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ubu購買我的電子書

https://www.pubu.com.tw/search?q=%E7%8E%8B%E5%8A%9B%E7%BE%A4

2014年5月22日 星期四

系統與邏輯(23):【自由系統】



系統與邏輯(23):【自由系統】

以下十題,全部都跟『自由操作』有關......

1,假如你使用的是年線操作系統,那麼你的年線參數最好是設多少?
(1)200日平均線
(2)240日平均線
(3)
隨意;有時候用一條,有時候兩條都用

2,一個人擁有幾棟房子比較好?
(1)一棟
(2)很多棟
(3)
報稅的時候一棟,房價上漲的時候變成很多棟

3,一個人擁有幾個老婆比較好?
(1)一個
(2)很多個
(3)
我需要清靜的時候一個就夠了;我喜歡熱鬧的時候就來很多個

4,維他命比較好?還是脂肪比較好?
(1)維他命比較好
(2)脂肪比較好
(3)
我減肥的時候需要少一點的脂肪;我要大量工作時需要多一些的脂肪

5,長期投資比較好?還是當沖比較好?
(1)長期投資比較好
(2)當沖比較好
(3)
不一定。要看你是否對這兩種方式擁有正確的知識。

6,下雨天比較好?還是出太陽比較好?
(1)下雨比較好
(2)晴空萬里比較好
(3)
不一定。要看是否缺水鬧旱災。

7,M16比較好?還是F15比較好?
(1)M16比較好
(2)F15比較好
(3)
不一定。要看你是步兵還是空軍。

8,跑步比較好?還是走路比較好?
(1)跑步比較好
(2)走路比較好
(3)
不一定。平常可以慢慢走,逃命的時候就要跑步。

9,睡覺比較好?還是不睡覺比較好?
(1)睡覺比較好
(2)不睡覺比較好
(3)
不一定。(理由我懶得寫了...

10,操作次數愈多比較好?還是次數愈少比較好?
(1)次數頻繁比較好
(2)減少進出次數比較好
(3)
不一定,要看你用的是啥操作系統。

以上10題,都是單選,答案都一樣。
重點是:
壹,『只有當我們擁有正確的知識(能夠切實執行正確的系統)的時候,我們才擁有選擇的自由。』
貳,『只有當我們對眼前的事物擁有正確的了解,我們才能夠賦予它正確的邏輯。』 
一般人在股市中,常常會問一些很奇怪的問題,就像上面的第6、7、8、9這四題──這是因為對於事情的本質不了解,而發生的邏輯謬誤。
   這個是要多一點的時間去思考反省的。
2014.5.22

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

股市心理分析(1):談『傲慢』



股市心理分析(1):談『傲慢』

一個人之所以會在股市愈做愈驕傲,可能跟這個人擁有某些出類拔萃的才能有關係。
通常,人類會把自己在某方面的成就『轉移』到股市,以為到了股市以後他也會這樣優秀。
這個道理是行不通的。優秀的廚師不一定會開賽車,精明的會計師不一定是數學家,成功的企業老闆不一定就是合格的股市操盤家。
還好我這個人,幾乎沒有任何專長,所以我驕傲不起來,(還算)順利地逃過這一關的大刀。
我覺得:任何人只要在其他領域有一點點的成就,都會形成他在股市中的心理障礙。
現代人,很多人都是靠某種「認定的成就」活下去的。像是文憑、薪資數目、票房或收視率、點閱率……等等。沒有這些俗世的認定,有些人幾乎活不下去。
但是到了股市,這些俗世的東西通通都沒有用。
注意,我講的是『全部沒用』。就算不是全部,也接近全部。
股市絲毫不理會你在外面的成就。它純粹是就事論事,不管你的身分地位。
如果我之所以能夠抬頭挺胸『做人』,完全仰賴某種『別人認定的那種成就感』,那麼,今天的我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
我今天之所以能夠還有點樣子的做個人,確實是因為某種『自我充盈的成就感』,但是我很幸運的是: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的那種成就感根本不是世俗所認可的。我是在別人的眼光還沒有投射過來之前,我就已經有了那種『自我肯定』的感受。換言之:自我的充實並不是靠別人的關愛眼神,而是靠自己的努力。
在股市中,我必須要戒掉一種習慣:『因為某種世俗的成就而榮耀』。什麼是世俗的成就呢?──考試考第一名、做大官、經營企業成功、賺大錢、交女朋友無往不利、某項專業技術厲害無比……等等,這些都是世俗。
什麼是非世俗的成就呢?──擁有賺錢能力卻不貪、擁有知識卻認為自己知識不足……等等。
一般人沒有了世俗的關愛眼神,就活不下去。但是到了股市,如果依舊還是那麼在乎世俗的關愛眼神,應該很難活下去。
2014.5.21

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系統與邏輯(22):K線學的【垂直系統】



系統與邏輯(22):K線學的【垂直系統】

K線學的基礎(最基本的不能稱作『境界』),就是找一些K線的書籍來讀,像是《強力陰陽線》、《陰線陽線》……那一類的書。看這種基本書的最主要目的,是要知道『俗世』對於K線的「一般定義」為何
目前坊間的K線書籍,大概只有兩種:第一種就是基本書,無境界可言;第二種就是「寫的不太對」。所以,「K線學」是一個超級難教的科目,因為大數的人觀念都被污染得很厲害。
熟知基本定義之後,接下來,第二個功課,是要了解「K線的人心變化」。例如:三連紅是啥意思?意思就是說你追女朋友連續三天都約會兼送花──那麼,連續三天都送花,這樣的追求方式有啥優點跟缺點?……自己去想吧,這種事您應該比我行。
換個例子來講:(以多方而言)三連紅就是連續打了三次勝仗。至於連贏三次以後,是要「乘勝追擊」?還是「窮寇莫追」?……這個是要智慧的,要思考,因為每次的狀況未必相同。
K線的人文解讀,跟兵法很像,所以我可以建議有志於此者可以多讀兵書。基本的像是《孫子兵法》,是可以看的。但是看孫子兵法的時候要注意「長、中、短線的觀點差別」。
簡言之,第二個功課就是兵法。這是有境界可言的。
第三個功課,就是順著第二個練上去。
以往同學在接觸實戰之後,普遍會產生一種狀況,就是他會愛上某種「作戰方式」。例如說有些人就只愛打游擊、有些人喜歡關門打狗(箱型震盪),有些人則專挑大規模的會戰。
基本上,大家都想做「決戰」(關鍵戰),問題是:一般來講,我們很難「等到」決戰時刻,就已經因為之前胡亂出手而力氣耗盡了。
我的經驗是:我花了很多年的時間在熟悉各種「戰鬥型態」。從「小時線」到「月線」,我都大致摸過一遍。(做長線者幾乎不用到K線學,但是如果硬要用,則還是可以用到一點點。)
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是做中線或短線,又有志把K線學好,那麼,我的經驗是要花一段長時間把K線跟型態學、均線學,三者融合在一起。
簡言之,第三個境界就是「不要只想當游擊隊隊長」。這是要練的,因為打游擊的心態時常發作,很癢!
第四個境界就是「K線學、型態學、均線學,三者融合」。
第五個境界就是「放棄爭鬥心、放棄執著、放棄計較小錢」。簡言之,就是平常心。
順著第五個境界修上去,慢慢地,身段應該會愈來愈柔軟,生活的作息也會愈來愈正常。
以上所言多屬預測法。
共勉之。
2014.5.20

2014年5月19日 星期一

2014.5.24本週六下必修班的新生現場輔導課:『雙線18條』

大家好
最近有些同學沒收到我的MAIL
應該是被擋信
請到您的郵件垃圾箱去看一下
感恩!
^^
 
招生通告~
2014.5.24本週六下午2:30~7:30:必修班的新生現場輔導課,要講雙線18條』。
(已經繳過必修班學費的同學,不論新生舊生,都可以參加!)
地點:板橋教室
欲報名者請寫EMAIL給我!(如果報名人數不夠多,我們再考慮講別的。)
randyw@seed.net.tw
感恩!

~王力群 2014.5.19

系統與邏輯(21):【系統訊號】的『判別』



系統與邏輯(21):【系統訊號】的『判別』

我看到一根(日K線)大長紅,所以我應該要...

(1)
長紅是屬於『K線買進訊號』,所以我應該買進
(2)日K線長紅是屬於『短線的K線買進訊號』,所以我應該趕快買進搶短線
(3)
這根「日K線的長紅」配合「成交量的放大」以及「突破低檔箱型震盪創新高」,三個條件合併起來是屬於『中線的買進訊號』,所以我應該買進
(4)要看我的系統的法條規定是怎樣規定。如果此長紅&「其他相關狀況一併符合」,則我應該買進
(5)如果看到這根長紅我沒有感覺,我就沒有任何動作;如果我看到這根紅k線有了「感覺」或「感動」,那麼我再買進。

我看到有個「美麗」的女人對我拋媚眼,所以我應該要...

(1)
媚眼是屬於『性感的吸引訊號』,所以我應該迎上前去
(2)媚眼是屬於『短線的吸引訊號』,所以我應該趕快飛奔過去做一日行情
(3)
這個「媚眼」配合「美麗」以及「我今天有時間也有體力」,三個條件合併起來是屬於『中線的前進訊號』,所以我應該迎上前去,期待一拍即合
(4)要看我的系統的法條規定是怎樣規定。如果我是單身而且沒有女朋友,則我應該把握這個機會
(5)
如果看到這個美麗的女人我沒有感覺,我就沒有任何動作;等我看到這個女人有了「感覺」或「感動」以後再說吧...

  這五種選項嚴格講起來,第(1)種最容易犯錯(我不是說它鐵定錯,而是它最容易淪為表面,容易犯膚淺)。因為當事人可能連長中短線都搞不清楚,這樣操作是很糟糕的。
  第(2)個選項還可以,知道「單獨觀看日K線」原則上只能算是短線。問題是:你的系統有沒有明文規定『操作者可以自由選擇是否要做短線』這一條法律?......如果沒有,則不應該搶短,因為當初系統沒有規定這一條的真正原因,極可能是「系統設計者」擔心「系統使用者」根本就是個「短線大白痴」。
  第(3)個選項還不錯,有把握到「機械法」的基本精神。所以剩下來的問題是:系統最初的設計是否夠優良。在此例中,當初是怎樣設計這『三種條件一併符合則買進』的?.......這就要靠經驗跟智慧了。
  但問題是:有很多人根本不是機械派。他是在看到那根長紅之後再想到其他的『三種條件』也符合,於是他才買進──這就有點像預測法了。這種方法不是不好,而是一般人很難每一次都考慮這麼周全(愈要周全,則每次審查的條件就愈多)。
  第(4)個選項就比第(3)個選項要明確許多,擺明了自己『一切唯系統是問』。
  第(5)個選項是超級高手用的,一般人使用起來就很容易招致「毀滅性的災難」。因為超級高手的直覺系統經過訓練,一般人沒有經過訓練,雖然有「感覺」,但此感受未必有「覺悟」的成份,也可能不夠「」。(直的意思是一路上沒有偏見擋道,真理直通無礙。)
  以上五種觀點,是在說明一件事:
  「同樣的現象,在不同的系統內有不同的解讀。訊號是被解讀出來的,很難第一眼就做出正確的判斷;除非你是聖人。

2014.5.19

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系統與邏輯(20):【認知系統】

系統與邏輯(20):【認知系統】

什麼是長紅?
(1)一根『大』紅k線
(2)一根漲幅超過2%的紅k線
(3)一根漲幅居最近30日之冠的紅k線
(4)一根漲幅居最近100日之冠的紅k線
(5)沒有上影線跟下影線的紅k線
(6)上漲氣勢旺盛
(7a)我認為是長紅就是長紅。意思就是「我說了算」。


什麼是美麗?

(1)一個漂亮的女人

(2)九頭身的女人
(3)亞洲小姐選美冠軍
(4)環球小姐選美冠軍
(5)沒有招風耳跟O形腿的女人
(6)在一群人中,第一眼就能看見的那個女人
(7b)以我家夫人的標準為標準。

  第(1)個選項,是用籠統的外型來判斷,它的涵義比較難捉摸,每個人的觀點都不太一樣,也可能每個人都認為這是一種見仁見智的問題。
  第(2)個選項,是用一種「絕對」觀念去做數學上的計算(九頭身的意思是:臉和身高的比例為19,就是說身高是臉高的九倍。)。它的涵義很確定,但是不一定每個人都會認同這樣的選美標準。
  第(3)跟第(4)個選項,是用一種「相對比較」的觀念去做統計上的比較。它的取樣範圍很確定,但是不一定每個人都會認同這樣的「圈選」(限制範圍)。
  第(5)個選項,是用一種「排除法」的觀念去選擇。它的「排他條件」很確定,但是不一定每個人都會認同這樣的「偏見」。像我很欣賞的一個大美女,她就是招風耳跟O形腿,但我還是很欣賞她。
  第(6)個選項,是用一種「自由心證」的觀念去選擇。這種方法應該屬於「垂直系統」,隨著操作者本人的功力高低,而產生不同的認知變化。所以這種方法是屬於「預測法」的一種,也是想把預測法搞好的人所追求的高層境界。
  第(7)個選項,是用一種「幾近自由氾濫的霸王心態」去做選擇。意思就是說:『不管三七二十一,我愛怎樣就怎樣』──只要我高興,我可以不管它的氣勢是否旺盛,我都把它視為多頭的攻擊訊號而大膽買進(意思是說:連「氣勢」的那一點點認知的執著都可以拋棄不要);同樣的道理,我家夫人就是天下最美麗的女人,你們抗議也沒用,反正我就是這樣認為就對了。

  以上7種觀點,通通都是股市中常見的人類認知系統所產生的各種常見的反應。讀者首先要明白的是:你認為「什麼是什麼」的那種認知,背後往往有很複雜的動機,並非你想像的那樣單純。
  初學者可以慢慢從第(1)個選項開始練習,慢慢體會(2)~(5)這四種認知的優缺點。
  以我個人而言,我練習預測法以追求第(6)選項的境界為目標。
  (7a)很容易變成封閉式的獨裁系統,所以它有一定的危險性。但是有些仰賴「感覺」的資深操盤者常常也會顯露這樣霸氣,從某個角度來看,能夠練成這樣的霸氣跟孤絕心態,也算是很「厲害」的,但是我建議一般人不要輕易嘗試,因為難度很高。
  (7b)從某個角度來看,很像是機械法,所以要小心它變成封閉式的獨裁系統。通常做機械法的人都是這樣,「我的系統說了算」,所以系統最大,連自己的意見都可以被忽略,更遑論是別人的意見。所以機械法做久了,都會有逐漸淪入封閉系統的傾向;雖然(正確的)機械系統對於散戶幫助很大,但是在這一點上面(有逐漸僵化之嫌),不可不慎。
~2014.5.16


  

2014年5月15日 星期四

2014年5月14日 星期三

系統與邏輯(19):邏輯的練習題庫(11~20)



系統與邏輯(19):邏輯的練習題庫(11~20)

以下都是選擇題,都是單選題。

11,停損該設多少%?
(1) 1%
(2) 15%
(3)
不設停損
(4)
要看你做的是長線、中線還是短線?還有你用的是啥系統?

12,什麼時候我該辭職不幹了?
(1)
被減薪
(2)
被降級
(3)
我做的不爽的時候
(4)
要看你自己的人生系統與規劃

13,我該一次買進全部的股票比較好,還是分批買進比較好?
(1)
橫下心來,一次買足
(2)
化整為零,分頭出擊
(3)
隨機應變,捉摸不定
(4)
要看你做的是長線、中線還是短線?還有你用的是啥系統?

14,追求異性伴侶,我該坦然告白?還是慢慢培養感情比較好?
(1)坦然告之以結婚為前提來交往,不要就拉倒
(2)
不要給對方壓力,所以儘量輕鬆自然
(3)
見招拆招,隨機應變,忽快忽慢
(4)
要看你做的是長線、中線還是短線?還有你遇到的是哪一種人?

15,做股票,什麼最重要?
(1)
獲利金額
(2)
獲利率
(3)
勝率
(4)
要看你做的是長線、中線還是短線?還有你用的是啥系統?

16,婚姻,什麼最重要?
(1)
傳宗接代
(2)
有人陪伴
(3)
知音交心
(4)
要看你自己的人生系統與規劃

17,做股票,上車難?還是下車難?
(1)
上車容易下車難
(2)
下車容易上車難
(3)
上下車都很簡單,等車難
(4)
要看你走的是什麼路線,長線還是短線?用的是啥系統?

18,結婚難?還是離婚難?
(1)
結婚難
(2)
離婚難
(3)
不婚難
(4)
要看你自己的條件跟狀況,還有你的伴侶是哪一種人

19,人生最重要的是短線還是長線?
(1)
短線
(2)
中線
(3)
隨便,看個人狀況
(4)
長線

20,做股票,「最」應該追求的是什麼?
(1)
財富
(2)
幸福感
(3)
勝利的榮耀感覺
(4)
糾正自己的思想錯誤

以上11到20題,都是單選,答案都一樣。

2014.5.14

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

系統與邏輯(18):邏輯的練習題庫(1~10)

*要報名本週六哲學課 的同學請寫EMAIL給我,以統計人數,感恩!

講題:『中國哲學的封閉性與開放性』


----------------


系統與邏輯(18):邏輯的練習題庫(1~10)
以下都是選擇題,都是單選題。

1,做股票,什麼最重要?
(1)基本分析
(2)技術分析
(3)籌碼分析
(4)要看你是哪一派

2,開車,什麼最重要?
(1)板金厚度
(2)速度
(3)能夠適應多種惡劣地形
(4)要看你是開賽車還是開計程車還是開坦克車

3,股票系統,什麼很重要?
(1)停損機制
(2)進場機制
(3)資金控管
(4)以上都很重要

4,一輛汽車,什麼很重要?
(1)汽缸
(2)變速箱
(3)輪胎
(4)以上都很重要

5,做股票,什麼條件最重要?
(1)反射神經
(2)體力
(3)頭腦分析能力
(4)要看你做的是長線還是短線

6,跟異性朋友來往,什麼最重要?
(1)君子之交淡如水
(2)經常講實話
(3)平等對待
(4)要看你是純友誼還是想談戀愛

7,做股票,什麼原則最重要?
(1)速戰速決
(2)集中火力
(3)兵多將廣
(4)要看你走的是什麼路線,長線還是短線?用的是啥系統?

8,交女朋友,什麼最重要?
(1)送花
(2)送吃的
(3)送書
(4)要看你交的是什麼樣的人

9,怎樣是最有決心的學習股票的方式?
(1)閱讀
(2)實戰累積經驗
(3)廣泛吸收媒體資訊
(4)慎選明師

10,怎樣是比較有決心的追女朋友的方式?
(1)送花
(2)送吃的
(3)送書
(4)送鑽戒

以上1到10題,都是單選,答案都一樣。
~2014.5.13

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系統與邏輯(17):【預測系統】



系統與邏輯(17):【預測系統】

預測系統面臨的困境,就是『因為自己也身處系統之中,極難跳脫於系統之外,所以帶有個人偏見的預言很難準確』。
一般人不知道的是:預測系統面臨到的困境,也就是全人類的一種極嚴重的知識困境。
我們台灣人自小所受的教育,其實是一種「實驗室文化」。當我們在作物裡實驗或是化學實驗的時候,我們總是把環境的參數都控制的很好──意思就是說:實驗室提供了某種封閉系統的功能,它「與世隔絕」,排除了很多不必要的「干擾」,所以我們才能精確計算出『時速一百公里的汽車向東行駛三小時以後的位置』,但是如果在「實驗室之外」,就必須考慮道路的車輛擁擠狀況、天氣狀況、甚至群眾遊行示威的活動形成的種種「干擾」。
基本上人類為了解決邁向「行動目標」的旅途中所遇到的種種困難,所以經常使用「機械系統」(例如剛才那一種行駛距離的數學計算)去「做預測」。換言之:為了要做出預測以規避災難的襲擊或是有效地達成某種暫時性的目標,我們經常使用機械式的系統去處理事情(例如舊時代的媒妁之言的婚姻系統就是機械式的),而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使用某種比較「跳躍式邏輯」的「預測系統」。
例如:聞到花香想到情人,這就不太像是科學,而是一種跳脫式的文學感性。有的人聞到花香會想起情人,有的人聞到花香會想要殺人──你很難預測他會想到啥,因為他的思考方式是非機械的,所以聞到花香的反應是屬於「預測系統」。
在俗世中,股市屬於一種預測系統,因為我們還沒有找到運算每天股市漲跌的數學公式。如果全般破解了漲跌的數學原理,那股市就變成了機械系統。
我們了解的,就可以慢慢歸納於科學的大旗之下,叫做機械系統;我們不了解的,就只好把它交給跳躍式的思考,姑且叫它「預測式的文化」,例如文學小說、詩詞歌賦、散文、戲劇……等等。
我們在股市中受教育,剛開始要熟悉一些已經被前輩們所發現的簡單的機械式的狀況(有些很像是數學),但因為股市的數學之謎大概還有99.999999%還沒有解開,所以我們要「練功」,訓練自己的思考能夠靈活,期待發揮跳躍式的突破,以便發現新的數學領域(機械系統)。
簡言之:先練機械式的操作法,再來談預測;而預測是為了開發更多未知的領域,使其全面機械化。
一般人的思考弊病,是不知道人生這個大系統本來就是一個每天做功課追求境界提昇的「固定式的機械式系統」,以致於很多人終其一生、白了頭髮,卻還沒有一個嚴肅的人生目標。
這個問題比「在股市中奮鬥卻沒賺到錢」還要嚴重不知道多少倍。
人類在股市中追求一個虛妄的預測系統,其病根多多少少跟其『人生目標虛無』有關。

換言之:在股市中愛搞預測法,可能是因為整個人生光陰都在那裡預測過來預測過去、猜來猜去、摸來摸去,沒有一個定向,到最後一事無成,白來這一遭。

2014.5.12

本週要上論語&哲學班

本週課程~
2014.5.13週二:論語班(15),從泰伯篇講起;
2014.5.14週三:邏輯課(28),
2014.5.15週四:必修班&新生輔導課(7),
2014.5.17週六:統合班,
2014.5.17週六:哲學班(14)!
感恩!

2014年5月9日 星期五

新手入門(1):寫給新同學的一封信。



新手入門(1):寫給新同學的一封信。

人生相逢,自是有緣。每個人到這裡來的理由都不太一樣,但是愈到後來,大家待下去的理由就漸趨一致,也逐漸廣泛而深刻。
 股市學習,只是我們這裡的課程的一扇窗口,我希望大家能夠透過這個窗口,去了解自己思想的歷史形成脈絡,以及發掘自己的思想的缺點。
這些都是需要終生學習的人生大事(我把它看成大事),所以我們的股市課程沒有時間的限制。
本來,思想的開啟與改正,應該是國民教育的學校系統的工作,奈何現在的教育制度以及教師品質,恐怕是誤導居多,疏導居少。
我跟黃彥傑同學都希望我們這個班級可以彌補國民教育的這些缺憾。所以,我們的課程包括股市與非股市的課程。『非股市』表面上是『非』,其實很多道理在股市還是用的到。
我們把目標訂的很大、很遠。重要的是:發掘人才、培養人才、傳承知識。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我自己的研究工作。因為同學就是因為想知道我的心得報告所以才一直留下來。這方面,無論班級學生的多寡,我都會繼續。這就是商業色彩淡薄的好處。
這個班能夠撐下去,主要還是靠各位同學的幫忙。如果沒有了聽眾,我大概會少掉許多靈感,與動力。
下禮拜把論語課恢復吧。至於邏輯課,會一直努力下去,反正可以講的東西還有很多。
相形之下,我們的股市課程現在大多在輔導舊生,對於新生入門的基礎教學,因為沒有助教,所有的工作都是我自己來,所以有點吃不消。所以目前是逐步恢復對新同學的輔導課程。
人只有一個,但是要做的事卻有很多。
感恩。

~王力群 2014.5.9

2014年5月8日 星期四

系統與邏輯(16):系統的【二重性】

系統與邏輯(16):系統的【二重性】

我鼓勵大家在思考的時候,先從長期、中期、短期三個角度做分類,然後每一個角度再分為『正面思考』跟『逆向思考』。(這樣一來至少就有六種思考路線。)
之所以要分正反兩面思考,有一個極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所有的系統(或現象,或模型)都具有『二重性』。
所謂二重性,就是指『一體兩面』。
例如:陰陽,男女,善惡……等等。
光,具備最有名的二重性,就是「波動」跟「粒子」;也就是俗稱的「波粒二重性」。
以股市為例,同樣一個系統,從某個角度看過去,它是平面系統,只有寬度與廣度;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它是垂直系統,突然就有了高度。(形容一個人的操作路線廣泛,就是平面系統;形容一個人的功力高深,就是垂直系統。)
為什麼要講這個呢?因為二重性,也就是同一件物體或是同一件事情,它通常都同時具備兩種截然不同的性質或意義!
這是一種很重要的思想。如果不知道系統的二重性,人類往往就只能瞎子摸象,聽到片面之詞,或看到破碎的表象而已。
股市中,原則上,任何一種現象都可以有兩種解讀,也就是至少有兩種方法。通常我用的這兩種方法就是「機械法」(比較講究死板的規則跟紀律)跟「預測法」(自由心證的程度較高)。
意思就是說,這裡有個二重性:「紀律」(服從)與「自由」(靈活應變)。而這兩個通常都衝突得很厲害。
股市中,例如「三尊頭」,我們可以針對三尊頭這種現象使用機械法,也可以使用預測法。
如果使用機械法,可以設定為「一看到三尊頭」就去放空。
如果使用預測法,可以在看到「三尊頭」之後再「斟酌其他的情況」,再考慮要怎麼做,所以不一定就是放空。
於是在這兩種方法下,三尊頭有了不一樣的解讀。
換言之:答案不只一個。
讀者需要接受的是:同一種狀況,會因為觀察者所處系統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解讀;而這些不同的解讀(通常是兩種以上),就一個更大的系統來講,它的目的卻是相同的。
佛法中有所謂的:「煩惱即菩提」,也是這種二重性解讀的道理。

2014.5.8

2014年5月7日 星期三

系統與邏輯(15):【學習系統】

系統與邏輯(15):【學習系統】

我們學習的目標,長期來講是要開通智慧,短期來講,當務之急是要『建立起獲得知識的管道跟方法』。
換言之: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建立起『正確的學習系統』。意思就是說:要學習「如何去學習」的方法。
舉一個例子來講,我在念高中的時候,曾經看過一個很有名氣的科學家寫過一篇文章,他認為大學最重要的教育之一就是訓練學生『如何利用圖書館』來做學問。
當時我覺得這個觀念很有趣。現在過了那麼多年,我自己不論是看書或是寫書,都依賴大量的參考書籍,於是我逐漸了解他當年強調圖書館的用意。
基本上,最重要的知識管道來源是老師,其次是書本跟朋友,再來就是媒體網路的資訊。
以股市而言,最重要的是合格的教師。但是因為合格的教師實在太少了,所以一般股民不得不求助於書本,但是股市的書籍錯誤的也太多,多到足夠讓千萬股民變成歧路亡羊。
以學習英語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教師,而是自修的個人努力。因為英語教材現在都很齊備了,不太需要老師──這種狀況跟股市截然不同。
但是一般人往往誤認為股市也可以靠自修成功,這是錯誤的觀念。很多股市高手都認為股市的智慧根本無法「教」,只能靠天賦。雖然這方面的爭論還在繼續,但「股市自修」之困難,幾近絕望。我個人在股市中雖然主要是靠自修,但也是經歷過很多賠錢的挫折,所以我完全不鼓勵一般人單靠自修的途徑就想在股市取得成功。
(附帶一提的是:以上講的是「賺價差」。假如你在股市是「做業務」,或是「做莊家」,那就沒有那麼困難了。)
一些重點初步粗略整理如下:
一、國民學校系統的分科系基本上只有助於謀生技術之取得,但無益於心智的開通。(講白了說就是目前的學校系統有礙於智慧,會把人教笨,屬於愚民教育的共犯結構。)
二、目前的學校教育偏重菁英教育,是項錯誤。
三、知識不是事實的表徵。
四、重要的不是知道知識,而是怎麼去知道。
五、『知識不是你一路上撿到的東西,而是你的學習動機。』(這是Roger Schank說的。)
六、知識是經過整合的總體。(但整合的過程通常都被人忽略。)
七、每一件知識都需要另外一件知識的幫助才能生存。
八、所有的知識系統都相關。天底下找不到兩個完全無關的系統。

以上八點,我要強調的是第五點的『學習動機』。
以股市中的學習「價差操作」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動機要端正。我們可以設定進入股市的學習目標是『學習知識』,甚至高一點,就說是『學習智慧』好了(賺錢只是智慧的副產品而已),如果設定成『進股市只是為了賺錢』,那就不對了。這種只想賺錢的心態往往是一般人在股市中遭遇毀滅性挫折的泉源。
我強調『動機』,所以我也強調股市中的「一念之差」有多麼可怕。每一個念頭都可能成為未來某項行動的指針綱領,如果差之毫釐,就可能失之千里。
一般人的學習流程很難成為一個系統。基本的學習系統,除了剛才講過的管道之外(教師、書本、朋友、媒體網路),其重要結構必須包括:
壹、技術;
貳、心理;
參、思考邏輯;
肆、跨領域的整合。

這些年來,我的感觸是:一般人的學習管道大概都是來自於媒體跟個人的有限的社交領域,對於書本的接觸少了,所以很難獲得第一流的心理知識。
至於教師,最重要的功能是在指導學生的學習系統的發展的「大方向」。
這個「大方向」,重要無比。

~2014.5.7

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梁展嘉同學的新書出版了:一個全職交易人的投資告白 !

大家好
  我們的同學梁展嘉先生最近寫了一本很有趣的書:"一個全職交易人的投資告白",已經出版了(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33005),我有幸得蒙作者惠賜一本,先睹為快,感覺只有兩句話可以形容:"這本書,好看!"
  展嘉是2009年8月初到我這裡來的。他跟我同行,是台大土木系的高材生,現旅居新加坡;他為人敦厚儒雅,是正派君子
  經作者梁先生同意,我將其大作的前言跟後記轉貼於此,希望大家能夠共襄盛舉!
  感恩!

~王力群 2014.5.6 台灣 台北

-----------------------------------------------------------------------------------


  一個全職交易人的投資告白 前言  自由的滋味

You can be free. You can live and work everywhere in the world. You can be independent from routine and not answer to anybody. This is the life of a successful trader.(你可以獲得自由之身,你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居住和工作,你可以遠離世俗的種種繁文縟節,並且從此不再為五斗米折腰。這就是成功交易人生活的寫照。)」早在一九九三年,來自美國紐約曼哈頓的國際交易大師亞歷山大艾爾德醫師(Dr. Alexander Elder,以下簡稱為艾爾德)在其成名之作Trading for a living(台灣譯作「操作生涯不是夢」)當中,破題第一段便寫下了這幾句震撼人心的宣言。

One of my great pleasures in the years since its publication has been meeting and becoming friends with people who became free thanks to successful trading.(從第一本書出版以來,這些年來最令我愉快的事,莫過於與來自世界各地因操作成功而得到真正自由的全職交易人相遇並結為朋友。)」二零零二年,艾爾德在另一本暢銷書Come into my trading room(台灣譯作「走進我的交易室」)裡,又在第一段寫下了讓交易人無限神往的這麼一句話。

書中的兩段話,讓我作夢也想不到,在我交易了十多年之後,從白紙黑字,一躍成為真實生活的一部份。二零一三年,梅雨時節。我和艾爾德漫步在台北的老城區,台北火車站附近。從中正紀念堂走向中山堂一帶的路程中,我們分享了彼此對過往的回憶、對生活的理解、對世事的看法。角度或許有所不同,但是看來我們對人性的深層本質,有著類似的好奇。雖然我和他的身份背景有著巨大的差異,不過憑著這麽一點共同的好奇心,我們的時空,短暫地在台北的街頭巷弄裡交會了。這一刻,身為全職交易人的我,身心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感。這就是自由的滋味啊!實在也不枉我半生的苦苦追求了。

在歐美,全職交易人被稱做professional trader,早已是一個普遍受社會所認同的職業。許多知名的共同基金或對沖基金經理人都是從一名全職交易人做起,隨後慢慢成長起來的。大家可以去讀The snowball(台灣譯作「雪球︱巴菲特傳」)一書。您看了以後,便知道連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投資大業的起點也是先做一名全職交易人。台灣由於國際化程度不足,所以一般大眾才感到比較陌生。

選擇做全職交易人,不只是選擇一種職業,更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作為廣義SOHO族的一員,全職交易人與上班族的生活有著天南地北的差異。SOHO族雖然大多能自行安排工作時間和地點,甚至選擇老闆,但是要能夠自己給自己直接發薪水,除了全職交易人以外,大概都很難做到。然而聽起來很「好康」的這些福利,首先必須克服兩大障礙才能實現。所謂「安內」才能「攘外」。在內,要確立一生的志向並且安定自己的內心。在外,要提升交易技術到穩定獲利、養家餬口的水準。跨越這兩座大山,自由的樂土就在您的眼前了。

在本書裡,我試圖把全職交易人的養成教育拆解成幾堂簡單易懂的課程。第一堂課,我來講一講台灣股市的幾個特性。您要是出國旅遊,總會買本導遊手冊來看,先研究一下當地的風俗民情、氣候、交通狀況等等。哪怕您對台灣已經是瞭若指掌,恐怕也很少有人看過洋人寫的台灣導遊書吧。現在我請各位做一次外國旅客,以國際的觀點來看看台灣這個股市。不論您是一般散戶或是準全職交易人,我相信第一堂課的內容能帶給您耳目一新的感受。

第二堂課談的是「攘外」,我要將自己十七年交易經驗給各位攤開來看。十七年沒什麼稀奇,您打開電視就有一大堆號稱幾十年經驗的分析師。差別在於我是以不化妝、不整容的素顏來見人。各位曾經聽說過的,不都是在股市賺錢很輕鬆、數鈔票真快樂的神奇故事嗎?為什麼這麼美好的事情老是沒發生在咱們老百姓的身上?

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我花費了無數個晝夜來研究與試驗各種各樣的交易方法。各位只要讀了我的遭遇,也能明白個七八分了。第二堂裡,我會交代我的交易技術精華以及全職交易人的真實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我所用的方法絕不僅適用於台灣股市而已,周邊地區的幾個市場如香港和滬深股市同樣可以運用。

第三堂課和第四堂課談的是「安內」。我要公開自己成為全職交易人之前的兩段人生時期,曾經身為一名學生和上班族的完整思考歷程。

我不是生下來就知道要吃這一行飯。我也是在長期的摸索之後才認準了自己的人生究竟該何去何從。我相信我的經驗可以幫助各位檢視自己離全職交易的距離還有多遠。

另外,我的股市啟蒙老師王力群先生,一向期勉門徒要保持定境」和「擴大心量」。這是什麼意思呢?我的解讀是要從生活體驗中去鍛鍊觀察力和判斷力,使自己真能達到「就事論事」的境界。各位在自己周遭環境中,應該看多了「對人不對事」的朋友吧?

一個人用主觀來行事,在日常生活裡問題不大,但在股市裡可就麻煩了。藉助於多年豐富的國際經驗,加上本身對社會主流意見抱持懷疑態度的習慣,我能比一般人用更多元、客觀的角度去分析事物的本質。大家都知道每支股票都有不同的股性。股市即是人生,領略人生才能通達於股市。只有養成過人的洞察力,我們才能對千奇百怪的股票一目瞭然。

因此我要以自己的人生向各位演示,在遇到各種狀況時,如何冷靜觀察、下判斷,繼而做決策。我希望各位能從我的小故事裡,領略到如何磨練自己的心理強度。企業家郭台銘先生有云:「魔鬼藏在細節裡。」希望各位不要小看這些生活瑣事背後所蘊含的深意。提升眼界非一朝一夕可成,我累積多年的經驗,如今您可以在一本書裡一網打盡,還有比這更划算的事嗎?從第三堂到第四堂,全職交易人的職前訓練內容盡在於此。

各位特別要留意的是,從第二堂課到第四堂課,會有一位我的貴人反覆出現,在每個關鍵時刻發揮巨大的影響力,直接改變了我人生的軌跡。如果沒有這號人物,我要想「安內攘外」,恐怕將一事無成。您可以仔細想一想身邊有沒有類似這樣的人。

第五堂課,我要把第二堂課所說的方法整合起來,從頭到尾實際運用在台股上,尤其是在篩選個股方面,將會方便您按圖索驥。最後一堂看完之後,大家就可以試著依樣畫葫蘆了。先提醒您一下,熟能生巧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請您回家以後多多練習。

自一九九七年以來,波濤洶湧的股市和穿梭於海內外的人生帶給我的雙重試煉,讓我經歷了一般人少有的曲折,但是也讓我收穫了一般人難得的自由。我要把心得分享給任何一位有志於不計任何代價追求自由的後起之秀,希望各位能少走一點冤枉路,少浪費一些寶貴的金錢和時間。祝福您!

--------------------------------------------------


一個全職交易人的投資告白 後記

書裡提到的許多人都直接或間接幫過我,由於篇幅所限,我不再一一點名致謝。我想特別向以下四位致意。

這本書的直接催生者是亞歷山大艾爾德老師。在二零一三年五月的台北課程後,我、課程主辦人、協辦人和他共進晚餐。他在餐桌上突發奇想,提議要我寫出一本讓亞洲投資人有所啓發的好書。我心想,我的交易生涯雖然有十七年,但是進入收割期才只有幾年,怎麽好意思拿出來獻醜呢?還亞洲咧!是不是他喝太多台灣啤酒了?在回家的車上,他繼續在我旁邊指點我該怎麽寫。直到我回新加坡以後,他還不放棄。過了一個禮拜,我終於被他一脚踢進時光隧道,動筆寫作起來。在隧道裡匍匐前進的同時,他仍與我誠懇地交換心得。現在終於走到了隧道的出口,我必須說,沒有他,就沒有這本書的誕生。

再者,我要感謝王力群老師毫無保留教給我全套技術。清朝末年,李鴻章任北洋大臣籌辦海防時,上書皇帝推薦德國克虜伯(Krupp)後膛鋼炮時是這麼說的,「此項炮位取准及遠,精利無匹,在西洋各國最爲著名利器。」我評價王老師的技術便是這四個字,精利無匹。很抱歉我在這裡被迫要用大家可能比較陌生的例子來形容。因爲只有這個詞才能精確表達他技術的威力。歡迎各位直接向他學習。

第三位是我的太太,也是我在前言當中所說的貴人。她是我從有到無,再從無到有的見證者,一直對我的交易能力保有超乎尋常的信心。大家知道現在很多男女關係都很不穩定,而我居然能在年輕並且無知的時候選擇了一個長期可靠的伴侶,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高度的偶然和幸運。未來的路很長,我想和她一起再好好探索這個大千世界。

大家千萬不要誤以為我和太太是什麼「天作之合」。事實上,我們剛認識的時候,彼此並不在本來對「完美伴侶」的定義裡面。不論個性和背景,兩個人的差距都不小。但是我們不斷給雙方機會去完善自己,所以才能在千百次的磨合之後逐漸向比較和諧的境界靠近。反之,有些人老是執著在第一印象必須要是「真命天子」或「真命天女」,卻不願意在後續的相處用心,以致於交往對象一換再換。這樣不只是耽誤了別人,更是耽誤了自己。各位朋友,如果您還在尋覓另一半的話,請務必參考我的心得。感情是磨出來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第四位則是大寫出版社的鄭俊平總編輯。我們素未謀面,但是他願意給本書一個理想的平台與廣大的散戶見面。我只能說人與人之間確實有種奇妙的緣分。我在寫作過程中,幾度得到他的點撥,因此才能更好地傳達我的理念。如果您覺得讀完很過癮,那麼請把功勞算一半在他身上。

其次,我要提起一段最近和一個老朋友的對話。我和他談論交易的基礎原理。說到一半,他對於我不太建議一般上班族輕易跨足全職操作有所不解。他覺得一個人能夠坐在家裡賺錢不是很好嗎?我相信很多人有同樣的疑問。不如讓我反問各位兩個問題。

第一,您善於獨處嗎?

在離開職場的日子裡,每隔幾個月,我就會夢到在辦公室裡上班的樣子。由於場景過於真實,我常常會被嚇醒。這種惡夢每次都在提醒我,不要讓自己再回到一個有著重重約束的地方討生活,無論如何我也得在交易上獲得成功。於是我很享受過去幾年既能自力營生又不受外界過度干擾的生活。儒家經典「禮記」之「中庸」篇及「大學」篇提到了「君子慎獨」的觀念。這四個字所指出的,便是獨處的難度高於在群體中生活。因此我的獨處是一種自我修練的過程,而不是目的。最終我仍舊要以自身所長回饋於社會。相反地,我直接或間接知道有很多人在被解雇或者非自願退休之後,在家裡便會無比地焦慮,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這樣的人有不少是在辦公室裡和家裡天天抱怨工作個沒完,結果真的給他們休息好一陣子,他們却徹底恐慌了。請注意,有部分宣稱要全職交易或者已經在全職交易而放棄朝九晚五工作的人有同樣的問題。我希望大家留意這個現象。

第二,您知道全職交易的成功率嗎?

根據我的老師艾爾德的統計,一個人接受過完整交易訓練的長期存活率約在百分之十。如果沒有訓練過,該比率則遠低於此數。之前我看過很多參加過對日抗戰、國共內戰或抗美援朝老兵的訪談紀錄。他們也許對於自己的戰功會有相當自豪感,但是我從來沒有看過任何一位老人會興高采烈地叫年輕人去當兵。真正看過戰場上傷亡狀況的人,是說不出這種話的。而在交易市場,傷亡率絕不亞於任何一場血肉模糊的戰爭。一次又一次在敵人機槍陣地前發起衝鋒要存活下來是多麽困難的事情。我在兩位老師和自己太太的協助下僥倖留了一命,我清楚知道這不是我一個人就能完成的任務。雖然本書的問世必然有助於提升各位的成功率,但是我希望任何人都能夠以比較實際的角度去評估自己全職交易的可能性。總之,不要輕率下決定,這是我給他和各位的答案。

最後,如同第二堂課末尾所說的,我的人生與股市已是難分彼此。未來除了研究與推廣實用技術分析之外,我希望有機會更深刻地發掘人性,並且增進人與人之間善意、坦誠的交流。眼下我仍在思考該如何有效推展這些計畫。至於我的讀者,不論年齡、性別、職業,歡迎您透過本書扉頁上提供的聯絡方式與我分享感觸。到了將與各位暫別的這一刻,我希望各位能體會我寫作的用意,便是為每一位準全職交易人指明一條安全可靠的路線。要是您仿造第三堂課與第四堂課的方式作自我檢測卻仍然對自己全職交易沒有把握的話,也歡迎與我聯繫,我可以為您提供專業與客觀的諮詢服務,不過前提是請您必須先提供一年以上自己整理過的交易紀錄,格式請參照第二堂課的內容。好了,和我的兩位老師一樣,我也該回到我的交易室了。我們有緣再會吧。**



end




本週課程2014.5.6

本週課程~
2014.5.06週二:休息一次,
2014.5.07週三:邏輯課(27),
2014.5.08週四:必修班&新生輔導課(5),
2014.5.10週六:母親節,統合班暫停一次
2014.5.10週六:母親節,現場暫停一次!。
感恩!

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

系統與邏輯(14):【開放系統】與【自我反省】的文化

系統與邏輯(14):【開放系統】與【自我反省】的文化

這一波美股的上漲,從2009年一月開始到現在,不論結束了沒有,歷經五年之久,時間不算短,應該有足夠的光陰去讓操作者思考這個趨勢的意義。
巴菲特跟坦伯頓都認為美國是一個開放系統,一般人可能都認為美國之所以開放是因為『自由市場』。這種想法寬鬆說來,也不算大錯,但是這個觀點非常危險,因為他很容易忽略自由市場的一些重大缺點。
一個開放系統之所以是開放而不封閉,最重要的是這個國家的「反省文化」。如果這個系統的反省能力很強,則不論它是採取合議表決制或是君主集權制,都有資格發展成為第一流的強大組織。換言之:如果沒有反省能力,民主政治很容易變成暴民政治或是愚民政治。
美國的反省文化,主要是在第一流大學裡的思想菁英(這些人才不只來自於美國),他們總是對美國現況提出尖銳而深刻的批評,而且透過書籍跟大眾傳播,全世界都知道了美國的缺點。像是他們的霸道、陰謀顛覆等等。
美國的開放系統的形成很早,獨立建國宣言裡面就已經有這種思想了。
台灣不能說沒有這種反省,但是這種反省很難在台灣成為主流,而是要花費很多力氣去跟封閉勢力做搏鬥。
依照長線的眼光,二戰以後,這幾十來都是多頭市場,而所有的金融風暴對於開放系統都是「多頭市場的回檔修正」而已。其中最大的修正就是2008年的金融海嘯。金融海嘯之後,批評全球自由市場、痛罵美國利欲薰心、為富不仁、看空美國股市的書籍,如雨後春筍出籠,多到令人不耐──這反而是好現象,證明這個系統的反省能力的強大。
因為台灣基本上是美國的附庸國,所以我們對照美國跟台灣的股市波浪,美國是走連續上升波浪,但是台灣因為體質薄弱,所以2011年歐債風暴的那個時候的拉回幅度就很大,以致於很難看出台灣的多頭格局。所以計算台灣的多頭波浪,從201211月的低點7050算起,比較明顯。
這麼明顯的上升波,讀者可以用來檢查自己體內的「反省機制」:你有沒有因為一路被軋空手而感到羞愧?……你有沒有認真去想過為何你的操盤系統會錯過這一波的行情?……你有沒有認真去思考過為什麼這兩年的台灣股市會漲……(如果我沒有告訴你或是講的不夠清楚,你不要等我來說清楚,而是自己要先去思考「為什麼」。)
對於贏家而言,重點是在反省文化的升級問題。意思是:不但要反省,而且要深刻、要徹底、要高超、要減少遺漏……這些都是很難的問題。但是對輸家而言,連地都還沒買呢,更遑論蓋大樓了。
從短線來看:一個人的價值取決於他的辦事能力;從長線來看,一個人的價值取決於他的反省能力。
但是從一般的世俗觀念來看:一個人的價值取決於他的抄捷徑的能力;而長期價值則是取決於他一輩子積攢的財富多寡。
這種世俗觀念愈強,則系統的封閉性愈牢固;長期下來的貧富差距會拉大到可怕的程度。
反省機制本身是一種很特殊的系統,因為它是一種「迴向」式的系統。這可能暗示著『除了時間系統外,所有的系統最後都必須回歸到它自己身上去(指向它自己)』,否則就不能算是完整圓融。換句話說:系統都不是單向的箭頭,而是可逆的。
我覺得這個意義很有趣,足堪玩味。

2014.5.5

2014年5月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