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9日 星期三

受到遮蔽的同情心與同理心


受到遮蔽的同情心與同理心
~王力群 2018.8.29

  基本上,我們希望看到別人寫的文章幫我們解答問題、告訴我們未來股票市場要怎麼走、將來要怎麼樣去賺錢… …基本上這就是一種溝通,希望從別人那邊得到什麼訊息——但是,別人的風格並不一定跟我們一樣,在兩種不同的人接觸的時候,可能會發生摩擦的火花,也可能會產生互相體諒的融合。到底是哪一種?根本就沒有一定的答案,而是要看雙方共同努力,或是看雙方怎麼樣在不知不覺中去破壞。

  寫文章、幫別人上課,基本上都是要讓別人看,但是,你不能夠因為要讓別人看,而去做一些別人想看的假東西。或者是爛東西。

  要達成這種溝通,教師本人,在我認為,他必須常常把自己的經驗講出來,雖然是他自己私底下的想法與經歷,但是,只要這一些符合道理,那麼,一切都是可以公開的,就算是卑微的、挫敗的,也可以說出來,當成大家的借鏡。而不是把自己的傷口露出來讓大家去嘲笑、去引起「贏家怎麼會有傷口呢?」這種誤會。

  我這樣子講好了:我們哲學班的同學,在長期的訓練之下,甚至有幾個同學在長期的被責罵之下,逐漸了解:教師所釋放出來(講出來的)的生活故事,其實就是同學最欠缺體驗的那款,所以,並不能夠當成普通一般人的故事,而是要把它轉化為自身的內在經驗

  如果你能夠進入這種狀況,就表示你能夠從最膚淺、最底下的第一層境界脫離出來。

  第一層境界就是:雖然我們有在聽到對方的故事,但是在潛意識當中,畢竟都不是自己的事情,但是對方是我們的朋友或是我們的師長、親人,我們在聽故事的時候,也會有點感情,但卻沒有那麼深刻,也就是因為沒有那麼深刻,所以我們才能夠站在朋友的立場,給他友善的建議,就是叫他不要太悲觀、不要太失望… …但是這裡會有一個大問題,如果對方境界在你之上,那麼,他會不了解這個道理嗎?

  在股票市場當中,這個問題尤其嚴重。教師的情緒跟學生的情緒,也許外表相同,但是內涵完全不一樣。這個原因在於:有一些挫折、有一些負面的情緒、有一些悲劇,甚至是很沉痛的情緒,都是無可避免!但是教師沒有辦法直接講給同學聽,只好用自身的經驗轉化成另外一種故事的型態,讓同學去彌補這一個經驗的欠缺。

  這就是阿光上次被老黃念的原因。因為同樣的故事,兩個人的反應卻完全不一樣,甚至有天壤之別。差別就在於:黃先生認為王力群老師所講的故事,雖然是他自己的事情,但卻代表了某一個層面眾生的反應,這是天大的問題!而不是個人的片面經歷。
 
  同學如果知道:修行路走下去,後面會有更大的挑戰在等著他們——如果這個真相被揭穿,這就是一個重大考驗「提早」來臨了!會有很多人扭頭就走。所以,教師有時候沒有辦法直接講,只有把它當成自己的笑話講出去了。

  例如:家破人亡的感受,不可能是非常積極的,一定是消極的!在情緒上,一定是很低沉的。如果你沒有消沉,甚至沒有難過,並不表示你已經成佛,而是非常可能已經麻痺了。

  重點是什麼呢?重點是處在這種非常非常負面的情緒當中,你的動作是什麼?你做了什麼事情? ——這才是重要的。千萬不能夠把目光集中在情緒上面!

  一般人總是在幻想:如果練到某一個程度,高度境界了,就不會產生任何負面的情緒! ——這是你在亂七八糟想!──高層境界是沒有邪念,而不是沒有悲傷!

  家破人亡的邪念是什麼呢?就是:「反正他們都走了,我還活著,走了已經很久了,就不要去管他們了吧,我做我們的事就好,不要在乎祖宗的眼光。」——這就是某一種邪念,雖然程度也許沒有那麼重,但是如果把時間尺度拉長,下輩子投胎轉世了,這種低程度的邪念會不會發展成大妄想呢?我覺得要非常小心。

  中國人有一種問題,也是思想的大毛病,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精神變態,就是看到別人悲傷,卻認為悲傷是一種錯誤的情緒,然後去責備他,自以為聰明的告訴他:你這樣悲傷是不對的——如果說這個話的人明白「因為悲傷而產生錯誤的動作」這才是我們真正要去避免的,那還情有可原。但是據我的觀察與瞭解:說這個話的人,其實都不懂:重要的是你在悲傷中能不能保持智慧慈悲。

  還有更多的人,表現出來的是冷漠與麻木,其實這就是在潛意識中間接告訴對方:「你看我現在這樣子沒有任何的反應,跟石頭一樣,這就是你應該具有的情緒。人生在世,就應該像我這樣,沒有任何的知覺,才會變得堅強。」——各位同學,詢問你的良心,這樣的想法是不是對的。

  在股票市場的學習當中,為什麼有這麼多人不知道心理分析。就是因為:絕大多數的操作者,把別人的故事當成是別人的家務事,「跟我沒有關係,他怎麼樣去想,那是他家的事情,不會發生在我身上。隔壁張山今天離了婚,跟我沒有關係;樓下老王做了股票以後,變得瘋瘋癲癲的,在聚財網上面寫了一大堆又臭又長的文章,那是他個人的感想,是他個人有那個不好的因緣才會碰到那種煩人的是,我不是老王,所以我不一定會碰到,應該說我根本就不會碰到!那些別人的故事,看看就算了,當個參考而已,可憐他的話,就按個讚吧! 」——這樣的思想,請問問你的良心,是對的嗎?還是根本就是狗屁呢?

  所以我們在聽對方講話的時候,雖然那是他的故事,但是我們不要太快做反應,至少要在心裡面稍微給他溫熱一下,要用力在最短時間之內進入他的情緒世界當中。

  如果對方是教師,那你更要注意了:教師的每一句話背後所包含的意義、所要想講的話,都可能都是厚厚的一本書!「一不小心」,整本書都會被你翻出來。有些同學冰雪聰明,知道:要盡量想辦法讓老師把那些書給翻出來;有些同學就比較呆板,盡量避免老師麻煩,所以在言語上面乾脆不問不答,裝聾作啞、逃避問題。

(子勤同學說:我以前常常就是犯老師說的這種錯,覺得情緒不對
  國中爺爺去世覺得哭跟難過很丟臉,但還是最後一刻還是流淚了)

  失去的情緒,呼喚回來,不要逃避

  是同學要去習慣教師的想法,而不是教室要去迎合同學的風格。

  問題還是要問,話還是要講,但是最好是慢三秒鐘,先想一下。

  想對方的道理、想對方的情緒。想這些情緒應該用怎麼樣的道理去處理才恰當。

  每一位同學與讀者都很珍貴,都是編寫這個大劇本(大教材)的共同參與人員。

(榮璋同學說:這也是破二分,一般觀念不是悲傷就是冷漠!悲傷中保持智慧慈悲,挫折失落中保持理智清醒,這實在太重要了!我們常陷入把目光集中在情緒上而越陷越深)

  情緒本身沒有罪過,要看他發生的地點、場合,以及持續的時間。很多東西是不可避免的,問題是人類要怎麼去處理它,處理的方式才有對錯可言

  但是中國人的哲學,是在先設計一套「完美的理論」,然後,慫恿全體中國人都去追求那個完美的境界,這樣一來,好像只要把一開始做對了,那麼就可以直接摸到成功了!意思就是說:一份考試卷,只要第一題答對了,那就一百分了!

  中國人沒有辦法忍受:如果在做一件事情的過程當中,遭遇到挫折、失敗,這樣一來,就會產生負面的情緒,例如:消沉、頹喪⋯⋯但是其實重點是:過了那一段消沉頹喪的時間之後,你是要繼續下去呢?還是要從谷底翻身,重新開始努力呢?重點就是在這裡,而不是去逃避那些「消沉與頹廢」(也就是逃避失敗)。

  這也就是在股票市場當中,為什麼預測法這麼盛行的原因,因為大家只要那個最後的結果!只要最後的結果對,那麼,他就認為我們每一步都可以稱心如意了! ——結果呢?進三退二,或是進十退五,漲一百點,然後又拉回五十點,結果買在漲一百點的那個時候,第二天就下跌了五十點,立刻受到挫折——受到挫折以後,如果那個人一開始就認為:自己的預測是對的,然後把這種信念僵化成一種執著,死抱不放,那麼,他就不會為這種挫折做任何的心理準備、不會為了這一種「出乎意料之外」的挫折而在平常時間就做好知識的準備。繼續對他而言,就是要找出一種對的方法;什麼叫做對的方法呢?就是保證一路順風——中國人就是這樣逃避現實,認為只要踩對第一步,就可以一步登天了。

  中國人崇拜天下無敵的霸王

(松同學說:美國對於失敗相當容忍,甚至視為一項寶貴的經驗,所以他們的創業相當的興盛。中國人到現在還是很強調要開始把事情做對
  公司花了上億元,讓你學了這場失敗的經驗,你要離職?開什麼玩笑。)

  結果變成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容許失敗

  我們在看別人文章的時候,在不知不覺中,在潛意識中,都可能會用過度的完美主義去要求對方。有些人更過分,甚至會用一種「批改屬下公文」的態度去審核對方的文章是不是符合他自己的需求,而完全不去想文章中的道理(反正大多數的人寫的文章也沒有什麼道理,我就這樣看待他們了)。

  例如在股票市場當中,也許有些人並不認為自己已經拿到了正確的方法,但是有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自己「已經知道什麼是審核贏家的正確的方式」,以及「認為自己在辨別其他人的文章對錯好壞的功力」已經成熟

  他們也許從來不去想想看:難道在沒有成為贏家之前,你就可以「先」具備了審核別人「是輸是贏?別人的操作生涯是成功還是失敗?」的能力了嗎?

  過分地與現實脫節,卻還認為自己很努力跟上社會的腳步:把跟隨潮流當成是一種文明的進步、把不知道真相當成是一種愚昧的享受,這就是目前絕大多數台灣人的思想困境。

  自己明明就經驗不足,卻認為自己很成熟;自己明明就是一個忠言逆耳、小家子氣的人,偏偏就認為自己是個很客觀、理直氣壯的人——這樣的蒙蔽、這樣的狂妄,在媒體論壇上面最多了。

  不論是在自己面對社會,還是在看文章的時候,都沒有辦法用同情心跟同理心去對待。因為:只要他們發現對方的道理不正確、對方的感情對自己而言很陌生,在第一時間的直覺上面,他們就認為對方是錯的!——原來搞了半天,他們所謂的同情心,不是要勉強自己去體會到跟對方心內一樣的感情;他們所謂的同理心,也不是先拋開自己的意見,去想像一下對方腦袋裡面裝的是什麼東西、想像對方使用的是什麼樣奇形怪狀的道理、想像對方感染的是什麼樣的思想疾病(以致於造成對方的這種想法)⋯⋯對方是怎麼生病的?如何發生那些負面情緒效應的?他們不關心,他們只是想從對方身上「挖到跟自己一樣的道理」——然後他們就把這個叫做同理心! ——這實在是一種大錯誤。他們把中國人的是非善惡當成是一種靜態的、水泥化的,不是黑就是白,而不容許一種「由黑到白」的過渡過程。換言之,這種人認為:你讀完佛經之後,你就應該成佛了,而不應該有一段漫長的修行過程。

(子勤同學說:常聽到一句話,你不是在修行嗎?怎麼還會這樣,老師讀完佛經就成佛的例子很傳神!)


  在股票市場中,這種人認為:如果你是贏家,那麼,你就應該知道快速成佛的方法、快速賺錢的方法、一刀就把苗人鳳劈死的方法、一拳就打死張無忌的方法、一腳就踢翻張三豐的方法… …這些你都應該知道——尤其是對待那一些他們看不懂、不熟悉的文章或是不太有名氣的人、陌生的知識領域、跟自己不是同一層的智慧,他們都是用這種霸凌的態度去對待。對於想法跟自己一樣的人、操作方向跟自己一樣的人,講的話順自己心意的人,他們的標準就寬鬆多了。所以講了老半天,其實就是結黨營私的問題。

(榮璋同學說:現在人選伴侶好像也是在結黨營私)

  他們先想像一種成功的賺錢模式,然後再去媒體上面尋找跟他們一樣模式的人,如果那個人口才不錯、文章寫得好,又懂這一點群眾心理,他就能夠吸引到跟他一樣物以類聚的人。

  他們以為自己是在合作團結,實際上是在用自己的力氣去維護一種錯誤的、頑固的思想堡壘。

  他們認為自己在交易,其實是在鞏固自己僵化的意識形態;他們認為自己賺了錢,其實只是50%猜對的機率碰到了而已;而且這個機率是發生在「每一個你自以為是在思考的細節」上面;換言之:你認為自己是在做理智的思考,其實你並沒有太多的理智,就好像思考的電路板上面,裝了許多個零件,每一個零件所負責的,都只是50%的機率亂數取樣而已,但是思考者本人自己不知道。他用他從小習慣的思考模式在做事情,沒有辦法再接受外面的新知識,所以他在潛意識當中,是用「尋找同類」的方式來做模仿與抄襲,這是他以往生活的模式,以後也會繼續這樣模仿下去。所以,對他而言,生存是模仿,而不是創新,更不是勉強自己把一篇又臭又長的文章看完,然後再去把自己貶低、用卑微的心態,假設自己是無知的心態去想像作者講的話到底有沒有道理。或者是體會一下:作者講的話背後到底有沒有那份誠意。對他而言,他沒有這個時間,也沒有那個精力,更沒有那麼衝動。所有的一切,都是時間快速的進行,光陰不留情、稍縱即逝,生命是短暫的、享受是有限的,所以對他們而言,重要的是跟自己喜歡的人活在一起,而不是跟真理活在一起。

~王力群 2018.8.29
台灣,竹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