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開始建立一個簡單的思考系統

在進入股市之前,開始建立一個簡單的思考系統

  我們現在知道要進入股市之前,我們必須先建立一個操盤系統,或者說:我們不能盲衝瞎撞,要對股市有一套完整的操作系統,才有資格當個股是贏家。

  一套完整的操作系統建立在一套完整的概念之上。我們腦海中繽紛但是雜亂的片斷碎念,如果沒有經過一個有機的化合,很難形成一個正確的概念。原始的概念起源於對自己的思考有一個基本的"反省",也就是會去問:"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這樣做會有什麼後果?"--有了這個基本的出發點,以後的思考旅程才能夠行駛的更久、開的更遠。

  一般人平常都沒有去想過"思考"是什麼,於是,當然也就不太清楚什麼叫做"思考的系統"。簡單問一句:"什麼是系統?",如果你對這方面的概念模糊的話,那麼我們就先建立一個簡單的系統試看看好了。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當作建立系統的入門訓練呢?就讓我們隨處舉例吧,例如:如果你要買一棟房子,你會注意什麼條件呢?……首先,我會考慮房屋坪數的大小、空間設計、居住環境……等等;用另外一套語言來說:就是房屋有所謂的建築設計系統、室內裝潢系統、消防系統、風水系統……等等。在這些"系統"的相對分置的合作與保護之下,我們才有舒服的房子可以住。而你也"絕對"不會想去違背這些系統製造出一棟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房屋。例如:一個合格的設計師絕對不會把廁所設計在進入大門之後、也不會把主臥室設計成一個完全沒有窗戶的密閉空間--這些"不會去做的事",就是一種思考。在每個系統中,"密閉空間"代表不同的意義,主臥室不適合成為密閉空間,但是在"冷藏系統"之中,冷凍庫則必須設計成某種型態的密閉空間。"密閉空間"的這個概念本身並無對錯可言,要看它是處在什麼系統,才有其對錯意義可言。

  記得我小時候剛開始懂事的時候,我覺得房子愈大愈好,這樣我們小孩才可以在裡面盡情奔跑遊戲胡鬧。等到我開始上學念書的時候,我開始覺得採光很重要,客廳裡總是要亮一點才好。但是如果光線太多了呢?那就糟糕了,因為會太熱。所以我們在房子的時候,必須注重方位。專業一點帶個羅盤,輕巧一點的戴個指南針,只要可以分清楚東南西北,不要買到夏天被火烤西曬的房子就好。

  等到我再長大一點,我就會開始加強一種感覺,什麼感覺呢?就是我自己"親自"走進這一棟房屋的感覺。如果我要在這裡長長久久住下去、如果我想在這裡過得舒服、如果我想在這棟房子裡安靜下來做一些很重要的事情,那麼,我會特別須要什麼樣的居住條件呢?這個時候,房屋格局的設計,以及風水的重要性就變得往上提升。試想:假如我想要一間安靜的書房,就不能夠太靠近大馬路、附近也不能有太多的商店市集,晚上最好還要有一點清涼的晚風從窗口吹進來,帶給我舒適的感受以激發我的創作靈感。這些條件都是一步一步往上要求的。房屋本體的結構系統沒有變,但是某些附屬系統的優越性提高了,於是我們感覺就變得不一樣了。當我們要求了,也就是提高了我們思考的層級,從基本的土木安全結構系統,進一步(或進很多步)考慮到室內光線的柔和程度以及空氣的純淨度。

  當我們對居住的條件考慮越來越多的時候,就表示我們的思想在進步;思想愈進步,思考系統才會逐漸成長。我的一個"看屋"的經驗是:通常我們都是最後考慮到風水,以及某些"神祕的感覺",因為有些東西是人類的肉眼感官所感受不到的。這使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的感官系統在某個程度上面來講其實是落伍的--透過這樣的反省與思考,我就知道了:在整個居住的大系統當中,我們的感官系統(包括我們的視覺系統)雖然很重要,但是有其殘缺性,因為有些東西可能明明存在,但是我們看不見。例如:某些隱形的化學毒氣、放射性的汙染,以及某種神祕的磁場。

  透過看房子買房子的經驗,我們對於思考系統的建立的過程有個怎樣的了解呢?

  第一:一般人可能會到書店裡面去買室內設計裝潢書,以彌補自己"專業"知識的不足。我們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天才設計師,即使我對空間設計很有感覺,但因為我了解自己實在沒有經過真正的"行家訓練",所以我必須要給自己多一點的眼光磨練、多一點的專業知識的補充。我們總要親身走進一棟房屋,才能建立起真正屬於自己的真實的感覺。我必須把自己親身置於這棟房子內、我必須親自活在這個系統中,才能擁有真實的經驗。

  這樣的思考就等於是提醒了我:一個健全的思考系統必須有一種真正的"主觀"的角度,就是你把你自己當成是一個真正的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兼具理性與感性的正常人,然後去蒐集當你住在這間房子裡面的時候的"所有可能的感覺"。

  於是我可能會想到:當我老了,走不動了,需要別人攙扶的時候,我現在的房屋的條件還能夠適合我嗎?……當我變成一把老骨頭的時候,房間裡所有的堅硬的家具可能都會變成害死老頭的兇手……這些將來"或許"會發生的事情有沒有包含在你的系統思考當中?如果沒有,你覺得你這個思考系統完整嗎?

  透過這個案例的解釋,我們可以大概明白:居住的思考系統的建立是一個隨著你的年齡、工作、以及其他周遭環境的變化而成長的。通常我們會在結婚的時候買的房子比較小,等到有小孩以後才會考慮換大一點的房子。這就好像寄居蟹一樣,當我們長大了以後可能就需要換一個大一點的殼,但這樣一來,我們身上的負擔就更重了。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把房屋系統這一套"搬到"股市裡面來,我們會得到什麼樣的啟示呢?我應該會了解到:當一個人年紀大了以後,他的風險系統的考量就會變多了。也就是說他的風險係數正在升高中。雖然智慧可能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成熟,但精力也會衰退。有一些人在老了以後智慧沒有成熟,反而腦筋日漸糊塗 慢慢變成失智老人了。

  那麼,大一點的殼代表什麼意思呢?這代表如果你操作得還算順利的話,將來的資金可能會變多,規模可能會變大。

  透過兩個系統的比對,我們可以大概了解了一個系統的建立是怎樣的一個簡單的過程。一般人之所以不太熟悉股市系統(的建立),其原因到現在還並不是完全清楚。我個人經過這麼多年來的努力,至少知道一些相當重要的原因,也就是妨礙我們建立思考系統的原因,大概如下~

  第一個原因是:"一般人其實並不清楚每一門知識都自成一個系統";
  第二個原因是:"一般人無法把在A系統裡面所運用到的邏輯思考順利地帶到B系統裡面來"(這就是"邏輯平移"的問題)。
  第三個原因是:"一般人並沒有辦法想像當自己參與這個系統的時候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同理心"的態度的問題)

我們明天繼續聊。


~王力群  台灣 2015.7.27-28 初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