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宇宙模型、原子模型與股市心理模型


宇宙模型、原子模型與心理模型

昨天我們談到心靈模型,那是從佛教的一個派別(唯識宗)發展出來的理論,當年我知道了那個模型之後,又過了十幾年,直到現在,在這麼多年的時間中,我嘗試把我絕大部份的思想觀念,都試著套用這個模型,看看會有什麼樣的結果?結果是大致上令我很滿意,這就是一種實驗。也就是說:在這許多年當中,我在接收到新的知識以後,都會看一看跟這個心靈模型有沒有符合的地方,我也曾擔心它會出現嚴重的挫敗,但是一直都沒有發生。

不過講來講去,那個模型是佛教的,有沒有另外的現成的學術模型也同樣符合這樣的思想理論呢?

這些年來的摸索中,大概是在2013年年底的時候,我突然有一個新的想法,那就是:既然我們的股市模型是從長線到極短線,也就是從長期投資到極短線當沖帽客,都各須要一個操作的模型;換言之,長期投資有長期投資的模型,做當沖則另外又有一個模型。這個極長線的模型跟極短線的模型,存在著很多相似的地方,至於不同的地方,則大部份是尺度規範的問題,而不是有根本上的意義的不同……這方面的知識很多,但不是我們這一篇要講的重點,所以姑且從略。

那時我就在想,既然股市有從長線到短線的個別模型,那麼我們的思考模型是不是也可以像股市那樣,從長線思考到短線思考,建立個別的模型呢?不過,我後來想一想,覺得這樣做是本末倒置的,我們應該嘗試建立一種理想的模型,去囊括長中短線三種週期的思考,而不是貪圖現在的一時方便而固守各自路線的單一模型。換句話說:做為核心思想起點的原始模型,恐怕只有一個,而且應該只有一個,至於其它不同週期的不同模型,只是某個參數變換以後,所產生的個別型態(例如時間週期),所以個別的模型只能用在局部或一時,而沒有辦法統攝所有的觀念。在那時,我甚至有一個新想法:所有的個別模型,只是原始模型的變型而已,它處在一種變動的過程當中,而不是一直固定在那裡的。這樣的想法,有一點跟佛家的『真心唯常』的理論相似,也就是說,我們的真心自性的本質,是不會變的,如果我們覺得它會變,那只是它在運動而已,而不是變動。就好像我們看到王小明在跑操場,起跑前是王小明在跑,跑了三圈操場以後,那個人還是王小明,而不會變成張大寶,這就是所謂的本質不變自性不變。

既然已經有了借助於印度佛教的心理模型,那麼,我就想我可以做一個嘗試,就是把現代科學最大的實物模型,跟最小的實物模型都思考一遍,看看有沒有跟這個心靈模型相通的地方?──請注意,依照我全套系統的完整觀念,不論是實物也好,虚物也好,心理也好,各種模型必然源出同一,只是因為尺度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風貌,而這個風貌嚴格來講只是暫時的錯覺而已。


首先我們來看最大的實物模型,也就是我們的宇宙模型,原本人類以為,整個宇宙就只有我們銀河系的存在,換句話說,銀河系有多大,十九世紀的人就認為宇宙有多大,一直要到二十世紀初,科學家才知道宇宙中有億萬個像銀河系這麼大的其它的星系。在這樣極大的尺度之下,得到兩個觀念:一、每一個星球之間的平均距離,其實都非常的遙遠,二、宇宙既然大到不可思議,那我們的地球,甚至我們個人就小到不可思議。而不論是星球或者是我們個人的肉體,都是俗稱的實體,換句話說:宇宙其實主要是由廣大的虛空所構成,而固執的堅硬的實體所佔的比例,實在是小得非常可憐。

這樣子的極大模型跟我們的意識型態又有怎樣的關係呢?

我找了許多參考書,但因為我個人並非學院派出身,閱讀範圍有限,所以我至今還沒有看到有關這方面的詳細資料,於是我就只好一個人毫無拘束地思考下去。我採取的第一個步驟非常簡單,就是把這個極大的模型跟我之前已經知道的心靈模型做比較。換句話說:當我們在美麗的夜晚抬頭仰望星空的時候,或者是在中秋夜抬頭賞月的時候,這一片廣大無垠的星空跟我們的心靈意識又有什麼關係呢?──因為是模型直接比對,所以答案幾乎是直接出來:代表實體的星球就等於我們大腦中浮現的『觀念』(思維、思想、想法、意識),而星球之間遙遠的距離就等於我們的思考活動空間。我們的觀念經過長久的歲月累積,如果處在封閉狀態之下就會喪失思考的活動,這就等於星球的死亡,所以有生命的地球是藍色的,沒有生命的星球就是黑色的,那就是一種死掉的觀念。

  現在再讓我們回過頭來檢查我們的『最小實物模型』,就是我們的基本粒子。從早期的希臘哲學家德膜克理特的原子論開始,一直發展到二十世紀初期的量子理論,我們逐漸明白宇宙萬物都是由一粒一粒的微小的東西所組成的,但是這個小小的東西裡面到底是什麼呢?……十九世紀的科學家認為原子已經是最小的了,夠小了,到底了,不能夠再切割下去了,所以就宣稱物理學已經快走到了盡頭,沒有想到英國的科學家湯普森在1898年發現了電子,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發現比原子更小的粒子,所以叫做亞原子;十年之後,湯普森教授的同事拉塞福在做實驗的時候發現:即使是電子,也不是均勻分布在原子裡,而是極度地不均勻,在拉塞福的原子模型中,原子的絕大部分質量都集中於小小的原子核,其他的絕大部分都是真空,而電子則像行星圍繞太陽運轉一樣圍繞著原子核運轉──這有什麼稀奇呢?稀奇的地方在於原子核的尺寸非常小,小到只有一公分的兆分之一,原子核的半徑只有整顆原子半徑的十萬分之一!──如果原子核可以比喻為我們的星球,那麼兩個原子核之間的遙遠距離就相當於我們在太空中兩個星球的遙遠距離,也相當於我們在俗世思考中,兩個觀念的遙遠距離。但是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當中,這種遙遠的距離,是可以想辦法讓它縮短的,換言之,空間是可以變換的、距離是可以克服的!──這就等於告訴我們:兩個堅硬的原子核,或者是兩個硬梆梆的星球,或者是二種固執的觀念,其實都應該朝向融會貫通去發展,而不是各自堅守固有的彊域做有限的努力;如果我們把自己的努力劃地自限,拒絕跟別的系統溝通,那我們就永遠不會有變化(下段會講到:電子的交換意謂著變化),而沒有變化就可能是僵化與死亡。

  

如果拿兩個模型相互比對,我個人認為(發現):我們的思考可以直接比喻為原子核外面的電子,快速奔跑著糊成一團星雲。當我們用拳頭去敲擊地板,如果地上鋪的是地毯,我們就會感覺到地面有一點彈性;如果你家的地板是堅硬的磁磚,那麼一拳打下去就會感覺很痛,而不論是柔軟或是疼痛的感覺,其實只是拳頭上的電子與地板上的電子互相撞擊以後的某種感受(電子之間的相斥力),而原子核是不會變的。大部份的化學變化其實都只是做電子的交換而已;換句話說,我們把電子換屁股不換腦袋的行為叫做化學變化,就好像王大明從台北搬到高雄去住,這也難道叫做一種化學變化嗎?其實電子的本質沒有變,但是換了位置,換了新的住宅,我們就說那是一種變化,其實就某種程度而言,這種變化是一種錯覺。

其實意識的思考也是如此,當我們在思考的時候,用一個觀念去引發另外一個觀念,這就好像兩個物體的碰撞或是引起化學變化,其實都只是電子的碰撞與交換作用而已,還有一種是電子本身在運動的時候所散發出來的能量(光、熱、x光、伽瑪射線……)換句話說,思考引起觀念的碰撞以及交換,甚至在觀念運行的時候產生情緒的能量,但這一切的變化其實都只是在互換位置(尋找新的位置),就一個大格局來講,並不能說是化學變化,而是物理變化(嚴格講起來,我們懷疑這世界上有真正的所謂化學變化這種事情,因為萬物的本質原本是同一,而不是相異)。那麼,這些換過來換過去觀念的激盪,既然觀念的本質不變,那麼它又在告訴我們什麼事情呢?既然電子是在原子核外界廣大的空間中活動,就好像每一個星球在浩瀚無垠的太空中運行一樣,其最終的目的在我看來,應該是要消除實體物質(電子、星球、觀念)之間的空間阻隔,把這些障礙掃除掉以後,就可以達成一個很古老的觀念,叫做『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觀念,其實跟古希臘哲學家的宇宙本為一體的觀念,可以說是源出同一。由此可知,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在消除隔閡;宇宙之間的星體環繞彼此隔絕也只是暫時的現象;專門知識領域所構成的藩籬造成的跨領域思考的障礙,也應該是我們現在與未來極力消除的目標。

    ◎ ◎

我們在股市中發生的種種思想與行為,其實就是整個大系統裡面的一些實體物質在互相激盪,而每一個實體物質都是屬於整體大系統的一份子換言之,所有的觀念嚴格來講都不是屬於我們自己的,而是從那原始的大系統中流露出來的,就好像遠古時代的大霹靂爆炸以後噴灑出無數的星塵散布到浩瀚的虛空之中我們在拿到那些觀念之後,放在我們自己家裡也就是儲存在我們腦海中,然後我們產生邪念,妄想把這些觀念據為己有,此時這些觀念就產生了偏差,也就是某種程度的更激烈的躁動。就好像急速想要逃脫的電子,帶給我們激烈的能量的衝撞的感覺,其實它只是更想快速的回到正確的位置,也就是跟另外的其它的領域做融合;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產生情緒上的焦慮不安,我個人的解讀是:這種不安就是在暗示我們:我們對於大系統之中其它的領域還有不了解的地方,我們的知識被我們的專業所困住,沒有辦法聯想到另外一個領域,就好像我們目前盡全力想要尋找一個新的地球,但是又因為距離太遠而感到陌生。

大多數的人在股市中操盤的時候,都以為是他自己創造了操盤系統,而不去問問自己:他的操盤系統是否符合宇宙天地之間的大真理?──這樣聽起來好像有點道德八股,但是確實如此。我們在創造操盤系統的時候,都不能不顧及比股市更大的那個格局,就好像我們成立一家食品公司,在做醬油跟泡麵的時候,絕對要以國民健康為第一位,而不是只想到幫自家公司的兄弟們賺錢。一個小系統必須源出於大系統,它的理論背景才夠紮實,否則就容易淪為見樹不見林,因小而失大,這也是大多數投資人賠錢的主要原因之一,更是許多罔顧大局、作賤全民的黑心大老闆沉淪的主要原因之一。

絕大多數的人其實是沒有自己的大系統的,也就是說:他在進入股市之前,不但是他的技術不完整,他的認知、邏輯心態……都不完整。要想以這種殘缺的知識去應付股市,頂多只能混一時之利,而不能收永久之功。


~陳志清整理,王力群口述,2015.10.06.12:33於台灣.新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