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王力群談尖頭反轉

*王力群談尖頭反轉

  面對股價的走勢,學過型態學的人會用兩種方式去對待股價線路圖,第一種方式就是我們之前談過的,他們把股價的走勢想像成人體,所以才會有所謂的『頭』、『肩膀』、『頸部』、『腰部』,甚至還有膝蓋,用人體部位的稱呼去幫股價的走勢取名字。另外一種方法,就是用波浪的觀念去看待它。這二種方法各有利弊,用人體觀點來看待股價,感覺上比較親切;用波浪來看待股價,感覺上比較生硬一點,但是因為在數波浪的時候我們是用123456789阿拉伯數字去稱呼上漲的股價或是下跌的股價,所以從某個角度來講,直接用數字去編號,反而是一種方便;這一派的想法,後來就誕生了著名的艾略特波浪理論。

  那麼,波浪理論也應該算是一種型態學囉,我認為是的,因為波浪本身也是一種形狀。我們面對形狀的時候,如果是文學家,就會用各種生動的比喻去描述那個形狀,例如天空中的浮雲,我們就可以說它好像是棉花糖,這樣大家就比較容易懂。同樣的道理,我們用人體的組織去稱呼型態,也是讓大家方便了解我們看到的東西是什麼,因為實在來講,形狀這種東西,如果它的意義比較抽象,就會對人類的認知發出極大的挑戰!股價趨勢的走勢,其背後催生的動力,現在還在廣泛的討論當中,所以這股動力嚴格來講也算是一種抽象的東西,這就難怪型態學的東西這麼難被一般人所接受了。

如何計算底部

  如果用人體的概念去看型態學,則人體的比例就可以當成是一種數學的計算方法。別人怎麼計算的我不知道,但是我的計算方法大概是這樣的:我把整個人體分為三大段,頸部以上到頭頂是第一部份,頸部以下到腰部,也就是軀體的主幹,是第二部份;腰部以下到腳底是第三階段。通常不論是上漲波或是下跌波,如果它的趨勢能夠延續一段時間,那麼都可能在中間的地方發生一段橫向的整理波,那我們就把它叫做二段式上漲或是二段式下跌;如果趨勢延續的時間更久一點,那就可能會產生二個橫向的整理段,於是乎這兩個整理段就可以把整個上漲段或下跌段切割為三段,也就是初升段、主升段、末升段,或是初跌段、主跌段、末跌段。總而言之,橫向的整理波,如果是兩段式,那麼它發生的位置就很可能是在腰部,這也就是我們用肉眼去切入型態學觀察的目標,就是去找整理段,然後整理段就代表它的腰部。這種三段式的分割法,我是把它這樣看的:這三個段落基本上是應該等長的,所以讀者就應該會算了,從頸線到頭頂叫做L1、從頸線到腰部叫做L2、從腰部到底部叫做L3。於是乎,我們只要知道頸線到最高點有多長的垂直距離,就可以大概估算出底部在什麼地方了。

◎尖頭過後,誰在裸泳

  這一篇要談的是『尖頭反轉』。顧名思義,尖頭反轉的定義非常簡單,它就只有一個頭,上去了,沒有待多久,然後就下來了。如果它待得比較久,依照過去比較常見的狀況,它可能會形成一種圓型頂,或是平頭頂。圓型頂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它的頭部長得圓圓的,平頭頂的意義也很簡單,就像是一個擁有國字臉的人,他的頭頂也是平平的。不過這兩種頭部,在台股不論是大盤或是個股,都比較少見。尤其是在大盤,圓型頂跟平頭頂這兩種型態,最近二十年都沒有看到過了。

  台股自從公元兩千年之後,出現只有一個頭部的孤絕型態的機率逐漸提高,其原因到現在並不是非常清楚。根據我個人的看法,台股之所以會發生愈來愈多尖頭反轉的狀況,跟台灣自己的基本面變差有關係。我的看法是:因為最近二十年來,嚴格地講起來大概是從1998年之後,也就是李登輝總統執政的末期,然後到陳水扁總統執政的這八年,這差不多十二年當中,台灣的基本面走得是一個比較明顯的下滑趨勢,到了馬英九總統上台之後,曾經一度有死灰復燃的現象,但是後來這股回春力道也很快的喪失了它的青春活力。那麼,台灣內部的基本面既然是在變差當中,那為什麼現在(2015年10月)的加權指數還在八千點之上呢?那是因為國際基本面的加持,例如美國本身的經濟還在往上走,中國大陸新經濟實力體又逐漸在增強當中,這兩個有錢的大國對於台灣的幫助當然不少,所以幫台灣撐起了半片天。我的意思是:如果不是有國際勢力的支持,台灣內部的基本面轉差這一個事實,將會變得更明顯。現在看起來大家已經怨聲載道了,但是在路上還沒有看到白領階級變成乞丐,或是買不起房子的人在忠孝東路搭帳棚住的蕭條慘況,所以台灣目前的狀況算是還可以的。但是這種『尚可』的局面,並不能讓我們的股票市場的股價趨勢變得很強力、漲勢變兇猛,頂多只是讓它的底部逐漸墊高而已;底部墊高了,創新高就變得比較簡單了。所以各位在最近兩年,都可以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台股在創新高之後,通常都會有一波立刻拉回下跌的趨勢,搞的每一個波浪,不分大小,都好像要搞尖頭反轉一樣,這個對於做短線的人而言,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因為它讓整個型態變得比較複雜一點。

◎我儘量用肉眼去做技術分析

  尖頭的定義很難,就我印象所及,我看過的股價書上面幾乎都沒有談到用最嚴格的數學方式去定義什麼叫做尖頭。我個人的方法是用肉眼來看,我也建議有心要進步學習的同學一定要鍛練你的肉眼,使它具備基本的常識水準;能夠具備基本的常識水準就已經算是非常厲害了,因為一般人的肉眼在觀看較為抽象的圖形的時候,就不會與常識發生任何的聯想。
  
  顧名思義,尖頭反轉就只有一個頭,而且是方圓多少里之內再也沒有第二個頭可以跟它比高度,所以我們才把它叫做『孤峰』。這個孤峰的名稱是我幫尖頭反轉做的一個小小的改良。因為我認為:傳統的尖頭的稱呼,似乎會造成一種混淆,也就是說:只要它頭部是尖的,我們就認為它好可怕啊,因為尖頭這個東西往往跟反轉連在一起使用,但是尖頭反轉這四個字通常都是來形容反轉以後殺得天昏地暗,讓大家沒有右肩可以逃──請大家注意這句話:頭部之所以為頭,就是因為它是最高點,所以可能會用最高的股價套牢最多的人,所以一個比較標準的完整頭部,應該是三尊頭,也就是包含左右兩個肩膀的頭部,右肩是拿來幹什麼用的呢?就是拿來當成逃命用的,所以右肩才常常會爆大量。如果沒有了右肩,就這樣子溜滑梯溜下去,那還得了!這就是孤峰聳立,套牢一堆人在尖尖的絕頂上,而且方圓百里之內可能都不會再有救兵,也就是說近期不會有反彈波來幫他解套。這種情況是多麼悲慘啊。

  就是因為尖頭反轉給人的印象是很可怕的,所以我才認為光是一個尖這個形容辭不足以形容它的恐懼程度,應該把它改成『孤絕的獨聳高峰』,這樣子才能夠比較傳神表達那一種蒼涼的絕境。從孤峰望下去,左邊沒有左肩、右邊沒有右肩;左邊沒有左肩的意思是:沒有一個提前的訊號來告訴你頭部即將形成;右邊沒有右肩的意思是:股價就這樣下去了,下面沒有救生網,所以它不會有反彈解套,這樣一來就要老命了。

  這樣險惡的型態,為什麼它的發生頻率會愈來愈高呢?雖然我前面講過了,它的原因是因為台灣內部的基本面變差,但是市場主力怎麼會放任這種情況發生呢?要明白:主力大戶,包括外資在內,手上都是有非常多的股票的,如果頭部做得太小,上去之後很快地就下來,而且下來之後又沒有像樣的反彈,這樣子的跌勢對於大戶而言,他們在狹小的頭部能夠賣掉的股票有限,通常都是利用頭部的震盪才能夠逐漸出清大量的持股,如果是尖頭反彈,頭部小、下跌快,那麼他們就很難出貨了!──這樣的想法,完全正確,我舉雙手贊成,但是,外資在面對『台灣內部基本面逐漸轉差』這個大趨勢的時候,就算你錢再多,也很難力挽狂瀾,於是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我認為主力大戶在最近幾年(2014、20105年)已經有點改變了他們原來的做法是在第一個頭部(單頭)出現之後盡力拉解套波(變雙頭)。這個原來的做法是從民國九十年代一直延續過來的,一直到馬英九總統任職的末期,才因為台灣內部基本面確實轉差這個因素太明顯了,舊有的操盤手法已經不太適用,所以退而求其次,以下我就稍稍為各位講解一下。

公元兩千年的雙大尖頭

  在台股以往的歷史中,如果股價突然的遭到意外的沉重賣壓而被打成尖頭,而且也確實下跌的速度增快,下跌的時間也延長,這樣子我們不但可以看到一個尖頂,也可以看到一個長長的尖錐體,例如公元兩千年的最高點10393,就是一個尖頭反轉的案例。但是因為股價待在高檔尖頂的時間太少,法人大戶來不及出貨,尤其是外資,叫他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把持股獲利了解,實在是很困難。那怎麼辦呢?於是就在下跌的一段時間之後,『斟酌情勢』然後再拉一波解套波。在公元兩千年的時候,那個解套波就是從頸線8250(2000.3.16)的時候出發往上拉的,然後再拉到10256(2000.4.6),所以後來我常說:10393跟10256是公元兩千年的兩個大尖頭,但是可以合併為一個大M頭,因為它有左右兩個高點,兩個高點的高度又差不多,可以符合雙尊頭的模型。

  那麼什麼叫做『斟酌情勢呢』?我想那就是主力大戶在觀察台灣當下的人心走向以及人氣凝聚的程度,還有內部崩壞的真相並沒有完全曝光在大眾眼前,情勢還猶有可為,於是乎主力大戶才有往上拉解套波的能力;其實能力是有的,但是要考慮成本,在公元兩千年那一個時代,往上拉再拉一次的成本,也許沒有像現在這麼高吧,現在的人氣比較渙散。所以我這一段要講的是:在早些年的時候,台灣股票市場還可以看到兩個尖頭並排在一起,兩個尖頭都分別有尖頭反轉的特徵,但是第二個尖頭卻成為第一個尖頭的解套波,所以這樁套牢的慘劇就變得似乎沒有那麼慘了,因為第二個尖頭幫第一個尖頭解套了。雖然大部份的人在解套的時候仍然沒走,但是有點警覺性的主力大戶都在第二個尖頭跑掉了。

  但是後來台灣的走勢並沒有帶給大家多少振奮,馬英九總統上台之後,經濟似乎有小小的振奮一下,就是2009年的那一波大漲,但是因為馬英九本人以及幕僚對於台灣經濟只有勤快的研究而沒有深入的了解,所以台灣經濟的病根就一直壞在那裡,未見明顯的起色,只靠國際經濟施捨的活水生存下去。在這種不優秀的狀況之下,我們終於在2015年看到了台股歷史上罕見的邪惡的尖頭反轉,就是2015年的最高點10014。這一個絕頂孤峰嚴格講起來只在高檔停留一天而已(2015.4.28),真是名副其實的唯我獨尊啊。

◎出貨有很多種方式

  在這裡,我要請讀者閉上眼睛,心平氣和地花三分鐘想一想,如果主力大戶不是在尖頭出貨,那麼他是要在那裡出貨呢......答案當然有很多種,但根據我的研究,以及我的操作系統所對應出來感受到的一些狀況,他是在沿路拉抬的時候,邊拉邊出,然後在最後奮力一拉的那幾天(2015年4月23號、2015年4月24號、2015年4月27號),在最後奮力拉抬的這三天,再趁機擴大猛然擴大出貨,一口氣把基本上要倒的貨都給倒掉,再也不眷戀,所以就沒有解套波了,只有五月的時候有九千六百多點橫向整理,方便第一波還沒有下車的大戶趕快下車,但是並沒有再度拉到萬點解套的決心,可能也沒有那個想法了。於是乎10014的那三天就成為很邪惡的最後的拉高出貨波。我們身為散戶,抗議也沒用,只好記取教訓;什麼教訓呢?就是我之前所講過的:主力要怎麼出貨,那是他的事,他可以在左肩出,也可以在右肩出,也可以在中間那個頭出,當然也就可以一路出,也就是一邊拉抬一邊賣──只是這種手法以往用在個股比較多,所以在台灣的股票市場,個股的尖頭反轉很多很多,但是大盤沒有那麼多的邪惡尖頭,是因為大盤的本質尚可,但是個股的基本面千奇百怪,也不乏跳樑小丑,所以台灣的投機股非常容易發生惡劣式的尖頭反轉。台灣的大盤以前沒有這麼惡劣,因為那時候從二十世紀末期走來,大家一路胼手胝足,算是很努力的撐起一小片天,無奈後來教育失敗,企業轉型失敗,精英知識份子鼠目寸光,只有賺大錢的野心,而沒有做大事的志向,所以在千禧年之後的十年,才遭遇到『逐漸腐壞的惡果』。所幸:就像我講的,幸虧有國際勢力的扶持,所以我們今天才有指數底部逐漸墊高之幸。

◎小結論

  最後我們做一個小整理:
  一、尖頭孤峰反轉是很難操作的,因為它沒有左肩的提醒,也沒有右肩的解套波。
  二、因為孤峰沒有肩膀,所以我個人的做法是直接看成交量,只要成交量爆出大量,就要特別小心,審慎追價。
  三、重點來了!--如果爆了成交量之後,股價迅速下滑,則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要想到這個是最後的拉高出貨。
  四、突然拉高爆量之後下跌,此時股價尚在高點,敝人在下我就會考慮至少把我的中線與短線部位全部賣光。
  五、我個人的策略是:賣光之後就暫時斷絕一切妄想,不要像以前那樣存著它又會做反彈解套波來幫助我,這種舊想法我已經捨棄了。換言之:我只給自己一次的賣出機會而已,因為我的資金沒有像外資法人那麼大。
   
  如果在我賣出之後,股價又再度上揚到之前的高度,也就是說:如果2015年最高點10014過後,我們假設發生了一個解套波拉到10013──如果發生這樣子的狀況,基本上我會保守以對,甚至出國放大假也沒有關係,總之就是要讓自己暫時停手一下,儘量不要連續頻繁出手,因為此處險惡,除非福至心靈,否則連續操作的失誤機率還蠻大的。

  尖頭反轉本來就很難做,如果我們能夠早一點醒過來,就能夠在2015年五月的橫盤整理段那個地方賣出部位──這個還算是早的,如果是晚的,那就是一路往下賣了,那價格就難看了。

  我在這篇文章中嘗試把基本面跟型態學這兩條線做合併講解,這樣的做法是有難度的,請新同學要了解;當你自己在操作的時候,儘量不要使用雙主流,因為新手可能還不到那個境界。新手操作可以同時注意兩條主線所發出的新聞或技術訊號,也就是同時注意基本面與型態學,但是你一定要使其中某一條主線特別突出,否則兩條主線可能會打架,到最後變成自相殘殺、自相矛盾,自己也成為無頭馬車,那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

~陳志清整理,王力群口述,2015.10.29 上午10:47 於台灣.新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