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4日 星期三

王力群談長期底部


*王力群談長期底部

  有一句成語,叫做『摸頭猜底』。通常在使用這句話批評別人的時候,都是指責對方正在做一件不對的事情,就是像小偷一樣摸來摸去,試圖摸出這裡是不是頭部;以及胡亂運用想像力或是妄想力去猜測某個地方是不是底部──這些行為在股市中已經發生過太多太多次,以致於有這麼一句四個字的成語來責備他們這種不對的行為。摸跟猜這兩個字都是不太好的形容辭,這似乎告訴我們:頭部跟底部是碰不得的,不要去想像這裡是底部或頭部,也不要做研究功課,總而言之就是放棄去研究底部或頭部──這樣的想法對嗎?

不可以偷摸,要認真研究

  其實,不要去摸頭猜底只是市場老手依據他們多年經驗之後的一種感慨,因為太感慨了,所以就用這句成語去告誡後來做股票的人千萬不要去摸頭跟猜底呀!──其實頭部並不是不可以去辨別,底部也不是不可以去鑑定,但是辨別不要變成了『偷摸』,鑑定也不要變成了『猜測』。總而言之,我們要知道某個地方是不是頭部或底部,這種工作應該是嚴肅的,應該有科學根據的。坊間一般投資者對於頭部或底部,都會存著過度的情緒,以致於在行動的時候摻入了太多的感情而變得不理性,於是就變成『摸』跟『猜』了。

  這裡先做小結論:廣泛的講起來,並不是不能去摸頭猜底,而是要很認真很嚴肅的去做功課,以便辨別頭部以及確認底部。儘量避免沒有真憑實據的猜測,以及儘量避免用不正確的方法或是小動作去摸索這裡是不是頭部;局部性的動作很難窺知全局真相。

  於是我們有點明白了:我們叫人家不要去摸頭猜底,其實是為了對方好,因為大多數的人,即使實力已經達到了某一個高度的水準,卻依然會在頭部以及底部的辨別中犯極大的錯誤!這一點是一般股民不知道的,他們還以為只要是高手就很厲害,殊不知有多少高手就是栽在摸頭猜底上面。所以:對待頭部跟底部,我們應該有兩種態度:
  第一種態度就是儘量謹慎去辨別它們;
  第二種態度是:放棄用預測法,就是不要去想這裡是頭部或者是底部,而是改用機械法

  機械法告訴我們怎麼樣去做,我們就去怎麼做,絕對不要有太多的私人意見,當然也就放棄了去確認這裡是底部或是頭部。在正規的機械法中,沒有『確認』這件事情,只有訊號是真實的。有些機械法的進場訊號,到最後是虧錢的,但是只要遵守訊號辦事,整個操作風格卻是成功的。所以當我們依照機械法做交易的時候,其實我們並不確認這裡的位置到底是什麼,講難聽一點就是:我們的腦袋有一點空空的,只是遵守訊號辦事情,就像機器人一樣,所以叫做機械法。

  在這裡,我要先說明一件事:勸別人不要摸頭猜底,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巴菲特操作法當中,對於市場的態度是不去摸頭猜底的,更廣泛的講起來,巴菲特拒絕去測預市場的走勢。當我們要買進股票的時候,如果用一般通行的辨法,最好是能夠在市場的低點,也就是接近底部或等於底部的地方買進股票;另外一種方式是巴菲特所強調的,就是不要去管市場現在在那裡,也不要去知道這一支股票現在是不是在底部或是頭部,最重要的是:這一支股票的股價現在合不合理?──『合不合理』,這就是巴菲特精湛的研究功夫之所在了!這也就是學習巴菲特操作法的人所必需要學習的功課,就是去研究這一家公司的真實價值所在,然後再來判斷它的股票股價現在是否合理;只要落入股價合理的範圍區(股價合理的意思就是它具有真實的投資價值,股價將來還會有更大的上漲空間),巴菲特就說我們可以買進了。所以:巴菲特是不太理會市場的,以致於他更不會去摸頭猜底。

  所以我們現在知道了:有兩種人不會去摸頭猜底:第一種人就是巴菲特代表的價值投資派,第二種就是技術分析派當中的機械法。附帶一提的是:基本分析派當中研究市場的,也有所謂的機械派,他們是看經濟數據的好壞來決定要不要進場,而不是像技術分析派那樣,依據『形狀』來進場,所謂形狀就是頭部跟底部。

◎「不能碰」與「小心碰」的認知問題

  勸人家不要去摸頭猜底,本來是一件好事情,在上面我們也充份說明了:底部跟頭部不是不能夠去碰,而是要認真的去碰、嚴肅地做研究、運用科學方法去思考、用科學方法去實踐,而不要用一些泛泛的俗氣的錯誤知識去妄加論斷頭部與底部。這就好像結婚一樣,並不是叫你不能夠去談戀愛交男女朋友,而是叫你要謹慎選擇談戀愛的對象。這個道理乍聽之下很簡單,但是在我從事教學工作十幾年以後,大概是在2012年,我突然發現一件很嚴重的事情:當我們告訴同學這一件事情不是不能做,而是要好好的去做,認真的去做。──很多很多同學在聽到這一句話的時候,都會在大腦裡面自動將後半句完全斬斷切掉!而只聽到前半句話。意思就是說:他會認為我們在用一種非常獨斷嚴厲的態度,嚴厲禁止他做那件事情,雖然我們後面又補充了一句,告訴他們說:其實不是不能做,而是要你小心去做、謹慎去做,而不是隨隨便便去做──雖然我們這一句話加上去了,但是我在2012年的時候發現加上去的這句話,在某些同學的大腦裡,竟然完全產生不了作用,這對我來講真是一件讓我血壓衝高到可以讓我爆血管的事情!(我真的太脆弱了)我姑且把這種態度叫做『自動截取功能』,這種功能真的是太邪惡了。運用這樣自動截取的功能,他們把一般日常吸收的知識,不知不覺中就做了大量的扭曲。例如:當我們告訴他肥肉要少吃一點喔,對方就會很生氣的認為我在罵他吃肉,其實我不是叫他吃素不吃肉,我只是叫他少吃而已,但不論怎麼講,他們就是認為我們在責備他、禁止他、惡意地攻擊他。他們可以把這樣的思考邏輯在日常生活中普遍放大,最常見的一件超級嚴重的事情就是:當我們要跟對方溝通的時候,我們會就雙方的優缺點交換心得,此時,當我們講出對方的缺點的時候,我們自認為我們是在坦誠溝通,但是對方會認為我們在放大他的缺點、掀他的醜處、攻擊他的私密,然後就翻桌翻臉,大罵我們是虛偽的,因為我們之前都把不滿放在心裡面不講出來,現在露出真面目了吧。──其實,一個人的缺點並不是不可以討論,但是要在坦誠的心態之下做理性的溝通,但是後面這一句話對方聽不懂聽不到,於是誤會就大了

  這樣的無知行為以及錯亂的邏輯,在股市中,天天正在大量的發生。於是我在2012年以後,陸續遭遇到教學上的重大挫折。舉一個例子來講:如果我們教一個原始部落的土人用筷子吃飯,可能我們要傷點腦筋,但是如果我們發現這群人的老祖宗不知道從第幾代開始就已經不再用手指工作了(或者說這個部落是無手族),那麼我們教他們使用筷子的工作,其難度更是高得無法想像。

  股市的教學工作,可以把以上這種人類思考的弱點大量的暴露出來,我不知道別人為什麼沒發現,但是我發現了之後,我的灰心沮喪真是難以形容,所幸現在已經過去了大半,我還活著,還在跟這個問題繼續奮鬥。在股市中,有很多同學剛進我們班級的時候都很喜歡摸頭猜底,後來經過我們的教導,他們立刻明白或逐漸明白摸頭猜底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如果自己的妄想太多,那就更不對了。他們明白之後,過了一段時間,我又告訴他們:其實並不是不能去摸頭猜底,而是要認真去研究,不要偷摸、也不要瞎猜,如果當我們發現我們自己的行為只淪落到摸跟猜這種小動作,而無法登大雅之堂、無法使用更正確的方法去對待頭部或底部,那麼我們就是自甘低級了;自甘低級的人就不要再去摸頭猜底了,因為你所做的動作非常容易淪於摸頭猜底,或者你做的動作幾乎就是等於摸頭猜底──當我把這番道理講給別人聽的時候,有些同學能夠明白,但是又有很多的同學完全不明白!他們認為我在前後矛盾,他們會反問我:不是之前講過頭部跟底部不能夠去預測嗎?怎麼現在又說可以去預測呢?......此時我就會解釋說:不是不能夠去預測,而是不能夠去妄加猜測、不能夠用不成熟的功力去妄想底部跟頭部──結果我這番話他們聽不懂,他們認為對待一件事情只有兩種態度:要不然就去做,要不然就不去做,不能夠再有其它類型的動作了。當我了解他們的想法之後,不禁感慨萬千,我們對待世界上的人,態度當然有很多種,絕對不只兩種,有的人我們理,有的人我們不理,我們理的人未必就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不理的人未必就是我們的敵人──這樣的道理他們都不懂,所以我感到極大的恐懼,這種恐懼是對學術上,因為我在以往閱讀的資料書籍當中,並沒有發現大學者認真提到這個問題的全套解決方法(佛法中有提到,但是因為佛經是用文言文,所以給我的震撼力沒有我自己實際接觸到的時候那麼大),如果學術界不明白學習的人出了這樣認知的問題,那麼我們的知識傳佈的工作會不斷地在無形中碰到挫折,使我們的教育瘋狂地大打折扣,大概是打五折或是完全被減弱至零

  ◎儘量不要死認一個底

  對於底部的正確態度,並不是『只』買在底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很多投資人有意無意之間,都會透露一種並不是很好的想法,這種不好的想法有時候足以讓他們致命,那就是:平常的時候儘量不要買進,要等到底部正式出現才能夠買進。──這句話聽起來其實很對如果你的工作以及生活節奏,都可以在日常保持理智,那麼你確實可以等到股市底部出現的時候買進。但是這樣一來,我給你的建議是:你對於底部的定義一定要非常嚴格,否則你就會買在很多你自以為是底部,但卻不是底部的地方。

  我記得我以前做股票的時候認得一些人,他們剛開始的時候也是在等待機會,等待底部來臨之後,然後一口氣買很多。我再聲明一次,這樣的想法乍聽之下並無大錯,出問題的是在後面。接下來發生了什麼故事呢,我講給大家聽: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終於等到了他們所要的機會,就是『底部』降臨,於是他們就一口氣買很多,但是過了一個禮拜,或是一個月,底部又往下跌了兩、三百點,這個時候他們就開始懷疑他們買進的不是底部了,於是就將持股拋出,拋出以後股市卻開始大漲,這下他們才開始後悔。後悔之後,這些人不約而同都做了一件事情,什麼事情呢?就是他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具備充足的耐心去等待底部機會的來臨了,他們把操作的時間週期縮短,不去等待長線的底部,而去試圖抓取中線以及短線的底部。因為他們在上次的行為中,忽略了長線底部的震盪範圍可能很大,於是乎他們被洗掉了,這一被洗,照理來說;當事人應該去檢討他們的操作風格是不是太敏感了:如果你是做長線還那麼敏感就不對了,但是如果是做短線跟中線,這種敏感其實有時候是職業操盤手所必備的特質之一;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發現了這種他們自己敏感的特質,但是他們把自己的這種敏感給自動升級了,他們把自己的敏感當成天賦了!於是乎他們就改行去做短線了。這種情況在我早期看過很多很多,換言之:不能夠堅持自己原來的做法,不能夠堅持自己原來對的想法,是造成他們日後股市失敗的根本原因之一。

  那麼,我們要在怎麼樣的狀況之下才能夠堅持有耐心的等待底部機會來臨呢?這麼多年我得到一個很簡單的答案,就是平常心。如果你的底部的條件定義的不錯,那麼你就可以耐心等待,或者根本就沒有在等待,無憂無慮、無思無想地過我們的優哉日子,等到底部訊號被觸發了,我們再進來買就可以了。但是這裡有一個大問題,這個大問題造成了很多很多投資人變成歧路亡羊,這個大問題我上面已經講過了,就是:如果我們買進的地方不是底部,也沒有靠近底部,買進之後又往下跌了一、兩千點,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對於許多技術不是那麼優越的長期投資人來講,這個確實是有麻煩的,我思考了許多年,答案是:無解。為什麼是無解呢?因為長線投資人如果不再去精進自己的技術,那麼,要他再往下洗盤一千點或甚至兩千點的過程當中仍然把持股抱牢,那麼我認為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我的想法是:除非你能夠知道再往下跌兩千點就是底部或是接近底部了,否則你不可能會抱得住的。這樣子一來,持有的部位就不穩了,要做長期投資就困難了。所以我的答案是無解。

外資是逢低買,不是只買在底部

  過了一些年之後,有一天我在思考外資的股市操作法,我才恍然大悟,我現在就把我這個寶貴的心得公佈給大家知道:

  一、我們不一定要買在最底部,能夠買在最底部當然最好,但是不能夠買在底部,或是買在半山腰,甚至買在頭部,那麼外資就會用金字塔法買進,意思就是說,外資有雄厚資金的實力、外資的荷包要夠深,再往下跌到更像是底部的低點的時候,外資就會用更多的資金買進。換言之:外資不是用全部的錢去砸在他們認為的底部,要留退路。我們在觀看外資的時候,就會發現外資的荷包夠深,所以他們即使買錯地方了,也有辦法向下攤平。但是請注意一點:往下攤平只限於用在整個大市場(一籃子股票),不適合用在個股。

  二、如果我們被洗掉了,不要害怕,請記住你的格局要放大被洗掉了之後會有資金入袋,換言之你已經收回了一部份的資金實力了,此時我們要繼續等待我們認為的底部出現,做下一次的進場。但是如果你每一次進場都被洗掉,那麼你就要檢討你對於底部的判斷知識應該有問題。

  ◎初步結論

  一、如果是基本面價值派的朋友,講究的是個股的股價要合理,而不是股價到底了沒有。

  二、如果是注意單一底部的朋友,也就是說你的目光集中在最恐慌的那個底部,而你的各方面的條件都很好:你的心情平穩,經濟無憂、工作穩定,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福報也不錯,那麼只要你的底部條件不要定得太差,耐心等待,等到最恐慌、利空消息烏雲滿佈的那一天來臨的時候,大家紛紛殺出持股,那麼你就人棄我取,用大筆的錢買進低點的股票,危機入市,這樣我當然不反對,沒有什麼好說的,因為你實在是個有福報的人啊。至於說你要用多少錢去買,要不要把房子抵押了、把定存解約了拿去買?我也實在插不上話,因為你是個有福報的人,也許你的福報就應驗在這一次的交易上了,那我又有什麼多嘴的餘地呢?

  三、如果覺得自己的命運不太好,福報不夠,智慧也不夠,使用的方法自己也不是百分之一百的放心,但是自己又無可避免的會去摸底,那麼我給你一個比較實在的建議:請你用在你所認為的底部的資金,不要超過總資金的百分之三十(或更少一點)。這樣你才有退路可走,至於你會不會被洗掉,那就不是我能夠預見的了。

  四、如果資金很多,像外資那樣,而且你又是比較專職的操作者,那麼不妨謙虛一點,可以採取拉回佈局的政策,當然是分批佈局,指數愈低,佈局的資金愈多,這就是金字塔買進法,道理很簡單,只要分批去執行就好。但是使用這個方法的人,荷包要深,心理素質要堅強。

  五、有一種方法很重要,我稱之為『金字塔型加強法』。也就是說:就像外資那樣,錢很多,但難免做了一些誤判,在不是底部的地方也買了貨,於是乎在繼續往下跌的過程當中,愈買愈多,但是,外資也不是全然的無知,到了真正的底部的時候,各種明顯的訊號會異常的發光發亮發熱,此時外資就會想辦法在比較確認的底部買更多的貨!買進更多更多的股票跟期指合約!!這就是我所謂的加強法,就是前面買錯了沒關係,後面攤平,終於有一天等到真正的底部,此時就要咬緊牙關,投注更大額的金錢在最後的那一個底部。如果你問我他們為什麼有這樣的信心,覺得那是最後的底部?那我就告訴你,這是因為他們的實力夠。每一個人的實力的界定,那是另外一個故事了,不是本文的重點。

  以上我講的就是我對於長期底部(大底,不是小底)的一些粗淺意見,明天我們再來談,我在歷年底部的一些實際感想。


~陳志清整理,王力群口述 2015 11.04 上午11:05 於台灣.新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