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從一根日K線開始思考

從一根日K線開始思考

  德國的動物學家艾克爾(1834年到1919年)調查了各種動物的幼兒型態,發現無論是哪一種動物的胎兒在胚胎發育初期的時候,外型都非常相似。這個現象啟發了艾克爾,於是他建立了"胚胎發育重演律",認為動物從受精卵到完全發育的過程(個體發育)就是將過去所經歷過的演化(系統優化)再重新演一遍!

  我們人類在幼小的時期,很難發現思考需要置於一種完整的系統之中。頂多在青少年成長的時候,稍微發覺思考好像在讀書求學的某些時候變的有點重要。但是,通常我們將一件事情做的好不好的原因是歸因於"你會不會做"或是"你有沒有去做",而不太會認為這件事有沒有經過合格而嚴謹的思考檢驗。我們這個社會似乎很在乎你"做了什麼",而不是"你思考的方向對不對"。在學校考試的時候,閱卷老師很在乎你"做對幾題",而不是"你在想啥"。畢竟可以被測試的是有形的成績分數,而不是無形的思考--那些包裹在大腦硬殼之下的神經電波似乎很難引起人類的興趣--人類關心的是五官的官能感受與皮膚的觸感,以及荷爾蒙的某些神秘的化合作用。

  如果我們能夠察覺到我們自己就代表"我們擁有自我意識",還不如說:"當我們在思考的時候"亦即"……思考的進行同時證明了我們的自我的存在"。但是這種方式是有其侷限的。這意思是說:我們很難"用思考去分析思考"。換句話說:在思考中,我們"似乎"不是拿烤箱去製作蛋糕,而是"拿蛋糕去做蛋糕!"--這樣一來,我們很難知道蛋糕到底是什麼做成的,而只能夠用現有的舊蛋糕的成分去解釋新蛋糕成份的由來。
 
  換言之:思考系統的建立主要是靠"經驗"。因為我目前並不知道思想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或許我們並不需要知道--時間不允許我們知道,因為我們的人生可能馬上就要面臨一個迫切的問題:我們要把思考系統用在某種"實用目的"--例如股市。

  人們在什麼時候才有機會發現自己的思考系統呢?以我個人而言,就像電影道士下山裡的小道士一樣,要親身投入這個紅塵世界經歷過人的七情六慾之後,才大概有所知道、有所覺悟。但是這樣總比不知不覺要好太多了。我個人認為:對台灣國民而言,我們第一次有機會去面對別人的思考系統、我們第一次有機會去接觸一個全新的思考系統的建立、我們第一次有機會去認識我們自己原先的思考體系,儘管它是支離破碎的;或者說:我們第一次有機會建立一個正確的合乎理性的思考系統--那就是在股市。

  前面已經講過:動物胚胎發育的時候在剛開始發育的時候,都長得差不多,到後來的差別才越來越大,思考系統也是如此,現在的現代文明社會的思想體系眾多,我們擁有各種專門的知識技能,如果我說我們要將每一門學科的智慧融會貫通,每一種門派的思想流程都統一,那麼一定會有人說我瘋了。18世紀的大哲學家康德已經做過這樣的工作了,於是他也就被罵得最慘。

  如果要建立一種思考系統,對我們股民而言,應該是從股市思考開始。舉例而言,對於加權指數的思考:如果我們是從一根日k線開始,首先我們考慮的是:一根日k線到底能看出短線?中線?還是長線?答案是短線。而愈多的日k線多能夠代表的週期性就愈長。

  其次我考慮的是環境的參數。在股市而言,環境的參數也有很多種,如果是技術分析的話,我會第一個考慮形態學,再來則是平均線。至於成交量的考量,有時候細膩、有時候粗糙,所以我把它放在第三位。

  型態就好比是一個社會的固有狀態,各行各業的分佈、社會階級的安置,這種狀態往往會很固定,形成一股壓力,或者一股難以抗拒的力量。"難以抗拒"這四個字就是形態學在股市操作學中的重要心法。平均線則代表一股跟隨時尚潮流起舞的趨勢的湧動。同樣的道理,你很難去抗拒絕這股潮流、很難不隨波逐流,所以有些派別認為順勢而為是最好的辦法。

  你往左邊看去,就會看到很多型態。過去的股價走過的軌跡,就構成了形態。現在,你打開窗戶,從窗戶眺望過去,會看到山、會看到水、會看到樓房、會看到天空、也可能會看到天邊累積的烏雲--這些都是型態,而且我相信你一定會懂得這些型態的大概的意義。

  相同的道理,股價線路圖往左邊看過去,看到的形態與自然界的型態,兩者的道理其實是一樣的。但是我發現:很少人知道這一點。而我更好奇的是:為什麼很少人知道這一點?

  直到很多年以後,我才知道:原來自然界對大家而言是很陌生的,"觀察"這種行為對股民也是很陌生的。於是乎,這兩個領域的知識就隔得愈來越遠了-於是乎,我們離真正的股市思想就愈來愈遠了。

~王力群  台灣 2015.7.23 初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