄,這就好像叫一個人在談戀愛的時候,完全不要考慮對方的心理因素,只要去計算我們給對方多少昂貴的禮物。這種不在乎對方感受到的是什麼,也不知道對方具有感受的生理機能的操作方式,除非操作者本人已經修練到了毫無雜念的清淨境界,要不然,在與股市交手的過程中必定雜念叢生,心魔亂舞,到最後被自己內心所產生的種種幻象所毀滅。

  讓我們再把觀念整理一遍:我們在閱讀數學或物理課本的時候,是不帶感情的,這種不帶感情的態度可以暫時有利我們在考試中拿高分,但是長久下來勢必削弱了我們對於科學哲理的思考深度。另外一方面,我們在閱讀歷史課本跟國文課本的時候,又無法跟歷史事件或是文章作者產生共鳴,以致於我們內心中衍生出各種想法而找不到出口。例如我們那個時候很多學生對於中國歷史總是在打打殺殺改朝換代感到莫名其妙,或是乾脆就自己製造一個結論,認為中國歷史沒有意義(也不需要什麼意義),沒有意義的意思就是『沒有用』,於是看不起中國歷史,進而一桿子打翻一船人,大棒一揮,否定掉了中國文化,也一併看不起中國人了──但是這種『由於誤會或疑惑所產生的否定』的態度,幾乎不會在理工科發生:當我們在利用牛頓公式計算考題的時候,我認為十萬個考生當中,也不會有一個人認為牛頓的運動定律可能含有重大錯誤。而在上歷史課的時候,我們可能心裡面非常崇拜秦始皇,但是在考試的時候,我們還是會在考試卷上面回答:秦始皇是暴君。

  大體上講起來,閱讀理工科的時候,可以不帶感情的進入一個乾淨的世界,因為它裡面本來就沒有感情的渣子,所以大家可以玩得很愉快,然後跟自己講說: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全然理性的世界。人文科就不是這個樣子了,我們對於許多歷史上發生的事件以及人物,以及他們寫的文章,其實心裡面都有許多不同的意見,還好考試的時候不會考我們藏在心裡面的異議,而會考課本上的標準答案,這樣子我們就矇混過去了。所以在人文科,很多同學都在背書、背課本,把那些歷史文學知識死背下來以後,大家也就認為歷史是死的,文學也是死的,然後再也瞧不起這些東西了。然而在理工科,雖然要背一點數學公式,但是你很難把整套數學計算過程也背起來。

  不論是歷史課本的編纂者或者是投資書籍的作者,他們都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噢!更正一下,不是天大的錯誤,而是比宇宙還要大的錯誤,那就是:他們自以為學生(讀者)看得懂他們寫的東西,其實嚴格講起來,他們根本看不懂!或是有看沒有懂!或是自以為懂但是根本沒有懂!

  這種宇宙級的超超級大大大錯誤,是怎麼發生的呢?那就是寫書的人完全一廂情願,認為他們的感情跟觀念可以透過文字的力量,灌輸到學生的心裡去。坦白講,除非是有天份的人,否則,絕大多數的人(我認為佔九成以上)對於那些歷史資料或是文學作品當中蘊藏的觀念或感情,是無法接受的!因為他們自己本身不是欠缺感情就是欠缺知識的基礎,乃至於已有相當多的成見,所以再也無法接受新的人文知識!換句話說:人文教育應該是先破壞再建設,而不是直接像餵食鴨子一樣,把食物灌輸進去。然而,非常可惜的是,我們的教育部幾十年來,都是在做這樣填鴨式的工作,他們把學生讀者都看成是天才,體內都含有天賦的高貴情操,能夠輕易地與古人唱和,也能夠輕易的猜透歷史人物的心思,更容易透過歷史事件的渲染,而培養出高尚的情操──講到這裡,我不禁要大喊:你們真的是想得太美了,一般人哪裡有那個程度去接受你們所謂的那種人文觀念與道德情感呢?
當你們把你們想硬塞給學生的東西像針筒一樣注射進來的時候,一部份的人是從大腦裡利用現成的知識去反抗你們的東西,另外一大批人則根本就沒有那個消化器官去接受你餵食的東西,可憐的他們只好死背,結果不但傷害了他們的大腦,也傷害了他們的小腦,以及幼嫩的心靈。然而那些學者編完課本之後,就自以為是功德一件,志滿意得,又躲回象牙塔裡面去做他們所謂的研究了。這種不知民間疾苦,不顧讀者死活的心理,恰恰就是我們中國古代高官的心態。

  在股市中,不論是做基本分析或是技術分析,背後都含有大量的心理困素在運作。有些是光明正大的在困擾著我們,例如說抱單時候的資金壓力,但是有更多的心裡困素是躲在我們的潛意識當中偷偷摸摸的在傷害我們,而我們自己卻不知不覺。但是不論是基本分析或是技術分析的書籍作者,幾乎都很少把這些心理因素具體的用文字寫出來,以致於讀者對於觀念分析或是數字分析背後的感情變化以及人文背景的觀念一無所知,然後在操盤的時候情緒發作,不論是心理還是資金都受到很大的傷害。這種傷害絕大多數都是由那些誤導股民的股市書籍所造成的,那些投資書籍的作者不是把讀者當天才,就是自己本身也沒有悟道,以至於產生這種『你寫你的,我看我的,各說各話,各自領悟』的奇特狀況!

  這種七嘴八舌,百家爭鳴,每個人都關起門來抒發己見的亂象,真是讓我嘆為觀止,但是操作者本人通常並不會這樣覺得,因為他們的感情來得很快,而且是發生在看不見的大腦深處,所以他們不引以為意,甚至等到傷害造成的時候,他們還不曉得那是他們自己的心理因素所惹的禍。



  依附在數字計算上面的自然科學,自從文藝復興之後就急速蓬勃發展,在這五、六百年之間建立了一套完整而且嚴謹的系統架構,這也就是大部份理工科的學生,能夠徜徉在其中的原因。但是文科的世界就不是這個樣子了,它缺乏一套有效的、宏大的結構系統(佛教例外),以至於操作者在陷入其中的時候,往往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這也就是我在唸高中的時候,大批優秀的人材都投身於理工科的研究而不是文科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理工科可以搞出洋槍大炮、飛機電腦、但是文科又搞出了什麼東西呢?有人說是民主制度跟現代法律,但是我認為大部份理工科的學生都不知道民主法治跟人文哲學有什麼關係?因為他們在學校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機會去深入學習這個人文思想的歷史發展過程。

  這兩千多年來的人文教育(包括股市教育)都是在陷這種作者一廂情願的幻想中!他們認為只要透過文字的傳輸,就能夠讓我們的學生完全複製他們想要給我們的資訊。我要說的是:如果是數字,還有點可能,就像是我們電腦複製檔案一樣,都是○與一的數字組合在傳輸線裡面跑來跑去,但是人文的觀念就不一樣了,它是透過文字在說話,不是透過數字在說話;透過文字的比較感性,透過數字的比較理性。純粹計算的數字訊息比較容易接受,但是帶有感情的文字訊息就完全不是那個樣子了,這就好像『春嬌愛老王,但是老王卻不愛春嬌』,如果有人問老王:春嬌那麼愛你,你為什麼不愛春嬌呢?那老王可以回答很多很多理由,他可以說春嬌太胖了、春嬌不喜歡打籃球,春嬌不喜歡看候孝賢的電影、春嬌不喜歡吃牛排……這些理由都可以講一大堆,卻都不一定是符合理性的,很可能只是站在個人好惡立場因素的挑剔,或者說這是我們個人選擇的自由──同樣的道理,在金融市場中接受股市教育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奇怪的是大多數的投資人卻是以理工科的態度去切入的,而不是用人文的態度去切入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如果用人文態度去切入,你應該設身處地去想如果自己使用這樣的方法處在股市實戰中,你的心理會發生怎樣的反應?你能克服自己在面對股市種種短線變化時所發生的心理誘惑嗎?我使用的方法能夠像萬能的天神一樣解決我所有的臨場問題嗎?……如果你是用理工科的態度去切入的話,那麼你應該完全把自己的感情因素放在一邊,拋棄所有的成見,坦然去接受書中所講的一切。就跟我們在接觸牛頓運動公式或者是微積分公式的時候,在經過一次數字上的公式導證以後,我們幾乎就會毫無條件的接受微積分的公式,而不會去想像微積分這門學術可能存在的重大缺陷!但是在股市教育中,我們卻會用自己的私人感情與陳舊知識,去解讀我們看到的書本或教材,於是乎就爆發了一堆有的沒有亂七八槽的想法,學習的軌道被破壞,教師的權威也盪然無存,於是股市教育宣告失敗(假設我們這個教育是對的)。

  以上講的就是我早期在從事股市教育的經驗。那個時候我們的教材還是以書本為主,書本講義上面記載的大概都是文字,心理認知部份大概只佔了十分之一。換言之:我也跟傳統文人一樣,犯了一個重大錯誤,那就是:我誤把『知道』當成了『做到』!但是其實大家都可以冷靜的想一想,知道一件事情並不等於把一件事情做到。

  

當我們用寫書或上課的方式,講解股市知識的時候,講台下的學生會用各種千奇百怪的態度,來接收我們的『文字』資訊。我把幾種傳統的一些經典反應大概講一下:

一、                讀者會用自己的感情,去篩選知識──例如有些人不喜歡機械法,所以當你在講機械法的時候,他們就不想接受。這就好像有一個男人進了婚姻介紹所,是想要尋找他已經畫好藍圖的意中人,而不是選擇一個具有良好品德的女孩。相同的道理,有的人喜歡喝可樂,而不管可樂這個東西到底健不健康。

二、                有些人是順從自己的情緒狀態去篩選知識──例如如果他今天高興,他就變得比較理智,如果他今天不太高興,他就變得比較意氣用事。這種陰晴不定昨天聰明今天變笨的生活態度,其實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心理症狀。

三、                有的讀者會用自以為是的一套科學思想,去篩選知識──一般而言,我們在學校裡面學到的科學思想,其實是非常的少,因為我們大部份學到的都是科學的計算,而不是這些計算背後的哲學意義。再加上現代科學的數學語言,尚未達到與人文思想充份融合的程度,所以我們的科學思想其實是很生嫩的;舉例來說:我們無法用一套數學的語言去解讀蒙娜麗莎為什麼笑得那麼神祕。然而,在股市中,會有很多人用他自以為是的科學的態度去解讀股市的人文思想,就好像拿著鑽孔機去吃麵條,荒腔走板而不自知。

四、                有些讀者是用類比式的複製方式去篩選知識──許多同學其實是沒有自己的主張的,只是拼命去複製別人的思想(這就是填鴨式教育教出來的好學生),於是他的大腦中一連串自以為是的理性分析過程,其實只是把從別人那裡複製過來的零碎的思考方式串連在一起而已。至於他是用什麼方式去串連的呢?除了不是用強力膠之外,連結的動力可謂千奇百怪,有個人的感情因素,也有環境因素的暗中作祟,總而言之,各種奇奇怪怪的力量,或隱或現、或明或暗、或大或小,忽強忽弱,都會使我們產生各種奇怪跳脫的『無俚頭』的連結方式,而當事者卻不自知。

五、                讀者會預設立場,用選擇性的方式去過濾知識──例如有人來上課就是來尋找萬能的必勝公式,所以他在上課的時候,都只抱著『尋找聖杯』的單一心態去對待教材。有一句俗話:『對於手裡拿著榔頭的木匠而言,世界上每一次東西都長得像釘子』。在這裡我要補充一下,對拿著榔頭的木匠而言,世界上的東西要不然就是釘子,要不然就不是釘子;除了釘子以外,就沒有其它的東西了

六、                有人用自己原先的成見去反抵抗新知識的入侵──例如在美國有的新教徒到現在都沒有辦法接受達爾文的進化論,因為他們認為人是上帝創造的,而不是從猴子演變過來的。於是現在美國還是有很多州立學校被地方政府明文規定禁止教授進化論。──這就是一種知識的偏見。有很多人在進入股市之前,就已經具備他原先職業的專業領域的專門知識了,但是卻沒有具備股市的專門知識,然而,很奇怪地,他會用自己那一行的知識去看待股市,於是就會發生某人認為在股市賺錢應該不會比泡一杯拿鐵咖啡困難。

七、                有些讀者會用無端聯想的方式去選擇知識──大多數的人因為缺乏基本的人文訓練,所以他的腦袋裡沒有太多的材料與之共鳴,於是乎就會發生失控的自由聯想。這一類的情況就是大家在課堂上聽到的沒頭沒腦的發問,坦白講,這些天外飛來的問題,重要的不是問題本身,而是發問者為什麼會提出這樣子的問題?如果老師不去追根究底的逼問發問者,我們就永遠不知道他為什麼會這樣問。


八、                當一串訊息丟過來的時候,會觸發我們的感覺,這種感覺有的是感情,有的則跳過感情,直接觸動我們的『思想(或能力)』。舉一個例子來講:當我們看到歷史考題唐明皇很寵愛一個妃子,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請問她叫什麼名字?」,此時我們就會回答:她叫楊玉環就算學生認為楊貴妃很胖很醜,他也不會因為楊貴妃太醜就認為答案不是楊貴妃;換言之,他掩飾了自己認為「楊貴妃在我心中不是美女」的這一個事實──但是股市的學習與實戰不是在學校裡的考試,你隱瞞的任何思想都可能會在實戰的時候受到挑撥而突然「蹦出來」。這就解釋了有些非常優秀的同學在歷年的操盤生涯中都很順利,然後突然有一年像發了神經病一樣用荒唐的愚蠢的理由當藉口背叛了自己的操作系統!這就是因為過去在接觸教材的時候暗中累積的不滿沒有得到正確的化解(被觸發的負面感覺沒有處理好),於是跟滾雪球一樣愈滾愈大,到最後山洪爆發一發不可收拾。

  在另一方面,換到理工科的領域,如果數學課本上面有一題是:6+4=多少?……那麼,我們除了回覆答案是10之外,我們不太可能會有其它的感情被激發出來(跳過感情,直接觸發我們的計算能力)。我相信不會有人在那邊咬牙切齒地痛恨6+4為什麼是10,而不是20?……他X的,老子就是要6+4等於20,誰敢說俺不對俺就宰了誰!──我相信沒有人會在數學計算中爆發出這種強烈的感情──但是在人文知識的領域中,這種激烈感情確實存在,例如政治,例如台灣與大中國的歷史牽連。


  我講了一大堆,就是要告訴各位同學一件事:這兩千多年來中國的傳統教書方式,在科學方面最大的遺憾就是偏重於計算,而不注重背後的哲學思想;在人文方面,教書的人總是自以為是,一廂情願,妄想單純的透過語言的方式,就可以把人文觀念或道德情操傳送給講台下的學生,這真是一種天真無知的大妄想啊!

  這一種流傳兩千多年,有幾萬、幾十萬、幾百萬糊塗教師所犯的共同錯誤,所累積來下的後遺症,就是使現代人在面對人文知識的時候,如果他們發現自己不能接受,不但沒有管道去啟發他們去思考自己為什麼無法接受的原因,同時也一併喪失了進一步去深思人文智慧的深度的知性力量。簡言之:就是喪失了做學問的力量,變得只會做報告只會寫考卷

  兩千多年來,那些呆掉的人,天真的幻想學生在唸唐詩的時候,就一定會感受到唐詩的美,這真是胡說八道相同的道理,在股市中,那些操作很厲害但是在教學方面已經呆掉的操盤手,他們坐在家裡天真的幻想:讀者看到他們寫下的股市獲利公式的時候,都會全然的信服而不帶懷疑──這真是一種莫名其妙的自大與顢頇。

  這種顢頇其實是一種有意或無意的愚民政策那麼,到底是要愚到什麼時候呢?其實要醒來或者是繼續呆下去的選擇權就在我們每個人自己身上。如果你選擇繼續呆下去,那就把股市看成是一種消費性的娛樂事業吧,就好像拎著荷包到迪士尼樂園去玩,玩了兩天之後,錢花光了,但是你也得到了一些娛樂』。這娛樂是什麼呢?我會安慰你說,那就是操作時候的快感吧!就跟坐雲霄飛車一樣,上上下下的很刺激,很驚險,你能說坐雲霄飛車不好玩嗎?

  其實這篇文章我早就想寫了,但是因為題目太大而一直有所猶豫。因為,本文一出,舊有的書籍檢驗觀點勢必受到動搖,不論是古典還是現代、不論是文學還是股市,舊有的出版品都存在著重大陷阱。現在我把它指出來,希望聰明的讀者能夠瞭解這種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巨大的「認知差距」,進而去思考為什麼自己會在股市中學不好的深層原因。


~陳志清整理,王力群口述,2015.09.30 13:14於台灣.新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